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
籤約帳號【顯微故事】原創內容
未經帳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女性從未停止過追求美。
但現在,美有了趨於多元的新定義。
當下,一場關於身體自愛運動的浪潮正在席捲全球時尚產業。伴隨著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她們開始正視自己的身體,不再低估自我的價值。
女性對內衣的訴求正在發生改變。
天貓消費洞察顯示,與幾年前推崇聚攏美,強調「事業線」至上的風格截然不同,無鋼圈、無尺碼等正成為新的流行,部分新銳品牌的年銷售額一年增長700%。
作為女性最親密的伴侶,在通常的認知裡,內衣是男性最「關心」的女性服飾,女性內衣的審美也是由男性定義的。
但現在,「悅他」正在讓位於「悅己」,相比「他覺得性感」,姑娘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注重舒適與自我感受。
本期顯微故事聚焦在天貓創業的新銳女性內衣品牌創業者:
他們看見女性飽受聚攏型內衣折磨的痛楚,以及背後隱藏的商業機遇。他們正在嘗試解放內衣對女性的束縛。
他們之間,有人曾經長達十年的身材自卑,迷失自我;
有人因為買不到一件舒服又好看的內衣,而走上原創設計道路;
也有人曾經年薪50萬,在太太懷孕時買不到一件大碼內衣而創業,卻被投資人懷疑"男性做不好內衣",「大碼內衣沒有市場」。
表面上看一個關於內衣的故事,但又不止是內衣的故事。
在她們的故事裡,內衣不僅是一件衣物,更是記錄了這個時代女性的崛起,回答了「新一代女性到底需要什麼」。
以下是關於他們的真實故事:
文 | 楊佳
編輯 | 李思思
在56歲程素英的腋下,有兩道淺淺的疤痕,這是前幾年她做副乳手術後留下的「功勳」。
程素英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女性,捨不得多花一分「冤枉錢」。
自成年開始,她所有的貼身衣物都是在街邊小店選購的。
挑選時,程素英習慣用拇指和食指揉搓布料、分辨罩杯下面有沒有硬硬的鋼圈。如果手感不錯,她再熟練地和店家為幾塊錢討價還價。
買單之後,店家會用一個黑色的塑膠袋裝起來遞給她,就像購買衛生巾時一樣。女性的生理需求仿佛帶有某種「恥感」,很長的時間裡,程素英順從這種「恥感」。
和多數中國女性一樣,她從未主動去了解,女人為什麼必須穿內衣?內衣尺碼應該如何選擇?內衣怎麼穿才是最健康的?
在女兒青春期時,程素英也按這個經驗給孩子準備了一件無鋼圈、純棉的小背心。
但女兒卻常叫嚷著 「背心不合身」,害她在體育課跑步時總是不停地「移動」,不時要找個無人的地方偷偷調整背心。
「你多穿幾次,穿習慣就好了」,程素英每次都和女兒重複,還強調內衣這種衣物越舊越舒服,「得靠人撐」。
圖 | 程素英給女兒買的無鋼圈小背心
但是,程素英自己從未成功把內衣「撐」舒服過,在內衣變「舒服」之前總會因為洗了太多次而導致皮筋鬆了、罩杯變形了、布料破損了。
這讓她總不得不一遍遍地去小店裡淘內衣,再嘗試一次「撐」的過程。
前幾年,程素英生了一場病,需要注射激素。用藥後,程素英迅速發胖,胸圍發生了變化,長期不合身的內衣導致的副乳也常因為用藥後的多汗而反覆過敏、被布料磨破起皮。
程素英開始思考換內衣,但她發現,市場上似乎沒有給大胸的女人設計的內衣。
她試過品牌店內全包裹、帶鋼圈的調整型內衣,結果汗水被堆積在胸前,捂出一片紅紅的痱子。鋼圈還常從內衣裡跑出來,冷不丁地戳她一下。
