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年輕人的表情包,比閱讀理解還難懂

2020-12-14 手機鳳凰網

現在這年頭,什麼都快,表情包的更新換代也不例外。

經常上網衝浪的朋友應該能感覺到,有些表情去年還風靡一時,今年再拿出來用就只會顯得你像個山頂洞人。

同樣,有時你哪怕慢個半拍,就會發現某類表情突然鋪天蓋地流行起來了。

最近,騰訊的《2019年00後用戶社交行為數據報告》揭示了00後最常用的三個表情分別是——

如果你現在最愛用的表情還是冷漠微笑臉

和識別友軍專用狗頭,或許是時候了解一下最新的表情文化了。

正如一條熱評說,排名第二的呲牙表情

現在真的是年輕人表情包後宮的寵妃,不止00後愛用,自詡衝浪先鋒的年輕人其實都能感受到呲牙表情現在遍地開花。

甚至它正在逐漸取代原配正宮微笑臉的地位。

其實微笑臉的流行,也不過是最近幾年的事。

這個表情在父輩眼中不過就是端莊友好的微笑,卻被90後琢磨出了完全不同的意義:眼白過多,眼神兇狠,笑容僵硬,根本就是虛偽假笑。

因此年輕人在用這個表情的時候,多半心裡其實已經氣到宇宙大爆炸,卻還要在表面上維持高冷的體面,留待對方體會自己到底有多討厭。

誰能料到,老一輩人還沒搞明白為啥這個表情在孩子眼裡那麼不懷好意,情緒更複雜、更讓人難以捉摸的流行表情就已經誕生了。

猛一看這個呲著大牙傻樂的表情,大多數人第一反應都是倆字:憨厚,那種能在長輩面前裝聽話乖孩子的憨厚。

幾乎每個社交軟體都有呲牙表情,現在最火的則是QQ版,它也是經常被P到各種表情包的經典素材。

比起微信的

,QQ版除了兩條彎彎的眉毛還自帶兩個紅臉蛋,看起來就是個傻孩子,最適合出現在商業互吹的場合以表達自己的真誠。

或者嘿嘿一笑,從被大佬環繞的環境中全身而退。

但這不是全員呲牙最重要的原因。

當代年輕人氣質的核心是什麼?是自嘲

在這個年輕人自覺低到塵埃裡的時代,呲牙的憨笑中逐漸帶上了一抹「I'm fine」的無奈和「那就這樣吧」的好心態。

有時候不是年輕人總想呲牙,只是大家都不得不在生活面前擠出笑容罷了。畢竟生活已經這麼慘了,總不能再失了體面。

所以,這類呲牙表情包中總是沙雕中帶著一絲心酸。

試問,誰看到一個又窮又挫又孤單的年輕人馬上就要被生活打倒時還能露出又憨又愣的笑容,不會心生憐愛呢?

但如果認為呲牙=認慫,那可是大錯特錯了。

恰恰相反,在許多語境下,呲牙表情根本不代表用表情的人是「你說啥就是啥」的軟包子。憨厚傻笑的外表下,白眼其實已經翻上了天。

請體會一下以下表情的精妙之處——明明是同一個表情,憨厚氣息卻蕩然無存。

當年輕人憨笑著對你說「你說是就是吧」,他其實想說「是個P,你懂個P」。

當年輕人笑嘻嘻地對你說「沒錯您說的都對」,他其實想說「我媽不讓我跟傻子玩」。

當年輕人呲著牙笑呵呵地對你說who cares,他其實想說……他就是想說字面意思。

這是呲牙表情現在大受歡迎的精髓:不知為何它的眉眼和笑容都變得賤嗖嗖的,用來嘲諷人簡直火力全開。比起氣急敗壞,雲淡風輕的樣子反而更讓人有快感。

而且和之前流行的

有所不同的是,微笑臉的冷漠其實已經寫在了臉上,是不動聲色的冷笑和輕蔑;

