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雄春 胡小菲
12月17日,天氣寒冷。藍山縣皮具箱包科技產業園嘉益皮具有限公司三樓車間裡,針車高速運轉,一派繁忙。車間一角,羅金蓮正在一絲不苟地整理一批時尚款女包,神情專注。
「這是一批出口到國外的皮具訂單,代表了我們中國製造的形象,不能有半點馬虎。」羅金蓮邊示範邊給旁邊的工友講解。藍山縣皮具箱包產業快速發展,讓羅金蓮和工友得以在家門口安心就業。
皮具工人返鄉潮
羅金蓮是第三車間副組長,手下管理著50多名員工。20多年前,羅金蓮開始南下廣東打工,成為了勞務大軍中的一員。「父母年紀大了,兒子今年又參加高考,看到縣裡的招工通知,就過來了。」今年,羅金蓮放棄了赴海外打工的機會,經縣就業服務中心介紹,進入了離家不到30分鐘車程的嘉益皮具有限公司務工,半個月後被提拔為車間管理人員,工作熱情高漲。
「這幾年縣裡發展起來了,村裡好多人都回來打工。」羅金蓮邊在縣城打工邊照顧家裡的父母和兒子,目前月收入有3000多元。她說,只要活幹得好,在家鄉也能掙錢。
嘉益皮具有限公司200多名員工,90%以上是返鄉務工人員。藍山縣發展皮具箱包產業,吸引眾多遊子返鄉就業。「看著家鄉一點點變漂亮,感到很自豪。」同樣留在縣城務工的「80後」職員黃敏玲深有感觸。
黃敏玲過去曾在廣東一家文化傳媒公司擔任攝影設計師。今年年初,藍山縣皮具箱包科技產業園二期標準廠房正式投用,黃敏玲敏銳地嗅到了皮具箱包行業的時尚氣息,決定留在家鄉,成為了嘉益皮具的一名行政管理。她負責公司的人事招聘工作,說服眾多準備外出務工的技術工人,不到一個月就為公司招收到了100多名員工。
「看著工廠從工地變成了現代化的廠房,樓下的土路變成了高大上的炒砂路,我第一次感受到家鄉的變化這麼快。」黃敏玲激動地說。
「皮具箱包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人才需求量大,藍山有5萬皮具產業工人在外務工,發展皮具箱包產業可以把人才直接留在家門口。」藍山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齊新華介紹,經開區按照藍山縣委、縣政府皮具箱包產業發展規劃,為皮具箱包產業發展提供標準廠房建設、員工招聘、手續代辦等服務,落實「六穩」「六保」政策。目前,藍山縣皮具箱包科技產業園已吸納勞動力就業5000餘人,成為返鄉人員就業創業的「窪地」。
「藍山速度」引客來
沿海「騰籠換鳥」,皮具箱包產業藉機向內陸轉移。在深圳闖蕩近20載的嘉益皮具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堅,把目光轉向與廣東山水相連的永州藍山。打動他的,是藍山服務產業建設的高速度。
「在藍山辦廠,10天就能開工生產,這麼快的辦事速度,我還是頭一次碰到。」在藍山縣政府的扶持下,劉堅的皮具廠快速走上正軌,刷新了產業項目建設的「藍山速度」,回想起初次走進藍山,仍然激動不已。
今年3月4日,從網上偶然得知藍山發展皮具箱包產業的消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劉堅第一次走進藍山。
時值初春,藍山縣皮具箱包科技產業園二期標準廠房建設正酣。12棟標準廠房剛完成主體施工,外牆裝修如火如荼。在做足安全措施的前提下,劉堅爬上正在施工的腳手架,看到新建的標準廠房在腳下一點點成形。
「只要你來,所有的手續我們幫你全程代辦。遇到困難,我們第一時間上門幫你解決。沒熟人不要緊,縣委、縣政府就是你的親人和後盾。」藍山縣委負責人一席話,令第一次到藍山考察的劉堅無比感動。當晚10時,被藍山縣優越的營商環境和熱忱服務所打動,劉堅當即拍板落戶藍山。
