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8日,美國司法部和聯邦調查局(FBI)宣布對8名在美國參與「獵狐行動」的人員提起訴訟,其中5人當天上午被捕,另外3人據信在中國。華盛頓聲稱,北京「非法代理人」在美國境內執法,監視、騷擾、威脅美國公民及永久公民。「中國執法機關嚴格根據國際法開展對外執法合作,充分尊重外國法律和司法主權,依法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權益,有關行動無可非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29日的例行記者會上批駁美方無視基本事實,對中方追逃追贓工作進行污衊。根據FBI局長克里斯多福·雷的說法,這是美方首次針對參與中國「獵狐」行動的人員提起訴訟,《華爾街日報》將其美化成華盛頓為打擊中方「不當執法行動」開闢了一條「新戰線」。但在29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中國學者看來,為了打「政治牌」而包庇這些犯罪嫌疑人,美國的做法不僅會損害自身的法律體系,同時也將與中國的司法合作引向毒化的方向。
被指控是「非法代理人」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29日報導,5人被捕的地點分別是紐約州、新澤西州和加利福尼亞州。香港《南華早報》稱,被捕者中有2人是美國公民(包括一名歸化入籍者),其中一人為私家偵探,另外3人是擁有美國永居權的中國公民。美國共起訴8人,他們被控作為「中國非法代理人」在美國行動,或將面臨最高5年監禁的刑期,其中6人還面臨共謀跨州和國際跟蹤相關指控。在28日舉行的網絡新聞發布會上,美國司法部負責國家安全事務的助理部長德默斯自誇說,通過這次指控,美方「把『獵狐行動』反轉了過來,獵手變成獵物,追捕者變成被追捕者」。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紐約東區聯邦地區法院28日公布了長達43頁的刑事起訴書,裡面描述了上述被告在2016年至2019年試圖採取「發恐嚇信」「網絡騷擾」等手段向一名住在新澤西州的中國公民施壓、要求他返回中國的細節。《紐約時報》稱,司法部官員並未透露「獵狐行動」目標的具體身份,只是說他們「需要保護」。《華盛頓郵報》說,中國「獵狐行動」的對象據信多是中國政府前官員,他們可能在出國前從自己的職位中獲得可觀的利益。
「獵狐行動」是中國公安機關緝捕在逃境外經濟犯罪嫌疑人專項行動代號。公開資料顯示,自2014年行動啟動以來,中方從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抓獲外逃經濟犯罪嫌疑人6000餘名,其中緝捕「百名紅通」外逃犯罪嫌疑人60名。「我國的追逃行動都是公開的,而且對藏匿在沒有引渡條約的國家的犯罪嫌疑人,我們採取的主要方式是勸服。」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2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這是一種非常溫和的方式,我國的追逃行動不會有觸犯當地法律的情況出現。
美國「毒化」美中司法合作
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基於法律漏洞、移民政策寬鬆等原因,美國成為外逃中國貪官的主要避風港。北京市藍鵬律師事務所律師張起淮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說,中美之間只有2000年籤訂的關於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沒有引渡條約。而在刑事管轄層面,美方一貫奉行「擴大管轄權」的原則,即所謂的「世界警察」。歸根究底,除了政治考量,美國的行為可能還有經濟考量,比如包庇中國追捕的貪官或能給自身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
但兩國並非沒有合作的過往。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2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美在海外追逃方面有比較成熟的協調機制,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得以有效運轉。前些年,兩國執法合作聯合聯絡小組也會定期會晤。不過呂祥認為,即便有過一些合作案例,但中美在司法領域的信任度仍然較低。李海東說,美國政府此次採取的行動等於是把此前已經政策化的對華合作「完全顛覆」,或者有意不去執行。這背離了公義精神,同時把中美司法合作引向政治化和毒化的方向。
《紐約時報》29日披露稱,至少從歐巴馬政府的後期開始,司法部就一直在調查中國的海外追逃工作。美國情報分析人士長期認為,「中國特工」的主要任務是竊取商業與政府機密,並搜集有關美國社會的公共信息。但「獵狐行動」的開展是兩國「間諜遊戲」中的一個新變化,也給FBI帶來新的挑戰。今年7月,雷在美國哈德遜研究所發表演講時曾將「獵狐行動」描述成中共試圖「破壞法治」的一個例子。德默斯在10月28日的記者會上聲稱,「獵狐行動」並非完全如北京描述的那樣,是一場國際反腐運動,其目標「在很多情況下」是中國當局的「政治對手」或者「異見人士」。
「這完全是無理指責。」呂祥說,中國的追逃行動從來都不是一個政治任務。美國一些反華勢力明知道這些人涉刑事犯罪,卻非要將他們包裝成「受政治迫害的人」,試圖讓他們在美國的政治鬥爭中扮演一定角色。「若一個國家不斷收留逃犯,最終受到傷害的只能是自己的法律體系。」呂祥說。
「無論誰贏得大選,中美關係都將處在十字路口」
同樣在28日,美方宣布要將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在美分支機構——美國華盛頓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NACPU)列為「外交使團」。據路透社29日報導,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聲明中稱,NACPU由「中共中央統戰部控制」,後者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機構,負責在海外傳播影響力、進行宣傳」。根據中共中央統戰部網站介紹,NACPU為全球最早成立的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於1973年2月由華盛頓地區的一批「保釣」人士發起成立,旨在促進中國的最終統一。
幾天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波廷傑也抹黑中國的統戰活動,稱北京正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西方。對於蓬佩奧、波廷傑之流的有關言論,汪文斌29日回擊道,他們的目的是抹黑中國政治制度、破壞中美之間正常交往與合作,其圖謀早已被世人識破,「站到了歷史錯誤一邊,終究是不可能得逞的」。
蓬佩奧28日的聲明還稱,美國將停止參與2011年與中國籤署的《關於建立美中州省長論壇以促進地方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因為自那以後,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尋求直接和惡意地影響州和地方領導人,以推動中國的全球議程」。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29日晚對此回應道,蓬佩奧之流從不關心民生,沒有和平共處、共同發展新概念,滿腦子都充斥著過時的意識形態偏見,只能靠製造衝突和謊言誤導美國民眾。
李海東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距離大選只剩幾天,華盛頓起訴參與「獵狐行動」人員等做法可能有較強的選舉考量,但選舉結束也不意味著美國會停止對中國的打壓。
「無論誰贏得大選,中美關係都將處在十字路口。」美國《時代》周刊28日以此為題刊文說,北京一直是川普政府「大棒」外交的主要受害者,其貿易活動、科技公司、外交官、甚至是學生都變成被瞄準的目標。是川普還是拜登執掌白宮,可能決定這兩大經濟體過去四年之間的敵意是失常還是新常態。雖然拜登的對華態度看上去比歐巴馬強硬,但許多外交界人士都希望他與北京能重新開啟溝通渠道,在貿易、人權、環境等問題上尋求務實的解決方案。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