她也試過電視裡宣傳的身材改善型內衣,沒想到,內衣需要屏著呼吸才能穿上,還一度讓她覺得喘不上氣。
女兒著急,把程素英拉去了醫院。在醫院裡,醫生和女兒被程素英身上的勒痕驚訝——那些消磨不掉的印子無一不在說明身體的主人「從來沒有穿對內衣」。
醫生給程素英普及了一次本針對青春期女孩的內衣挑選知識,程素英才知道,原來這看起來最不起眼、沒人會關注到的「一層布」,居然有這麼多講究:
首先,你需要根據胸部的形狀,挑選合適的罩杯,然後經過科學的測量,挑選合適的尺碼,還有面料、款式等等。
長期的內衣不合身,一直讓程素英誤認為是自己有問題。她的媽媽沒教過她,身邊的朋友也從不交流,大家看起來都正常生活。
在那之後,程素英接受了一次副乳手術。女兒在陪床時,一直心疼地「埋怨」程素英,這本是不該挨的一刀。
那天夜裡,程素英第一次和女兒坦白了自己過往20多年的「自卑」,她為什麼總抗拒和女兒聊內衣、抗拒和孩子一起試衣服、為什麼總給自己買深色而不顯示身材輪廓的服裝。
她覺得自己不夠美,胸部不夠挺拔,也不夠性感。
男性對於女性的審美一直停留在高聳的胸部和纖細的腰身上。文胸自百年前傳入中國,但一直到90年代才開始形成一個消費市場。
從文化到商品,中國的女性都處於被動接受的狀態,「以大為美」,加厚的、有聚攏功能的維密式文胸在中國受到狂熱追捧。最早一批的本土內衣品牌便成立在此時,產品也多集中在這類內衣上。
內衣品牌奶糖派創始人大白在創業時發現,傳統內衣廠家負責人大多是男性,最年輕的也40多歲。在他們的眼裡,女性內衣無非幾個標籤:胸小、需要聚攏功能、需要有性感設計——一切都是為了取悅男性。
2014年,大白的太太懷孕了。孕期激素的影響下,太太的胸圍猛漲至85F,和程素英一樣,太太也找不到一款適合大胸的內衣。
她不得不簡單粗暴地通過買更大底圍的內衣,讓自己儘可能得不被束縛。但底圍大的內衣、罩杯又不夠,常常出現壓杯的情況,這讓大白的太太在孕後期常要忍受胸痛的困擾。
大白很心疼太太,為此做了一個內衣調研,這才發現國內內衣生產商認為90%的中國人是A杯,市場狹小,因而忽視了這個市場。
與此同時,天貓做了一場「尋找E罩杯」的活動,調查數據顯示有五千多萬名用戶在站內搜索過E杯以上的大碼內衣,佔內衣搜索人口的23.7%。
中國女性普遍平胸是一種偏見。
經濟越發達,女性胸越大,這在日本已經得到了印證。大胸的困擾,絕不是少數人的無病呻吟,而是真實的痛點。」大白說。在小紅書上,奶糖派從不諱言「我們是一家全員F罩杯的公司」。
圖 | 奶糖派的員工在設計內衣
大白和一些有類似困擾的女生聊過,為了找到合適的內衣,她們不得不開始海淘歐美內衣,但也只能是「裝得下,但不合適」。再加上,海淘產品無法退貨,幾乎所有大胸女生都有一本血淚史。
但胸圍小的中國女性,就能夠選購到合適的內衣了嗎?譯丹不這麼認為。
六隻兔子的創辦人譯丹身高1米64,但體重不到百斤,看起來瘦小輕薄,「看起來就像沒發育完全的樣子」,這是她的自我評價。
整個大學期間,譯丹都在忍受「追求美麗的代價」。
2010年左右,網購還不發達,線下選擇有限,要麼是不聚攏、或者壓杯的少女背心,要麼是看起來土、款式老舊的肉色、大紅色功能性內衣,好看和舒適往往無法兼得。
2017年,國外內衣品牌維多利亞的秘密在上海開了亞洲市場最大的旗艦店,很快吸引了譯丹的注意。
但維密的內衣也沒有給譯丹帶來舒適的感覺:杯型不適合亞洲女性,「設計感多於舒適」,譯丹說。
實際上,全球的內衣行業都充滿"矛盾」——這是一個消費者是女性,但設計和生產卻全部由男性主導的行業,女性穿著的舒適感,這些男人無法切身體會。
