產值450萬元!大竹縣獅子村500餘畝西紅柿豐收

2020-12-27 達州觀察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大竹縣周家鎮獅子村大力發展西紅柿產業,通過有序引導、輻射帶動、技術幫扶,推動產業不斷發展,讓小小西紅柿鼓了村民錢袋子,映「紅」村民好日子。

眼下,大竹縣周家鎮獅子村的500餘畝高山西紅柿迎來豐收季,長勢旺盛的西紅柿掛滿枝頭,村民們正忙著採摘,將已成熟的西紅柿裝車拉運上市。

大竹縣周家鎮獅子村村民 陳太寬:每畝能收入七八千,目前,我們的市場已經打開了,主要銷往重慶、達州、鄰水等周邊縣市。

如今,小小西紅柿已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而在多年前,由於獅子村地處大竹縣銅鑼山脈,屬高寒山地,受山區地形限制,耕地規模不大,又沒有主導產業,全村經濟發展滯後。

2012年,獅子村村民陳太寬開始探索西紅柿規模化種植,經過4年努力,2016年,他的大棚西紅柿畝產穩定在一萬斤以上。由於高山晝夜溫差大,西紅柿生長時間長,好品質帶來了好收益。

在陳太寬的影響下,村民們紛紛加入,積極發展西紅柿產業。村民唐道兵曾是貧困戶。2017年,他通過享受扶貧政策,利用小額信用貸款種植了12畝西紅柿,讓他嘗到了甜頭。

大竹縣周家鎮獅子村村民 唐道兵:去年還是可以,(掙了)三萬多、四萬塊錢。像今年都是外面的訂單多一些,所以到現在差不多八天、九天的樣子,賣了有5000多塊錢。

藉助西紅柿產業帶來的可觀收益,唐道兵還清了小額貸款,購置了小型貨車,日子越來越好,還帶動其他村民就近就業,多渠道增收。

大竹縣周家鎮獅子村村民 廖太華:我們從二月份開始做,一天做8個小時有60元錢,多做一個小時多8元錢,一年到頭一萬來塊錢是沒問題的。我自己差不多種了一兩畝土,去年賣了兩萬多塊錢。

有了產業的助力,獅子村不僅順利脫貧,村民的錢袋子也鼓了起來。近年來,大竹縣周家鎮採用統一規劃布局、技術指導、政策扶持的模式,引導獅子村不斷擴大西紅柿產業規模,讓這一產業持續發力。

大竹縣周家鎮黨委副書記 馮德虎:我們獅子村今年發展了番茄500餘畝,今年產量估計在400萬斤,產值在450萬元左右。下一步,我們主要是加強技術指導,統一種植標準,指導專業種植合作社形成他們的自有品牌,讓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記者:童瑤 大竹臺 石舒月 成功

