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晨報全媒體記者 葉芝花 高平報導 生活晨報打卡美麗鄉村晉城市第三站我們來到青磚灰瓦、遺存遍地的良戶村,良戶村作為一座古老的太行山村落,歷經千年的歷史滄桑,時事變遷,生活在這裡的居民以他們特有的生活方式創造出這樣精緻的村落和深厚的文化。
在這個村子裡從它的建築上,風格上,裝飾上,小編發現了三個成語,跟著小編來學習下吧。
拐彎抹角
良戶村作為一座古老的太行山村落,歷經千年的歷史滄桑,時事變遷,生活在這裡的居民以他們特有的生活方式創造出這樣精緻的村落和深厚的文化。漫步良戶村的大街小巷,仿佛夢回千年之前,精緻的門頭磚雕、沿途的老街老巷無一不體現著歷史帶來的濃濃韻味。
偶然走在一個拐角處發現,一面「削」成斜坡狀的牆體看起來很奇怪,這面牆體就是良戶村著名的「拐彎抹角」。
過去鄉村街巷都比較狹窄,碰到推車或者挑擔子拐彎時容易被牆角碰到,主家為了方便他人,一層一層把拐角縮回去,這樣會增加建築的成本,也會使房間內不方正了。但是自己的不方便卻換來了別人的方便,就形成了著名的「拐彎抹角」。
這個「特殊」的牆體,體現了良戶村的文明和百姓的善良,在那個年代,「拐彎抹角」是一個歌頌鄰裡和睦的褒義詞。
門當戶對
玉虛觀,是良戶村最老最珍貴的古建築,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金代,距今有800多年的歷史。在玉虛觀的院子裡,一處古色古香的大門吸引著大家的注意。導遊介紹道,門前的一對抱鼓石叫做「門當」,門楣上的門簪叫做「戶對」,是古人體現身份地位的最形象見證。
文官的家用圓形的「門當」,武官的家用方形的「門當」,所以大老遠一看,就可知道這家的主人是文官還是武官。
「戶對」是置於門楣上或門楣雙側的磚雕、木雕。比較典型的為短圓柱形,柱長一尺左右,與地面平行,與門楣垂直。「戶對」用短圓柱形,是代表了古人重男丁的觀念,意在祈求人丁興旺。
魚躍龍門
良戶古村的建築最有觀賞價值的是隨處可見的石雕、磚雕和木雕作品。良戶村的「三雕」取材廣泛,內容豐富,構思獨特,精美生動。有的表現的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吉祥,有的表現的是傳統的戲文故事,或是誡勉子弟,或是勸善家人,或是表達處世理想,或是展示為人之道。
石雕多用在照壁、牌坊、門枕石、壓窗石、柱礎石等建築構件上。在良戶村石雕博物館裡,一副魚躍龍門石雕畫吸引著遊客們的目光。20釐米厚,50釐米長的條石上,精緻的浮雕栩栩如生,遠看似乎是一條精雕細琢的飛龍,仔細一看,其實是「魚躍龍門」進行時,魚半身躍過了龍門,頭變成了龍頭,而尾巴還是魚尾巴,非常罕見。(視頻:花偉,剪輯:花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