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鷹書畫專注於文化領域,書畫傳播推廣領先品牌
筆墨展現畫家心境,盧志遠作品氣勢恢宏,深遠意境反映時代面貌
文/錢毛毛
石濤曾言:「筆墨當隨時代」,點出對於時代畫風的尊重和堅守,而如此繪畫之人,也在以犀利的筆觸,從畫作中反映時代特色。
盧志遠的作品便是其一,他在1979年跟隨名畫家徐悲鴻的入室弟子趙俊山先生學畫,在求學生涯中得到宋文治、華拓等名家的指點。
其畫風氣勢雄渾,線條高低起伏,讓畫中景致的波瀾壯闊得以彰顯。山水畫作往往意蘊豐富,採用諸多元素作為點綴,煙雲浮動,飛瀑湍流,群峰並峙。
01結緣藝術,鑄就經典
盧志遠先生生在秦淮河畔,自幼對繪畫便有濃厚興趣,在徐悲鴻大師的入室弟子指點之下,讓其和藝術結緣,生出一生的羈絆。
伴隨著素描、國畫等形式的學習,讓其與藝術結緣,在藝術的感知中升華思想,通過自身對於山川壯闊景致的理解描繪出佳品。
這種情景交織,理解藝術、傳達藝術的過程,對於看眾而言也是一種享受。
02立足傳統,摸索創新
在中國山水畫的發展史中有著一個明確的線條,諸多山水畫家在探尋古法精髓的同時,磨礪自身技法,也在不斷在創新中生出個人色彩。
盧志遠在多年中國山水畫的研究之下,通過傳統技法奠基,摸索出了新的藝術形式。在獨特風格的演繹下,展現出了祖國大好河山欣欣向榮的景象。
03縱情山水,超脫世俗
山水之景,往往是古今文人志士的情感寄託之處,藉助於對於山水壯闊景象的讚美和記錄,讓內心的磅礴意境融入其中。
欣賞盧志遠先生的畫卷也能從中得到類似的感悟,在雄渾的壯闊景象之下,潛藏著對人文景致的描繪,這種聚集在山水間的美感,是文人志士理想世界的具體表徵。
藉助於盧志遠先生的畫作,能沉醉山水畫境中,感悟畫作當中的深遠意境。
這種波瀾壯闊的美景,也能反映出時代面貌,讓人心中生出對大好河山的崇敬與喜愛,在繁忙生活中求得心靈解脫。
—END—
本平臺所發布的圖片均搜集自網絡公開資料,編輯並不確定作品之真偽,不作為投資收藏的依據,僅供書畫愛好者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本文由藍鷹書畫原創,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以上為嘉賓觀點言論,不代表本館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