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pinhui
本期平臺隆重推出青年書法家、中國書協會員、吉林省青書協副主席、吉林省政協書畫院副院長、寬城區書協主席吳峰先生藝術人生與作品展示。
吳峰先生是在白山黑水完成書藝蛻變的吉林省書壇青年才俊,其飄逸俊朗、清新雅麗的書風,勤勉好學、誨人不倦的品格,融古出新、翻轉自我的書法格調令人印象深刻。吳峰先生生於南國,長於北方,南人北相,扼守關東。
他的藝術觀乎南北書風,秉持傳統,筆墨緊扣時代,真草隸篆行,同中有異,精彩紛呈。既有北方書風的渾厚雍容、剛毅清秀、大度豪放,兼有南地之溫文浪漫、一脈相承。在特殊的文化背景與藝術語境下,彰顯出南北文化的區域性文化氣象,進而有區別於城市文化之間的細小差異。
他的書法風格不執著於傳統,也不偏重於時尚,古樸中攜帶活潑,俏皮中又回歸自然。書法實屬上層建築,因此就不僅耽於筆墨,也是書者內心精神世界的文化修養的集中映射,是其主觀能動精神的體現。其書法,黑白相間,虛實相生,飛白處亦是妙境,觀之有曲徑通幽之感,亦有「空潭瀉春,古鏡照神」時的「白雲初晴,幽鳥相逐」之境。
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雲暑雨,冬月祁寒。所有藝術終將成為在水之影,陽下之春,惟有時間可以永恆。
「願窮我生,以求書藝之真諦」,與吳峰兄共勉。吾等翹首以待之,其書法也若篇章之珠澤,文彩之鄧林。
——主編壹品君推薦語
吳峰,別署無風草堂,江蘇沛縣人。曾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書法篆刻高研班班主任兼導師助教。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第十一屆全國青聯委員,吉林省政協委員,吉林省政協提案委員會委員,民盟吉林省委員會文化委員會副主任,吉林省青聯第十屆、十一屆委員會委員。並為吉林省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吉林省硬筆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吉林省政協書畫院副院長,吉林省民盟書畫院副院長,吉林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吉林省白山印社理事,長春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長春市寬城區書法家協會主席(法人代表),吉林省青少年權益代言人。書法篆刻作品多次參加由中國書法家協會、西泠印社等單位主辦的國家級大展,並遠赴美國、新加坡、日本、馬來西亞、臺灣、香港和澳門等地展出,多幅作品被全國各大博物館、美術館、畫廊及國際友人收藏。文章、專題介紹曾多次發表於各大專業報刊,策劃並舉辦大型展覽十餘次,作品入編典籍40餘部,出版《吳峰書法作品集》三部。先後隨代表團訪問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並舉辦書法交流活動。2011年被中國書畫家論壇等6家媒體共同評為「全國最具收藏潛力20位青年書法家」。2014年由中國郵政髮型《當代著名書法家吳峰作品選》全套郵票12枚。
撰文/蔣長棟(湘潭大學古典文學教研室主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去年五月份,隨代表團出訪香港,始結識來自東北的南方人吳峰,他不但人長得瀟灑帥氣,還寫得一手不俗的書法,令人印象深刻。幾天的交往下來,對其了解漸多,遂成忘年之交。
他早年曾投身商海,後棄商從文,潛心書藝。經多年研習,如今在書壇也算頗有名氣。不但加入了中國書法家協會,還是全國青聯委員、中國書畫家論壇總編、吉林省書協理事……在諸多領域取得了他這個年齡段的人無法夢見的輝煌成就。但吳峰並沒有沾沾自喜,忘乎所以,相反卻更加清醒冷靜了,這本不算薄的集子就是其厚積薄發、力學不倦的見證。如今出作品集似乎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吳峰說不是要炫耀賣弄,就是想對以往做一個小結,也想藉機求教於方家師友,以利於下一步的更好發展。
吳峰的書法自然率意,不故作姿態,「龍飛鳳舞」,這是他學古不泥,深得傳統藝術精神的結果,當是契其心靈見其心情的自然流露。所作大體以傳統帖學為旨歸,大字豪放而不粗俗,小字精妙而不侷促,無論大小,均能雅致高韻,古意悠悠,這種品質是最難能可貴的。當今書壇「朝學執筆,暮已自誇其能」者太多,「信手拈來,全是妙用」者太少,以吳峰現在的修為,倘能一如既往堅守傳統,前景自是光明一片。
飛速發展的信息社會充滿了太多的誘惑,多數人都在忙忙碌碌而不知所從,真正能沉下心來親近傳統文化者少之又少,而能夠學有所成者更是鳳毛麟角了,這是我看重吳峰的主要原因。吳峰是一塊天性極佳的璞玉,只要精心雕琢,不斷地內修外煉,定會大放異彩。我期待著他人書合一,人書俱老的一天。
撰文/蘇顯雙 (中國書協會員、吉林大學書法博士、長春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書法系主任、教
授、碩士生導師)