為什么女人自己的內衣,不能自己做主?女人想要在內衣上說了算就這麼難嗎?現在,一切都在改變。
90後千千家境優渥,在成年前就曾隨父母去40多個國家旅遊學習,作為一名「內衣愛好者」,每到一個國家她都會去購買當地的內衣,研究不同國家的內衣差別。
最近幾年,女性平權意識席捲全球,經久不息的Me too運動,讓更多普通人開始正視女性長期遭遇的不公待遇。
覺醒的女性,在精神和身體上都有著更多元化的需要,這直接推動了內衣行業的新趨勢。
維密的性感神話開始跌落神壇。2017年開始,維密銷售額下滑8%。這兩年維密已經將精力重點放在無鋼圈、無胸墊內衣上,甚至不惜把品牌口號改成「沒胸墊,才性感」。
2019年,維密宣布取消當年維密大秀,這一流動的盛宴或將永遠退出歷史的舞臺。
疫情使得品牌的經營雪上加霜,今年6月,維密英國公司宣布破產,25家門店全部關閉。
越來越多的內衣品牌開始將「舒適」、「悅己」當作核心賣點。
網際網路抹平了鴻溝,在這股浪潮中,中國女性與世界同頻。
隨著80後女性成年、進入職場,國內女性的收入、學歷和消費觀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她們正在試圖掙脫傳統觀念的束縛,不婚主義開始流行,一個人也可以成團,單身是主動選擇。對他們而言,自我體驗與自我感受才是最重要的事。
CBNData曾發布過一個《內衣行業趨勢研究》,其中顯示2017年無鋼圈內衣市場規模增速近50%,其消費人群多半為90後,95後消費者的增長速度也十分可觀。
女性想擺脫男性審美、尋求更舒適、合身內衣的意願越來越強。然而,需求出現了,但市場卻沒有準備好。
「新生代女性消費者天生認為穿內衣只為自己穿的舒服開心,而市場上嚴重缺乏能解決新消費者痛點品牌」,千千說。
「如果這樣,為什麼我們作為女性,為什麼不能自己做一件?」
千千決定創業做內衣時,譯丹正在一段並不美好的感情裡糾結。
他是譯丹在工作時候認識的,只因為「他做飯很好吃」,雙方就陷入了一場熱戀,但隨後幾年的相處,她很快意識到,彼此並不適合。
譯丹最初在開淘寶店,男友並不支持。他是那種比較傳統的中國男性,認為男主外、女主內,希望譯丹有一份安穩工作夠生活就行。
譯丹不服氣,沒試過怎麼知道自己還會有哪些可能性?幾次爭吵後,譯丹決定給這份感情按下暫停鍵,只身前往江浙、廣州去考察生意。
在選品時,譯丹在當地的內衣廠,第一次知道了原來內衣可以有如此多的選擇,碎花、蕾絲、有鋼圈、無鋼圈、甚至還有很多親膚面料,但奇怪的是,國內市場上卻一件也沒有。
這些工廠所生產的大部分內衣都銷往國外,而國內的內衣品牌卻還在堅持「性感設計」,繞開了這些本應讓女性身心愉悅的設計和面料。
當千千將美和舒適融合在內衣設計圖、拿給供應商看時,「那些男人」也給予一致否定,他們堅持認為,維密一樣的性感內衣才是主流。
大白幫太太尋覓合適的內衣時,他發現了一份日本女性內衣白皮書。其中指出,1980年到2009年,由於新一代的女性得到了更好的營養補充,D罩杯以上的人群從4.5%上升到了47.5%(乳房大部分由脂肪構成)。
大白有過一次「內衣嘗試」,那是一款高彈性的內衣,前幾年非常流行。穿脫的時候大白覺得自己像在上刑,他很難想像女生為了遭受內衣經歷過什麼。
圖 | 奶糖派的員工在討論內衣設計
所有的發現,都指向一個結果,女性的內衣被長期誤導,而現在他們不想讓內衣上的錯誤延續下去了。
千千選擇了和傳統內衣商不同的道路。她不在電視上投廣告、不定義中國女性的身材,將製作好的內衣寄給朋友,讓她們試穿後反饋感受,再一點點改進。
