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消息,作為國慶假期後的第一個工作日,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雷軍在微博上透露,此前由財務長遴選委員會選定的林世偉已正式履職小米集團副總裁和CFO崗位。
雷軍表示,林世偉的加入將幫助小米加強財務相關工作,助力小米開創更熱血沸騰的十年。而就任CFO後的林世偉將向CEO雷軍和集團總裁王翔雙線匯報。
小米為何選定林世偉?
早在加入小米之前,林世偉與小米之間的聯繫已經相當緊密,更是與雷軍、周受資等小米高管相識多年,本次以老朋友的身份加入小米,在業務上也能快速進入狀態。
公開資料顯示,林世偉曾任職瑞信亞太區投資銀行與資本市場部董事總經理及科技、媒體與電信業務主管;摩根史坦利董事總經理,負責亞太區科技、媒體與電信行業的資本市場業務。
在任職摩根史坦利董事總經理期間,林世偉為全球多個知名的科技公司操盤了140多項交易,總計金額超過600億美元,而在加入瑞信的期間,也積累了豐厚的經驗。
正是由於先後供職於摩根史坦利和瑞信,林世偉擁有著二十多年的資本市場實踐經驗,這在目前國內的資本市場上非常難得。
與小米之間的聯繫也發生在這一時期,林世偉不僅完成了阿里巴巴、拼多多、網易、小鵬汽車等知名公司的IPO,還完成了小米香港IPO、金山雲美國IPO、華米美國IPO等與小米有關的直接交易。
通過對小米香港IPO、金山雲美國IPO、華米美國IPO等與小米有關的交易,林世偉對小米目前的財務、組織架構等方方面面都有著充分的認識,無論是豐富的從業經驗還是與小米高層的關係,林世偉的加入對現階段的小米來說都是不錯的選擇。
愈加重要的小米CFO職位
小米成立初期時並無CFO這一職位,小米的財務、法務和智慧財產權團隊是小米的第一任CFO喻銘鐸來到小米後組建的。
喻銘鐸在2011年10月加盟小米,此前曾任職臺灣集成電路製造公司財務經理,原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財務長暨新聞發言人。就在喻銘鐸加入小米後的第二年,小米就扭虧為盈,並陸續完成多筆融資。
喻銘鐸的到來不僅建立了完善的財務、法務團隊,也為小米手機的大規模量產給予了很大的幫助。
喻銘鐸於2012年11月離職後,小米公司的財務長一職一直空缺,時隔3年後,雷軍宣布任命周受資擔任小米公司的財務長,周受資此前是國際頂級投資基金DST的合伙人,也曾負責過小米、京東、滴滴等項目的投資。
周受資加入小米後更是主導了小米集團的上市運作,成功推動小米上市。2019年11月29日,小米集團宣布集團執行董事、高級副總裁、原CFO周受資輪崗出任國際部總裁,並繼續擔任執行董事、高級副總裁,小米CFO的崗位由集團總裁王翔代理。
今年8月份,小米集團發布公告,周受資被增補為小米合伙人,可見周受資在小米CFO崗位上這幾年的工作得到了公司的認可,對於已經履職CFO的林世偉來說,自然也是前途與壓力並存。
低迷期已過,如何推動資本市場對小米價值的認可?
小米的任命郵件內容顯示,林世偉在財務行業及資本市場洞察深刻,有豐富的從業經驗,相信他的加入,將加強集團經營規劃、預算管理等財務相關工作,協力推動公司整體運營效率的提升,並進一步加強投資者關係的拓展和維護。
對於任何公司而言,上市後的財務工作遠比上市前更加重要,目前來看,林世偉接棒的時機還算不錯,無論是股價還是營收都處在最好水平。
從2018年7月9日小米正式在港交所上市交易開始,此後的一年中,小米的的股價相比17港元的發行價跌去了超過40%,與22港元的股價高峰時期相比,更是已經腰斬。
不過在上市後的一年多中,雖然小米的股價低迷,但小米的成績單還是非常亮眼,營收利潤也一直在持續上升。以當時小米的市盈率、市淨率等財務指標來看,小米的股價確實偏低。股價遲遲不見起色,對於投資人來說自然是不願意看到的。
去年12月,小米的股價到達8.4港元的底部價後,開始持續上漲。12月中旬,花旗、中金等紛紛給予小米買入評級,目標價超過13港元。
就在8月底小米集團發布公告,宣布了新任CFO人選和正式履職日期時,小米集團的股價已經超過了22港元,創近兩年內最高水平。
根據小米最新發布的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小米營收達 1032 億元,同比增長 7.9%,經調整淨利潤達到了 56.74 億元,好於市場預期。資本市場也一改此前的態度,瑞信、高盛、美銀等機構紛紛上調小米目標價至30港元左右。
從股票市場的表現來看,小米的價值已經越來越被市場所理解和認可,而林世偉的加入,將起到推動小米在財務、資本領域贏得更好表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