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scopenews scope藝術客
這個秋天,藝術界很忙。新晉私立美術館金鷹美術館發布開館計劃、當代唐人藝術中心發布人事架構調整以及藝術基金會時間表、華藝國際進軍北京後迅速啟動了「亞東圖書館遺珍」全國巡展……或許是因為上半年太過於清閒,以至於不太適應當下一周十餘個展覽開幕的節奏。
時間從未停止,藝術界的腳步也從未停歇。除了將推動藝術界發展的形態和格局的變化,還有很多人在持續做著關於藝術的那些事。拍賣、展覽、活動,經歷了2020年上半年後,下半年將會出現更多有趣的藝術形態。
要聞
金鷹美術館終於揭開「面紗」
8月25日,金鷹美術館宣布:作為一家全新的私立美術館,金鷹美術館將於9月26日在南京城市兩百米上空揭幕,並向公眾呈現兩個展覽項目。「全景」藝術項目是金鷹美術館的跨年度項目,該項目位於金鷹美術館的展示空間「廣場」,面積近2400平方,將呈現18位藝術家的55件(套)作品;「對流」展是一個巡展項目,由歌德學院(中國)和IFA德國對外文化關係學院發起的藝術項目,展覽以攝影和影像為媒介,探討人、身體與城市的關係。2020年11月10日,金鷹美術館將在主展館「中央展廳」推出美術館的首個大展,展覽將反思性的整合藝術自身的問題,藝術家名單和展覽主題敬請期待後續發布。
唐人成立藝術基金會整合國際團隊
2020年是重新思考戰略布局的時刻,8月28日,當代唐人當代藝術中心宣布了其成立藝術基金會的時間表,以及國際團隊架構調整細節。唐人團隊迎來的重要新成員包括:榮幸委任曠衛為香港當代唐人藝術中心藝術總監及香港唐人藝術基金會負責人,符莎玲為香港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市場總監,林雅晶為香港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市場副總監。同時,作為唐人三地發展國際業務的新舉措,唐人藝術基金會於香港正式成立,計劃於9月底全面運營和開放。
「鴻樂季」再現兒童們的藝術活力
8月30日,由北京鴻坤美術館與油畫院藝術講堂聯名主辦的「2020鴻坤杯——青少年視覺兒童藝術展」開幕暨頒獎典禮正式拉開帷幕。經過鴻坤美術館為期近兩個月線上及線下的集中宣講及培訓,本次展覽共篩選出232張青少年兒童藝術作品,通過鴻坤美術館及油畫院藝術講堂導師的層層篩選,共計45張優秀作品得以問世。「2020鴻坤杯——青少年視覺兒童藝術展」是2020鴻坤集團「鴻樂季」系列活動其中「樂享藝術」版塊最重要的賽事及展覽。自2019年,「鴻樂季」初次亮相便圈粉無數,它以鴻坤多元化事業生態連接城市與生活,四大業務版塊超50萬業主和客戶共同參與,讓歡樂與美好不斷蔓延。
第二屆生態雕塑雙年展公布時間表
8月23日,以「百分百」為主題的@武漢·2020東湖國際生態雕塑雙年展新聞發布會在創意天地9號(工坊)藝術中心舉行。本屆雙年展由著名藝術家傅中望擔任藝術總監、著名批評家孫振華擔任總策展人、著名批評家魯虹、冀少峰擔任學術主持。生態雕塑雙年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自然生態,還包括社會生態、人文生態、因為這些因素都是相互關聯的。屆東湖國際生態雕塑雙年展預計展出50件不同類型、體量的作品,展覽採用定向邀約與全球廣泛徵集相結合的形式徵集作品。據悉,第二屆東湖國際生態雕塑雙年展將於2021年3月開幕。
弗裡茲線上展廳10月綻放
8月25日,弗裡茲官方宣布,第二屆弗裡茲線上展廳將在10月上旬迎來世界頂尖藝廊的參與,包括來自倫敦弗裡茲藝博會和弗裡茲大師展的200多家參展藝廊,呈現原定於在展會上呈現的作品。這次升級的用戶體驗還包括能夠增強觀眾與藝廊互動的即時聊天和社交媒體分享,以及廣受歡迎的 「籤名簿」 和增強現實(AR)功能,為大家帶來全面升級的線上展廳和更佳的用戶體驗。
拍賣
華藝國際特別呈現「亞東圖書館遺珍」
