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卡卡(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恨不得一次玩遍所有傳說中的好景點,累死累活不說,走馬觀花反而少了真實體驗。
我國高鐵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的水平,其他國家選擇合作夥伴的時候,也都會先考慮中國基建,其實在鐵路基建方面,美國跟日本的水平都很高,尤其是日本的水平也達到了世界領先的水平,畢竟高鐵是日本率先研發出來的,而且已經發展了幾十年的時間,在這方面的造詣還是比較高,所以在國際高鐵訂單方面,日本基建一直都是我們強力的競爭對手,在面對國際高鐵訂單的時候,雙方也是各有斬獲。
德國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吧,德國作為傳統的工業強國,其發展是比較早的,鐵路建設的起步也很早。但由於是工業國家,國內基礎設施的損耗更嚴重,所以要對鐵路設施進行改造。而且據統計,每年都有10多萬列火車偏離預定路線。總之關於德國鐵路的故事足夠寫一本書,被稱為「歐洲最差的鐵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也是非常著急,希望能夠儘快擺脫這一現象。
這不就在今年,德國就打算斥資6600億試圖將自己國內的鐵路全部進行改造,畢竟一些鐵路因為使用的時間過長已經出現了老化的情況,有可能在安全問題上也會存在隱患,所以為了避免意外的出現,德國就有了向外發起合作請求的打算,美國和日本看到這樣的消息後也大打出手,誰都想要拿下該項目的主動權。
只不過就算美國和日本再想獲得青睞,買家且明確表示只信任中國,畢竟我國的基建能力在明面上擺著,而且我國改造出來的建設除了物美價廉外,還有一項別人所達不到的優勢,那就是優秀的售後保障,所以德國自然也不願錯過「中國快車」,這樣一來我國也算是輕鬆拿下該項目,我國極強的建設能力也再一次獲得了其他國家的認可。
除此之外,我國目前的發展速度非常的快,所以與德國之間也有密切的聯繫,所以他們選擇我國,或許也不願意錯過我國發展的快車。畢竟在今後,德國和我國繼續開展緊密的合作與交流,自然能獲得更大的利益。
無論是先來還是後到,拼的還是實力。中國鐵路出口已經成為一種常態,越來越多的國家把鐵路建設交給我們來做,這就證明了我國的實力,其他人憑什麼來競爭,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