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賽季中超聯賽第二階段爭冠組,引人矚目的上海灘德比上半場暫時0比0,不過賽前上海綠地申花、上海上港俱樂部服務球迷的不同途徑,卻也形成德比之勢。
申花的球迷基礎更深厚、黏性更強,上港俱樂部的服務意識更主動、更有危機感——這,從兩家俱樂部各自遠徵蘇州的1400名鐵桿球迷的晚餐,可見一斑。
自由也自費 統一卻免費
按照中國足協規定,上海德比約有2800名球迷獲準進場觀戰,按照兩隊均等原則,申花、上港遠徵軍各佔一半。不過,中國足協要求觀賽球迷不能以散客身份單獨前往,而是需要俱樂部組織大巴,集體前往蘇州現場觀賽。
申花、上港都按照中國足協的要求,租賃大巴組織1400名鐵桿球迷前往蘇州賽區,不過當球迷在下午抵達賽場區域後,兩家俱樂部對球迷晚餐的服務環節,展現了不同的方式。
申花球迷不少自備乾糧,到了蘇州賽區拿出麵包等啃起來,也有一些前往球場附近的餐廳、便利店,吃一份快餐或麵條,也有球迷買了很多啤酒和臘雞腿等,在球場邊解決晚飯。總之,德比大戰前,申花球迷的晚飯比較有自由度,然後是自己掏腰包解決。
相比之下,上港球迷抵達後更有組織紀律,晚餐也是統一行動。據悉,俱樂部為每個前往蘇州的上港球迷準備了一份快餐,裡面有1份漢堡、2個雞腿和一杯飲料,雖然算不上豐盛,但起碼基本管飽。
在細節上,飲料杯上也印有上海上港的字樣,顯示出俱樂部花費了一番心思。此外,上港俱樂部組織1400名球迷前往蘇州,租賃了38輛大巴,每輛大巴車前也在醒目位置貼上了上港的隊徽和標籤。
一個有基礎 一個比服務
在筆者看來,就是德比大戰的球迷晚餐,就體現出兩家俱樂部的各自優勢。上海綠地申花俱樂部雖然成立於2014年,但申花的品牌自1993年就建立,是上海職業足球底蘊的代名詞。具體體現在球迷數量上,申花球迷的絕對數量,肯定佔據優勢。
上海上港俱樂部是在2014年地全額收購上海東亞足球俱樂部,上海東亞足球俱樂部成立於2005年,和上海申花這個老牌子相比,自然是小阿弟。具體體現在球迷絕對數量方面,上港的球迷隨著俱樂部的發展在逐步增長,但和上海申花球迷總數有不小差距。
或許掐是各自的優勢、定位不同,每個遠徵的申花球迷繳納200元,包含了球票價格、大巴交通費用,1400名遠徵軍基本可以覆蓋成本。相比之下,球迷總數沒有優勢的上港,服務球迷的意識更強,甚至有點不計成本:每名遠徵的上港球迷只需繳納100元球票費用,其餘交通、晚餐都有俱樂部負責。
圖說:兩隊服務球迷都很花心思。
在筆者看來,在服務球迷的環節,申花和上港在德比開戰前,就打成了1比1。申花俱樂部基礎好,球迷多,本身是賣方更強勢,所以200元覆蓋成本的費用,照樣應該是供不應求,申花球迷對俱樂部的忠誠和黏度,是俱樂部的寶貴財富。
相比之下,上港的球迷總體人數比申花少,雖然1400個遠徵軍名額也是供不應求,但俱樂部寧願自己貼補自家球迷,讓球迷用更少的費用,得到更多的福利,最終目標自然是期待他們在球場上吶喊助威更有激情。
無需爭出頭 合適是最好
在網上,有網友認為自費吃晚餐的申花球迷更鐵桿,更有草根球迷的特色;同樣,也有不少人認為,上港的球迷服務,做得很貼心,讓支持者感到溫暖,甚至有網友呼籲申花俱樂部也可以借鑑上港的做法。
那麼,德比戰前球迷是自備乾糧好,還是有俱樂部貼心服務好?在筆者看來,這個世界本身是多元化的,沒必要極端化追求,一定要在任何細枝末節分出高低來。任何時候, 不管是技戰術風格,教練選擇,球員購買等各個環節,全世界沒有統一的標準,能贏球的、符合俱樂部自身定位的,就是最好的。
一直以來,球迷是足球場上的第12人,是俱樂部最為寶貴的財富,球迷的助威能營造魔鬼主場氛圍。國際足壇,利物浦安菲爾德的魔鬼主場,多特蒙德隊的主場氣氛,都是世界聞名,這也是足球文化的組成部分。
不過,球迷再出色,是蛋糕上的櫻桃,而不是蛋糕本身,球迷也不能決定球隊的實力,最終決定球隊成績的,關鍵還是球隊的實力。當然,球迷文化,確實需要時間的沉澱,也需要俱樂部的主動經營、大力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