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外戚家族伴隨大漢王朝四百年,見證了大漢王朝的輝煌與滄桑

2021-02-23 讀史

文:夏彥(微信公號讀史專欄作者)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漢朝前後歷經四百年,從第一位皇后呂雉開始,重用外戚也成為漢朝一個重要的傳統,不管是西漢還是東漢。

說到漢朝歷史上最有名的的外戚,恐怕很多人都認為是皇后衛子夫、大將軍衛青以及他們的外甥霍去病組成的衛-霍家族。這個家族曾在短時間內受到漢武帝重用,一時風光無兩。那時候衛子夫獨寵後宮,衛青和霍去病又分別是受漢武帝最受信賴的將軍。但之後衛霍家族卻又相繼衰落,衛青的幾個兒子被削去侯爵,霍去病的弟弟霍光在死後也被滅族,衛霍家族在短短幾十年內便消失在歷史的舞臺上。

不過咱們今天要講的這個家族,不僅在功績上絲毫不遜色上邊說的衛霍家族,而且其持續時間之長,在中國歷史上都是罕見的,甚至直到漢王朝終結的時候還出現它的身影。這就是漢朝持續時間最長的外戚家族-竇氏。

竇氏這個家族原本只是河北的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但是因為一個人的出現,使它開始活躍在漢朝的歷史上,而且綿延數百年而不衰落,這個人就是竇漪房。

作為竇氏家族的第一代掌權者,竇漪房原來只是一個農家女,被人送到宮裡伺候呂后。本來竇漪房可能也就一輩子這樣埋沒在宮裡了,不過之後她受詔去代國做宮女,這也成為了她命運的轉折點。代王劉恆對她一見鍾情,竇漪房深受劉恆寵幸,而且這個劉恆最後還當了皇帝。

不僅如此,更巧的是劉恆的原配夫人生了四個兒子都相繼夭折,竇漪房所生的劉啟,也就是日後的漢景帝成為長子,她憑藉母以子貴的優勢,成為了大漢皇后。

此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竇漪房跨歷三朝,輔佐了文帝、景帝以及少年劉徹登基之初的困難六年。作為漢初最傑出的女政治家,她為穩定漢武帝初年的局勢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說完了竇太后,再說她的侄子竇嬰

由於竇太后的兄弟竇長君和竇廣國都未能顯示出大才,竇太后最後向漢景帝推薦了她的堂侄竇嬰,事實也證明她沒有看錯。竇嬰這個人不僅有經國之才,而且還有大將之風,曾經在吳楚七國之亂時立下大功。後被景帝任命為大將軍,封魏其候,在武帝初年成為丞相。然而,在與武帝的舅舅田蚡鬥法中慘敗,被漢武帝以矯詔罪族滅。

如果到這裡你就認為竇氏家族沒有後繼之人,那你就大錯特錯了。竇嬰這一支雖然被族滅,但是竇太后之弟竇廣國的後代卻一直沒有中斷。雖然在竇漪房和竇嬰死後一百多年的時間裡,顯赫的竇氏家族仿佛一場熱鬧的宴會,曲終人散,慚趨沉寂。然而,當歷史的車輪滾滾行進到東漢,竇氏家族再次奇蹟般地興盛起來。

竇氏家族的這次崛起,與一個叫竇融的人有關。

竇融是竇廣國的七世孫。這個竇融也是個厲害人物,他在西漢末年王莽篡權、天下大亂之時,南徵北戰,割據一方,後來歸附光武帝劉秀,成為劉秀的雲臺二十八將之一,封安豐侯,官拜大司空。

自竇融之後,竇家一門,一公,兩侯,三駙馬,四個二千石,竇氏家族再次活躍起來,其中一個駙馬叫竇固

竇固是竇融的侄子,在漢明帝時以奉車都尉率兵西擊匈奴,在天山大破呼衍王,盡服胡虜。他在對匈奴作戰中大放異彩,為打通漢朝通往西域的道路作出卓越貢獻。漢章帝時,徵召竇固為大鴻臚,歷任光祿勳、衛尉等職,受到漢章帝的格外尊重。

