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7日,5號機組核島第一罐混凝土澆築,「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的建設正式拉開序幕。
廠內巡迴的通勤車10分鐘一趟。高峰時期,共計1.1萬名建設者在現場奔波,為「華龍一號」奉獻智慧、揮灑汗水。
大力開展基層黨組織建設,圍繞重難點問題成立黨員示範崗、黨員責任區、黨員先鋒隊,用紅色力量指引華龍騰飛。
Double-layer containment
雙層安全殼
雙層安全殼能夠抵禦海嘯、大地震以及商用大型飛機的撞擊。
疫情期間,公司第一時間成立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分級分類制定人員防疫保護措施,做好人員統計、物資準備、消毒防護等各項工作。目前,工程現場保持「零感染」記錄。
Full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完整智慧財產權
中國唯一具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壓水堆核電品牌,核電技術,設計、設備製造、軟體技術完全實現自主化,已建立自主智慧財產權體系。
核電是高效清潔的能源,不向環境排放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核電廠所消耗的核燃料遠遠小於同樣功率下火電廠所消耗的化石燃料。
培訓樓裡的徹夜苦讀、教室裡的奮筆疾書。積極求知的姿態,在「華龍一號」的現場從不缺席。
「華龍一號」滿足核電「走出去」戰略需要,與近20個國家籤署了相關合作協議,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海外首堆喀拉蚩核電項目進展順利。
收穫勝利的果實是件令人喜悅的事情。春風再美,也比不上建設者們發自內心的笑容。
3-5年的時間,100多門課程的學習、嚴格的培訓、漫長的「考操」過程.擁有龐大的知識體系,這僅僅只是「華龍一號」操縱員成長路上的第一步。
天黑了,夜色下的廠區燈火通明。運行人員用「三班倒」的工作方式,24小時守護著機組。
2017年5月25日,「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穹頂吊裝成功。這是全球核電建設領域迄今為止規模最大、高度最高的穹頂吊裝。
廠區依山傍海,環境優美,植物種類多樣。水產資源豐富,海生物種類、數量繁多。優勢生物為藻類、水蚤類、蟲類、魚、蝦等。
Operating procedures
操作規程
核安全人人有責,每個人都是一道安全的屏障。按規程按步驟辦事是核電人的「黃金法則」。目前,核電廠共有11項「防人因失誤工具」。
Passive+active design
非能動+能動設計
「華龍一號」創新採用了「能動和非能動」相結合的安全系統,以非能動作為能動系統的有效補充,為核電安全運行提供多層保障。
「華龍一號」從選址、設計、建造到調試、運行和退役,每個階段都有嚴密的質量保證大綱,每項具體活動都有專門的質量保證程序。
這裡有國內首家經CNAS認可的壓水堆核電站實驗室。佔地1500㎡的實驗場地內配備著各類國際先進的儀器裝置,肩負著「華龍一號」全球首堆建設調試過程中各工藝系統內水、氣、油品質的檢測分析任務。
「華龍一號」設計壽命為60年。反應堆採用177堆芯,使發電功率提升10%。堆芯採用18個月換料,電廠可利用率高達90%。
2018年,華龍國際培訓學院正式掛牌成立。華龍國際培訓學院聚焦和服務於公司的發展戰略,推動培訓體系的完善和提升,打造「華龍一號」人才培養的核心競爭力。
將黨建與工程建設深度融合,促使工程現場7家單位形成價值共同體,打通了班組建設與安全、質量提升融合的「最後一公裡」。
站在穹頂上向下眺望,碧海藍天令人心曠神怡,「拔地而起」的「華龍一號」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這裡既是全國核科普教育基地,也是福建省首家核電工業旅遊示範點。
疫情期間,為保障國家重大工程的建設,「華龍一號」示範工程現場保持連續安全施工、調試。3月2日,5號機組熱態性能試驗基本完成。
首堆建設就像「摸著石頭過河」,有未知、有挑戰。技術上的交流探討,工作中的嚴細組織,熱忱之心包含著無限的可能和希望。
青年突擊隊,在這裡集結,他們有著年輕人的拼勁和闖勁,在現場書寫著無悔的青春和使命。
我們每個人的努力,匯聚成了今天的「華龍一號」。五周年,讓我們在說「生日快樂」的同時,別忘了對自己說聲:「謝謝,你也辛苦了」。
文、編輯:何成希
圖:過東海、胡杰、張殿元等
華龍融媒體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