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就用武夷山泉水,喝茶就喝皇家三佰兩。
這是福建泰寧的一句老話,卻道出了一種只有泰寧才有的特殊味道——三佰兩。三佰兩在唐代就有栽培,興於南唐,盛於兩宋,到現在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在地位上還曾是南宋貢茶,因此也是泰寧的驕傲。
福建泰寧縣地處閩江源頭,武夷山脈中段東南麓,丹山碧水、風光奇秀、歷史悠久,人文俊傑,素有」閩中鄒魯」之譽。先後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中國十佳魅力名鎮。
自古以來,獨得武夷山脈的地脈之靈氣,承閩中壯縣的璀璨文脈之底蘊,古有詩僧稱:「怪石都從天上生,活如神鬼伴人行,海之內外佳山水,到此難容再作聲」,除此蜚聲中外,歷史上已失傳、而在泰寧民間口口相傳、秘藏秘制的「三佰兩」,近年來隨著泰寧旅遊業的勃興,已漸漸進入一部分高端群體的視野而廣受青睞。
一千多年了,人們似乎忘記了,這茶曾是多麼地備受讚譽。
這茶,便是眼前的、你或許未曾見過的——一顆源自南宋頂級貢品的三佰兩。
中國茶葉興於唐,盛於宋。泰寧歷史上出產茶葉,還被列入《八閩通志》和《泰寧縣誌》的物產。在宋代的泰寧,茶葉種植已成規模,茶葉生產更使泰寧有「漢唐古鎮、兩宋名城」之美譽,根據《泰寧縣誌》〈輿地篇〉〈官師傳〉記載,「縣素產茶…村民施茶,處四月至八月止,冬春之間,來乞者眾…上冷周覽,無遠不到,真覺眼力俱疆界也」。
泰寧以茶聞名遐邇,讓方圓百裡「來乞者眾」。 縣誌有載,當時泰寧盛產之情況,「所賦出萬緡」。 到南北宋之交,泰寧奇茗已漸漸為文人墨客、達官顯貴、帝王將相所珍愛,聲譽日隆。其最突出的特點是集青年丹霞地貌區的「奇韻」,具有「清香、高潤、圓活、巖骨、南暖、丹紅」之韻氣和禪理之趣,品飲時妙不可言。有詩云「茲地亦豐沃,蒼山綠可尋」,「樹樹籠新翠,村村染淺藍」,「漏痕詳墨跡,搶勢話茶經」 。
泰寧歷唐、五代、宋之時,隸轄於建州,直至宋太平興國五年,建州分置邵武軍後才始屬於邵武,但民間廣植奇茗香茶而多次作為建州的朝貢茗茶。建州在北宋時以建溪北苑龍鳳貢茶而名聞中國,而據民間廣為流傳,泰寧在北苑鬥茶很出名,一直和武夷鬥茶難分高下仲伯,又曾因多次摘取桂冠而列為貢茶。其中最具盛名的,是有「皇家功夫禪茶」之美譽的「三佰兩」。蘇東坡甚至把她比作絕代佳人,有詩讚道:「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到宋元佑元年,宋哲宗趙煦一邊品飲著泰寧的「三佰兩」貢茶,一邊為泰寧(時名為歸化)人文興盛高興,因此褒獎孔子闕裡府號「泰寧」親賜為縣名,一直延用至今。
三佰兩能夠被選為貢茶,自有它的獨門之處。據考證,泰寧的「三佰兩」為品優、正味、質純、色佳、氣湛而入貢,比其後在明初才出名武夷山「大紅袍」成名要早200年時間,可謂「奇茗三佰兩,疑是仙人栽,畫禪超相染,茗枕絕塵侵」。有關「三佰兩」的由來,在武夷深山中至今流傳著一個極有傳奇色彩的古老傳說。
西漢末年,時任南昌尉的梅福因識天機,預知王莽要篡權而掛冠南遊,遁入凡塵,一路循聲問道,後來到泰寧,在上清溪棲真巖結廬,隱世修練成仙,人稱「梅福真人」。泰寧丹霞被稱為「中國丹霞故事開始的地方」,當年梅福慧眼識寶,竟日留連在泰寧方圓五百裡丹霞山區採藥不止,尋找長生不老和升仙之術。後來梅福發現丹霞巖壁上,頑強生長的一種植物,竟然是生命中須臾不離的尚佳藥飲!梅福感嘆天賜奇珍竟在眼前!他攀巖採摘,親手種植在棲真巖草廬四周,從此修養採練,歷經三年反覆研磨飲服,這個藥飲因取之於丹崖峭壁,所以取名為「丹芽」。又歷經三年日夜勤於悟道,梅福終於在泰寧修成正果,踏入仙途。梅福這個神秘的「丹芽」,就是後來被稱為「三佰兩」的泰寧皇家功夫禪紅茶。