不僅竇固擔任要職,就連漢章帝劉炟的皇后、章德竇皇后也是竇家的人,她是竇融的曾孫女。公元88年,漢章帝崩後,竇氏為皇太后,以和帝年幼,竇太后遂臨朝稱制。從此以後,東漢就再也沒有成年皇帝了。其娘家兄弟一門四侯,竇家權傾朝野。

而章德竇皇后其中的一個哥哥叫竇憲,這又是竇氏家族的一個重要人物,因為竇憲所建的功績足以和霍去病相提並論。

公元89年,竇憲率軍出擊北匈奴,深入瀚海沙漠三千裡,大敗北匈奴於稽洛山,之後在班師途中於燕然山刻石記功,史稱燕然勒石;兩年後,竇憲派兵再次出擊,出塞五千裡進攻金微山,就是今天的新疆阿爾泰山,再度大破北匈奴單于主力,斬名王以下五千餘人,還把單于的皇太后給俘虜了。

竇憲大破北匈奴,威震塞外,被漢和帝拜為大將軍,位居三公,他的妹妹又是皇太后。此時,勢力膨脹的竇憲竟然圖謀篡漢,後被13歲的漢和帝察覺,漢和帝聯合宦官勢力剷除竇憲,並在公元92年將他賜死。

竇憲死後,到了漢桓帝時期,竇家再度出了一位皇后——竇妙

竇妙是竇融的玄孫女。公元167年,漢桓帝駕崩,竇妙以太后身份臨朝稱制。這是竇家的第三個皇太后,也是竇家第三個把持朝政的女人。之後,其父竇武被拜為大將軍,她的兄弟也官至侍中,竇家勢力再度達到高潮。

公元168年,在大將軍竇武剪除宦官失敗被殺後,竇家從此失勢。而竇家最後一個出現在歷史書中的人物是竇輔,他是竇武的孫子,在劉表處舉孝廉,之後進入曹操的丞相府任職,於公元212年死去,而此時距離漢朝滅亡只有八年了。

在四百年的大漢王朝中,竇家從竇漪房開始,經歷了漢高祖劉邦後期呂后專權的混亂黑暗,經歷了文景之治的忍辱蟄伏,經歷了武帝抗擊匈奴的熱血激昂,經歷了西漢到東漢的時代變革,經歷了勒石燕然的歷史瞬間,經歷了東漢末年與宦官之間的權力鬥爭,直到漢朝沒落,並最終伴隨著這個王朝一起消失在歷史的滔滔長河裡。

