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中亞東幹人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有生力量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吉爾吉斯斯坦比什凱克7月14日電 題:「中亞東幹人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有生力量」

  中新社記者 李德華 閆文陸 殷春永

  「在古絲綢之路兩旁散居的15萬多東幹人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有生力量。」陝西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國傑年屆七十,但一談到「東幹人」這一話題,精神抖擻。

  東幹人的先輩是100多年前由中國陝西、甘肅等遷移至中亞的回族民眾,在蘇聯的民族普查中,他們被稱為「東幹族」。「東幹」是漢語「東岸子」的音譯,「東幹人」就是陝西方言「東邊的人」。

  東幹人百餘年來與中國故土音訊隔絕,在漢字失傳的情況下,他們艱難地傳承著華夏文化,堅持使用陝西方言進行交流。在這裡,婚喪嫁娶、衣食住行、歲時節令等還保持著清代時陝西的習俗。

  王國傑被稱為中國「東幹研究第一人」。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他幾次到中亞實地考察,收穫頗豐。

  中國新聞社「新世紀絲綢之路華媒萬裡行」採訪組日前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採訪時,偶遇參加第二屆東幹學研討會的王國傑。他評價稱,東幹人是一支有個性、貢獻突出、在中亞經濟地位較高的社會力量。

  據王國傑介紹,中亞的回民居住呈現小聚居大分散的特點。「我知道的回民聚居點有28個,現在還有新增加的,估計有30多個點。古絲綢之路兩旁散居著15多萬東幹人,這非常有價值。」

  「他們是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有生力量,很多東幹人可以直接當翻譯。」王國傑認為東幹話和普通話相近,雖然有差距,但交流起來比那些不懂漢語的人好多了。

  東幹人還是聯繫中國與中亞國家經貿往來的橋梁。許多東幹人自己有企業,他們的其它民族的朋友也有企業,「這些企業可以加入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

  王國傑說:「東幹人現在西安、蘭州及北京學漢語的青年人非常多,此次來到吉爾吉斯,很多人表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到中國學中文」。

  中國國務院僑辦兩年資助了160名學生到陝西師範大學學習。「這些孩子到中國學習,圓了東幹數代人回故鄉學習的夢,很多人知道了自已的家鄉在哪兒。」

  他認為,在中亞,東幹人是與中國陝西、甘肅及新疆交流最活躍的群體。

  「東幹人靠種植業和經商貿易這兩項立足中亞,一直都是中亞經濟活躍、文化獨特的民族。」王國傑說,中國提出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希望國內和中亞東幹人的聯繫、合作更上一層樓,也希望通過此次採訪讓更多的人了解中亞,了解中亞東幹人。(完)

