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的NBA選秀都令人期待,雖然並不是每一屆都能像1984年、1996年和2003年的選秀那樣湧現出許多巨星,但是至少也有不少全明星球員和一兩個舉足輕重的巨星,但是2000年的選秀完全沒有巨星誕生,而且成為全明星的球員也就三個,整體質量也不佳,被評為新千年以來最差的一屆選秀。
前五都沒成才
那年的狀元是肯揚-馬丁,職業生涯場均12.3分6.8籃板1.9助攻,對於個狀元來說,這樣的表現是遠遠不夠的。榜眼是斯特羅邁爾-斯威夫特,職業生涯場均8.4分4.6籃板0.5助攻,最好的一個賽季也只打出了11.8分6.3籃板的數據,就是一個水貨。探花是達柳斯-邁爾斯,職業生涯場均10.1分4.9籃板1.9助攻,也就角色球員的水平。
第四和第五順位分別是馬庫斯-費澤爾和邁克-米勒,前者職業生涯場均9.6分4.6籃板1.2助攻,後者場均10.6分4.2籃板2.6助攻。相比其他選秀年的前五順位,這一屆的前五順位沒一個成才的,一般來說,前五的選秀至少會出現一位巨星,但是這一屆都沒有,而且表現都不如預期,令人失望。
暗淡的最佳新秀
那一年當選最佳新秀的是第五順位的邁克-米勒,他當時場均貢獻11.9分4籃板1.7助攻0.6搶斷0.2蓋帽,投籃命中率只有43.6%,即使他的三分球命中率達到了40.7%,但是一個場均11.9分的球員當選最佳新秀,襯託出這一屆球員是真的不行。
另外,那年的最佳新秀陣容一陣裡有兩位場均得分低於10分,場均籃板低於6個,場均助攻低於2個,而且蓋帽和搶斷也都不行的球員,這樣的球員沒有一項數據是突出的,卻能入選最佳新秀陣容一陣。更加離譜的是,入選最佳新秀陣容二陣的球員的數據只比飲水機球員的數據好看一點點,還有兩位場均得分低於6分的球員,可想而知這一屆新秀質量是真的很差。
三位全明星
這一屆只出現了三位全明星球員,第一為是狀元馬丁,2003-2004賽季,他場均得到16.7分9.5籃板2.5助攻,投籃命中率為48.8%,這是他職業生涯唯一一次入選全明星。第二位是19順位是賈馬爾-馬格洛伊爾,他被稱為最弱的全明星球員,同樣是在2003-2004賽季,他場均貢獻13.6分10.3籃板1助攻0.5搶斷1.2蓋帽,卻幸運地入選了全明星替補陣容。
最後一位是第43順位的麥可-裡德,2003-2004賽季,他場均砍下21.7分5籃板2.3助攻的數據,成功入選全明星,並且入選了最佳陣容三陣,還拿過2次周最佳球員和1次月最佳球員,這讓他成為2000年那屆選秀成就最高的球員,同時,也是那一屆最強的球員。
新秀賽季,裡德場均得分只有5.8分,第二個賽季就升到11.4分,第三個賽季升到15.1分,第四個賽季升到21.7分,之後幾個賽季分別是23分、25.4分、26.7分,雖然後來退步了,但仍有兩個賽季保持場均20+的水準,職業生涯場均得分為19分,也是接近場均20分的水平,與同一屆的球員拉開了一段差距。
最快進步球員
看過霍華德時期的魔術隊的球迷一定對特科格魯這位球員不陌生,他也是2000年選秀出來的,是第16順位的球員。2007-2008賽季,他場均貢獻19+5+5的數據,比前一年的13+4+3全面進步,獲得了那一年的最快進步球員。
特科格魯能持球,能投三分,是一位頂級的控球前鋒,當年魔術隊能殺進總決賽他也有很大的貢獻。
兩位最佳第六人
這一屆誕生了兩位最佳第六人,第一位是邁克-米勒(2005-2006賽季獲得),米勒是一位射手,三分精準,但是功能單一,不能給他太多的重任,不過卻是一塊完美的冠軍拼圖,曾跟隨熱火隊拿到兩個總冠軍。
第二位拿到最佳第六人的是第8順位的賈馬爾-克勞福德,他分別在2010年、2014年和2016年獲得最佳第六人的獎項,成為NBA首位三次獲得這個獎項的球員,他的打法很飄逸,背運深受球迷喜愛,所以是這一屆人氣比較高的球員了。
一屆選秀60多位(包含落選秀)球員,只出現了三位全明星、兩位最佳第六人、一位最快進步球員,不得不說這一屆選秀質量是真的差。不可否認,這一屆是近20年最差的一屆選秀了,即使放在整個NBA歷史上也是可以名列前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