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味,時間釀造的鄉情|《三明新周報》386期

2021-02-26 三明新周報

農曆十二月是臘月,因而那些在這個月份裡醃製、風乾或燻幹的鴨肉、豬肉、魚肉統統叫作臘食。臘食曾是人心所向的「越冬菜」和「路菜」。
天麻麻亮,官秀娣老人便早早起床忙活了。進入臘月,白晝晴好,夜間霜降,晝夜溫差大、溼度小,是手工製作臘鴨的最佳時機。紅彤彤的太陽冒頭之前,她要抓緊整飭好一批昨日剛宰殺完的生鴨。四個月前,她從市場親自遴選鴨雛,自由放養,穀物飼喂。北朝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云:「供廚者,子鵝百日以外,子鴨六七十日,佳。過此肉硬。」製作臘鴨的半番鴨,飼養周期不能低於120天。因為四個月大的生鴨,個體均衡,肉質不老不嫩,是做臘鴨最佳原料。臘鴨,沙縣人稱之為板鴨、統鴨、沙縣鴨巴。板鴨因形得名,沙縣臘鴨成品呈現板狀,是鮮鴨經過醃製、板曬定型等程序製作而成的幹鹹鴨的統稱。官秀娣至今依舊堅守著傳統製作板鴨的流程:先從用刀刃或利剪劃開鴨脖喉管放血。熱水燒燙整鴨,拔去粗毛,褪盡細毛。若不巧遭遇鴨子季節性「換毛」,「重毛」最多,須鑷子夾除,費時費力。官秀娣的經驗:宰殺前,鼓腮吹氣至鴨腿處,查看絨毛。若值「換毛」期,不急宰殺,繼續耐心飼養,捱過十天半月再動手,事半功倍。宰殺完畢,開膛衝水淘洗乾淨,切去鴨翅、鴨掌、下顎和鴨舌,缸中擱入食鹽、生薑、五香、八角、桂皮調味。生鴨入缸中醃漬,足足24小時後撈出,再輔以味精、辣椒、蒜頭等佐料。手掌撐開鴨肉,壓成板狀,鴨脖彎曲成優美的弧形。接著,短木桿(竹竿)依次橫穿弧形鴨脖,懸掛戶外,自然風乾……冬日暖陽下,那一桿杆通體光鮮綴滿蒜茸辣椒的鴨巴,汲滿天地之精華,漸漸風乾成油潤潤的醬紅色,令人垂涎欲滴。板鴨製作的關鍵是燻烤。下堂厝邊設地爐,爐中燒木炭,炭火炙熱,外罩特製收腰圓竹籠,厚麻袋覆蓋,木板壓實,磚頭鎮穩。先用中火脫水,再用小火烤乾;烘燻時最好選用懸式可旋轉鐵骨架(一般是固定鐵架,鐵架上平鋪鴨子),隨時翻動,使其受熱均勻,防止燻焦;燻烤36小時,直至外皮成金黃色。這時在風乾板鴨時表皮抹一層芝麻油,既可以增加香味,又防止蒼蠅下蛆;同時為提色增香,烘燻時精選當地茶麩餅(油茶籽粉碎榨油後殘留的油渣餅)或米糠作燃料,經三烤三曬後,板鴨肉便會薰染上油茶或米糠的天然清香。老房子、香板鴨、熱鬧年,這也許是大多數沙縣成年人最溫暖的童年記憶。板鴨是沙縣民間最普遍的傳統名菜,也是民間饋贈待客的佳品,更是品茗下酒的佳餚。質地優良的板鴨,肉質瓷實,肌理細膩,鹹香雋永。相對臘鴨而言,臘肉的時間跨度似乎略長些。官秀娣從屠宰戶手中接過油滋滋的五花肉,分割成每條五六斤重的樣子,抹上精鹽,碼進小缸,醃上三五天,待鹽鹹滲入肉裡,再懸掛於廚房灶膛上空,滴幹水分。灶是土灶,燃料是楓樹之類的薪柴(木柴)。數個月的灶火炙烤,已悄悄逼走了臘肉肥膩的油氣,封存了肉香;長時間的煙燻火燎,腊味滲透肌理,同時沾染上木柴的釅香。一塊好的臘肉往往色澤鮮明、肌肉呈鮮紅色或暗紅色,脂肪透明或乳白色,肉身乾爽、結實、且富有彈性。臘食,作為一種傳統手藝被傳承了下來,已歷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北朝《齊民要術》之「脯臘」有「五味脯法」和「五味臘法」的翔實文字記載。三明境內多有做臘鴨、臘肉的習俗,眾多巧手農婦早已熟練掌握臘脯良方。「永安羅坊臘鴨」2000年和2001年連續兩年獲得「三明市名特優商品交易會」金獎,被福建省消費者委員會評為2002-2003年度「綠色消費推薦產品」。

