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展現畫家心境,盧志遠作品氣勢恢宏,深遠意境反映時代面貌

2020-12-15 藍鷹書畫

藍鷹書畫專注於文化領域,書畫傳播推廣領先品牌

筆墨展現畫家心境,盧志遠作品氣勢恢宏,深遠意境反映時代面貌

文/錢毛毛

石濤曾言:「筆墨當隨時代」,點出對於時代畫風的尊重和堅守,而如此繪畫之人,也在以犀利的筆觸,從畫作中反映時代特色。

盧志遠的作品便是其一,他在1979年跟隨名畫家徐悲鴻的入室弟子趙俊山先生學畫,在求學生涯中得到宋文治、華拓等名家的指點。

其畫風氣勢雄渾,線條高低起伏,讓畫中景致的波瀾壯闊得以彰顯。山水畫作往往意蘊豐富,採用諸多元素作為點綴,煙雲浮動,飛瀑湍流,群峰並峙。

01結緣藝術,鑄就經典

盧志遠先生生在秦淮河畔,自幼對繪畫便有濃厚興趣,在徐悲鴻大師的入室弟子指點之下,讓其和藝術結緣,生出一生的羈絆。

伴隨著素描、國畫等形式的學習,讓其與藝術結緣,在藝術的感知中升華思想,通過自身對於山川壯闊景致的理解描繪出佳品。

這種情景交織,理解藝術、傳達藝術的過程,對於看眾而言也是一種享受。

02立足傳統,摸索創新

在中國山水畫的發展史中有著一個明確的線條,諸多山水畫家在探尋古法精髓的同時,磨礪自身技法,也在不斷在創新中生出個人色彩。

盧志遠在多年中國山水畫的研究之下,通過傳統技法奠基,摸索出了新的藝術形式。在獨特風格的演繹下,展現出了祖國大好河山欣欣向榮的景象。

03縱情山水,超脫世俗

山水之景,往往是古今文人志士的情感寄託之處,藉助於對於山水壯闊景象的讚美和記錄,讓內心的磅礴意境融入其中。

欣賞盧志遠先生的畫卷也能從中得到類似的感悟,在雄渾的壯闊景象之下,潛藏著對人文景致的描繪,這種聚集在山水間的美感,是文人志士理想世界的具體表徵。

藉助於盧志遠先生的畫作,能沉醉山水畫境中,感悟畫作當中的深遠意境。

這種波瀾壯闊的美景,也能反映出時代面貌,讓人心中生出對大好河山的崇敬與喜愛,在繁忙生活中求得心靈解脫。

—END—

本平臺所發布的圖片均搜集自網絡公開資料,編輯並不確定作品之真偽,不作為投資收藏的依據,僅供書畫愛好者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本文由藍鷹書畫原創,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以上為嘉賓觀點言論,不代表本館立場。