呲牙笑則是明明笑得眼睛都彎成月牙了,搭配上看起來友好的文字卻莫名地「正正得負」,當之無愧是「臉上笑嘻嘻,嘴上mmp」的生動具象版。

重在結合語境和約定俗成的表情包文化,也由此步入了新的階段:能解讀出許多含義而且都很生動的呲牙,實在是太萬能了。

討好長輩時能用,給自己找臺階下時能用,真的特別開心時能用,生氣想罵人但不想撕破臉的時候能用,想陰陽怪氣懟人的時候也能用……

之前微笑和狗頭這兩大表情巨頭的含義已經夠複雜的了,但和新生代流行表情對比下來,這倆已經堪稱耿直。

正是因為這神秘莫測的一呲牙,許多人落下了呲牙後遺症——看到對方衝你發來一個嘿嘿傻笑的表情,只會下意識地覺得事情並不簡單,然後油然而生一種捉摸不透對方到底想幹嗎的恐懼。

複雜的內涵帶來的不安,比起讓人脊背發涼的微笑臉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過照現在網絡流行文化的趨勢,這種膽戰心驚只會越來越多。

表情包的弄潮兒們根本不滿足於這些表情的表面意思,他們能在所有笑眯眯的友好表情上,都挖掘出一層難以言喻的賤嗖嗖。

比如

這個捂嘴偷笑的經典表情,原本大家默認的是友好地笑笑,或者帶著一絲調侃和打趣。

但如今它竟然被挖掘出了不輸呲牙的嘲諷力,笑眯眯的眼睛換個角度就變成了殺人於無形,仿佛在說:「嘻嘻,你還真是不行呢」。

微博上@神奇的吐槽君 曾經發過一個投稿,說一個妹子不知道為啥自己男朋友的主隊輸球之後,就一直沒理她↓↓↓

網友看了聊天記錄立刻發現問題所在:人家心愛的球隊那麼慘你還發這個嘲諷的表情,是可忍熟不可忍?

所以說,哪怕用這個表情的人不覺得自己有惡意,可是對於敏感的當代網友來說,一個捂嘴笑表情能帶來的嘲諷buff也是不可小覷的。

再比如,同樣是個經典表情的眯眼可愛笑

也性情大變。它的原義顯然是賣萌,還比呲牙笑笑得更嬌羞可愛一點。

但,這也就是表面可愛罷了,如今它真正的應用語境依然是笑裡藏刀↓

尤其是在生氣的時候,這個眯眼笑的情緒特別精準。比起齜牙咧嘴地笑,它少了一些放肆和厚臉皮,多了一些「再不開心也要優雅」的克制。

在這種語境下,眯眼笑和阿Q精神勝利法簡直是珠聯璧合——反正我是高貴的公主,犯不著和凡人發脾氣(其實心裡快氣死了)。

當然,眯眼笑除了嘲諷別人,也同樣可以用於自嘲。

當這副可愛到近乎諂媚的表情搭配上罵自己是個辣雞的文字,既深刻地體現了伸手不打笑臉人的中華智慧,這種反差感更是顯得心酸卑微。

再搭配上前段時間最火的「檸檬文化」,眯眼笑簡直是為此而生——畢竟恰檸檬也得恰得體面。

說起來,這種高深莫測的表情包文化其實反應的也是當代年輕人的矛盾:用積極的笑臉來表達生氣、厭煩、不屑等等負面情緒,有時是笑裡藏刀的刻薄,有時又是喪得怡然自得的坦然。

他們把自己的各種心思和心情包裹在了含糊不清的笑容裡,其實和生活中不敢輕易爆炸、只能想辦法偷偷發洩的狀態是一致的。

在如今年輕人的生存哲學中,遇到什麼事破口大罵就輸了,不動聲色也不夠狠,只有若無其事地笑著才是贏家。

再怎麼狼狽,也得保持體面。

這個道理,甚至已經在如今的網絡罵戰中得到了深刻的體現。

一個很神奇的現象是,如今的年輕人在網上撕X,不太會使用那些本來就有負面情緒的表情,最好用的反而是那些面帶笑容、本該是積極情緒的表情。

圍觀一場網絡battle時,如果不看字,放眼望去你還以為這是多麼其樂融融的場景。

但定睛一看,會覺得自己還不如瞎了——明明話很難聽,卻配著笑眯眯的可愛表情,並且整句話的陰陽怪氣程度立刻翻倍。就連這些本來意義很簡單的表情符號都變得光怪陸離、難以言喻起來。