古代在農曆十二月合祭眾神叫做臘,因此農曆十二月叫臘月。《說文解字》云:臘,冬天(多在臘月)醃製後風乾或燻幹的肉。從某種意義來說,腊味便是年味。進入臘月,過年的味道愈來愈濃。一進臘月,往日冷清的圩市人會突然多了起來,摩肩接踵、人頭攢動,到處鋪滿年畫、春聯、糖果、爆竹,一派喜慶祥和景象。剃頭匠夾著簡易工具包,行走鄉間小徑上,挨家挨戶理髮,讓每個人都清清爽爽。賣香燭紙品的師傅挑著擔子一路顛簸晃蕩,天然的檀香飄飄而至。豆腐店忙得不可開交,選豆、泡豆、磨豆、瀝豆汁、熬豆漿、做豆腐,熱氣騰騰,雲遮霧罩。村裡最有文化的「先生」亦不得閒,孩子們不斷送來紅紙,他寫了一對又一對春聯。新衣、新鞋,新帽,從頭到腳都要新。裁縫師傅無數次被請到家裡,給每個人做一身新衣裳。母親白天忙活,晚上納鞋底,每年過年,孩子和老人都得穿一雙她親手紉制的新鞋。奶奶不斷地醃魚、醃肉、醃香腸,她要在年節前備好足夠的貨品,統籌規劃一家人的年節飲食。爺爺天天出外,幾個老頭湊在一起,商量著請哪裡的戲班唱哪幾齣戲曲。放了假的孩子們,勁頭十足,哪裡熱鬧哪裡跑,嘴裡拼命快活地囔叫著:過年了,要過年了。過年的熱鬧是從農曆臘月廿三傍晚的那一掛鞭炮聲開啟的。那天俗稱「小年」或「祭灶節」。從農曆廿三開始,家家戶戶開始蒸年糕、炸豆腐、舂餈粿、殺雞宰鴨備年貨。正月初一開始,就要「走親戚」,先是晚輩去長輩家(如外孫給外婆)拜年,接著長輩和晚輩一道返程「回訪」,一來一往,桌子上必然要有腊味招待,臘鴨(板鴨)是首選,一隻板鴨只砍四塊,翅膀和肉腿各兩大塊,剩下的頭、脖子、腳、鴨屁股都算「粗什」,那是上不了桌面的。分鴨塊也有講究,最結實最有肉的「正腿」(鴨子行走的那隻腿)總是分給客人中最重要最德高望重輩分最高的人,其餘的人只能吃「背腿」(鴨翅膀下那塊)。正月初二,農家要打米粿祭祀土地公,祈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祭祀畢,吃米粿就臘鴨,天然絕配。至於冬筍炒臘肉,更是美味,冬筍鮮嫩,臘肉鹹香,葷素搭配,解膩又解饞。