相關焦點

  • 「藝惠藏」盧志遠山水畫作品氣勢雄闊,格調俊雅,意境深遠
    中國山水畫的發展有其自身規律,時代的變革必也反映到繪畫上,正所謂"筆墨當隨時代"。盧志遠通過自己多年對中國山水畫的研究,立足傳統入古而能出今,摸索創造了新的筆墨程式和藝術語境,風格獨特。所表現的是祖國的壯麗河山和欣欣向榮、清新亮麗的嶄新的面貌。先後在江蘇南京、山東濟南、香港等地舉辦個人畫展。
  • 筆墨雄厚 意境迷離:畫家曹鑫山水作品賞析
    現為中國美術教育家協會副會長,國家畫院範揚山水畫工作室畫家,榮寶齋唐輝工作室畫家,遼寧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遼寧大石橋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山西太行山國畫研究院院長。造化者,天地為大,入我胸者鑄我跡,坐看白雲起,心逐團絮輕;池靜明月甜,波柔心境空,心隨物化,天人合一者也。故筆墨者,氣象高古絕疏狂;心思縝密免瑣屑;趣味衝淡不偏枯;操守嚴明遠激烈。寓靜於動,得幽泉喧石之異趣,雲定水中,見鳶飛魚躍之殊象;風狂雨驟處有波恬浪靜之風光,化齊之妙,心物融化者也,反之,墨燥筆喧,心神混淆故耳。
  • 筆墨酣暢 意境清遠——觀畫家湯梅新作有感
    筆墨酣暢 意境清遠——觀畫家湯梅新作有感  2020-06-13 14: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國畫:造型、筆墨、寫意和意境
    我們所講求的筆墨技巧,並非單指技藝的功夫,更講究筆墨體現出的精神意義。諸凡個人的品性、學養、才情均能在筆墨中展現。中國畫的意不僅體現在超境之中,還體現在中國畫的所有藝術語言之中,首先紙的特有性能,造就了中國畫不是追求寫實,而是寫意和表現的,可以說中國寫意畫一出手就是表現主義和理想主義。
  • 山河秀麗——徐悲鴻再傳弟子盧志遠作品欣賞
    【畫家】盧志遠1963年出生於江蘇南京。1979年隨著名畫家徐悲鴻的入室弟子趙峻山先生學畫,得到亞明、宋文治、華拓等名家指授。作品《虎踞龍盤》被南京書畫院收藏,《山居圖》《廬山瀑布》被江蘇省美術館收藏。出版有《盧志遠畫集》《盧志遠畫選》《盧志遠山水畫集》《盧志遠畫展作品選》。
  • 山水情深融筆墨:著名畫家楊金書作品賞析
    實力派畫家,秦風堂主人,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舞美協會會員,多年軍旅畫家生涯。1988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師從郭線廬,陳國勇,張立柱等。深造於清華美院任澤濤山水畫高研班,並得到著名畫家黃永玉及彩墨大家施雲祥老師的指教。發表了大量美術作品,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全軍、省市美術作品展,並多次獲獎。設計了多臺大型文藝晚會舞美,受到專家觀眾的高度稱讚。
  • 中美協畫家靳志強——筆墨與時代
    筆墨是發展變化的,有其自己的軌跡,但並非孤立存在,必與每個時代相關。時代與人有關,筆墨與人有關,所以筆墨與時代的關係,其實還是與人的關係。大體上是何種時代造就何種人,時代是土壤,人物便是土地上的生物,時代是抽象的,變化的,形而上的,不易細解,再與筆墨聯繫,似乎更加不易,要在人上下工夫,自己上下工夫。
  • 藝術人物:畫家周銘作品賞析
    他以自己獨特的感悟抒寫著筆墨的蒼潤之美,在創作實踐中把南北不同的畫風進行了融合、互動,取長補短演繹出手法多樣,風格鮮明的現代山水新面貌。他的作品呈示出的是傳統面貌,但又由傳統風格轉向意向形態,即在具象與抽象之間藉助筆墨,情感溶入寫心寫意的味道,從而在繼承中求創新,在衝突中求融合,使筆墨的情感張力達到和諧統一。
  • 美術研究|從寫生中體味山水畫「線」的筆墨語言創新!
    山水畫注重筆墨語言形式,山水畫的內容通過外在的視覺形式美展現出來,但這種外在的視覺形式如果千篇一律就失去了藝術風格和個性價值。畫家在作品中追求「有意味的形式」,山水畫的內容從某種角度講是由一定的形式表現出來的。筆墨語言本身就是山水作品中非常重要的視覺形式語言,具有極高的藝術性、觀賞性和表現性。筆墨語言在形式上的變化和突破,來自前人,更源於生活。
  • 畫家林德坤藝術道路,林德坤的筆墨語言「狂」與「柔」
    一個畫家的筆墨語言,是「靜」還是「狂」,用心審視,便一目了然。林德坤的「狂」大抵與「明代三才子」之一徐渭的「狂」,有異曲同工之處,而又能找出他的另外一種溫柔,他的畫作讓人如沐春風,如觀賞美玉。在世態炎涼之中,號稱「青藤道士」的書畫家徐渭,他的狂是孤傲自賞,是風格豪邁而放逸。
