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堂!這是長春日報採訪組近日深入到公主嶺市雙城堡鎮黃花城子村採訪後的真切感受。
村裡環境亮堂了。「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的土路升級為平坦的砂石路或水泥路;打開水龍頭,清澈乾淨的自來水譁譁流出來;寬帶、有線電視進入尋常農家,信息變得更暢通……
村民心裡更亮堂。曾經的貧困戶有的住上磚瓦房,有的養上「致富雞」,有的成為了種菜專業戶……過去村裡117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脫貧後人均收入已達10037元,他們的生活有了新希望、有了新奔頭。
而當記者一戶接一戶地走訪脫貧戶,從他們令人動容的故事中,黃花城子村的脫貧之路清晰地展現出來……
A修建「致富路」收入噌噌漲
天還未大亮,脫貧戶馬書華家的燈就亮了起來,馬書華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趕快來到自家的蔬菜地裡收割小蔥和香菜。「感謝黨和政府,為我們村修了路、通了水,還進行了高標準農田改造,我這塊菜地今年已經收入7萬元了,預計能超10萬元。」馬書華臉上洋溢著幸福和自信。
2017年以前,黃花城子村全部是土路,一到下雨天,路上就翻著厚厚的泥漿,到處是泥溝。「溝裡積水最深的地方到膝蓋,兩輪以上的車進不來也出不去。」提起當年的路,馬書華告訴記者,那時候別說賣糧賣菜了,村民正常出行都成問題。
「由於身體原因,繁重的體力活我幹不了,就靠種菜維持生計。但原來路不好,走不了車,全靠人工往外抬。」馬書華說,賣應季蔬菜關鍵就是鮮嫩,時間最耽誤不得,有時候幾個小時,鮮菜就會變老,就沒人願意要了。「之前不是不能多種,是種多了也運不出去,眼看著菜爛在地裡,別提多心疼了。」
2017年8月,公主嶺市紀委駐村工作隊來到黃花城子村,工作隊幹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他們積極聯繫多個部門,既出物又出力,不到半年時間,村裡的土路全部升級成砂石路或水泥路。
「現在路修好了,我的蔬菜種植也擴大了規模,收入增加了近20倍。」馬書華笑得合不攏嘴,交通運輸問題解決了,銷路銷量也不再是難題。「之前是菜運不出去,現在是人家開車來收。」如今馬書華種植的蔬菜已經遠銷瀋陽、哈爾濱等地,想收他的菜必須提前預約。「今年最忙的時候,我在村裡僱了100多個摘菜工,一年下來工錢就得付出去七八萬元,咱富了,也不能忘記鄉親們。」馬書華說。
2017年8月以來,黃花城子村修建了21公裡砂石路、3.5公裡水泥路、41座過水涵洞以及2座蓋板橋,實現戶戶通砂石路,屯屯通水泥路,村裡也有了客運班車公交站點。
不僅是修路,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黃花城子村引進了安全飲水項目,鋪設自來水管線10.3公裡,打深水井2眼,實現全村546戶村民家庭用水全覆蓋;全村旱廁實施了改造,每家都用上了乾淨又方便的室內水衝廁所;寬帶、有線電視通到農戶家;農家書屋、兒童之家、村民文化活動廣場等陸續建立起來。
用當地村民的話說,「路暢了、水清了、網通了,整個村的精氣神都不一樣了」。
B扶貧項目多點燃新希望
「孩子他爹沒了,兩個孩子上學,只有我一個人幹農活,種地的那點收入啥也幹不了!」脫貧戶孫英家昔日的生活入不敷出。
2019年開始,駐村工作隊組織社會力量為村裡的每戶貧困家庭捐贈100隻雞雛。孫英歡天喜地地把100隻雞雛領回了家,每天她除了收拾莊稼外,就精心侍弄雞雛。幾個月過去了,棚子裡滿地跑的雞越長越大。「雞已經開始下蛋了,駐村工作隊經常幫助我銷售雞蛋,今年保守收入咋的也得2萬元,這麼多人幫襯著咱,不愁日子過不好。」孫英說。截至目前,經駐村工作隊銷售的雞蛋已超過10萬枚。
村裡還給孫英辦了低保,實現了「兜底保障」。今年,又將她安置到了村裡的公益崗位上,孫英每個月又有1000元的收入。
黃花城子村在駐村工作隊的指導下雙管齊下,一方面大力發展集體經濟,一方面充分藉助來自社會的資源和力量,幫助貧困戶多渠道增收。
2019年有20戶貧困戶將土地納入農業種植合作社,統一耕種和管理,在領取土地租金的同時,他們還拿到了分紅款;建立扶貧果園,每個貧困戶分得8棵果樹自採自銷,收入自留;村裡建立黑木耳種植示範基地,2019年、2020年木耳收益均達到8萬元,吸納數十名貧困戶到基地打工增加收入;利用社會捐助資金建起了光伏電站,併網後每年為村裡增加收入7萬元。
2019年年底,公主嶺市雙城堡鎮黃花城子村正式脫貧。全村貧困家庭50戶117人收入達標且有穩定增收來源。
「扶貧攻堅一個都不能落下,扶貧沒有捷徑,解決一件難題,就是帶領大家向好日子更近一步。」駐村第一書記魯明卓說。
C供仨大學生生活不犯愁
對一般家庭來說,供仨大學生上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更何況是貧困家庭。
一走進脫貧戶齊國民的家,齊國民夫妻倆就握住駐村幹部的手,連連表示感謝。
齊國民家有3個孩子,這幾年孩子們陸續上高中,考大學。
「2017年,家裡的老大大學還沒畢業,一對龍鳳胎兒女又都考上了高中。」齊國民說,家裡的3個孩子學習都很努力,可是自家的收入要同時供3個孩子上學,實在有些力不從心。
駐村工作隊來到黃花城子村後,了解到齊國民家的情況,經過多方努力,幫他們家蓋起了豆腐坊。「我們不怕吃苦,起早貪黑地做豆腐、賣豆腐。日子逐漸好了起來。」齊國民的妻子聶淑香說。
今年,齊國民的小兒子和小女兒都考上了大學,駐村工作隊幫忙聯繫了省內的愛心企業,給他們家捐贈了4000元助學金。「我們把1.2公頃土地流轉給了合作社,再加上領養雞雛賣雞蛋的收入,預計今年收入能達4萬元。」聶淑香說。
貧困家庭的孩子教育有保障,是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的底線任務。為掃除貧困家庭孩子求學路上的「攔路虎」,使孩子們圓滿完成學業,駐村工作隊完善教育扶貧舉措,使全村貧困家庭的在讀學生有書讀。
昔日「黃花」今朝別樣紅。已經甩掉貧困帽子的黃花城子村,更多的好日子、富日子在等著他們!
長春日報記者 張曉黎 丁 莉 李 亮
【來源:中國吉林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