「秋風起,食腊味。」腊味是南方人入冬後必備的傳統美食。製造腊味的初衷,是為了能在南方潮溼的熱天氣裡,更好地儲存那些容易變質的新鮮肉類。當初,客家先民有過幾次大遷徙。3000多年前,他們來到了人煙稀少、林峒邃密的武夷山脈和戴雲山脈裡。這裡溪流如網、土地肥沃、廣袤千裡,特別適合闢土植谷、肇基立業、開創家園,然而南方氣候溫和,空氣溼潤,新鮮的肉類總不適宜長時間保存。再者,客家人為求生存發展,防止外族侵略,除了拓墾荒地生產糧食外,儲糧備荒也為生活所需。在漫長生活摸索中,客家先民發現經過燻臘後的食品具有久貯遠送的特點,長時間保存不腐不壞,且味道持續香濃。很可能因為這個原因,燻臘法走進了他們的視線,最後成了他們保存食物的首選,演繹出種類繁多的薰香美食。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四季更替,年輪轉換。春、夏、秋三季,新鮮時蔬隨處可見。冬季寒冷,悽風蕭瑟,萬物肅殺,草木枯萎,此時,存儲果蔬必不可缺。老木屋嚴實的倉廩、後山坡密閉的土窯、護厝邊絕塵的地窖,都是極佳的倉儲之地。燻臘不需要如此繁複冗雜,一根軟繩(細鐵線)低垂、一孔灶膛開敞、一爐柴火燒紅,鮮肉上鉤,讓風與火,煙與熱,肉與鹽自由自在地醞釀交融,不消半個月,風奪走了油膩,火搶走了淺白,煙燻染了皮色,鹽改善了肌理……腊味,在時光反反覆覆重重疊疊中,應運而生。時間越長,腊味愈濃,腊味的發掘與誕生,使更多食物安全「越冬」成為可能。其實,客家先民入閩前,脯臘法早已技臻成熟,腊味在民間風靡早就不是什麼新奇之事。脯臘法在中國的歷史上已經流傳很久,其源頭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周朝,早在周代就有將雞肉鴨肉臘制的做法。據說當初朝廷中曾設有「臘人」一職,掌管著加工幹肉的事務。在交通不便的年代,人們遠行時會攜帶能長期保存的食物,它們被統稱為「路菜」,「路菜」多取用腊味食品。試想,在客家先民漫漫南遷跋涉中,他們攜帶的那些供路上充飢的「路菜」也一定少不了腊味。腊味來自他們遠離的故鄉,有故土的味道,有血肉關聯,有宗族延伸,是維繫鄉情鄉音的紐帶,更是他們聰明才智的化身。正因此,當初那些看似寂寞艱辛的旅途,因為腊味的介入,而顯得莊重穩健,又生趣盎然。如今,腊味依舊只是家常小菜。然而,那一抹臘香,不知不覺翻山越嶺,跋涉千山萬水、一頭扎在遊子的心尖上,錐進遠行者的靈魂裡,流淌在客家人的血液中。(羅榕華/文 吳光添/攝)

《三明新周報》386期電子版


●三明市發現1例境外輸入新型冠狀病毒無症狀感染者

●雲裡仙山出好茶!「大田美人茶杯」全省攝影大賽揭曉

●美爆了!「神秘祖地·如畫寧化」全省攝影大賽揭曉!

●最新!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短視頻大賽揭曉!