十幾年前初識吳峰時便被他那豪爽、熱情、率真的個性所感染。他長得方方正正,一表人才,做起事來風風火火,滴水不漏。怎麼看也不像土生土長的南方人。故而「南人北相」的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然地,我們成了志趣相投的朋友。
吳峰以前是個生意人,卻「不務正業」地迷上了書法,以至於耽誤了大好「錢程」,最後乾脆棄商從藝,專心致志、心無旁騖地鑽研起書法來,而且一寫就是二十幾年,焚膏繼晷,寒暑不輟。至今曾和他投生商海的朋友依舊對他這不合時宜的選擇深感不解和惋惜,他卻一笑置之,自得一份超然物外,出塵絕俗。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同時也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些年的筆耕不輟終於厚積薄發在書法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傲人的成就,不但書法篆刻作品頻頻在全國各類展賽中入展獲獎,也因其廣博的學識、專精的書法知識和超強的社會組織能力,他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聘為書法篆刻高研班班主任。同時「中國書畫家論壇」也因他的苦心經營而在業內聲譽鵲起,名氣日隆。他還曾組織策划過不少大型全國書法邀請展,獲得廣泛讚譽,顯示出他多方面的才能,讓圈內外朋友不得不刮目相看。
為了響應全國青聯等組織號召,他還多次帶領書法家隊伍送文化下鄉,每逢新春佳節,總能在各個社區看到他為居民們撰寫對聯,送上祝福。多年來,他積極參與了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事業中來。
藝術是追求真善美的道路,他不僅在書法事業上追求完美,還在生活中常懷慈悲之心,並不拘泥於歸去來兮,臨清流而賦詩的賢士生活,而是積極入世,關心社會公益,熱衷慈善事業。常常發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感嘆。他在生活中身體力行,2013年四平市一名書友罹患尿毒症生命垂危,吳峰聽聞此事萬分焦急,積極組織各方資源,號召企業家、書友踴躍募捐,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一時間在他的感染和號召之下成功募得十幾萬元的善款,以解燃眉之急。在汶川地震、雅安地震,他還積極組織義捐義賣活動。
吳峰學書完全憑的是自學,但並不固步自封,自我作古。而是始終以開放的心態如饑似渴地在古今之間廣收博取,旁搜遠紹,力圖站在傳統、時代和個性的交匯點上,寫出自家面目。他也曾經遇到過很多研究和創作的難題,但他「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時常求教於全國書法名家、師友,曾多次得到著名書法家、書法教育家、吉林大學書法專業博士生導師張金梁教授的指點。經過一番不斷的毀我塑我,吳峰的筆下漸顯崢嶸。觀其近作既有沉實飛動之勢,又有剛健婀娜之姿,楮墨間既見功力個性,又見才情巧思,足見其用心之篤,致力至勤。
吳峰諸體兼工,而成就最高、最能代表其風格的當推行書,其行書最早取法米芾、王鐸,也許是此二人起伏跳宕、率意雄健的筆調正契合了吳峰的個性氣質,故臨寫起來左右逢源,勢疾力足,很自然地就化為自己的筆墨語言。後又瓣香顏魯公,筆下更顯渾勁圓厚,老成持重了很多。時人總願將書法置於「傳統文化重中之重」的高度,好像只要滿腹經綸、滿嘴的之乎者也就能像王安石那樣得「無法之法」,就能寫得一手有文化的書法,對此我是不完全苟同的。
書法是一門技巧性很強的藝術形式,離開了高難度的技巧,其他一切都將是浮雲。可以說,技巧的難度決定著作品的深度和高度,對技法的錘鍊也就成為書家首先且是終生要面對的問題。吳峰深知這一點,故謹尊王鐸「一日臨帖,一日應請索」之做法,苦練內功,遍臨諸家。吳峰交際廣,朋友多,求他字者甚眾,但他從不率爾操觚,應付了事。而是珍惜每一次的展示機會,總能令求字者高興而來,滿意而去,這種對藝術負責的做法是值得稱道的。見吳峰揮毫絕無矯揉造作之勢,有如大匠運斤,信手拈來,舉重若輕,往往是興之所至,一揮而就,頗為暢快,體現出高超的控筆能力和過人的才情。
正因如此,他的書法充滿了厚積薄發的活力。儘管目前個人風格尚未完全成熟,但路子正,師法古,破殼而出自是水到渠成之事。其實過早定型往往意味著藝術生命的終結,知其常才能通其變,只要吳峰能腳踏實地在入古出新的路子上走下去,更大的成功一定屬於他。
清倪蘇門在《書法論》中說:「凡欲學書之人,功夫分作三段,初段要專一,次段要廣大,三段要脫化。每段三五年,火候才足。」我以為吳峰的書法離「人書俱老」的化境尚有一段距離,當下很長一段時間還是應在專精和廣博大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學而能化,否則就不會真正獲得創作上的自由。畫理中講寫像的最高原則是「傳神而已」,但神是以形來表現的,形神兼備,方可紹於古人。若只圖意在神存,難免意思淺薄,缺少耐人品咂的餘味。
學書在法,其妙在人。吳峰才高性敏,好學不倦,若再輔以字外功的修煉,加強傳統文化的支撐,筆下一定會越來越純雅脫俗。且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