但宗旨只有一個:誰看起來跳腳誰就輸了,笑嘻嘻的樣子才是佔據勝利高地的第一要義。

來自網友的科普↓

用表情「口是心非」這種流行文化究竟能有多狂野,甚至已經超出了普通人的想像。

其實這種現象的本質,不過是表情這種簡單的符號,被某個人群賦予了約定俗成的社會意義,便有了新的解碼方式。

不過網絡罵戰可比鬧著玩的表情包衝擊大多了,一和這些陰陽怪氣的場景掛上鉤,網友很容易默認這種意義的賦予持續化、擴大化。久而久之,看啥表情都怕對方是不是拐著彎兒地罵我呢。

這麼一想,現在大家上網衝浪也真是夠累的。

不開心想罵街的時候,要用笑眯眯的表情來假裝雲淡風輕,牙咬碎了也得笑臉迎人才顯得高人一等;本來看起來示弱的表情,卻能在人類強大的語言創造能力下變成了看著就不是什麼好話的代言人。

要不為什麼大家總覺得自己語言表達能力退化呢,因為用一個簡簡單單的黃臉表情時內心戲都夠寫一篇小作文了,話全在腦補中說盡了。

因為表情集體大變異,也有人說現在有些表情看著就覺得不舒服,像是語言體系被汙染了。

這又是另一個問題:我們賦予給這些符號的額外意義是可逆的嗎?有些變了味的表情就再也回不到原來那種簡單的象徵了嗎?

