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PB | 揚州大學劉巧泉課題組克隆了協調稻米食味和外觀品質的稀有Wx等位基因

2021-02-21 Wiley威立

稻米胚乳的直鏈澱粉含量是決定稻米蒸煮食味品質的最重要因素,同時也可影響稻米胚乳的透明度。直鏈澱粉含量過高,米飯較硬,食味變差。但若稻米中的直鏈澱粉含量過低(10%以下),往往會呈現半透明或不透明,影響稻米的外觀稻米中直鏈澱粉主要由蠟質基因(Wx)負責合成。近幾十年來,利用特定的Wx等位基因降低直鏈澱粉含量以提升稻米蒸煮食味品質,是稻米優質育種取得重大進展的主要原因。但是,現有Wx等位基因控制的直鏈澱粉含量大多在15%以上或10%以下,當前水稻優質育種中缺乏直鏈澱粉含量介於10-15%之間、能夠協同調控食味和外觀品質的新型等位基因。

JIPB近日在線發表了揚州大學農學院劉巧泉課題組題為「A rare Waxy allele coordinately improves rice eating and cooking quality and grain transparency」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鑑定了一個稀有的Wx等位基因Wxmw,發現其可能是在水稻馴化過程中由WxinWxb同源重組而來;Wxmw所控制的直鏈澱粉含量為13%左右,對稻米蒸煮食味品質和外觀品質均有顯著的改善效果。

Wxmw導入日本晴(NIP)和高產水稻品種(2661)改良稻米外觀和蒸煮食味品質

劉巧泉課題組通過水稻種質資源篩查,在一個地方品種魔王谷中克隆了一個Wx的新等位基因Wxmw。通過對粳稻品種日本晴背景下近等基因系和轉基因系的分析,證明Wxmw所控制的稻米直鏈澱粉含量在12-14%之間,介於Wxb和Wxmp之間。攜帶該等位基因稻米的食味值與攜帶Wxmp(直鏈澱粉含量在8-10%之間)的優良食味稻米接近,但稻米透明度顯著優於半糯類型的軟米。該等位基因包含已報導的Wxin和Wxb的兩個功能性變異位點,推測Wxmw可能是由Wxin和Wxb在水稻馴化過程中通過同源重組而來。Wxin和Wxb所對應的直鏈澱粉含量分別為18-22%和15-18%左右。藉助分子標記輔助選擇方式將Wxmw導入到常規高產粳稻中,證明改良品系具有較好的外觀品質和顯著提高的蒸煮食味品質。因此,Wxmw在培育優良食味和外觀品質水稻新品種中具有重大應用潛力。

劉巧泉課題組主要從事稻米品質性狀遺傳改良研究,近年來在Wx基因表達調控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進展,克隆了來自野生稻的Wx基因祖先等位基因Wxlv,並證明當前栽培稻中的主要等位基因都由其通過不同方式進化而來(Zhang et al., Mol Plant, 2019)。利用CRISPR/Cas9技術編輯了水稻Wx啟動子上的關鍵順式作用元件,獲得了多個微調蒸煮食味品質的新Wx等位類型(Huang et al., Plant Biotech J,2020a;Trends Plant Sci, 2020b)。這篇論文進一步從水稻自然種質資源中獲得了能夠微調稻米蒸煮食味品質的Wx自然等位基因,為稻米品質改良豐富了基因資源。張昌泉副教授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劉巧泉教授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江蘇省科技廳等項目的資助。

1. Zhang, C., Zhu, J, Chen, S., Fan, X., Li, Q., Lu, Y., Wang, M., Yu, H., Yi, C., Tang, S., Gu, M., Liu, Q. Wxlv, the ancestral allele of rice Waxy gene. Molecular Plant, 2019, 12: 1157–11662. Huang, L., Li, Q., Zhang, C., Chu, R., Gu, Z., Tan, H., Zhao, D., Fan, X., Liu, Q. Creating novel Wx alleles with fine‐tuned amylose levels and improved grain quality in rice by promoter editing using CRISPR/Cas9 system.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2020a (https://doi.org/10.1111/pbi.13391)3. Huang, L., Sreenivasulu, N., Liu, Q. Waxy editing: Old meets new.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2020b (https://doi.org/10.1016/j.tplants.2020.07.009)

