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贏:從《奪冠》看女排精神的時代變遷

2020-10-08 金碧輝煌姚小6

由陳可辛執導的《奪冠》回溯了中國女排從81年開啟「五連冠」的輝煌到經歷16年的低谷,從08年北京奧運會中美大戰的失利到裡約奧運會重回巔峰的一段長達四十年的歷史。

《奪冠》的前半部分詳細地展現了女排姑娘們頑強戰鬥,勇敢拼搏的精神。在教練袁偉民的帶領下,老女排們把自己的一輩子都獻給了排球。陳招娣(劉敏濤飾演)即使骨折了依然吊著繃帶,堅持比賽。郎平(鞏俐飾演)四十多歲就已經有了殘疾人證。

「五連冠」的歷史是輝煌的,卻也充滿了血淚和傷痛。那時候的中國貧窮落後,在體育賽場上的崛起和勝利是鼓舞國人士氣,增強民族自豪感的最好方法。老一輩的女排們背負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犧牲一切去贏得勝利,哪怕脖子以下沒有一塊骨頭是好的。



這種極富時代色彩的體育精神是悲壯的,卻也體現出了當時國人心理上的不強大。今天,隨著祖國的發展和繁榮,我們不再需要把每一場比賽的輸贏都和國家榮譽掛鈎,運動員也漸漸能夠放下沉重的思想包袱,開始享受比賽。

《奪冠》的後半段,郎平教練向我們完整地傳達了新時代女排精神的內容。真正的體育精神是追求「更高,更快,更強」。在走向巔峰的道路上,運動員需要重新思考競技體育對自己的意義,需要更科學的訓練方法和更優秀的教練的指導。

這種全新的精神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極具現實意義。你想成為自己所在領域最優秀,最頂尖的那一小撮人嗎?不妨向女排姑娘們多多學習。



郎平成為排球隊總教練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搞體育改革,讓中國女排進入大國家隊時代。她聘請了全球性的教練團隊,制定了系統的訓練方法。

想成為高手,好的老師或者教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所在領域沒有類似的導師級人物,也可以向領域內最優秀的從業者學習。依照他們的成功經驗為自己制定科學的訓練和提高計劃。

一個好的老師會根據你的現有水平制定合適難度的學習計劃,能夠帶領你逐步地提高。更重要的是,好的老師會給予你及時的反饋,第一時間糾正問題,不會放任你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郎平做的第二件事是帶領女排姑娘們不停地參加比賽,不停地輸掉比賽。這個過程雖然讓人洩氣,卻是走向成功最必不可少的一步。

很多人都會有一個誤區,認為知道就等於能做到。但事實上,理論知識再豐富,不能運用到實踐中,都是空談。無論我們學習的是排球,寫作,還是計算機,光看視頻和聽課是沒有用的。我們必須學會把知識轉化成技能,通過不斷地嘗試,犯錯,糾正錯誤來提高績效和表現。此外,實踐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幫助我們學會辨別意料之外的情況。在實戰中,我們有可能遇到各種突發情況,考慮到各種可能並及時做出正確反應,才是我們要培養的真正的能力。



郎平的第三個大膽舉動是放任幾名缺乏信念感的主力隊員離開。練習從來都是枯燥,甚至殘酷地,對想要成為世界第一的專業運動員來說更是如此。

老女排們可以不思考自己是不是喜歡排球,因為她們強烈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壓倒了一切其他的想法。可是時代改變了,我們不可能也沒有必要要求今天的運動員做這樣的犧牲。「為什麼要打排球」就成了每一個運動員繞不過去的問題。

我們需要為自己為之努力和奮鬥的事情找到一個「意義」。這個「意義」可以是喜歡這項運動,可以是為了讓父母過上好日子,甚至可以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意義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合適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在成為高手的路上,充滿了坎坷和艱辛。想要始終保持前進的動力,就決不能指望虛無縹緲的「意志力」。幾乎沒有科學證據證明,這世間存在一種可以運用到任何事情上的一般性的「意志力」。在困難面前不退縮的方法只有一個:找到繼續前行的理由。

當地時間2019年9月29日,日本大阪,2019女排世界盃第三階段第3輪,中國女排3-0阿根廷女排

郎平提出排球應該是「快樂排球」,這也是一個非常具有時代特色的說法。在科學技術和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拼搏,奮鬥也不一定非要流血流淚。我們應該學會利用這個時代的技術和優勢,用更健康,更科學的方法成就卓越。

