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2日,北京警方按照公安部統一部署,啟動了「崑崙2020」專項行動,涉及危害食品安全、藥品安全、破壞生態環境資源、侵犯智慧財產權和製售偽劣商品、涉野生動物五大領域,截至目前,北京警方共查破相關刑事案件216起,刑事拘留724人,涉案價值達6.16億元。北京警方近日對外公布了其中幾起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典型案例。
黑工廠製售有毒有害保健品
有群眾為了身體健康上網買保健品,沒想到卻買到了非法添加西藥成分的保健品,對身體危害極大。今年5月,在北京市昌平區,北京警方一舉搗毀了一個跨省生產銷售有毒有害保健食品的犯罪團夥,抓獲涉案人員16名,查扣10餘種品牌的有毒有害保健食品成品26.8萬餘件,瑪咖粉、牡蠣粉等原料粉60公斤。
簡易棚裡罐裝假冒品牌桶裝水
今年5月,北京朝陽警方接群眾舉報,稱在朝陽區東壩地區一處工地內,夜間常有運送桶裝水的車輛出入,後經民警工作確定該處灌裝窩點隱藏於東壩地區一處工地內臨時搭建的簡易棚中,有生產、銷售假冒桶裝水的重大嫌疑。7月21日,警方對制假窩點和下線水站開展集中收網,一舉搗毀7處生產、銷售假冒桶裝水窩點,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30名,現場查獲灌裝設備及大量假冒多種品牌桶裝水和註冊商標。
倒賣「明星小藥」成賺錢商機
今年6月,北京海澱警方接群眾舉報,稱有人在網上大量銷售醫院自製藥品。經過1個多月的縝密偵查,專案組逐步掌握了犯罪團夥的情況及犯罪證據,隨即開展集中收網行動,12處存放藥品的窩點被搗毀,現場查獲涉及北京市30家醫院的320餘種醫療製劑1.5萬餘盒。
據警方介紹,這次打擊的8個非法經營犯罪團夥,主要在網上售賣北京市各大醫院的自製藥劑,如「膚樂霜」「生發酊」「複方酸棗仁膏」等,因為這些藥品價格低、療效好,被消費者追捧為「明星小藥」,上述犯罪團夥正是看中了這裡面的「商機」,組織相關人員大量囤積並通過網絡社交平臺大量發布廣告進行加價銷售。據了解,這些藥品均屬於處方藥,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在沒有經過診療的情況下擅自使用,藥不對症可能會延誤病情。民警提示廣大患者,切勿相信網絡藥品代購,發現此類線索應及時報警。
(編輯 胡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