適逢新文化運動105周年,8月24日,以新發現的亞東圖書館藏陳獨秀、胡適系列文獻為契機,華藝國際特別支持、在藝聯合雲杪文化發起並主辦「亞東圖書館遺珍——陳獨秀、胡適重要文獻特展」,追溯百年前一個大時代的文化遺珍,梳理探討新文化運動對百年中國的深刻影響。特展首站於8月25日至31日在北京商務印書館·涵芬樓藝術館啟幕,展出亞東圖書館陳獨秀、胡適等9種重要文獻,這也是塵封百年的亞東遺珍首度集結面世。之後,直至拍賣前將在全國巡展。
佳士得紐約亞洲藝術周即將揭幕
8月29日,佳士得宣布,佳士得紐約亞洲藝術周將在9月正式拉開帷幕,呈獻逾5000年來廣袤亞洲大陸的多樣藝術創作。本季,11場現場及網上拍賣將推出眾多來自中國、印度、日本及韓國等藝術精品。精選拍品包括一尊來自古老犍陀羅地區三/四世紀的石灰巖菩薩像、拉美什瓦爾·布魯塔的巨作《最終篇章》、春秋青銅龍紋三足大蓋鼎,以及出自詹姆斯及瑪麗蓮·阿爾斯多夫珍藏的清康熙、雍正及乾隆瓷器等。
香港蘇富比秋拍推出張頌仁珍藏專場
8月26日,蘇富比宣布,今年秋季,香港蘇富比當代藝術拍賣將隆重呈獻「先鋒經典:張頌仁睿藏」,帶來張頌仁珍藏的14件重要作品。張頌仁是香港知名藝術策展人、評論家及鑑賞家,亦是把中國當代藝術帶到國際藝壇的重要推手。拍賣由張曉剛的三聯屏巨作《黑色三部曲:驚恐、沈思、憂鬱》領銜,其他亮點包括曾梵志、劉煒、方力鈞及餘友涵等中國當代藝術大師的早期標誌性作品,所有作品自創作以來一直保存於張頌仁的私人珍藏系統中。
北京
嘉德藝術中心的「千姿百態」
8月26日,由嘉德藝術中心和璞瑄酒店主辦的展覽「千姿百態」在嘉德藝術中心舉辦。「千姿百態」是兩個展覽「千百」和「姿態」的統一主題,展覽意從「名家名作」與「新人新作」兩個角度來展現中國當代藝術家的創作與風採。在一層展出的仇德樹、谷文達、史金淞的三人聯展「千百」,以及在二層展出的23位青年藝術家的聯合展覽「姿態」。「千百」乃為「時空」「宇宙」之意,眾生萬象在天地間以不同「姿態」生長。
在山中天暢想「在屏幕裡生活」
8月28日,山中天藝術中心推出新展「當速度成為形式,在屏幕裡生活」。本次展覽邀請48位/組國內頂尖的當代藝術家,使用手機進行15至60秒內的的短視頻藝術創作,並以全新的展覽形式,回應「屏幕藝術」或「在線藝術」的發展脈絡。策展人肖戈和喬納斯·斯坦普通過相似但不同的展覽理念,試圖對中國當代藝術及其與網絡藝術的關係展開討論,這一展覽主題與當前的在線社會格局密切相關。
戶爾空間遷址798感受「感觸觸感」
8月29日,戶爾空間遷址798後迎來開幕首展「感觸觸感」。本次展覽展出了六位來自不同地域、跨越年代的藝術家的作品,他們通過雕塑、錄像、繪畫和攝影,直面個人和社會歷史的交匯之地,在親密的情感層面上形成體驗。同時展覽對二元論、情感性和表演性進行探索,思考著認知的身體中,肉體緣何不能被剝離,也考量了我們用身體體認、感知空間的方式。
鮑蓓在築中美術館感悟「光的呼吸」
8月29日,築中美術館推出鮑蓓個展「光的呼吸」。如何可能打開夜空?打開滿天的星星?打開夜晚的玫瑰?這是鮑蓓的創作帶給我們的驚訝與驚喜。鮑蓓的創作最初基於版畫,但是家學淵源以及旅美經歷,讓她的創作豐富且多元。版畫、油畫、素描、坦培拉色粉、霓虹燈管等媒介和材料被她有機置於一件作品之中,她的繪畫保留了版畫斧鑿之痕的凜冽,保留了一個來自於北京的中國人的豪邁與個性,也體現了一種現代中國人的堅韌,一種不被摧毀的堅定意志,同時作品並不缺乏一個女性個體的內心詩意。
蜂巢「糖」「共有秩序」雙展啟幕
蜂巢(北京)當代藝術中心於8月29日在A廳推出抽象藝術家劉剛的最新個展「共有秩序」。展覽囊括了劉剛近年來之於紙本媒介的探索與重塑,同時,也將其1987年為起始的抽象創作線索中的重要作品進行了陳列。展覽現場特地以劉剛作品中的元素搭建了一個多媒體「時光通道」,頗有流行文化屬性,不經意間與同期開展的另一個展覽形成呼應。同期在B、C展廳呈現的「蜂巢·生成 第三十七回 糖:張季」個展,展示了藝術家僅在一年內密集高強度狀態下狂熱創作的階段性作品。張季更是一個發糖人,對於他的觀眾饋贈著一種難以拒絕的,概念與情緒想要依賴的視覺容器。
北京索卡空間升級後啟動首展
