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布朗和戴維斯合作,快兩個月了。
半年前寫的:
戴維斯是勒布朗遇到過,最合適他的長人。
戴維斯是籃球史上,無球進攻最可怕的長人之一。但他的持球攻擊,比無球攻擊差一些。
在進攻端,他更多是個優秀的無球牽制和終結者,但持球和創造方面,就弱一點了。
反過來,防守端。戴維斯有三屆封蓋王,眾所周知。換防和覆蓋能力,那也是當世頂尖。
但戴維斯防守籃板效率不算高。
他的位置感、空間感都很完美,但一旦禁區失位,再搏回來就不太容易了。防空有餘,剛猛不足。是個迅疾準確的防守者,是只大蜘蛛——但不是一座禁區大山。
能在勒布朗身邊起飛的,需要有無球技巧和防守能力。
一個自帶覆蓋式防守+頂尖無球攻擊力,歷來需要持球攻擊力和創造的長人,遇到了勒布朗。很合適吧?
現在湖人常規賽前25場22勝3負。
戴維斯場均27分9籃板3助攻2搶斷3封蓋。勒布朗場均26分7籃板11助攻。
合作相當愉快?
那麼問題來了:
戴維斯是湖人現在第一得分手、第一籃板手、第一搶斷手、第一封蓋,很明顯是第一防守者。攻防兩端都是第一箭頭。PER更高到29.8,WS是5.0,每48分鐘WS高到0.288。
這些都在勒布朗之上。
所以,戴維斯對湖人的意義,比勒布朗重要嗎?
——這個問題聽著像挑事?
但釐清了這一點,大概也多少能理解本季的湖人。
那,先給答案:
勒布朗本季的BPM是9.3,高過戴維的7.6。VORP是2.5,高過戴維斯的2.0。
PIPM方面,倆人一個5.04,一個5.02。一個等級。
直白點說:
戴維斯的個體攻防數據更好看。
但勒布朗對湖人的影響力更大。
——頂尖球隊的雙子星,數據更好的攻防兩端個體、影響力更大的核心。
這個情況聽著很耳熟吧?
麥基前天把湖人跟勇士做比較(!),乍看非常地扯。勇士小,湖人大;勇士三分如狂,湖人……嗯。
但麥基原話走的是這個角度:
「這球隊每個人都真理解自己,在這個球隊所為何事。」
各司其職,自我定位明確。
最明顯的例子,大概就是本季勤懇努力的德懷特·霍華德吧?
話說,湖人本季的強,非常地逆潮流:全世界都在提速飆三分的時候,湖人的三分/投籃比聯盟倒數第五,突破次數聯盟倒數第一,每場投進三分最多的是勒布朗自己(他今年又改了投籃姿勢,然後,又一次再次拖累了自己的罰球,參考2015-16季初)。
何以湖人能領跑西部?
因為長期聯盟頂尖的防守。
一個球隊要防守好,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
如果您指望五個凱文·馬丁能打好防守,那是緣木求魚。如果指望五個本·華萊士能打好進攻,那也是白日做夢。
湖人這樣,布滿戴維斯、布拉德利、格林、KCP、德懷特,連帶勒布朗自己和卡魯索(大學時,他的防守和快手,被拿來和克裡斯蒂做過對比)的隊伍,防守想不好也難。
尤其是現在,全聯盟都一大四小甚至索性五外圍上陣,湖人還堅持麥基+戴維斯的首發,算這個時代的雙塔了。
戴維斯本季打出了生涯最好的防守——以及新秀年以來最少的防守籃板。理由特別簡單:如上所述,戴維斯本身並不以卡位肉搏見長。他擅長的從來是機動掃蕩。現在有麥基、勒布朗幫著收防守籃板了,戴維斯可以專注輪轉補位了:本季至今場均防投籃13次,對手命中率38%。
沃格爾教練的球隊,防守王牌歷來是護筐為主,籃板一般的——還記得羅伊·希伯特當年,時不常蓋帽比防守籃板多吧?
麥基的確知道自己的定位:他正在刷出生涯最低之一的蓋帽率,以及生涯最高的防守籃板率。他很知道球隊有了戴維斯後,他的防守主業不再是防空,而是卡位補板了。
畢竟他也懂事了,畢竟他是這個球隊戒指第二多的人嘛——跟格林一樣,兩枚。
之前說到過,湖人本季防守風格,強側堆積,局部短時間三盯二。
偶爾也會漏空,比如這樣:對方出機會,本隊沒縫合,勒布朗弱側看見了。
下一秒,嗖。
麥基與德懷特提供硬度,戴維斯掃蕩保護,格林領防,勒布朗眼觀六路填空擋,卡魯索快手搗亂。大概是這麼個分工。
好,防守問題解決了。
進攻呢?
