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貴州頻道」江口縣「易扶優學」教育改革讓易地搬遷點學校...

2020-12-14 瀟湘晨報

近年來,江口縣教育局實施以「五化」共育為主要內容的「易扶優學」教育改革,進一步強化以縣第二幼兒園、第三幼兒園、凱德民族學校、第四中學和淮陽中學等為主的易地扶貧搬遷點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讓更好的教育惠及易地扶貧搬遷子女。

黨建引領常態化擦亮「最紅底色」

構建紅色堡壘。以黨的全面領導擦亮師生「最紅底色」,3個優質學校黨組織與搬遷點學校黨組織結成黨建聯盟,優質黨組織資源向搬遷點學校流動和延伸,形成學研共同體,黨組織成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戰鬥堡壘。2020年淮陽中學黨支部被市委組織部授牌銅仁市標準化規範化黨支部,縣第四中學黨支部被縣委授牌全縣標準化規範化黨支部。

點亮紅燭先鋒。深入實施「雙培養」機制,2018年以來,18名教學骨幹加入黨組織,46黨員教師培養成為教學名師。教師的紅燭先鋒作用不僅體現在三尺講臺上,還體現在服務搬遷群眾上,學校黨組織和黨員教師加強對安置點留守婦女、兒童、老人的生活關照和困難幫助,開展各種幫扶活動30餘次,實物和資金幫扶共計40餘萬元。

引領紅心向黨。在學校走廊樓道融入紅色文化,建設「紅色長廊」,開展「紅色課堂」,讓紅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開展「新市民·追夢橋」少先隊結隊幫扶活動,縣城學校與搬遷點學校結對學生957對,學生互通書信、互贈友誼卡、同讀紅色經典、共繪戰疫畫。

校園辦學特色化行動激發「最大活力」

加大硬體投入。江口縣按照優質均衡標準與易地扶貧搬遷點同步配套高標準建設5所學校,完成投資22382萬元,佔地面積11.41萬平方米,完成建築面積7.03萬平方米,提供學位4620個。投入資金800餘萬元,配備專用教室及儀器設備14套,圖書3.5萬冊,安保設備50餘件。

強化特色發展。學校從建築風格到內涵發展各具特色,凱德民族學校以「望子成龍」理念將建築線條化為一條龍形,第四中學傳承民族文化瓦寨鑼鼓作為藝體特色。縣三幼圍繞「開啟幸福人生新起點」辦園理念,進行「書香潤童心·溫暖伴成長」系列活動,開園兩周就迎來了教育部副部長田學軍、省教育廳廳長鄒聯克、銅仁市委書記陳昌旭的調研視導並獲高度評價,一年內被評為縣級示範性幼兒園。

推進智慧教育。堅持以教育信息化推進教育現代化,投入4500萬元推進智慧教育建設,搬遷點學校現代教育技術裝備水平均超縣域內其他學校。凱德民族學校被列為2020年全省《政府工作報告》「十件民生實事」中實施「陽光校園.智慧教育」工程學校,成為全市率先接入省平臺的唯一一所學校。

師資力量集聚化行動發動「最強引擎」

選優配強師資。精準核算搬遷點學校教師需求,制定教師配備方案,創新方式,多渠道配置教師。「打破校長任命制」,公開競聘校園長2名,擇優選配教師46名,選派優秀教師106名到搬遷點學校開展支教工作。強化能力提升。將搬遷點學校與集團化辦學集團龍頭學校結對,變個體辦學為一體辦學,擴大優質資源。組織校長、教師赴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和蘇州學校參訓,到上海市奉賢區和蘇州市姑蘇區學校跟崗學習,引進上海市教科院和姑蘇區教育專家優秀教師對校長教師培訓1754人次。

植入蘇式教育。利用東西部教育扶貧協作平臺,對搬遷點學校實行「組團式」和「一對一」幫扶,2020年姑蘇區支教江口14人,9人到凱德民族學校,3人到三幼,並在學校擔任學校副校長等職務,通過師徒結對和課堂把脈問診,探索適合江口學情且融合蘇式元素的教學方案。

服務環境人文化行動提供「最優環境」

強化聯動機制。縣教育局黨支部聯建幫扶易地扶貧搬遷點梵瑞社區第一黨支部,縣第四中學向梵瑞社區派駐第一書記,通過黨支部聯建等活動,積極開展文明幫扶、環境整治等工作,幫助搬遷群眾不斷成長和向「新市民」轉變。

強化志願服務。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和「易扶優學」教育改革相結合,充實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願服務總隊教育服務支隊,組建 「春泥護花」和「文明校園」志願服務隊,依託青少年活動中心、學校少年宮、「四點半課堂」,開展教育服務,豐富搬遷子女精神世界。