相關焦點

  • 《奪冠》:時代浮沉變遷,女排精神始終振奮國人
    以郎平為主要視點,從女排崛起到沒落再到崛起,時代在變,但以郎平為代表的女排精神沒有變。而片中有一段講述時代變遷的情節很抓人:上一代女排姑娘們一心撲排球,奪冠就是人生唯一的可能,她們就像是那時的國人,選擇很少,路也很少。新時代的女排,有隊員跟郎平說:『我不想打排球了,排球不是人生的全部,我要去考大學』。時代在發展,國家在進步,路子,也越來越多了。那麼,這個情節提出了一個很要命的問題:時代都變了,女排精神,它變了嗎?
  • 電影《奪冠》上映獲贊 書寫女排精神的時代意義
    《奪冠》展現了中國女排40年的發展歷程,呈現出延續至今的女排精神。電影上映兩天,票房破億元,網友們熱議,「女排奪冠的那一瞬,整個世界都在為你們鼓掌!」「80年代贏得世界冠軍是對改革開放的呼應。中國在經過了那麼多苦難之後,通過改革開放擁抱世界,也被世界擁抱。女排的奪冠就是讓世界看到中國。它不是一項體育運動那麼簡單,而是一種中國精神的展現。
  • 電影《奪冠》上映引發熱議 書寫女排精神的時代意義
    中國人不會忘記那一幕:1981年,人們通過電視和收音機聽到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冠軍的消息,在北京,人們湧向天安門廣場,高呼「中國萬歲,女排萬歲」……  這一幕,被正在上映的電影《奪冠》搬上了大銀幕。《奪冠》展現了中國女排40年的發展歷程,呈現出延續至今的女排精神。
  • 書寫女排精神的時代意義
    《奪冠》展現了中國女排40年的發展歷程,呈現出延續至今的女排精神。電影上映兩天,票房破億元,網友們熱議,「女排奪冠的那一瞬,整個世界都在為你們鼓掌!」「80年代贏得世界冠軍是對改革開放的呼應。中國在經過了那麼多苦難之後,通過改革開放擁抱世界,也被世界擁抱。女排的奪冠就是讓世界看到中國。它不是一項體育運動那麼簡單,而是一種中國精神的展現。這次勝利向世界證明了中國的力量,『中國隊能行!
  • 時評:從女排精神中汲取新時代「奪冠」力量
    80年代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冠軍,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再次奪冠,幾代中國女排的艱苦訓練和比賽場景。電影中記錄的片段,是中國女排的真實寫照,讓人熱血沸騰。幾十年來,中國女排一路拼搏、為國爭光,有高峰也有低谷,隨著時代變遷,女排精神歷久彌新,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如今,在新的時代競技場上,我們要從女排精神中汲取力量,助力中華民族不斷乘風破浪。從女排精神中感悟信念的力量。
  • 奪冠!兩個時代的女排精神
    而另一些網友則說這是迄今為止中國體育電影最好的一部,所表達的核心精神上升到另外一個臺階。從影片中,可以看出時代的進步,每個年代的價值觀的改變。個人覺得7.3分在豆瓣評價低了,如果讓小編打分,應該可以有8分!
  • 從女排精神中汲取新時代「奪冠」力量丨時評
    》上映,影片以中國女排傳奇人物郎平為回憶視角,再現了從20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冠軍,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再次奪冠,幾代中國女排的艱苦訓練和比賽場景。電影中記錄的片段,是中國女排的真實寫照,讓人熱血沸騰。幾十年來,中國女排一路拼搏、為國爭光,有高峰也有低谷,隨著時代變遷,女排精神歷久彌新,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如今,在新的時代競技場上,我們要從女排精神中汲取力量,助力中華民族不斷乘風破浪。從女排精神中感悟信念的力量。
  • 人民日報刊文:書寫女排精神的時代意義
    《奪冠》展現了中國女排40年的發展歷程,呈現出延續至今的女排精神。電影上映兩天,票房破億元,網友們熱議,「女排奪冠的那一瞬,整個世界都在為你們鼓掌!」「80年代贏得世界冠軍是對改革開放的呼應。中國在經過了那麼多苦難之後,通過改革開放擁抱世界,也被世界擁抱。女排的奪冠就是讓世界看到中國。它不是一項體育運動那麼簡單,而是一種中國精神的展現。
  • 《奪冠》背後 女排精神陪伴我們
    誠然,不同時代,女排精神各有不同,但無論如何,它都無時無刻陪伴著我們,並以不同的方式激勵和鼓舞著我們。明知道自己輸,都會一分一分贏回來對陳可辛來講,只要不留遺憾地去完成了就是最好的。早在接拍這部電影時陳可辛就表示,中國女排的故事激動人心,拍這部戲「壓力很大」,希望能儘量還原細節,展現中國女排精神和時代變遷。1978年,陳可辛曾近距離觀摩過中國女排的亞運會比賽,16歲的他被深深震撼。多年後,他掌鏡女排故事,用一個「難」字概括所有感受,笑稱憑藉女排精神完成電影。《奪冠》是一部用中國女排精神拍的電影,同時也是一部帶有使命感的電影。什麼是女排精神?
  • 《奪冠》今天上映!看「女排」故事,感受「女排精神」!