說幹就幹。10天後,劉堅帶著40名工人在一處閒置廠房開工。在藍山經開區等單位的幫助下,劉堅實行抗疫生產兩手抓,邊招工、邊生產、邊裝修廠房,僅用4天時間就做出了第一批皮具成品。4月2日,劉堅正式搬進新建的標準廠房,工人已發展到110餘人。此時,他進入藍山剛滿28天。
「藍山縣的領導幹部每天早晚幫我們盯廠房建設進度,全程代辦各種手續,線上線下一起招工,政府還發放了企業搬遷補貼和員工培訓補貼,幫我們卸下包袱、輕裝上陣。」劉堅說,得益於藍山「親」「清」的營商環境,辦廠省時省力又省心。公司生產的中高端皮具箱包出口日本、美國、法國、義大利等國家和地區。今年來,公司已實現產值5000多萬元。
栽好梧桐樹,引得「金鳳」來。目前,藍山縣已引進皮具箱包企業80餘家。先期建成的湘江源皮具產業園已有49家企業入駐,政府自建的13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已全面完工並承租,奇秀、奧卡利、邦一、俊一、雅科達等32家較大皮具箱包產業鏈企業成功籤約、購地、落戶。在12月3日至5日舉辦的2020永州·藍山國際皮具箱包博覽會上,藍山縣又籤約引進了6個皮具箱包產業項目,總投資達11億元。在藍山縣,皮具箱包產業吸引各路客商和企業抱團入駐,呈現集群式、鏈條式發展態勢。
皮具箱包助發展
大河漲水小河滿。一批中高端皮具箱包企業相繼進駐園區,帶動周邊企業重新煥發生機。藍山縣匯源瑤族鄉湘藍村脫貧戶馮喬古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今年信一科技、嘉益皮具、奧卡利科技等較大企業開工後,我們幫忙加工皮具箱包零部件,訂單量快速上升。」馮喬古邊忙邊介紹。搭乘藍山縣皮具箱包產業的東風,馮喬古兩年前在縣城租房辦起了馮達皮具廠,通過與園區企業合作加工,不但成功脫貧致富,還吸納了13名貧困戶勞動力務工增收脫貧。眼下,馮喬古正忙著與園區企業洽談加工訂單,組織員工加班加點趕貨供應市場,忙得不亦樂乎。
仲冬時節,在與藍山縣皮具箱包科技產業園隔路相望的湘江源國際皮具城,工廠開足馬力趕製訂單,處處洋溢著火熱的生產景象。
「園區來了很多大企業,拿回了大量海外訂單,我們組織技術工人同他們合作趕製皮具箱包,每天忙到深夜。」兩年前把工廠搬回藍山的廣州聖泉薇皮具有限公司負責人唐志華說,公司除了與品牌企業合作生產加工訂單,還把自創的「魅拉」「紫魅」等皮具箱包品牌通過網購平臺成功推向市場。目前,公司在藍山的分廠月均銷售額近100萬元。
「湘江源國際皮具城吸引了大量皮具箱包企業進駐藍山,並為大型企業提供原輔材料供應、訂單合作加工等服務,推動皮具箱包企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藍山縣湘江源皮具產業園董事長黃建龍介紹,藉助藍山縣皮具箱包科技產業園大型皮具箱包企業的供貨渠道優勢,湘江源國際皮具城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加工訂單逆勢增長。今年1至11月,湘江源國際皮具城實現銷售額約5億元,是上一年度銷售總額的2.5倍。
藍山縣發展皮具箱包產業,帶領群眾奔向幸福小康路。藍山縣委負責人表示,該縣將推進以皮具箱包科技產業園為核心,打造轉型升級引領區、產業發展先導區、配套產業聚集區、開放創新示範區相結合的「一核四區」建設,推動皮具箱包產業向規模化、高端化、品牌化、專業化、協同化邁進,努力把藍山打造成「中國皮具箱包創新之都」,讓群眾共享在家門口就業創業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