回想一下微笑臉,雖然現在有點過氣了,但它在90後心中到底能不能抹去那層冷笑輕蔑的意義,現在也很難說。

但折騰半天,看似承載了千言萬語的表情其實什麼也沒做。

表情只是見證了人們的種種行為,拿它撒氣、罵人、自嘲甚至形成一種流行文化,種種光怪陸離、眼花繚亂的現象,其實最終折射的還是人們自己的內心罷了。

相關焦點

  • 表情包、emoji、縮寫……為啥這屆年輕人,聊天不愛「說人話」?
    年輕人聊天3大件:表情包,emoji,英文縮寫。不僅和上一代人聊天有代溝,就連年輕人互相聊天,也存在一堵看不見摸不著的次元壁。難怪很多人吐槽:「你們的聊天方式,比摩斯密碼還安全。」01昨天小e看到一個有趣的話題:#當代女生是怎麼聊天的#戳進去一看,不由自主發出靈魂拷問:「是誰在監視我?!」
  • 你還聽得懂這屆年輕人說的話嗎
    作為緊跟時代的網際網路同胞,還是有很多人感嘆被年輕人飛快的語言進化速度拋在了背後。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說話方式。微信曾經做過一個統計,公布了各年齡段愛用表情包。很多年輕人也有這樣的體會,「微笑」的表情包、「呵呵「的留言在年輕人眼中都帶著些許 」嘲諷「的色彩,但是在長輩眼中卻是 「充滿善意的表達」。這些風格都源自於自己生活的那個年代。
  • 比「蒙娜麗莎的微笑」還神秘 微信表情你真懂嗎?
    在線社交話語體系的構建,正在要求溝通的雙方擁有共通的意義空間,但這往往也是橫亙在老中青三代之間的「馬裡亞納海溝」。無論什麼年齡和職業,精準地使用和理解表情,已經成為新社交時代的必修課。 比閱讀理解還難懂 騰訊微信團隊當初可能也沒想到,比蒙娜麗莎的微笑還要複雜的是微信表情中的笑臉們。
  • 春晚表情包大賽,這屆網友太優秀
    不知不覺春節又到了,每年的春晚都會貢獻一大波表情包,今年也不例外,加上今年春節期間肺炎嚴重,許多人都在家看春晚連一些年輕人都守在家看春晚,截表情包。不得不說網友是越來越優秀,越來越會玩了。今天罈子就來總結一下優秀網友們的表情包。
  • 沒用過這款表情包的你真的太土了!
    面對這些emoji表情包,不少網友已經開始蠢蠢欲動,思考下一個爆款在哪裡?▲呼氣表情這款表情的官方解釋為緩解疲憊,或作為嘆息失望或不高興的表情使用。除了緩解疲憊,相信這款官方解釋與網友理解的並不會差太多。
  • 年輕人評「中老年表情包」老土、落後?中老年表情包查看
    「中老年表情包」背後的話語霸權  「網絡」作為文藝的承載平臺,其分量與份額越來越不容小覷。近日,第三屆中國青年文藝評論家「西湖論壇」在杭州舉辦。論壇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浙江省文聯主辦,今年的主題是「網絡文藝的中國形象」。來自全國的青年評論家們各抒己見,表達了他們對當下網絡文藝的觀察與憂思。
  • 海南周刊 比「蒙娜麗莎的微笑」還神秘,微信表情你真懂嗎?
    在線社交話語體系的構建,正在要求溝通的雙方擁有共通的意義空間,但這往往也是橫亙在老中青三代之間的「馬裡亞納海溝」。無論什麼年齡和職業,精準地使用和理解表情,已經成為新社交時代的必修課。比閱讀理解還難懂騰訊微信團隊當初可能也沒想到,比蒙娜麗莎的微笑還要複雜的是微信表情中的笑臉們。
  • 微信上線「靈魂」表情包,聊天離不開的表情包還藏著多少小秘密?
    隨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多從線下轉移到線上,表情包逐漸成為一門新的語言,不僅能彌補文字表達造成的情感流失,更能跨越不同語言的障礙全球通用。要想在現代社會生存,除了陽光、空氣、食物和水,你還需要哪些東西?答案大概率是:手機,充電器和表情包。
  • 微信表情包闖禍!騰訊連忙解釋
    自微信流行以來,其表情包的內涵也在不斷發生變化。不同年齡層的用戶由於所關注的圈子不同,對表情包的理解的偏差也就越來越大。這個表情,年輕人大多理解為「笑到流眼淚」,反正就是特別好笑的意思。而長輩呢,有的就會以為是「哭」的意思。
  • 超搞笑的沙雕表情包
    #平安夜的氣氛還意猶未盡而我又要抹黑起床抹黑起床怎麼都沒有打遊戲時摸塔那樣快樂可那又怎樣呢讀書人讀書魂讀書都是人下人讀書還要每天來發文每天打開手機就能收到滿屏的消息激動的心顫抖的手這使我毫不猶豫的就點開又是我的好「好夥伴」們發的各種表情包
  • 90%的年輕人連中老年表情包都不放過?