相關焦點

  • 專家研討後疫情時代中亞—西亞經濟走廊建設
    金鑫在開幕式致辭中首先肯定了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的建設成果,就「後疫情時代的中亞—西亞經濟形勢與『一帶一路』建設」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說,當前,中亞、西亞地區的抗疫形勢依然嚴峻,有的國家疫情形勢不見好轉,有的甚至出現反彈。不過疫情沒有阻斷中國與中亞、西亞國家的「一帶一路」合作,反而催生出一些新的合作增長點。
  • 後疫情時代的中亞-西亞經濟形勢與「一帶一路」建設 國際研討會舉行
    、共謀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高質量建設研提建議。「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秘書長金鑫致辭金鑫在開幕式致辭中首先肯定了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的建設成果,就「後疫情時代的中亞—西亞經濟形勢與『一帶一路』建設」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說,當前,中亞、西亞地區的抗疫形勢依然嚴峻,有的國家疫情形勢不見好轉,有的甚至出現反彈。
  • 誰是「東幹人」?
    大多數東幹人都講東幹語(即漢語),語調中仍有純樸濃重的陝西、甘肅方言和一些北方漢語成分。結婚時講究嫁妝、彩禮、鬧新房。       東幹人在他們的聚居區建造了一些清真寺,有的仍然是中國式建築。東幹族男子多戴白色或黑色帶花紋的圓形小帽,婦女多戴白色蓋頭或頭巾,有的老年婦女還喜歡扎腿帶子。
  • 中國與中亞西亞學者為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出招
    受訪者供圖新華社蘭州7月18日電(記者張文靜)加強醫療衛生合作共建「健康絲綢之路」、提升中歐班列運力、保障物流體系暢通……來自中亞、西亞地區6個國家和中國的20餘位專家學者16日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對話「雲端」,為國際社會合作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
  • 中亞五國-吉爾吉斯斯坦的碎葉城(詩人李白的出生地)
    2、碎葉城地處「絲綢之路」兩條幹線的交匯處,中西商人匯集於此,東西使者的必經之路。2014年6月22日由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3、碎葉設鎮是貞觀年間。4、碎葉城是唐朝在西域地區的一個重要的政治軍事中心,緣於其優越的自然條件宜於農牧。
  • "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規劃"摘要
  • 於洪君:共建「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
    目前看,在中國所規劃的「一帶一路」建設總體布局中,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建設,涉及國家最多,地域空間最大,工程項目最繁雜,任務也最艱巨。外高加索自古就是絲綢之路上橫貫東西、接連南北的重要區域,中國和該地區亞塞拜然、喬治亞、亞美尼亞三國合作潛力很大,要做的事情很多。各方應加強溝通協調,擴大和深化各領域合作,共同為建成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做出不懈努力。
  • 「絲綢之路」經濟帶來浙商「東商西拓」新時代
    年近50的溫州蒼南商人李忠鑫,站在辦公室,俯瞰著樓下,大半個蘭州幾乎盡收眼底——遠處是蘭州的國家級開發區……  而在視線無法企及的更遠處,國家鼓勵發展「絲綢之路」經濟帶釋放的機遇,留給李忠鑫們更多的想像空間。  「國家鼓勵發展『絲綢之路』經濟帶,給我們提供了政策機遇和市場機遇。」
  • 呂彥博:「新絲綢之路」前景可期
    古絲綢之路曾是歐亞大陸最重要的商貿通道之一,為亞歐各國經貿合作發揮了積極作用,促進了當時世界的開放融合,並使不同文化得以融匯交流。如今,根植於上世紀90年代的新亞歐大陸橋,隨著「鄭新歐」、「蓉歐快鐵」等國際貨運班列在國內一些城市陸續運營,貫穿歐亞大陸的「新絲綢之路」得到新的拓展,沿線30億人口的經濟帶將普遍受益。
  • 中國的中亞專家幾乎都在這了,還有中亞各國專家互相悄悄較勁
    據會務組負責人上海大學張恆龍教授介紹:中亞論壇兩年一屆,本屆論壇是第一次在京外舉辦,標誌著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上海作為中國經濟中心,在中國乃至整個歐亞大陸的重要地位得到了新的體現。他告訴筆者,這方面專家大部分都在現場了。不過100多位學者放在學術圈也不算大,因為相比歐美研究,中亞研究是短板。
  • 《古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全景地圖》(中國地圖出版社·2017)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以六大經濟走廊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中蒙俄經濟走廊、中緬孟印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為主框架,以三條亞歐大陸橋鐵路運輸通道和支線鐵路通道為主組成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國際運輸大動脈
  • 成渝經濟帶升級構想:「成渝西崑菱形(鑽石)經濟圈」
    產業的互聯互通是因地制宜的,各地企業市場化本身就會產生的。政府創造互聯互通的環境條件,市場本身會起到資源配置的作用。NBD:那重慶市會在菱形經濟圈起什麼作用,政策層面會做些什麼規劃?黃奇帆:政府主要職能是搞基礎建設,搞投資環境,互聯互通的真正動力是市場。
  • 絲綢之路: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上篇)
    帶你分享旅途中的那些事 絲綢之路由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曾七次到過中國)於 1877 年提出,此後,各種著述層出不窮,關於絲綢之路的概念也有所拓展,如海上絲綢之路、草原絲綢之路、西南絲綢之路等。
  • 中亞:內陸國家融入全球貿易海洋之路
    「一帶一路」符合中亞國家發展戰略,有助於打破交通網封閉的僵局。2014年9月,塔吉克斯坦率先表示支持中方倡議。中亞國家一致支持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積極促成本國經濟發展戰略與「一帶一路」對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成為中方與中亞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領域。中亞與中國密切配合,國內陸路交通走廊建設、國際公路鐵路幹線建設齊頭並進。
  • 中亞—西亞面臨發展新機遇
    7月16日,蘭州大學「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後疫情時代的中亞—西亞經濟形勢與『一帶一路』建設國際研討會」在線舉行。與會的7國專家學者圍繞會議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 童偉 張居營:中亞國家經濟風險對「一帶一路」建設的影響
    童偉 張居營:中亞國家經濟風險對「一帶一路」建設的影響 2020-08-22 0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球經濟史視野中的「絲綢之路」
    唐玄奘孤身西行歷盡劫難前往天竺取三藏真經的故事,中國人耳熟能詳;明末唯一從陸道來華的葡萄牙傳教士鄂本篤,也在中亞探險史及地理史上留下了重要一筆。他們行走的路線大體上就是「絲綢之路」所經之地。文化交流史上的「絲綢之路」雖然歷史上的絲綢之路在經濟上意義不太大,但在文化交流上卻非常重要。在古代,文化往往與宗教有不解之緣。當時世界上的主要宗教,都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在中國歷史上的幾大古都,都留下中外宗教交流的史跡。
  • 天津港與烏魯木齊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推動海鐵聯運和中歐中亞班列建設
    雙方將搶抓新時代中國西部大開發發展機遇,深化津疆兩地戰略合作,推動海鐵聯運和中歐中亞班列建設,暢通東西雙向通道,更好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助力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和天津港世界一流港口建設。烏魯木齊自古便是古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鎮,是聯通新疆南北和連接內地與中西亞及歐洲的重要樞紐。
  • 中日越學者共探黃檗文化與海上絲綢之路
    2020年黃檗文化與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當日在福建僑鄉福清舉辦,由福建技術師範學院主辦,來自中國、日本、越南的多所高校與科研機構的20多位專家學者,通過視頻直播的方式參加了會議。荒木將旭在通過視頻直播在會上表示,作為使命,日本黃檗宗一直致力於向日本和全世界宣揚隱元禪師的功績,也希望與中方學者們攜手共同為黃檗文化的進一步發揚光大而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