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一號,從A到Z解讀密碼

2021-02-15 中國核網

2015年5月7日,5號機組核島第一罐混凝土澆築,「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的建設正式拉開序幕。

廠內巡迴的通勤車10分鐘一趟。高峰時期,共計1.1萬名建設者在現場奔波,為「華龍一號」奉獻智慧、揮灑汗水。

大力開展基層黨組織建設,圍繞重難點問題成立黨員示範崗、黨員責任區、黨員先鋒隊,用紅色力量指引華龍騰飛。

Double-layer containment 

雙層安全殼

雙層安全殼能夠抵禦海嘯、大地震以及商用大型飛機的撞擊。

疫情期間,公司第一時間成立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分級分類制定人員防疫保護措施,做好人員統計、物資準備、消毒防護等各項工作。目前,工程現場保持「零感染」記錄。

Full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完整智慧財產權

中國唯一具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壓水堆核電品牌,核電技術,設計、設備製造、軟體技術完全實現自主化,已建立自主智慧財產權體系。

核電是高效清潔的能源,不向環境排放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核電廠所消耗的核燃料遠遠小於同樣功率下火電廠所消耗的化石燃料。

培訓樓裡的徹夜苦讀、教室裡的奮筆疾書。積極求知的姿態,在「華龍一號」的現場從不缺席。

「華龍一號」滿足核電「走出去」戰略需要,與近20個國家籤署了相關合作協議,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海外首堆喀拉蚩核電項目進展順利。

收穫勝利的果實是件令人喜悅的事情。春風再美,也比不上建設者們發自內心的笑容。

3-5年的時間,100多門課程的學習、嚴格的培訓、漫長的「考操」過程.擁有龐大的知識體系,這僅僅只是「華龍一號」操縱員成長路上的第一步。

天黑了,夜色下的廠區燈火通明。運行人員用「三班倒」的工作方式,24小時守護著機組。

2017年5月25日,「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穹頂吊裝成功。這是全球核電建設領域迄今為止規模最大、高度最高的穹頂吊裝。

廠區依山傍海,環境優美,植物種類多樣。水產資源豐富,海生物種類、數量繁多。優勢生物為藻類、水蚤類、蟲類、魚、蝦等。

Operating procedures 

 操作規程

核安全人人有責,每個人都是一道安全的屏障。按規程按步驟辦事是核電人的「黃金法則」。目前,核電廠共有11項「防人因失誤工具」。

Passive+active design 

非能動+能動設計

「華龍一號」創新採用了「能動和非能動」相結合的安全系統,以非能動作為能動系統的有效補充,為核電安全運行提供多層保障。

「華龍一號」從選址、設計、建造到調試、運行和退役,每個階段都有嚴密的質量保證大綱,每項具體活動都有專門的質量保證程序。

這裡有國內首家經CNAS認可的壓水堆核電站實驗室。佔地1500㎡的實驗場地內配備著各類國際先進的儀器裝置,肩負著「華龍一號」全球首堆建設調試過程中各工藝系統內水、氣、油品質的檢測分析任務。

「華龍一號」設計壽命為60年。反應堆採用177堆芯,使發電功率提升10%。堆芯採用18個月換料,電廠可利用率高達90%。

2018年,華龍國際培訓學院正式掛牌成立。華龍國際培訓學院聚焦和服務於公司的發展戰略,推動培訓體系的完善和提升,打造「華龍一號」人才培養的核心競爭力。

將黨建與工程建設深度融合,促使工程現場7家單位形成價值共同體,打通了班組建設與安全、質量提升融合的「最後一公裡」。

站在穹頂上向下眺望,碧海藍天令人心曠神怡,「拔地而起」的「華龍一號」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這裡既是全國核科普教育基地,也是福建省首家核電工業旅遊示範點。