  • 山水懷抱|著名山水畫家石峰作品鑑賞
    《祥雲籠山》137cm×68cm紙本設色2020年在「有體」這種理論的指導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創造性地提出了「高遠、深遠、平遠」三遠構圖。「自山下而仰山巔」,「自山前而窺山後」,「自近山而望遠山」,三種空間結構、三種邏輯關係,將山水的內在邏輯梳理成可視可感的空間關係。
  • 美術研究|寫意繪畫最大的難點在於一筆下去要蘊含豐富的筆墨韻味
    實際上,花鳥畫最大的難度在於既能表現出對象的形象特徵,又能通過傳統的筆墨體現出物象的意趣,從這方面來看,賈廣健做的非常出色。賈廣健在畫面中追求的飽滿感也是一般畫家所不具備的。傳統的花鳥畫多是淡雅清秀的折枝花鳥,展現的是一種由極簡筆觸所帶來的花鳥畫的趣味。
  • 筆墨簡練清逸,構思新穎飽滿|山水畫家李鳳春
    一、畫家簡介 李鳳春,1971年出生於河北靈壽縣,實力派山水畫家,現為河北省美協會員,靈壽縣美協副主席 二、藝術特點 李鳳春山水作品筆墨簡練清逸,構思新穎,多以現代題材入畫,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並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
  • 意境恬淡畫面清靜,蒲華的畫,猶如其怡然心境
    意境恬淡畫面清靜,蒲華的畫,猶如其怡然心境文/文涓畫風往往和心境有關,在歲月磨礪與技法變化中,都會讓畫家本身的畫作有著很大不同。而心境變化所展現出來的態度也會被畫家們寄托在畫作之上,從而讓觀者得到共鳴。蒲華的畫,意境恬淡畫面清靜,猶如其怡然心境。
  • 水墨畫意境深遠,水和墨各有美感,淺析水的三大妙用
    水墨畫意境深遠,水和墨各有美感,淺析水的三大妙用文/華勇水墨畫作為國畫的一種傳統形式,在表現上有著水墨淋漓的觀感,通過水墨深淺、濃淡等變化,能夠讓畫面呈現出更加富有層次的觀感。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畫家針對水墨畫進行深入研究,其中對於水的作用也進行了一系列的開拓,李鱓便是一個例證。他在探尋水墨技法當中,感悟到了水對於整個畫面的表現力,明白筆墨是根基,但是水卻是點睛之筆。如果能夠將水的用途拿捏準確,能讓畫中印象變得尤為生動。
  • 吳冠中:2065萬港元十渡拒馬河高清作品鑑賞
    另一方面,他的突破在於把中國傳統藝術「意境」、「情調」的概念引入現代風景畫,超越單純的客觀再現,自然地把個人感情與客觀風景聯繫一起,多方面結合,達到「形式之中蘊藏著情意」的獨特審美境界。《十渡拒馬河》描繪山巒起伏之生命力度與美感,更是大自然與渺小人物的強烈對比,在形式語言的提煉中展現了自然的崇高與雄渾壯闊的氣勢。
  • 山水畫的意境特點
    中國山水畫是中國人情思中最為厚重的沉澱。山水畫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歷代的畫家對山水畫意境形成了獨特的表現方式。在創作過程當中不要求對山水刻畫相像為佳,而以意境取勝。筆墨就是創作者的語言,通過他們,我們仿佛親眼看到那些大好河山,體會到作者藏匿在筆墨間的深情。正如我們在山水畫中所看到的形式之美,正是由於畫家在創作過程中對於筆墨技巧的恰如其分的運用。可以說,筆墨是繪畫的基礎,筆墨語言是繪畫的根本。
  • 雄秀渾融·境深意遠一一畫家胡承海作品價值體現
    在眾多有潛力的書畫名家之中、胡承海先生是書畫界中具有博學多識、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在書畫創作方面有著自己的追求和價值取向,其書畫作品有著豐富生活內涵和文化意蘊,他注重表現反映對生活的理解和認識,通過藝術語言傳達表現自己對人生的體驗和感悟。
  • 美術研究│14位畫家感悟,要強化視覺衝擊力和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這是老一輩藝術家為我們留下的一筆極其珍貴的財富,尤其是他們堅持反映時代,強調藝術與人民大眾同呼吸共命運的創作思想,注重將傳統筆墨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的藝術風格,對於後來特別是活躍在當下江蘇畫壇的中青年畫家們,具有極其重要的引領作用。隨著歷史發展,進入21世紀的中國,正經歷著一個民族奮起、全面實現小康的歷史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