成為了女性內衣研究專家的大白髮現,大胸會讓女生穿衣時側面顯胖,不少女生會刻意穿小碼內衣壓杯,但這種做法會有引發胸部疾病的隱患。
他找來了學建築學的阿噗做合伙人,參考建築學上的光影、分散、合併等理論,兩人一起研發了針對大胸女生的非擠壓款內衣,幫助女孩子們顯「胸小」。
這些女孩子們換上合適的內衣以後,換上自己心儀已久的外衣,並在社交平臺上曬出自己的搭配造型。
90後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自信的態度,超出千千的預期。
創辦素肌良品後,千千想過辦一場和維密完全不同的內衣秀,讓不同身材的女孩穿著讓自己舒適的內衣展示身材。但她害怕這個想法被女孩們抵制,在活動開始前叫停。
沒想到新品發布會現場,女孩子們看到內衣新品後,開始拿衣服在自己身上比劃,甚至現場借了洗手間換上內衣展示,一場自發的內衣秀就此完成。
「很多女孩子都能獨當一面了,她們已經不想再被傳統內衣束縛」,千千說。
從工廠回來後,譯丹把自己多年的積蓄全部換成了各種內衣庫存,開始在網上賣內衣。
沒想到這批內衣剛放在店鋪裡,一下就賣火了,還有不少消費者和譯丹開始聊起自己這幾年選內衣的困惑。
雖然大部分女孩不知道自己適合哪些內衣,但都清楚地意識到,市場上現有的內衣無論是舒適感、還是設計感,都已經過時了,不符合當前女性的真正需求。
2018年譯丹的六隻兔子入駐天貓開店,她也完成了一場人生升級。
「年輕時自己不知道要什麼,內衣也是、愛情也是,從沒發覺自己到底需要什麼」,譯丹說,「現在才真的認識到,自己才最重要,內衣要舒服,對象要舒心」。
「沒經驗、沒資源能做成什麼」、「你要是一個大胸女性App我就投了」、「我寧願把水投在水裡也不投你」……
剛開始創業時候,大白幾乎每天都要聽到投資人的各種質疑,甚至有個同樣備受大胸困擾的女性投資人也委婉暗示:「創意很好,但是沒有實體產品,市場有限。」
但當大白真的拿出了奶糖派的產品,動輒一款內衣賣出千件,那些看到女性市場的絕對消費力後,開始有投資機構主動來找大白。
去年冬天,譯丹已經想好了六隻兔子春季的新品,一款主打肩帶設計的內衣。她希望,等春夏到來時,女孩們就可以用肩帶搭配不同的內衣,更自信地展示自己。
她的六隻兔子,只用了3年時間就做到了天貓C店第一,團隊目前有200多名員工。
素肌良品最好的幾款內衣月銷都過千件,還有許多年輕女孩子在上網寫下千字測評,從各個角度論述素肌良品對比傳統內衣的優越性。千千把成功歸功於女孩們——現在,沒有女孩願意為男性主導的「性感價值觀」埋單。
「我們經濟獨立、享受生活,應該從內而外給予自己最舒適、最適合自己的體驗,內衣也不例外」,千千說。
網際網路和商業成為潮流的放大器。
早在2017年618期間,天貓上的無鋼圈內衣銷量佔據榜首,是有鋼圈內衣的3倍。目前,天貓平臺內衣銷售排名前十名的全是無鋼圈內衣。千千、大白、譯丹們,也在這股浪潮裡收穫了價值共鳴與商業上的成就感。
中國內衣市場的增長潛力仍然巨大。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內衣市場規模已經達到約2000億元,其中女性內衣市場佔總市場規模的60%以上。一切才剛剛開始。
「女為悅己者容」,大白看到的是,「悅人的目的最終是悅己",而悅己,才是新一代女性買單的根源。
世界上沒有最好的內衣。但對這群女孩子來說,她們需要的只是多一個選擇,就如大白說的,
「我們倡導的是,每一個女孩子想穿什麼就穿什麼」。
女孩,不想再被困於一件被男人定義的內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