疫情期間,為保障國家重大工程的建設,「華龍一號」示範工程現場保持連續安全施工、調試。3月2日,5號機組熱態性能試驗基本完成。

首堆建設就像「摸著石頭過河」,有未知、有挑戰。技術上的交流探討,工作中的嚴細組織,熱忱之心包含著無限的可能和希望。

青年突擊隊,在這裡集結,他們有著年輕人的拼勁和闖勁,在現場書寫著無悔的青春和使命。

我們每個人的努力,匯聚成了今天的「華龍一號」。五周年,讓我們在說「生日快樂」的同時,別忘了對自己說聲:「謝謝,你也辛苦了」。

文、編輯:何成希

圖:過東海、胡杰、張殿元等

華龍融媒體工作室出品

相關焦點

  • 解讀|細數華龍一號反應堆中的「四川造」
    2020年11月27日0點41分,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發出第一度電,值得一提的是,「華龍一號」的身上還有不少「四川印記」。「華龍一號」作為中國第三代核電自主品牌,代表中國高端製造技術揚帆出海的兩大名片之一,凝聚著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幾代工程科研人員的共同心血。隨著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發電,讓我們一起來走近這條巨龍的各個部位,一覽科技之美。
  • 「華龍一號」巴基斯坦喀拉蚩項目安全性滿足國際最高標準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3日訊(記者 施予)今年五月,「華龍一號」福清核電5號機組內層安全殼整體性能實驗完成,標誌著「華龍一號」技術向真正落地生根又邁出了一大步。與福清核電項目幾乎同期開工的中國在海外建設的首座「華龍一號」核電站――巴基斯坦喀拉蚩核電項目,目前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5月21日,中核集團首席專家、「華龍一號」總設計師、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邢繼做客清華大學,並向學生們解讀了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
  • 中信重工建功「華龍一號」
    中信重工建功「華龍一號」 2020-12-10 10:55:00   本報訊 11月27日0時41
  • 邢繼:「華龍一號」是安全標準最高的核電站
    假如「華龍一號」機組遭遇停電事故,安全殼非能動熱量導出系統將會啟動,3個冷卻水箱總共裝有2700噸冷卻水,將作為安全殼內釋熱的最後的冷卻手段。當反應堆冷卻劑系統壓力降到一定數值時,水箱將自動向反應堆冷卻劑系統注入含硼水以保證堆芯的冷卻。「『華龍一號』在最主要的三道安全屏障上,都設置了『能動+非能動』的安全系統。」
  • 「華龍一號」:為國助力,為夢賦能
    在11月27日,再次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平凡的付出,築就此刻的榮光「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的併網成功,標誌著中國打破了國外核電技術壟斷,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這對我國實現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跨越具有重要意義。而在這樣的榮光背後,其實站著的是一群默默無聞的「平凡人」。
  • 「華龍一號」研發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CCTV-1今晚十點半檔,「華龍一號」總設計師邢繼《開講啦》與您分享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2015年開工建設2020年9月4日隨著第一組燃料組件順利入堆該機組進入主系統帶核調試階段裝料完成後福清核電5號機組將在今年年底迎來正式併網發電投產運行這也將進一步推動我國躋身世界核電技術「第一陣營」本期《開講啦》邀請到中核集團「華龍一號」總設計師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藍寶石」鑲嵌完成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藍寶石」鑲嵌完成 :大 中 小   近日,「華龍一號
  • 「華龍一號」團隊:遇見執行力,義無反顧鑄就「國之重器」
    「華龍一號」工程的建設者之一、中核集團核動力院的工程師何勁松歷經了ZH-65蒸汽發生器自主研發的全過程。  他介紹,在華龍一號之前,國內所有大型蒸汽發生器均是外國型號,為了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核動力院開始自主投入研發。「3000多個零件、近6000根傳熱管、17000多個焊縫需要在不到3年的時間內完成。」
  • 華龍一號調試團隊:眼裡有光,心中有「磐石」
    3月2日,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熱態性能試驗基本完成,調試進展安全有序推進。在華龍一號全球首堆調試的攻堅之路上,調試團隊一刻也沒有停止奔跑,不斷地站在新的起點、向著新的目標共同向前。從辦公桌旁的牆上張貼著的華龍一號全球首堆裝料前關鍵路徑圖上不難看出,李彬的工作已經排的滿滿當當。
  • 遠東為「華龍一號」保駕護航!
    「華龍一號」是我國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自開建之日起就備受各界關注,也是我國從核電大國邁向核電強國的重要標誌。   2013年,安纜攜手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展開了「華龍一號」用核級電纜近三年的研發、試驗、驗證工作,並成功攻克三代核電站用電纜技術難關,研發出「華龍一號」堆型用殼內和殼外核級電纜。
  • 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