46.80

2020年《三明新周報》

90

2020年《時代三明》

相關焦點

  • 客家的「鼎」與「鍋」 人間煙火氣|《三明新周報》362期
    鐵鍋出模時間的掌控十分關鍵,太早鐵皮發軟,影響鍋形,太遲則耽誤工時……一瓢鐵水可澆5~6個鐵鍋,若兩組工人,一排10個壓鍋機同時作業,一時間鐵樹銀花火光四濺,蔚為壯觀。林德光對鐵鍋的品質很慎重,每個出品的鐵鍋都會經他細細檢驗,強光下他察看得細緻認真。他說,沒有破洞、顏色發藍(鐵水厚度足夠)、外皮均勻光滑,是檢驗鐵鍋質量的三個指標。
  • 百花齊放三明燈|《三明新周報》388期
    每逢春節或元宵佳節,三明寧化、清流、明溪、將樂、泰寧、建寧等客家地區張燈結彩,鬧燈競歡,習俗久遠,風採獨具。千百年來,三明客家人就這樣約定俗成地給花燈造型:蝙蝠燈代表福,魚燈希望年年有餘;葫蘆燈、石榴燈意寓多子;魚戲蓮、蝶戀花、鳳求凰象徵情事;希冀青春常在,捏塑幾棵松柏;稻草龍珠更不用做,直接用竽頭或柚子就可……可千萬不要以為,製作一盞花燈如此就可,其實尚需手巧之人,需經常做,積累豐富的經驗才有觀賞性和充滿人情趣味。
  • 我家腊味年貨必買推薦,金字新品腊味禮盒,吃腊味,一盒就夠了!
    臨近春節,又到了買年貨的時候,而買年貨呢,是逃不開腊味的。小白推薦大家金字家的腊味禮盒,一盒裡很多種腊味,不論是送禮還是自用,都很和合適。現在腊味隨處可見,但大多數變得千篇一律。金字出品的2020定製版【江南年味】和【團圓味道】卻很驚豔。
  • 廣東哪裡的腊味最好吃?天冷來份腊味煲仔飯怎麼樣!
    廣東人眼裡 腊味稱得上是一道牽絆著鄉情的嶺南美食 一般臘腸、臘鴨要曬足15天時間,待到變硬即可,而臘肉則只需曬1個星期左右,以最終呈現金黃色、自然出油為佳。每年秋風吹起便是老廣們開始曬腊味的時候。如果遇上多雨天氣,做出來的臘腸會有一股油膩味。
  • S.386-HR.1044折戟,對中國排期影響幾何?|IIUSA分析
    大領導們態度很明確,搞了這麼多年的改革,再不達成一致通過新法案就乾脆廢了你們,看你們還怎麼玩。當然,預算案近6000頁,法律文本套法律文本,EB5Sir找了一下午沒明確具體的EB-5延期條款,這還有待專家解讀了。S.386/HR.1044,雖然沒有獲得通過,但是參議員Mike Lee已經明確表態,將繼續推動S.386在新一屆國會獲得通過。
  • 「小廣州」三水蘆苞腊味美食節開幕,大地鄉創市集人氣滿滿!
    「蘆苞腊味是蘆苞的文化瑰寶,維繫鄉情鄉愁的重要紐帶。」蘆苞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黎錦標表示,蘆苞連續三年舉行腊味美食節,品牌影響力持續增強,充分展示鄉村振興成果,助力推動蘆苞文旅發展。
  • 雲讀報 | 1502期《華東理工大學周報》上線
    雲讀報 | 1502期《華東理工大學周報》上線 2020-12-11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明新基建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入駐三明中關村科技園
    12月6日上午,三明中關村科技園正式揭牌開園。市投資集團所屬合資公司——三明新基建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作為第一批44家入園企業之一,在開園對接會現場籤約入園。新基建公司入園的主要項目為「通導遙衛星集成應用示範項目」,這是市投資集團與省招標集團在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簽約的重大投資項目。擬在園區建設通導遙衛星應用示範基地,通過發射低軌道衛星獲取數據,利用通信、導航、遙感、5G、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打造成果轉化和產業孵化中心,建設衛星大數據中心和應用專業產業園,為三明新基建公司的發展注入動力。
  • 有腊味了.
    現今的食物選擇多種多樣,然而時間和煙火薰陶的味覺記憶,卻代代相傳。腊味飄來的時候,格外令人頓生舉箸推杯之想,憶起一家人團團圍坐的歡樂時光。腊味,是遠行遊子的情懷。無論餐桌上多麼豐富,只要有一盤鮮豔油亮的臘肉在那裡,溫馨和懷舊的感覺就回來了。一道腊味,滿足著我們的舌頭和心尖,其味也綿綿,其情也長長。
  • 啤酒釀造的時間簡史|伴隨著文明興衰
    啤酒在新世界的新發展用威廉·布拉德福德(William Bradford)的話來說,1620年,朝聖者乘坐小型貨船「五月花」號登陸麻薩諸塞州的科德角。歐洲風格的釀造很快就在美洲大陸進行,而富有冒險精神的新美國人無論發現或種植什麼都會用來嘗試釀造啤酒。
