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6年iPhone 7取消了3.5mm耳機孔開始,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跟進這項設計,只留下Type-C接口(iPhone只留下Lightning接口)。
在當時,這項改動引起了手機用戶們極大的關注和討論,許多用戶表達了對取消3.5mm耳機孔的不滿。與此同時,適配這些接口的耳機產品也逐漸推出。除了iPhone手機自帶的Lightning接口耳機之外,Type-C接口耳機也曾經吸引過一定的目光。不過,前者據稱將不再作為新一代iPhone的配件,而後者則早已沉寂在歷史長河裡。那麼,是什麼讓這兩種目前僅有的可以直連手機的耳機方案逐漸銷聲匿跡了呢?
取消3.5mm耳機孔究竟原因何在?
當時許多人都將一部分原因「怪罪」在「為了賣自己的轉接頭和無線耳機」上,畢竟在iPhone 7推出的同時,蘋果還推出了自己的第一代「真」無線藍牙耳機AirPods。
但事實上,這種「怪罪」還是怪錯了蘋果,因為蘋果在之後的機型會贈送轉接頭和Lightning接口(從iPhone X開始只贈送轉接頭),不僅解決了聽音樂這個問題,順道也將圖中所說的「不想換非3.5mm接口的新耳機」的用戶的轉接頭給配上了。
所以,這兩者並不是取消3.5mm耳機接口的主要原因。
說到這裡,很多小夥伴或許心中冒出了一個大大的問號:既然這樣,手機廠商們為什麼要取消3.5mm耳機接口呢?
要說清這個問題,要從兩個方面進行解答。
第一個方面,就是節約手機內部的空間。根據iFixit的拆機報告,iPhone在取消3.5mm耳機接口後貢獻出的空間,主要是留給了Taptic Engine。
▲ iPhone6s Plus搭載的Taptic Engine
這個Taptic Engine其實就是iPhone 6S上首先開始採用的新款線性馬達。這顆線性馬達相比之前機型所採用的線性馬達最大的不同,就是擁有更好的觸控反饋。舉個例子:iPhone 6S的設置中多出了一個名為「同步」的默認振動選項,在開啟時,它能夠產生幾乎與鈴聲同步的振動節奏。
而在iPhone 7及以後的機型中,這顆馬達有了更大的體積,來提供更好的觸控反饋,例如主屏幕按鈕(即Home鍵)的不同反饋。
▲ iPhone7的Taptic Engine示意圖
當然,取消3.5mm耳機孔空出的空間也有一部分提供給了其他配件,但主要還是為了給Taptic Engine讓路。
不止iPhone利用這塊空間做起了大文章,其他手機廠商當然也不願捨棄這塊富裕的空間,比如雷蛇的CEO就曾經表示,如果取消3.5mm耳機孔,雷蛇手機(儘管在國內幾乎沒有人聽說過)可以多塞進500mAh的電池。
另一個方面,取消3.5mm耳機孔也讓手機形態的持續進化有了更多可能,例如,更輕薄。
上圖中的這臺手機是2014年推出的OPPO R5。同樣取消了3.5mm耳機孔的它,厚度只有驚人的4.85mm。
雖然同年推出的vivo X5Max在搭載了3.5mm耳機孔的同時做到了4.75mm的極限,但由於前者的尺寸要略小於後者,也就意味著後者內部擁有更多的橫向空間可供使用。
況且,照這樣說的話iPhone似乎還不是智慧型手機取消3.5mm耳機孔的始作俑者哦。
▲ 真正的始作俑者應該是2011年推出的它
此外,取消3.5mm耳機孔更方便手機的防水設計,也使手機底部空間的對稱性設計成為可能。iPhone 7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在iPhone 7及以後的機型上採用了對稱性揚聲器孔設計,左下方為麥克風孔,而右下方則是揚聲器孔。
▲ iPhone 6S及iPhone 7底部對比
至於為什麼iPhone 12會取消附贈耳機及轉接頭麼,這還要從Type-C耳機為什麼會從我們的視線中銷聲匿跡開始說起。
沒有人想用Type-C耳機,除非免費
事實上,早在取消3.5mm耳機孔的風潮剛有苗頭的2016年,樂視就推出了一臺用 Type-C 接口取代 3.5mm 耳機孔的手機:樂視超級手機2,同時,據稱也是「首款採用 CDLA 音頻標準」的手機。
照理說,在取消了3.5mm耳機孔之後,Type-C耳機理應獲得更多的關注,但現實卻並非如此。即使後來也有不少廠商推出了搭載Type-C耳機方案的手機,然而他們也只是過往雲煙,沒有掀起多大的風浪。
原因之一,就是價格。
▲ 轉接頭的價格比耳機便宜了一頓肯德基
相比蘋果會在之後的iPhone裡贈送相應接口的耳機和轉接線(提示:iPhone X開始不贈送轉接頭,據稱iPhone 12也不會贈送耳機),安卓手機廠商的舉措就更像上面那則新聞中說的「發展配件經濟」了。
許多安卓手機廠商不是只附帶一條轉接線,就是連轉接線都沒有:想要聽音樂,對不起,去買啊。
▲ 華為Nova 6的耳機和轉接線組合有些離譜
既然同樣需要購買,那麼消費者的鈔票當然就是「選票」了:不捨得以前那副老耳機的用戶,或是囊中羞澀的用戶自然會選擇更便宜的轉接線,而不差錢的用戶則會用藍牙耳機替換掉有線耳機。
▲ 即使是同等價位,大家還是更樂意買3.5mm耳機
我們從蘋果配件的銷售情況中,也可以看出這一點:
▲ 從評價數,可以大致比較出這兩個配件的銷量
Type-C耳機難以普及的另一大問題,在於接口無法統一。試想一下,當你帶著一臺筆記本外出工作時,你會願意讓手機和筆記本上不同的耳機孔成為困擾你的難題嗎?
▲ 連MacBook和iPhone之間用的都是不同的耳機孔
更不用說兩副耳機的線有多容易纏在一起了(此時,旁邊的Z君插嘴道:一副耳機都可把自己纏在一起好嘛)。關於這一點,甚至還有科學家專門寫了一篇論文來研究這個原理。
再加上如今藍牙耳機的價格越來越便宜,還有什麼理由拋棄無線的便利,每次聽歌都要先解半天耳機線呢?
▲ 甚至169元就能買到一副不錯的真無線耳機
至於不同品牌Type-C耳機線的兼容問題、無法同時聽歌充電的麻煩,在前面這幾點面前都只能算是小問題了。
Type-C接口耳機已經銷聲匿跡了,但小黑覺得,我們大可不必為它傷心。
即便有著較好的音質,但全方位的使用不便,讓Type-C耳機難以徵服用戶們的心。畢竟,在這個年代,我們更希望科技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方便快捷,而不是每天使用前都要絞盡腦汁解開苦苦糾纏的耳機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