    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  新華社福州11月27日電(記者張華迎、高敬)27日0時41分,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     11月27日,工作人員在「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主控室慶祝併網成功。11月27日0時41分,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
  • 國內首臺融合後 「華龍一號」核電試驗泵殼發運
    首運國內首臺融合後 「華龍一號」核電試驗泵殼發運本報訊(記者 朱雪黎)6月14日,由二重裝備研製的「華龍一號」RSR750型核主泵全流量試驗臺泵殼發運。記者當天從國機重裝獲悉,這標誌著二重裝備率先掌握具有世界最高安全標準的第三代核電泵殼內壁堆焊全自動焊接技術,正式進入融合後的「華龍一號」核電泵殼批量化生產時代。「華龍一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世界第三代核電技術。核電泵殼是核島中唯一高速旋轉設備,對核反應堆的安全運行起著重要作用。
  •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發電成功!「國家名片」成長的2031個日日夜夜
    11月27日00時41分,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經現場確認,該機組各項技術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機組狀態良好,為後續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奠定堅實基礎,並創造了全球第三代核電首堆建設的最佳業績。
  • 大連重工助力「華龍一號」全球首堆成功併網
    11月27日0時41分,「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標誌著中國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 「華龍一號」是當前核電市場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電機型之一,項目開工建設以來,大連重工始終鼎力支持,確保現場重要設備按時到貨。
  • 中核二四公司完成漳州核電「華龍一號」鋼襯裡模塊三吊裝
    華龍一號是我國具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滿足全球最新核安全標準,是我國核電創新發展的重大標誌性成果,對於我國實現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歷史性跨越具有重要意義。
  • 「華龍一號」福清核電6號機組冷態性能試驗成功
    11日,「華龍一號」示範工程——中核集團福清核電6號機組完成冷態性能試驗。 福清核電站位於福州福清市三山鎮前薛村,規劃建設6臺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實行一次規劃、連續建設,總投資近千億元人民幣;1-4號機組採用二代改進型成熟核電技術,5-6號機組是「華龍一號」示範工程。其中,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已於2020年11月27日實現併網發電。
  • 「泵」發活力 華龍一號海外工程「心臟」全部通過驗收
    3月30日,由中核集團自主設計的華龍一號海外示範工程——巴基斯坦喀拉蚩K3機組第3臺主泵順利完成驗收實現交付啟運。至此,華龍一號海外示範工程2臺機組6臺主泵全部實現全國產化設計製造。這標誌著我國核電裝備國產化設計、製造能力實現了新的跨越,設計、製造技術實現了新的突破,設計、製造水平實現了新的提高。
  • 華龍一號背後的故事:拉姆讓和「海外華龍」塔吊工段背後的故事
    中核華興參建的喀拉蚩華龍一號建設現場群塔林立,塔機起鉤、變幅、轉臂,縱橫騰挪,核電建設物料平穩送達各作業平臺,而這些作業的完成者是170名巴籍塔吊操作工,巴籍工人拉姆讓便是他們中的優秀代表。「拉姆讓,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我們又要到你們那邊建核電站了,就是有點遠,在喀拉蚩,你願不願意過來幫我?」「沒問題,什麼時候需要說一聲,我立馬就過去。」這一次,海外華龍建設者面臨的是一個全新的環境,工作開展之難,可想而知。而這通電話,張奎算是吃下了一顆定心丸,塔吊操作有眉目了!
  • 只有精確到微米才能打造最強「核骨」!聆聽華龍一號背後的故事
    黨支部書記李華說到,華龍一號核燃料元件的每一個零部件的精度要求高,很多都精確到微米。人們常說「細如髮絲」,一般人的頭髮絲,直徑大約是0.08毫米,這樣的加工精度幾乎是頭髮絲直徑的八十分之一。李華介紹,「為了確保產品高精度加工的穩定可靠,我們必須提升加工過程的精細度和加工工藝的穩定性,做到各個環節不能有任何不符合項;我們要用過硬的質量、更多的精品,奠定華龍騰飛的基石。」
  • 視頻丨今天0點41分,「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發出第一度電
    目前,中核集團海內外共有6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在建,建設工程安全和質量處於良好受控狀態。「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自2015年5月開工建設以來,先後按期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節點,創造了全球第三代核電首堆建設的最佳業績,打破了「首堆必拖」的「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