8月29日,索卡畫廊配合全新升級的建築空間,推出新展「齊觀」。此次展出藝術家陣容包括洪凌、毛旭輝、趙夢、曾健勇、張英楠五位藝術家的重要作品,配合嶄新空間,作品亦會提供不同的視覺體驗。「齊觀」是一種由自身文化中熟悉的語言和文化組成,資訊扁平化的加劇發展,環境時時刻刻的變化,提供一種感知的思考與體驗。
Tabula Rasa畫廊推出鍾雲舒個展
Tabula Rasa畫廊於8月28日呈現鍾雲舒個展「那隻敏捷的棕毛狐狸躍過那隻懶狗」。這是繼2016年「雪梨與雪梨紙」和2018年廣州畫廊空間交換計劃「有點意思」之後,藝術家與畫廊的第三次合作,在畫廊為期三周的駐地創作使得藝術家更好地建構作品與空間的關係,並展出了藝術家2020年的最新裝置創作。
麥勒畫廊行進著「三個航標的河流」
8月29日,麥勒畫廊呈現張雪瑞個展「三個航標的河流」。可以將張雪瑞的畫想像成一座建築的正立面,均等的方格如同窗戶分割了整個畫布,這些方格平行於邊框,預設了幾何上的確定性。而在最近的創作中,她改變了過於平緩的調式,具體到畫面,就是出現了與鄰格對比度相對強烈的色塊,甚至是色塊群,類似於樂段中突起的高音,帶來了懸浮式的效果,並且增強了畫面的動勢,然而整體說來,對比所帶來的視覺精確性以及優雅和諧,依然是她一望而知的個性所在。
因卡·修尼巴爾在木木社區的「極端混雜」
8月25日,木木藝術社區迎來藝術家因卡·修尼巴爾的影像展映活動,呈現藝術家的兩件重要影像作品《奧吉莉亞與奧傑塔》(2005)和《永別了,過去的美夢》(2011)。修尼巴爾在其三十年的藝術生涯中不斷反思和探究歐洲殖民歷史對非洲人身份認知的影響以及族群離散問題。在此次展映的作品中,藝術家延續了其對西方藝術經典的引用和改編,他拒絕從單一視角看待視覺身份認同和文化表徵,並試圖構建一個具有文化混雜性和多元性的開放場域。
上海
在安簃藝術空間感受「荒林沃若」
8月29日,安簃藝術空間推出群展「荒林沃若」。此次展覽所邀請的湯哲明、尹朝陽與丁健飛是中國當代畫壇頗具影響力的中生代畫家,他們對於山水或風景有著共同的專注與熱忱,卻於筆端呈現出不同的形態與取向。展覽將他們的作品並置紛呈,令觀者徜徉於中國山水的傳承與激變之河,於時空錯落中近觀遠眺、抑揚跌宕,感知到不同畫家提供的獨特的外在與內在風景。
在ZIWU誌屋置身於鄔建安的「神話」
8月29日,鄔建安個展「神話江湖」在誌屋現代藝術基地 Modern Art Base 正式開幕,本次展覽也是鄔建安帶著他的「五百筆」系列創作項目第一次在上海亮相。除了展出「五百筆」系列,展覽還呈現了藝術家全新系列作品。新作品仍以獨有的神話線索,探討人與水、人與自然的關係。藝術家通過跨媒材的藝術實踐,以東西方古代神話為源頭展開多重敘事,從而構建出一則富有啟示性的「當代寓言」。
廣州
學有緝熙美術館重塑「意外之象」
8月29日,魏青吉個展「意外之象」登陸學有緝熙美術館。藝術家魏青吉的繪畫中經常出現中國的政治文化符號,以及西方消費社會的流行符號,構成了一些令人感到意外的圖像組合。他所採用的圖像經過了自己的重組和篡改,所謂的「象」已經不在原本對應的「意義」之內,而是產生了意義的轉化與延伸,顛覆了我們對於他所使用的水墨媒介的認知。
海外
卓納畫廊帶來不一樣的「巴黎 紐約」
8月29日,卓納畫廊在巴黎空間欣然呈現德國藝術家伊薩·根澤肯的近期作品展「巴黎 紐約」。在她橫跨四十多年的職業生涯中,根澤肯不斷探索藝術、設計、建築、媒介、科技和個人之間持續變化的界限,作品涵蓋多種媒介:雕塑、繪畫、拼貼、電影和攝影等。同時,她讓人驚嘆的創作常常包含著看似完全無關的材料與圖像,以及由此創作出複雜而神秘的作品。並且藝術家質疑了我們日常生活日漸商品化的趨勢,以及文化的互相交融對我們帶來的影響。
圖片:來源於網絡或超連結文章中所用圖片。
主編 郭靜
執行主編 顧博
編輯 張酉浠/徐偉/李珺
實習 王雨杉
設計總監 曲嫣
廣告總監 劉怡
原標題:《一周展覽「全紀實」、金鷹美術館首發聲、唐人設基金會、「亞東圖書館遺珍」全國巡展、蘇富比推張頌仁專場。。。| 藝術客 · 一周》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