四個星期前,湖人進攻聯盟中遊,每回合108分。
現在進攻聯盟第5,每回合113分。
一方面是朗多復出了,二陣有人幫襯了;一方面是戴維斯近來41分、39分、50分地澎湃起來了。
好,就說戴維斯那場對森林狼的50分。
戴維斯的50分,15分來自快攻。
開場13分裡,10分來自勒布朗的助攻,8分在9秒內完成。
全場戴維斯20球,大致是以下形式
——勒布朗送20米長傳推。
——卡魯索帶反擊。
——戴維斯自己一條龍突破。
——陣地戰勒布朗安排戴維斯背打。
——擋拆內切。
其中最好玩的一球:森林狼罰球,戴維斯身為長人卻不去卡位抓籃板,人在前場;勒布朗後場籃板抓到後,四分衛式長傳,戴維斯前場拿球,解決——這套路是以前鵜鶘給考辛斯玩的。
上頭說了,湖人的陣容,天然適合防守;進攻其實就……缺少才華了。而且空間有限,又少突破手。
這麼個班子,進攻怎麼能打開到聯盟前五的?
在NBA,真正的難題不是單純進攻或單純防守,而是讓防守好的球員在場時,不至於拖累進攻——比如,2015年多虧了庫裡的繞掩護三分,博古特才能站在場上,讓勇士打出聯盟頂級的防守來。真要貪圖進攻,直接上大衛·李代替博古特就行了:那防守自然也不能要了。
雄鹿讓第一護筐手洛佩斯去射三分、恩比德經常到外圍去好把底線和禁區讓給西蒙斯,都是類似道理。物盡其用,把人都放在攻擊威脅上。
比如,湖人近來很靠戴維斯得分。戴維斯的背身單打9.5次聯盟第二多,每場內線拿球8次。與此同時,還有聯盟頂尖的場均2.7封蓋。
防守端完成防守任務,進攻端還能在禁區舒服拿球。
這中間的環節誰解決呢?勒布朗。
湖人進攻節奏不算快:聯盟第13而已。但是:
湖人在3秒內完成的進攻,聯盟第五多,命中率65%聯盟第三。
6秒內完成的進攻聯盟第八多,但命中率聯盟第三。
6秒內完成的二分球(追身上籃?),聯盟第二多——第一是雄鹿,因為揚尼斯嘛。
湖人不是奔跑往返型球隊,但反擊打得快準狠。
這個反擊長傳誰送出來的?
麥基、德懷特和戴維斯們人到禁區,球就過來了,具體怎麼搞的?
勒布朗領跑聯盟的場均10.8個助攻,只是表象。
各種提速20米長傳、讓湖人反擊快下;每場助攻5.5個三分球,餵了湖人全隊一半的三分球;各種給麥基、德懷特和戴維斯的吊傳;各種跨場給格林們的橫傳。
他是個真正的組織者,把控著湖人的節奏,與此同時,讓湖人這群進攻天分並不算好、彼此還會擠空間的防守者們,也能打出好進攻。
這話我大概說了十幾年了:勒布朗有別於史上其他持球攻擊手的,在於他骨子裡是個組織者。但他迄今所待的任何一支球隊,都沒有最大化這一點。
即便是2013年熱、2016年騎士,也更像是:一群射手,小球拉開,讓勒布朗想幹啥幹啥,代價是,當日的熱與騎士,防守端都有各自的缺點。
而如今這支湖人,是先把防守幹好了,尺寸上站住了,然後讓勒布朗來提升進攻。是依靠他的組織光環,把球隊的進攻弱點給遮了。
比如,這個時代流行的是拉開空間、持球突破、分球給射手。
湖人這樣內線堆積、三分球我們都知道的隊伍,怎麼出機會呢?
靠勒布朗的視野和傳球,比如這樣:
用打遊戲的角度來說:
2013年的熱與2016年的騎士,是一群弓騎和法師圍著勒布朗,靠勒布朗頂前,連物理帶魔法全面抓,韋德和歐文是個副輸出。
2019年的湖人則像是:戴維斯一個聖騎士攻防都頂著當主T和主輸出。
德懷特麥基格林們基本是一群不太會魔法但對面也砍不動的重甲要塞(也就卡魯索和朗多算輔助白魔法師)。先穩定了防守。
勒布朗除了砍砍人,更主要是各種負責放魔法:加速、加攻、傳送,讓防守型隊友們也能砍經驗。
(嗯,我近來是打《火焰紋章風花雪月》有點多了……)
戴維斯作為防守第一盾、進攻第一矛,數據是湖人最佳。而且如果賽季現在就結束,我都想號召投票讓他當年度防守球員。
但湖人的整個節奏,尤其是這麼個適合防守的陣容,還能打出現有的攻防水準(尤其是進攻),核心點,還是勒布朗的組織。
說這是勒布朗傳球調度功力發揮最好的一季,也沒問題——簡直是集體加攻的魔法師。
臨了,現在他倆的發揮卓越,有個小小的副作用。
如果賽季現在結束,MVP前五的選票,基本就分流至揚尼斯、東契奇、哈登和湖人這二位身上。
一個隊有兩個MVP候選人意味著啥,我們都知道:那通常是分票,結果倆人都得不到——雄鹿那邊,揚尼斯就不用擔心這問題。
雖然勒布朗和戴維斯,自己也未必特別在乎這個。
如麥基所述,「這球隊每個人都真理解自己,在這個球隊所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