    《奪冠》今天上映!看「女排」故事,感受「女排精神」!《奪冠》以此為主題帶領觀眾重溫中國女排激情燃燒的歲月把女排的故事講給孩子聽吧讓這感動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精神成為孩子成長路上一種力量!
  • 《奪冠》上映兩天,票房破億,這個時代仍然需要「女排精神」
    當然是被中國的「女排精神」給感動到了。中國女子排球隊的頑強戰鬥、勇敢拼搏精神的總概括,就是我們要說的「女排精神」。這種精神不僅僅屬於女排姑娘,同樣它也屬於那個時代的每個人。最終,中國隊贏了!沸騰吧!歡呼吧!
  • 從電影《奪冠》再看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是什麼?為什麼今天的中國人仍然需要女排精神?近期有一部非常令我出乎意料的電影《奪冠》,我沒有想到它的質量是如此之高。首先,正是一年前的9月份,女排姑娘們又一次拿下了2019年女排世界盃冠軍,為祖國七十周年獻禮;另外,更重要的是,1982年女排首次衛冕世界冠軍的日期正好是9月25日。所以,9月是屬於中國女排的。
  • 《奪冠》看得其實不是電影,是去感受那個「女排精神」的時代
    本來過年上映的《奪冠》,最近終於上映了,對於我而言,所謂的「女排精神」,其實是一個遙遠的傳說,在文字資料中,在老舊的新聞中,是父母們年輕時,那是年代的口號,與我而言,感受不深,而看了《奪冠》後,最大的感觸是,我應該去了解一下,「女排精神」或許對於當下這個時代的我們,
  • 女排精神的時代傳承,我們從未忘記—《奪冠》
    在《奪冠》之前,陳可辛拍攝的電影在文化融合方面展現得相當接地氣,從《投名狀》到《中國合伙人》再到《親愛的》。他對於整個國家的時代脈絡摸得還是很準的。我出生比較晚,沒經歷過老女排五連冠時候的盛況,但是每每聽說女排精神,經歷過那個時代的長輩人都會十分感慨。那個年代,面對全面落後西方的新中國,所有人心中好像有憋著一股勁,為了前進,我們做什麼都可以。
  • 《奪冠》:三場比賽,兩個時代,同一種「女排精神」
    在結構上,創作者通過三場比賽將影片分割為兩個氣質迥異的段落。兩個段落所對應的,乃是不同的兩個時代。通過美術、布景和妝化,以及宋世雄的聲音,電影《奪冠》對於兩個時代都盡己所能地做出最大程度的還原。這種不免會讓人產生割裂感的結構對於一部體育勵志電影來說,無疑是具有風險的。但若想展示如此豐富壯闊的女排精神,除了像這樣的劍走偏鋒之外,恐怕暫時也找不出更加合適的辦法。
  • 《奪冠》標註中國女排精神的時代符號
    9月25日,《奪冠》上映引發收視狂潮,在網絡得到廣泛良好反響。電影口碑炸裂的背後,是廣大群眾對女排精神的敬仰與觸動。電影以倒敘的方式,將我們拉入了那個激動沸騰的歷史性時刻。女排精神向上昂揚、鬥志堅韌、勇敢篤定、信念恆毅、精誠團結,充分展示和詮釋了中國民族精神之底蘊。與國家、人民一同成長,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不斷變富變強,讓女排精神依舊以頑強品質和革新求變跟上了時代步伐,書寫了中華民族精神譜系裡的傳奇。
  • 《奪冠》:時代變了,就不需要女排精神了嗎?
    很早就看了《奪冠》這部電影,可是一直沒有筆點去寫它,看的時候眼中含淚,手機上也做了很多筆記,中國女排流血不流淚,掉皮不掉隊,中國女排沒有你,也沒有我,只有我們,以及,愛拼才會贏,這些在當時看著都熱血滿額的字眼,放到現在再講,忽然沒內味兒了。
  • 《奪冠》:什麼是真正的女排精神?
    在《奪冠》中用3場大賽連接起中國女排四十年的熱血拼搏,女排從五連冠時代墜入連敗再重回巔峰的四十年。《奪冠》開篇,就呈現了那次女排奪冠的歷史。就此開啟了中國女排「五連冠」的徵程。20世紀80年的中國,剛剛打開國門,我們需「贏」向全世界證明自己的存在,需要在艱苦條件下戰勝世界強敵的精神,需要「無私奉獻、團結協作、艱苦訓練、自強不息」的女排精神激發起全民參與社會建設的熱情。
  • 《奪冠》:時代變了,女排精神的內核會變嗎?
    原創文章,抄襲必究,喜歡請關注我,一起觀影看劇。圖片來自網絡。 今年的中秋與國慶同日顯得不同尋常,除了團圓飯,今年我還帶著老人去了電影院看《奪冠》。老媽已經有十年沒進過電影院了,平時叫她去她都拒絕,但聽我說是演中國女排的電影便欣然同意了。
  • 《奪冠》上映票房口碑雙豐收,好看在哪裡?誰能詮釋女排精神
    什麼是女排精神?郎指導說過一段話:「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要竭盡全力。《奪冠》也是表達了這層意思。這是它立意高的地方。那麼格局大又是什麼呢?我不知道大家什麼感受,反正我看完這部電影之後第一個感想就是如果春節檔的時候,這部電影個正常上映,那時候看的感受和現在看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這多半年,我們經歷了太多的事情,於是就更能體會電影裡傳遞的女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