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7月2日,北京徐女士,因投訴快遞員後,遭連環電話騷擾,還有男子幫腔快遞員,對徐女士進行辱罵,聲稱:知道你地址,弄死你。
徐女士向媒體陳述事件經過
1. 徐女士一件快遞到貨,快遞員未電話簡訊通知的情況下,放進快遞櫃。
2. 因快遞過重且沒時間取件,致快遞在櫃滯留兩天。
3. 快遞滯留後,快遞員聯繫徐女士語氣特別衝:「你快遞放了兩天了你知道嗎?」你知道你怎麼不取啊「。
4. 徐女士接到電話後,當時在家,隨即讓快遞員送快遞上門。但送上門後態度依然很衝。
5. 徐女士隨即向郵政進行投訴,希望以後快遞放櫃之前,能電話通知她。
6. 投訴後,快遞員連續給她打了三個電話。第一個電話,質問徐女士為什麼投訴她,徐女士掛斷電話。第二個電話,罵罵咧咧說公司要給她處罰。第三個電話,徐女士進行錄音,錄音中有一男子進行幫腔:「你想不想在家住了?X你媽的還想不想在家住了,弄死她!都是外地人,想不想在這住了?我X你姥姥的。我們有你地址沒有?「
7. 徐女士告知快遞員已錄音,並要報警,快遞員隨即稱,罵人男子是過來取快遞的路人,不是同事。
8. 隨後當事郵局負責人,多次聯繫徐女士道歉。並按她要求已查明,言語威脅的男子是該公司快遞員。
社會對「弱者「是否保護過度了?
1. 近年來,每當媒體報導快遞員的事件中,總能找到善良保護者的身影。送件時發生刮蹭、中轉站踢扔快遞等事件,總有人說:快遞員不容易、體諒一下怎麼了、配送壓力大,取一下快遞又怎樣。
2. 我們要知道,造成這些的不是客戶。快遞公司追求低價高效,參與市場競爭是原因之一,批量發件和在批發市場附近,快遞基本都是首重3至5元每件,送全國大部分省份。高任務量才能有適當的工資,也導致快遞員服務質量下降。快遞公司的處罰制度,也對快遞員造成壓力,以罰款為目的應對投訴,致使快遞員對於投訴更加敏感。投訴偏離了收集用戶反饋的初衷。
3. 在高速發展的社會中,每個行業都有「弱者「都不容易。時刻記住,是你選擇行業,不是行業選擇你,如果承受不了行業的壓力,就該考慮是否適合自己。
4. 根據《快遞暫行條例》第二十五條,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並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有權當面驗收。
5. 所以說,要求送件上門,是客戶合法的權利。有客戶要求送件時,不該改變服務態度。大部分人心都是善良的,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大部分客戶都不會刻意要求配送上門,所以不區別對待客戶也是對社會善良的保護。
6. 別把消費金額和服務態度掛鈎,哪怕花再少的錢,也不是用來買罪受。不需要有很好的服務,但也別「衝「得堵心。你不欠別人,別人也不欠你。
關於死亡威脅更是不該,人命從不比一個投訴廉價。死亡威脅一般都是出自黑惡勢力的口中,不應是一個掌握個人信息的快遞員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