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數不清
這是第幾個三、四點才到家的凌晨
記不得相似的疲憊感
出現過多少次
也忘記究竟錯過了多少回
家人撥來的電話
可是工作一來
張璐的精神立馬振奮抖擻
就像一團火苗
「簌」一下子燃燒跳躍起來
張璐,任曲江新區疫情防控指揮部救治防控組副組長,先後分管救治防控組的醫療救治和密接追蹤工作,包括對接疾控中心解決發熱人員運轉和就醫問題;組織開展規範、專業高危場所消殺;開展線上和駐點心理關懷、醫療諮詢指導等工作。
「責任落到了肩上,努力幹就對了」
2000餘條確診、疑似、密接人員排查線索,近200組重點人員管控清單,24小時無休收發通報,3小時內口頭回復和書面報告,不僅要追蹤人員軌跡,分析「A、B、C」類人員,摸排線索、協查發函、研判解決、跟進管控措施,還要溝通聯絡指揮部各工作組,分門別類建立重點人員檔案……任務艱巨繁瑣,而且標準要求極高,政策更新天天有,分析研判要準確,受命復命時限緊,處理回復要及時。這些,就是幾十天來,讓張璐「累並堅持著」的日常狀態。
在任務不斷、晝夜連軸轉的高壓狀態下,她時刻保持頭腦高度清醒、反應迅捷靈敏,從1月26日接到防疫任務開始,張璐在抗擊疫情的工作上一點都不敢鬆勁兒,忙到凌晨已是家常便飯。張璐的同事打趣說她「姐,你是個鐵人嗎」。而張璐常說,這是自己常年的工作習慣,既然責任落到了肩上,活兒交給你了,努力幹就對了。
最忙的時候張璐和團隊的兄弟姐妹們連續20多天沒回過家,沙發、椅子、車裡……都是找個地方湊合著睡。有的同事與市指調查人員不斷電話交流,有的深夜仍在趕赴密接人員家中做核酸檢測,有的天天熬到深夜眼裡滲著血絲,還有的人從疫情開始就沒回過家……十幾個小夥伴個個都像戰士,一直只想著衝衝衝,卻沒有時間考慮自己和家人,張璐覺得身處這個團隊,既感動又光榮,有一種合力在推著自己朝前跑。張璐眼中的生活寬闊明朗,她這團小火苗也經常鼓勵著身邊的「戰友」,「經歷正是讓我們成長的好時機,越是艱巨的工作,越能歷練自己。」
四十多天陀螺一樣的工作節奏有時讓張璐累到沒有一點兒氣力,她說:「有時候覺得身子像樹葉一樣,輕飄飄的。」但工作一來,她立馬又上緊發條,投入戰鬥狀態。這其間因身體不適還託同事幫忙買過兩次藥,張璐都是超劑量服用。
問到支撐她的動力到底是什麼呢?她說:「曲江培養了我,我沒有理由不認真。好多領導幹部比我年長依然那麼拼,榜樣在那裡,我們沒有理由不看齊。正因為此,我總感覺心裡有一團火在燃燒,要做就做到更好,這不也一直是曲江的作風嘛。」
「疫情結束,再給娃『補愛』」
她不僅是工作上的女戰士,還是家庭裡的半邊天,平時都是張璐管家、管娃,這次幾乎一個月都沒回家了,停下來的時候她總擔憂娃他爸跟娃在家咋吃飯,父子倆可是連個米飯都蒸不熟啊。但讓張璐大跌眼鏡的是,元宵節這天,父子倆隔著手機屏幕給她秀出了一桌四菜一湯,這讓她懸著的心放下了一點。
張璐生日那晚,回家已是半夜十二點多。張璐累得真的沒一點精神了,但看到兒子充滿期待的眼神,她硬撐著吹了蠟燭,兒子開心地笑了,這一刻張璐覺得一切都值了。事實上,這也更讓她感受到堅守的意義:辛辛苦苦,不正是為了更多小家庭能有這樣的「小幸福」麼?
眼睛只盯著追蹤人員軌跡,心思全放在隔離人員的來電來信和做好服務上,家人的電話經常都沒空接,忘了回。一次,趁著一點間隙張璐跑到車上給兒子撥了個視頻,看到兒子時她的眼淚就止不住往下掉。想念、激動、愧疚一股腦的湧上來,還是兒子先開口安慰她,「我跟爸爸可以照顧自己,媽媽你不用擔心,你要保護好自己。」張璐掛了電話轉身又投入到疫情防控的戰場。
說起疫情之後最想做的事情,張璐說疫情防控這場仗我一定會堅持到最後,等到疫情徹底結束,我想多陪陪兒子,把這段陪伴的空白補回來,把愛還給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