相關焦點

  • 這片450餘畝的金絲皇菊正在怒放,壯美如畫!
    十月的金秋是一個忙碌的時節一場秋雨過後金沙縣巖孔街道箐河社區的農戶踏著溼漉漉的涼意正在忙著採摘金絲皇菊(視頻剪輯:熊萬山)一片片金燦燦的菊花地裡儘是豐收的喜悅為這個秋天增添了幾分炫麗的色彩為了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精準脫貧新路子,帶動群眾增收致富,2019年箐河社區在街道黨工委的指導下,以「一體社」為龍頭,根據市場需求,因地制宜,選定450畝「金絲皇菊」項目作為主導產業。
  • 環江:這個基地今年產美國紅桔150多萬斤,產值450多萬元
    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蒙宏譙 覃義堅 攝環江·洛陽鎮紅桔水果種植示範基地創建於2015年3月,分為核心區、拓展區和輻射區,其中核心區面積600畝,拓展區種植面積1000餘畝,輻射區種植面積3000餘畝,以種植美國紅桔等柑橘類水果作為主導業,以「黨員能人+合作社+基地+貧困戶(農戶)」運營模式帶動周邊群眾參與種植,共同致富。
  • 獨山董秧村:500畝茄子產銷兩旺
    但在獨山縣基長鎮董秧村的田間地頭,卻是一派忙碌的豐收景象,該村500畝訂單種植的茄子迎來了採摘、銷售時節。在開寨組寬闊的田壩上,半人多高的茄子樹延綿數裡,扮綠了村莊,蔚為壯觀。茄子地裡,隨處可見戴著鬥笠躬身採摘的群眾,路邊裝滿了口袋的茄子,在雨水的浸潤下格外水靈。
  • 內江這個地方300畝甘蔗喜豐收,產銷兩旺農民樂
    日前,在市中區凌家鎮水口村,300畝甘蔗迎來了收穫季。村民們搶抓晴好天氣砍收甘蔗,田間地頭一派喜獲豐收的忙碌景象。12月19日,江粉兒在凌家鎮水口村看到,一片片甘蔗林隨著山坡蔓延向遠方,一眼看不到頭。甘蔗有2米到3米高,根根筆直,堅韌挺拔,風中搖曳的蔗葉翩翩起舞,層層疊疊,非常壯觀。
  • 山溝裡的西紅柿成了農民的「致富果」
    2018年8月15日,浮山縣敦盛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登記成立,註冊資金500萬元,建造標準化廠房一座,生產區、辦公區、庫房一應俱全,共1850平米,加工設備30件。截止目前,已帶動敦曹村及周邊村農戶60戶(46戶貧困戶)種植優質西紅柿種苗120畝,加工西紅柿醬30萬瓶,帶動閒置勞動力100餘人就業,人均增收3000餘元。大家還記得2016年、2017年豐收的西紅柿遭遇滯銷的事情嗎?由於西紅柿成熟的季節正值盛夏,天氣在逐漸升溫,西紅柿也壞的很快,整車鮮紅又飽滿的西紅柿因高度成熟無法運輸,而只能眼睜睜看著被倒掉。
  • 曬豐收嘍!這裡的秋天五穀蕃熟 穰穰滿家
    今年,31團種植了打瓜、葫蘆瓜等作物共計1800餘畝,在管理中加強水肥運籌,定期派出農業技術人員送服務到田間地頭,指導職工做好田間管理,打瓜獲得了豐收。據了解,今年該團初步測算可收穫打瓜籽450噸。
  • 大姜畝產值高達5萬元,種植前景如何
    種植大姜每畝是可以適當密植的,種植一畝主要投入成本包括,土地租金費、大姜的種子費、化肥農藥費等。①土地租金,一畝地租金其實在農村是很便宜的,只需要1000元一畝/年。②大姜種子費,由於大姜可以密植,所以一畝地大概需要500斤左右,而一斤姜種價格在2元左右,即需要1000元。
  • 視頻丨紫雲:萬畝甘藍喜豐收 冷藏車進基地直運市場
    我縣是全省「9+3」掛牌督戰縣及安順唯一的深度貧困縣,為按時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我縣利用15個500畝以上壩區2.2萬畝土地大力發展甘藍、菜芯等蔬菜種植。當前,1.3萬畝的甘藍已採摘上市,而每天都有50多輛冷藏車直接開進各個基地裝運,蔬菜基地裡儘是一片繁忙採收的景象。
  • 這個村有山東聊城最大的花卉市場,年收入可達3000餘萬元
    走進溫室大棚,隨處可見花農打理盆栽的辛勤的身影,臉上喜悅的表情預示著豐收的希望。在蔣官屯街道辦事處,花卉產業是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手段,政府部門從政策等多方面予以大力扶持,這裡已成為魯西最大的花卉集散地。花卉產業是探索平原地區精緻農業、高效農業發展的新模式。
  • 楓綠苦瓜 又見豐收