相關焦點

  • 【贈書】看大漢王朝四百年,如何奠定中華文明兩千年!
    好久沒有贈書活動了,今天來一波,各位往後看說到「漢」這個字
  • 大漢王朝的皇帝們
    漢朝是我國實力上第二個大一統的王朝,相較於秦朝二世而亡的短暫統一,漢朝大一統的時間更長,波及面更廣、影響力也更深遠,今天漢族的名稱就是來自強盛的大漢王朝。提起大漢人們總是先想到「秦皇漢武」的漢武帝、楚河漢界對峙的劉邦,大漢王朝統治日久,可不僅僅只有這兩位帝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大漢王朝的帝王們。
  • 大漢王朝是中國最強大的王朝嗎?
    編者認為,在這上下五千年中,大漢王朝是中國最好的朝代,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在西漢時期,中國的經濟、文化都發展到了巔峰,遠超當時的西方社會。秦皇漢武在政治軍事上的成就,皆是前人所不能的各種開創,守護初生的華夏文明抵禦遊牧夷狄的侵襲,並得以輝煌壯大。所謂古典華夏帝國,自嬴政起到劉徹止,基本模子都已打好了。後世任他再如何了不起的帝王,也不過是在這個秦始皇開始畫、漢武帝完工的圈子裡折騰打轉。漢帝國之國力強大、對外擴張、持久的強盛統一可謂獨一無二。
  • 世紀大對決21 2世紀:羅馬巔峰貴霜強盛安息衰弱,大漢王朝大廈將傾
    2世紀依舊是羅馬帝國、大漢王朝、貴霜帝國以及安息帝國四大帝國並立的時期,但這也是四大帝國並存的最後時期,四大帝國之間的形勢大有不同。羅馬帝國國勢最盛,東漢王朝雖然於本世紀開始衰弱但其實力依舊可躋身於世界老二的位置,而強盛一時的貴霜帝國則可排行世界第三,衰弱的安息帝國叼陪末座,甚至是跌出了大國的行列。本世紀的安敦尼王朝(公元96年-公元192年)是羅馬帝國的全盛時期,經濟空前繁榮,帝國疆域達到了最大,控制了大約625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地中海也成了帝國的內海。
  • 東漢皇帝在位時間表,平均29歲,大漢王朝被外戚與宦官玩弄於股掌
    漢朝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東漢時期,享國四百零七年。 然而東漢相比西漢總感覺要差點,諸葛亮在《出師表》中這樣評價兩漢,「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諸葛亮身為漢臣有些東西不便直說,東漢問題究竟出在哪裡,我們先看看東漢皇帝在位時間。
  • 宗室劉焉—大漢王朝的掘墓人
    其實,農民起義對於王朝統治者而言,從來都不是最大的威脅。最大的威脅都是來源於內部,甚至就是統治者本身。東漢王朝滅亡的最重要掘墓人就是宗室劉焉。黃巾之亂平定以後,各地仍有大大小小的起義軍此起彼伏。行政區劃層級發生了變動,中央—郡—縣的三等級制度變為了中央—州—郡—縣的四等級制度。郡守從直接對中央負責改為向州牧負責,州牧向中央負責。廢史立牧後好處立竿見影,權責統一的州牧剿滅了黃巾餘黨,勢力大大增強,隨之而來的卻是軍閥割據的風險。
  • 大漢最傳奇的四個女人,讀懂了她們,也就讀懂了整個西漢史
    在這裡210年的歷史裡,其中有4個女人參與見證了整個王朝的不同歷程,她們4個總共在西漢210年的歷史中存在了190年,可以說讀完她們,基本上就讀完了整個西漢史。這四位傳奇的女性都是誰呢?她們分別就是:呂雉、竇漪房、衛子夫、王政君。
  • 大漢王朝—漢武大帝
    漢武帝原名劉徹,是大漢王朝第七位皇帝,父親是漢景帝,是一名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書法家。漢武帝年輕的時候便嶄露頭角。公元前153年,年輕的劉徹被封膠東王,三年後即公元前150年,正式受封皇太子。據說劉徹能被封為皇太子,要完全感謝他的姑姑館陶公主。館陶公主的女兒陳阿嬌許配給了劉徹,這也是著名成語金屋藏嬌的由來。
  • 她,為了權利,葬送了大漢王朝
    漢宣帝一看,這樣不行啊,且不說太子是「國本」,在自己百年之後要繼承大漢江山。就算是個普通人,看到自己的兒子整天悶悶不樂,呆在房間裡不吃不喝不見人,當父母的哪有不擔心的。既然太子不滿東宮諸妾侍,那換一撥新人,說不定劉奭的心情就會大好。
  • 大漢王朝:江山腰斬
    大家都知道漢室有四百年基業,也知道有西漢東漢之分,但似乎鮮有人知為何分東漢西漢。其實在兩漢之間,有另一個大一統朝代——新朝。如果論非武裝政變最成功的案例,這個朝代的開國皇帝(也是亡國之君)王莽,當屬第一人。王莽是西漢末年漢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氏家族在當時是權傾朝野的外戚,族中之人多有朝廷高官,封侯。因此,王氏一族人多生活奢靡,窮奢極欲。