    從如今的20年代回顧中老年表情包的發跡史這些表情包不僅沒有因貼上「中老年」的標籤而消失卻一直保持著自己的style不斷地向青年群體輸出>話說,這類表情包究竟從何而來又為何有如此魔力呢▼中老年表情包用百度百科的話來說指一類廣泛在中老年人中傳播的表情包
  • 老外也喜歡鬥圖,還特別喜歡這類表情包
    表情包悄然進入人們的生活,並迅速生長,在社交平臺上你來我往的交互,為聊天平添了不少樂趣。而今表情包風靡全國,外國學生為了學習,在網絡上交友、衝浪時,經常能看到千奇百怪的表情包。這些比較簡單、誇張的動態文字表情來表達他們的想法。通過使用文字表情,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寫這些漢字了。」與中國朋友對話的時候也會用到表情包中的漢字,這樣一來二去,對方也能很快理解他們想要表達的意思。表情包的使用無形中拉近了對話雙方的距離,在好友之間還通過表情包相互調侃。
  • 多少在網上衝浪的年輕人,掉進了塗鴉表情包的生產車間
    雖然人們在日常網絡社交中經常接觸塗鴉表情包,但對於多數人而言,這可能都是一個生僻的概念。因為在一般的使用場景裡,大家習慣於將這類素材統稱為「表情包」,並未有明確的分門別類。那麼,塗鴉表情包究竟是什麼呢?首先,如何繪製一個塗鴉表情包?
  • 鬥圖時代,表情包的使用攻略
    這可能跟現代人的社交習慣有關係,「社交恐懼症」患者越來越多,不知道怎麼回應對方的時候就使用表情包,既能緩解尷尬又不失禮貌,還顯得有趣活潑,實乃妙計。但是表情包的使用也是要適度和巧妙運用的,過猶不及不免失策。
  • 鬥圖、收圖……表情包成為網絡社交的新主角
    在「南上加南」的表情包中,麻將中的四個「南」被疊在一起,藉助「南」與「難」的諧音,用幽默的方式表達了「難上加難」的意思……「南上加南」的表情包不過,如果「表情包社交」雙方信息傳遞不對等,也會導致理解偏差。比如「悲傷蛙」,是一個在雨中拉小提琴的圖像,配上「我活得好悲傷,我在雨中拉蕭邦」的文字,構成了一個表情包。
  • 年輕人的社交,在微信表情裡
    當不帶表情的文字出現在手機社交APP的聊天框裡時,幾乎等同於宣讀一個人在社交上的死亡通知書。這樣的對話基本意味著,聊天的雙方之間感情等同於無,對話也通常堅持不了幾個回合。比對話時沒有表情更可怕的,則是雙方對表情的「理解」各不相同。大多數年輕人,相信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被上司發來的「微笑」驚到毛骨悚然,以及面對父母長輩的「再見」表情無言以對。
  • 第五個表情包日來啦,為什麼年輕人的表達離不開表情包?
    在第五個世界表情包日提問:如果不用表情包,你還能發信息麼?作者 | 趙思強編輯 | 鐵林當代年輕人的特點之一是:發信息的時候,可以不加標點,但一定要有表情包。聽上去特別像鬧著玩,但在7月17號這天,確實是世界表情包日,而且已經是第五個了。
  • 被表情包綁架的當代社交,我受夠了!
    然而面對數量龐大的表情包庫,很多時候光是能夠理解已經很不容易了。畢竟與文字相比,表情包本來就具有含義模糊的特點。比如日常中我們習慣用「OK」的emoji表示工作輕鬆完成,然而在巴西人眼中,這個emoji的含義和翹中指的含義是一樣的……對於本身就不太了解年輕人文化的長輩們來說,要想精準地get到表情包的含義就更困難了。
  • 這組銅奔馬,表情包有些萌
    試想,如果這匹速度超越龍雀的神馬,馳騁於你的朋友圈,會是什麼感覺?盛夏七月,甘博最新設計開發的「神馬來了」銅奔馬系列表情包,在微信表情商店正式上線,自帶熱度的銅奔馬萌萌噠的表情,配以「比心」「嗯嗯」「好棒」「看好你哦」等高頻網絡熱詞,很快成為微信圈「新寵」!微信圈的這匹「神馬」有些皮兩千年前,河西走廊上有一匹寶馬,未配鞍具,不低頭吃草,更「不走尋常路」。
  • 離開了表情包,我們就不會說話了嗎?
    因此,依照這一標準,所有文字媒介都偏「熱」。相比之下,表情符號傳遞的信息要豐富得多,也模糊得多。從這個角度上看,表情符號和表情包在我們的日常交流中扮演的角色越是重要,原本偏「熱」的文字媒介便越趨向於變「冷」,進而在不同人群之間催生更具差異化的理解與表達。如果上文這段理論敘述稍嫌晦澀,只要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家便不難理解其中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