相關焦點

  • 華中農業大學揭示稻米中油脂合成的新途徑
    稻米中油脂合成的遺傳結構以及初步的油脂合成代謝途徑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水稻分子育種團隊在Molecular Plant在線發表了題為「Genetic Architecture and Key Genes Controlling the Diversity of Oil Composition in Rice Grain」的研究論文,研究鑑定了水稻胚乳中11個油脂相關性狀的99個QTL,克隆了4個對油脂組成自然變異有重要貢獻的新基因,提出了水稻籽粒油脂生物合成的新途徑,解析了稻米油脂合成遺傳基礎的最新研究成果
  • 蛋白質含量低於8%,優質稻米食味品質好
    評價水稻是否優質,按農民的話講就是要好種、好看、好吃、出米多、飯香,好吃對應的是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質。稻米的主要組成成分是澱粉和蛋白質,稻米蛋白質是優質植物蛋白,通過食用大米獲得的蛋白質佔人體總蛋白質攝入量的41%-46%,是人體的重要營養來源。
  • 幫寵物和稀有動物「重生」,「希曼基因」把克隆技術從實驗室推向商用
    希曼基因的業務劃分為三類:寵物克隆,為寵物主提供貓、 狗、兔子、小型動物克隆,只需取出動物身上任何一個活性細胞,就可以克隆出99%基因相近的動物;畜牧業食用、賽級動物克隆,如日本和牛、賽級馬、賽級狗、賽級牛等;稀有動物克隆,為林業部門、動物保護協會、特定保護動物科研機構、動物園等進行稀有動物基因保存及克隆服務,國內很多野生動物園缺乏引進某些稀有動物的進口資質,
  • 30個優質稻品種獲食味品質鑑評金獎
    其中,湖南當選金獎的3個秈稻品種分別為湖南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培育的「農香32」「農香42」以及湖南農業大學培育的「T兩優131」。12月19日至20日,第三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鑑評暨國家水稻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推進活動在長沙舉行。
  • 優良食味稻米品種推廣率超65% 「無錫好米」進入省優質稻米第一方陣
    當天參評的地產大米都是南梗46、蘇香粳100、南粳5055等「優良食味稻米」品種。35個「優中選優」的品牌大米給評委留下了深刻印象,專家評委、省農業農村廳唐明珍總農藝師對「無錫好米」給出了如此評價:精選品種、精耕細作,走入全省優質稻米第一方陣。「今年入圍門檻比往年都高,經儀器檢測大米食味值達70分以上才能參與複評。」
  • 無機砷毒性機制及其緩解策略提升稻米安全品質
    12月14日,中國水稻研究所水稻品質遺傳改良創新團隊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Inorganic Arsenic Toxicityand Alleviation Strategies in Rice」的評述性文章,為水稻低砷積累種質創製與分子設計育種、低砷稻米安全生產技術集成應用等稻米安全品質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 控制生菜結球的基因首次克隆成功—新聞—科學網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了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植物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匡漢暉課題組的研究論文。
  • 第三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鑑評活動結果在長沙揭曉
    第三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鑑評活動結果在長沙揭曉湖南3個優質稻品種獲金獎華聲在線12月20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胡宇芬 通訊員 劉維帥)今天,第三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鑑評活動結果在長沙揭曉。
  • 中國水稻研究所種質創新團隊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創製「鐵稈」水稻新...
    可以說,超高產育種計劃以來,中國水稻育種方向其實由半矮稈多穗型品種間優勢組合已經轉向亞種間大穗型,粗稈型品種或者組合,而且隨著機械化栽培方式在中國普及,矮稈偏高,穗大粒多且莖稈粗壯抗倒的優質稻米組合和品種也將更加普遍。
  • 一級優質米:裕55優16 四川首屆稻生產試驗品種食味品質鑑評冠軍
    裕55優16川審稻20200009四川省首屆稻生產試驗品種食味品質鑑評冠軍
  • 浙江師範大學率先成功克隆水稻白葉枯病「剋星」基因!
    1月9日,浙江師範大學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馬伯軍教授課題組與中國水稻所錢前院士團隊聯合在《Plant Communication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Xa7, a New Executor R Gene that Confers Durable and Broad-Spectrum Resistance
  • 大米外觀品質分析儀哪個品牌好?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在超市購買大米是更多的是通過大米的外觀品質來判斷大米的質量,因此,大米的質量決定了大米的價格與用途,而目前,大米的定價主要是根據糧食的物理指標檢驗來確定。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大米外觀分析儀哪個品牌的好?
  • 揚州_戰「疫」帶貨 有「我」代言
    江蘇省高郵市臨澤鎮坐落在高寶興三縣市交界處,是裡下河地區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被江蘇省第二屆優質稻米博覽會命名為「味稻小鎮」。其中,臨澤鎮朱堆村依託母親河子嬰河水的滋養,依靠天然黑色土壤的有機肥力,在江蘇農科院、揚州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省內著名科研院所的技術支持下,精選南粳9108、JD5059兩大優良食味稻品種,通過品牌創建,形成了「盤糧亭」牌胚芽香米系列。
  • 安徽農業大學發現「澀味」水解關鍵基因
    安徽農業大學供圖   中新網合肥2月21日電 (吳蘭 曹雷)安徽農業大學21日消息:該校研究人員首次發現參與植物澀味化合物水解關鍵基因。  安徽農業大學茶樹生物學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夏濤課題組,首次從植物體內發現並鑑定了參與植物單寧化合物降解的單寧醯基水解酶基因。
  • 湯富酬課題組與合作者開發出單細胞轉錄組三代單分子測序新方法
    為了解決基於二代測序平臺的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難以獲得單個細胞中全長轉錄本的準確信息這一核心困難, 2020年12月30日,北京大學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湯富酬課題組與北京希望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Plos Biology上在線發表了題為「Single-cell RNA-seq analysis of mouse preimplantation embryos
  • 《DNF》神聖稀有克隆裝扮禮盒一覽 2021新春禮包怎麼樣
    其中多買多送的獎勵有神聖稀有克隆裝扮禮盒,通過這個禮盒可以獲取1個部位的稀有克隆裝扮。本篇攻略會為大家帶來DNF2021新春禮包多買多送 神... 《DNF》2021新春永恆的探索禮包依然延續多買多送的傳統。
  • 科技動態|用克隆技術造福人類——魏紅江教授的故事和夢想
    2016年,雲南農業大學魏紅江教授的研究團隊與美國eGenesis公司楊璐菡、哈佛醫學院教授喬治·丘奇(George Church)、丹麥奧胡斯大學組建聯合課題組,開始了科研攻關。中美合作的科研團隊用新一代基因技術打靶方法根除了豬細胞裡面所有的內源性病毒活性後,在雲南農業大學動物基因編輯和體細胞克隆技術平臺利用修改好的豬纖維細胞製造出豬胚胎,並植入母豬體內,最終在西南生物多樣性實驗室誕生出世界首批內源性逆轉錄病毒被滅活的豬。該成果於2017年9月22日以封面文章發表於國際頂級權威雜誌《Science》上,頓時引起轟動,中外多家媒體爭相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