  • 秋風起食腊味!本周末三水蘆苞腊味嘉年華等你打卡
    「秋風起,食腊味」,是廣東人「不時不食」的養生秘籍,那麼腊味到底怎麼吃才最正宗、最地道呢?在腊味美食節現場,知名大廚將手把手教你如何製作腊味飯,幸運的市民朋友還將有機會上臺試吃,感受正宗腊味飯。值得關注的是,主辦方將邀請網紅主播親臨腊味美食節現場,市民遊人將與網紅一起走進腊味美食節,打卡腊味節各區域,並通過直播鏡頭與廣大網民分享這一美味的腊味文化。
  • 最全的腊味知識(附腊味製作配方)
    腊味是中國民間喜愛的傳統食品之一,在中國已有上千年的悠久歷史,很多地區都有製作腊味的習慣,比較為人所知的有廣式腊味、鄂式腊味、蘇式腊味、川式腊味、湖南腊味等等,不過本文以側重廣式腊味為主。
  • 腊味正飄香!三水蘆苞腊味美食節開幕,一連三日嗨翻天
    來到蘆苞,首先應該品嘗蘆苞美食的品牌——腊味。在腊味節現場,知名大廚手把手教市民如何製作腊味飯,幸運的市民朋友還上臺試吃,品嘗正宗腊味飯。同時,腊味美食節現場還設置了製作古法腊味展演,為市民遊客帶來了最傳統的古法腊味技藝。 蘆苞腊味吸引市民遊客購買。 開幕式上的文藝表演。
  • 中國臘臘腊味地圖
    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珍視的傳統和「秘方」,在漫長的時間變遷中,形成了風味獨特的中國腊味地圖。 如今提起腊味,它早已不單純是人們留住時間的秘密智慧,更代表了一種難捨難分的家鄉味道,對現代人來說,腊味幾乎等同于越來越珍貴的年味。
  • 蘆苞腊味情牽廣佛!「小廣州」蘆苞這場腊味嘉年華等你打卡
    這是一次蘆苞漁業的革新,旗幟鮮明地將「漁業+」推向聚光燈,更為漁業的發展探索新方向。在12月11日啟動的腊味美食節,「漁」將成為活動的重要主題,「蘆苞魚乾」成為會場的一大亮點。它將攜手蘆苞臘肉、臘腸、臘鴨,形成蘆苞「四寶」,引爆市民遊客的味蕾,為腊味美食節營造濃厚氛圍,為遊客提供最具蘆苞特色的旅遊體驗。
  • 致敬公安楷模|三明高速交警組織收看第四期全國「公安楷模」發布...
    為隆重慶祝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大力選樹和宣傳公安隊伍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弘揚公安英模精神,公安部12月21日20:00-21:00在京舉行第四期全國「公安楷模」發布活動。當晚,三明高速交警支隊各大隊組織民警、輔警在第一時間採取不同方式選取各類平臺進行收看。,通過觀看「公安楷模」發布活動直播,使廣大民警、輔警思想上接受了一次教育,心靈上得到了一次洗禮。
  • 看看這期是誰在三明違反交通規則
    看看這期是誰在三明違反交通規則
  • 一心一意是三明
    三明人有信念,有韌性,把囑託記心上,咬緊目標,始終保持著向前的姿態,縱使條件不完備,也要創造條件試一試,闖出一條新路來。三明人的活力與耐力,灌注了三明這座城的魂。於是,三明就像一朵花,在幽然綻放,在舒展芳華,在吐納清香。歲月沉澱,光陰饋贈,如今的三明,讓人不由得「多看幾眼」,甚至禁不住「高看幾眼」。
  • 重走三明鋼鐵廠:昔日重工業基地的新故事
    三明鋼鐵廠建於1958年,在三明這座重工基地城市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三鋼集團自1988年以來連續進入中國企業500強,目前有職工約1.6萬人,總資產400餘億元。近年來通過走綠色發展道路、加大環保治理,三明鋼鐵廠實現了產業做大與生態保護兩不誤,做到「用礦不見礦、用煤不見煤、運料不見料、出鐵不見鐵、綠葉不見塵」,躋身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單位,成為福建省首個鋼鐵產業旅遊景區(觀光工廠)。11月26日,福建三明鋼鐵廠,二煉鋼轉爐車間1號爐副爐長蔡亦翔準備工作。他出生於1996年,畢業於長春理工大學,是三明鋼鐵廠的「鋼三代」。
  • 腊味之最:吊子魚
    元宵節一過,就意味著年味散盡,要收心收性,開始新一年逐夢徵程上撒腿奔跑。往年,即使元宵節過了,年味仍在繼續,今年是什麼都沒有——疫情讓意猶未盡的年味,提前劃上了休止符。那些讓年味散發,並繼續彌留下來的,就是從鄉下帶回的各種各樣的特色花樣小吃,尤其是湖南鄉下五花八門的腊味——往年從鄉下返京,是大包小包,裡面塞滿了各種腊味,放進冰箱,想吃就做,要持續半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