住在棲真巖附近的山鬼聽說梅福修得了丹藥,可以長生不老,覬覦得垂涎欲滴。有一天,它趁梅福修煉打盹之際,偷了一包丹藥,就往南邊的金湖方向逃匿。梅福醒來發現就一路追趕而來,追到梅口鶴鳴山才從山鬼手裡奪回丹藥,所以後來這個地方改名叫「挽丹嶺」。《泰寧縣誌,山川》收錄了這段記載。後來,泰寧民間流傳一句俚語說「此地有茗三百兩,隔壁魍魎(Wangliang)不曾偷」。這個故事流傳很遠,再後來被坊間訛傳成「此地無銀三百兩,隔壁王二不曾偷」。
因連綿戰亂、並發災疫和地域偏遠,泰寧一直人煙稀少,梅福之後的數百年,直到南唐王審知入閩,在福建建立方國,泰寧(當時名為歸化)作為閩西北軍事天險要塞地位受到了重視,公元909年遂派遣左僕射、拜威武軍節度使鄒愈(字勇夫)率河南將士五百兵駐守泰寧。鄒勇夫屯墾時期,一方面厲兵秣馬,一方面偃武修文,保境安民,使得泰寧避免戰禍而修養生息,民姓深感其德。
有一年春天,因日夜操勞,鄒勇夫積勞成疾病倒,反覆醫卜卻經久不愈,人日漸消瘦而米水難進。忽一日,一位道骨仙風的老者到軍營造訪,說願為將軍獻上寶藥,然後他取一小撮黑漆似條索草莖的東西,一拂塵衝成熱沸湯飲,令鄒勇夫服下,鄒勇夫服後大汗淋漓,精神一振,一下子病患就輕了。老者留下寶藥三包,再一拂塵就不見了。後來,鄒勇夫遍訪民間、廣問疾苦,百姓告訴他那個象道仙的老者,就是來泰寧修道成仙的梅福,而他獻上的那救命寶藥,就是泰寧棲真巖山間的神秘丹藥——「丹芽」。 鄒勇夫聽後大嘆丹霞山區有此驚奇,隨後親自率領將士上山求此草藥,並闢山地廣為引種耕植。鄒勇夫又託民間方士授採制之方,將寶藥作成幹品,時常飲服之。後來,鄒勇夫和他的河南駐軍世居於此,人口從不足百戶從此發展到數萬家,成為開發泰寧的祖先,鄒勇夫也因此被稱為「開泰公」。
後來,鄒勇夫聽說閩王有疾,便將這一泰寧珍寶進貢給閩王,閩王聽說這民間神草可以治病,久飲還得益壽延年,也十分喜愛。為嘉獎鄒勇夫仁治泰寧的忠勇之功,一方面下詔鄒勇夫永鎮泰寧,一方面詔書年年朝貢「丹芽」神藥。閩王深感泰寧開拓新疆域之艱苦勞頓,還下詔免去了十年的歲賦。鄒勇夫回泰寧老家後精心焙制,每年朝貢十五斤,時間一長,這一尚品就號稱「三佰兩」,在民間流傳下來,泰寧人以「三佰兩」能作為貢品而感到自豪。
在「開泰公」的蔭護下,泰寧田地藩,人丁興。到北宋時泰寧已成福建壯縣。鄒勇夫傳十代至鄒應龍,24歲高中狀元,官至端明殿大學士、籤書樞密院事權參知政事要職。在鄒應龍的倡導下,「三佰兩」走出福建,並在建溪北團鬥茶屢奪桂冠成為貢品,而名聞中國。後來一代名臣鄒應龍經民間神話成「廣佑聖王」,成為當今海內外數百萬鄒氏後裔朝宗謁源的先祖。泰寧因丹霞風光旖旎而聞名,加上地氣靈通,洞穴眾多,後世丹霞山區建成130多家寺院,隨著泰寧獨有的丹霞洞穴文化的播揚生長,「三佰兩」和禪文化結合,流芳生蘊,令人回味無窮。最終,「三佰兩」也以皇家貢茶走紅天下。
昔日繁盛的三佰兩,如今隱藏在大山深處,顯得格外寧靜,然而擁有古老而厚重歷史的奇茗,不曾被茶人所忘記,這不僅僅是因為它是貢茶,更因為它那蕩漾在唇齒間令人魂牽夢繞的回味無窮。
即日起至2021年2月28日,浙商大學追尋著歷史的足跡,邀你一起再現南宋貢茶,一口嘗盡千年滋味,報名參加浙商大學任意班級學員/浙商教育學院加盟即可免費獲取浙商大學跨年禮包,內含價值1280元三佰兩茶券、聖輝滅火傳奇·簡易式滅火器,價值980元華商大會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