  • 大漢王朝: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繁榮強大的王朝,看看他的君主們
    在呂后的壓力下,惠帝在位僅七年就去世了,留下四個年幼的兒子。對於惠帝,他應該算一位守成之君。 劉詢即是漢宣帝,漢宣帝生長於民間,深知民間疾苦,上位後輕徭薄賦,大力發展國內,同時除去大權在握的霍光家族。對外方面,漢宣帝五路16萬大軍出擊匈奴,匈奴一戰而崩潰,裂為南北匈奴,從此南匈奴內附,漢宣帝還因此設立了西域都護府,將新疆第一次納入中原王朝之下,這也是新疆地區最早的「自古以來」。宣帝時期不論是人口、經濟、軍事、政治都已經發展到了鼎盛,因此史學家將宣帝時期稱之為漢朝的第二個盛世,即宣帝中興。
  • 走進大漢王朝,看驃騎將軍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傳奇人生!
    那是一個韜光養晦,金戈鐵馬的時代;那是一段戰馬嘶鳴,刀光血影歷史,那是一個英雄百出,國富民強的王朝,它就是大漢王朝。雖然歷史的硝煙已過去千年,但民族的記憶與國家的印記卻在那段歷史時期被塑造。藉此文章帶你走進戰神霍去病的傳奇人生,看不一樣的歷史故事,悟你不知道的歷史意義。
  • 解析《史記》中被刻意忽略的大漢開國功臣——呂澤
    呂后違背劉邦「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的白馬盟約,諸呂都被封侯封王,難道真的是因為呂氏一族是外戚的原因嗎?呂后專權,架空漢惠帝,大肆打壓劉氏宗室,諸功臣列侯卻一聲都不敢吭,難道真的是因為他們害怕呂后嗎?劉邦一度想廢掉太子,轉立趙王如意,難道他是真的喜歡並且看好如意這個小孩子嗎?
  • 大漢王朝與狗的不解之緣:一條瘋狗保住了大漢400年江山!
    呂雉本來是一個大家閨秀,而且長得也不賴,可是卻因為父母之命嫁給了大她15歲的大叔,如果這個大叔有才、貌、錢、權其中任何一樣還能勉強接受,關鍵是劉邦當時什麼都沒有,還是個混混,天天在外頭騙吃騙喝騙女人,這樣的男人換成任何一個女人誰能接受?
  • 一次外戚戴罪立功的北伐,大漢王朝燕然勒功,羅馬帝國卻由盛轉衰
    後來,漢章帝的章德皇后、漢桓帝的桓思皇后竇妙皆出自竇氏一門,可以說竇氏一族伴隨漢朝的興盛敗亡。 竇憲是東漢章帝章德皇后的兄長,有句成語叫「一日得到雞犬升天」,自從妹妹成為漢章帝的皇后,竇憲一家便開始囂張跋扈。本身竇憲為人性情急躁,性格強勢,容不得半點委屈,再加上如今已經貴為外戚,更是權傾朝野、不可一世。
  • 世紀大對決17 前2世紀:大漢王朝斬匈奴稱霸天下,羅馬安息雙雙擴張
    公元前2世紀是羅馬共和國和安息帝國擴張崛起的時代,更是西漢王朝輝煌強盛的時代。公元前202年,劉邦打敗了項羽建立了西漢王朝,自此一個偉大的王朝誕生了。由於剛剛結束戰亂,西漢王朝初年實行了「休養生息」的政策,恢復農業生產,減免賦稅,對外則和親匈奴,維持邊區和平。
  • 如果你是劉協,你真的能夠挽救大漢王朝延續國祚嗎?
    高祖劉邦經歷了四年楚漢相爭,在55歲這一年擊敗項羽正式稱帝,開啟大漢王朝四百年的基業。漢武帝劉徹北擊匈奴,開闢了遼闊的疆域,將漢朝推向了中國封建王朝的第一個發展高峰。
  • 大漢,漢家兒郎揚帆起航
    隨著劉邦建立漢朝,在大秦一統的基礎上,漢朝完善了秦朝時期的各項制度並加以優化,隨著休養生息的基本國策制定,使得剛剛經歷了戰亂的中原大地得以恢復民生,國內的穩定讓漢朝聯通西域最終建立起了著名的絲綢之路,演繹出了壯麗的貿易篇章,而國力的強盛,最終造就了大漢衛青,霍去病,李廣等著名將領的豐功偉績,封狼居胥成為無上榮光。
  • 終結四百多年大漢王朝的受禪臺遺址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冬十月,魏王曹丕在繁陽(今繁城)築靈臺,舉行受禪大典,接受漢獻帝的禪讓,代漢立魏,改年號為黃初,是謂魏文帝,見證了,曹魏篡漢歷史時刻。從此結束了大漢帝國400年的歷史,成就了大漢帝國國恆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傳奇。
  • 外戚、內宦你方唱罷我登場,成為東漢王朝解不開的死結
    文/楊關慶大漢王朝,自劉邦始,至獻帝終,享國407年。從西漢到東漢,歷經文景之治、漢武盛世、昭宣中興、光武中興、明章之治等繁盛階段,政治、經濟發展水平遙遙領先於世界上多數國家,當時「西羅馬」遇到了「東長安」,這一盛況被後世史家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