    摘要素有「苦瓜之鄉」美譽的我縣楓木鎮,當地的農民種植苦瓜由來已久,今年該鎮農民種植的楓綠苦瓜又喜獲豐收,為當地農民撬開了脫貧之門
  • 「臨汾味」的西紅柿醬,真香!
    2014年,出於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百姓增收的目的,響水河鎮政府免費向當地群眾提供西紅柿苗,同時給予特色農產品補貼,在全鎮大力發展西紅柿種植。敦曹人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種植的。然而,行情瞬息萬變。2017年,眼瞅著西紅柿已到豐收之際,卻偏偏遭遇了市場滯銷。「一筐50斤賣10塊錢都賣不出去。」
  • 綿陽三臺:用科技賦能 這裡的藤椒產值可翻十幾倍
    四川在線消息(陳青松 郭超英 記者 祖明遠)從又小又黑的藤椒鮮果,到火鍋店鮮麻味的「主角」,用科技創新為藤椒產業賦能,產值可增加十幾倍,這樣的華麗變身是如何實現的?6月4日,記者來到四川綿陽三臺縣藤椒產業園,走進三臺縣「國家林業藤椒種植標準化示範區」探訪藤椒產業轉型。走近示範區,藤椒掛滿枝條,陣陣麻辣的椒香味充盈鼻腔,萬畝長勢喜人的藤椒豐收在望。
  • 博白龍潭鎮:2000畝毛豆喜獲豐收 助農增收脫貧
    龍潭鎮:2000畝毛豆喜獲豐收 助農增收脫貧為如期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近年來,龍潭鎮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扶貧產業。近日,龍潭鎮2000多畝毛豆喜獲豐收,預計總產值一千兩百多萬元,極大地帶動了當地的貧困戶增收脫貧。記者在龍潭鎮南坡村的毛豆基地看到,成片的毛豆長勢旺盛,一串串飽滿的毛豆掛滿了枝頭,四百多名群眾正在田間採摘成熟的毛豆,現場一派豐收的景象。
  • 豐收時節,達州金黃稻浪美如畫……
    收穫啦,收穫啦又是一年豐收季讓我們看看達州呈現的金秋豐收景象一起感受這片熱土
  • 施甸:羊肚菌試種成功 菌農喜獲豐收
    菌農喜獲豐收羊肚菌被稱為世界上最貴的山珍之一,因其上部長得像羊肚而得名,其香味獨特,營養豐富,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和醫用價值
  • 產值超1750萬!平遠東石花生豐收,貧困戶樂開了花
    東石花生成為當地群眾的「搖錢樹」,推動興村富民。在當地政府和保價收購公司的雙重帶動下,她用家中3畝地標準化種植東石花生,每年獲益超過7000元。「自去年起幫扶單位每年免費送我良種和有機肥料,且梅州市金寶樹農業有限公司為我提供技術培訓,提高了花生產量質量,並保價3.5元每斤收購,同時鎮裡每年以獎代補封頂3000元。如今我家日子越來越好,女兒也準備結婚了。」賴秀芳笑言。  賴秀芳的豐收之喜,是東石鎮164戶在家務農貧困戶的縮影。
  • 德化雷峰鎮蕉溪村:淮山豐收 農戶採挖忙
    眼下又到了淮山採收的季節,在蕉溪村的淮山種植基地,農戶們正忙著採挖淮山,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走在蕉溪村淮山種植基地的田間地頭,記者看到,一排排淮山整齊劃一,輕輕幾鍬,筆直粗壯的淮山便帶著泥土的芬芳露出地表。村民陳塊今年2月份種植的淮山也喜迎收穫,連日來,他每天都忙著採挖淮山,看著剛剛出土的淮山,陳塊喜上眉梢,因為質優熱銷的淮山為他們帶來可觀的收入。
  • 內江雙才柑橘喜獲豐收,村民樂開懷
    近日,內江東興區雙才鎮高屋村200餘畝「大雅」柑橘迎來「豐收季」,黃澄澄的果實掛滿枝頭,村民們深入果園忙碌採摘,田間地頭一派繁忙豐收的景象,我們一起來看看。近日記者來到東興區雙才鎮高屋村的柑橘種植基地看到柑橘樹上已經掛滿了果實。當天現場也有不少遊客來體驗採摘樂趣。
  • 黔西:秋收號角吹響 農民喜迎豐收
    金秋八月,瓜果飄香,黔西各地一派豐收景象。綠化鄉脆紅李熟了,甘棠鎮女果紅了,五裡鄉百香果進入採摘期……綠化鄉富硒脆紅李的成熟,拉開了黔西壩區農業豐收的序幕。綠化鄉脆紅李2015年,綠化鄉根據實際,探索出一條既能治理石漠化,又讓群眾脫貧致富富硒脆紅李種植路子,在該鄉石漠化嚴重的地段種植脆紅李1.5萬畝。今年,該鄉首批栽種的1000餘畝脆紅李進入豐產期。作為第一批試種的農戶,石桐社區農戶朱德貴也享受到了脆紅李種植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