強化人文關懷。完善搬遷點學校公交車專線服務措施,解決學生上學最後一公裡問題。為學生家長在學校提供食堂工人、校園保潔等就業崗位51個,讓家長更好地陪伴孩子。建立困難學生的關愛幫扶機制,僅2020年完成各類資助資金529.21萬元,惠及學生8191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學生5307人次。

教育質量優質化行動鞏固「最終目的」

加強特色教育。2020年凱德民族學校承辦了全縣第七屆中小學校園足球二級聯賽,該校榮獲2020年全國排球體育特色學校。縣第四中學先後被評為全國足球、排球特色學校和省級安全示範校。各學校通過開展「4+2」特色教育活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狠抓教學管理。深化課程改革,積極搭建教師專業成長平臺,對易地搬遷點學校開展教學視導和教研活動183餘次。緊緊圍繞教學中心任務,強化學情分析,全面提升教育教學成效。2019年,淮陽中學創建為貴州省普通高中「特色學校」,第四中學被省級普通高中一類示範性學校銅仁一中授牌「優質生源地學校」。

提升縣域教育質量。第四中學主要服務於最大易地扶貧搬遷點梵瑞社區和四個鄉鎮初中學生就讀需求,今年29位初三生考取銅仁一中,2017年和2020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先進集體」。通過努力,自2015年以來江口縣中考成績持續穩居全市一流方陣。

江口縣將以更加紮實的舉措推進「易扶優學」教育改革,以優質教育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原載 2020年12月5日 新華網 貴州頻道)

【來源:新華網貴州頻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大山的孩子 貴州加快推進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配套學校建設
    當前,加快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學校,統籌保障搬遷戶適齡子女就學需求,是確保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目標、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教育保障硬仗的重大任務。  2020年6月30日前,掛牌督戰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配套學校全面建設完成,8月底投入使用——這份即將提交的「答卷」,體現了貴州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同步小康的責任與擔當,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生動註解。
  • 「人民網 貴州頻道」興義彭憲英: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知心大姐」
    彭憲英原居住在興義市豬場坪鎮毛草灣村,成家後的她兒女雙全,平時丈夫外出在工地上幹活,她在家做點小生意,日子過得還算幸福。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2013年,彭憲英的丈夫因車禍去世,這幾乎讓這個家庭支離破碎,彭憲英失去了丈夫,孩子失去了父親。一家人失去了頂梁柱和主心骨。兩個孩子尚未成年,一家人的日常生活開支和子女培養教育落在了彭憲英一人肩上,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
  • 「十三五」期間,貴州全面完成192萬人易地扶貧搬遷 搬進新生活...
    為擺脫貧困,政府果斷決策,將三寶彝族鄉實行整鄉搬遷至縣城阿妹戚託小鎮,誓讓群眾過上好日子。阿妹戚託小鎮是貴州易地扶貧搬遷的縮影。「十三五」期間,貴州全面完成192萬人的易地扶貧搬遷任務,搬遷人口佔全國易地扶貧搬遷人口總數的近1/5。
  • 「人民網 貴州頻道」培訓、就業、創業同步扶持:貴州鎮遠確保搬遷...
    鎮遠縣就業創業服務中心主任邰勝彪介紹,近年來,鎮遠縣以技能培訓提升、就業創業扶持、利益聯結為抓手,積極搭建「致富橋」,拓寬致富渠道,讓搬遷群眾實現從「憂居」到「優居」,徹底挪窮窩、斬窮根,邁向全面小康。技能培訓是基礎。
  • ...群眾滿意度達98%以上,貴州「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任務全面...
    據介紹,「十三五」時期,貴州實施易地扶貧搬遷192萬人(含恆大集團援建畢節新增搬遷4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57.8萬人,累計建成949個集中安置點,建成安置住房46.5萬套。隨著搬遷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重心由搬遷安置向後續扶持轉移、由完成目標任務向聚力提質增效轉移,不斷鞏固提升搬遷脫貧質量和成效。
  • 「人民網 貴州頻道」大山裡的新生活
    在貴州大山裡,有一個個動人的脫貧故事,講述著人們與貧困的搏鬥和對新生活的期待。「你好,新生活!」清晨,天剛蒙蒙亮,在貴州省冊亨縣高洛街道辦事處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韋天陽的早餐鋪已經熱鬧起來,磨米漿、上籠屜、熬湯頭,香味瀰漫開來,食客絡繹不絕,這個不到12平米的小鋪子,每天要迎來百多位客人。
  • 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就學保障
    王喜美2019年隨家人從望謨縣新屯鎮搬遷到義龍新區的新家,按照易地扶貧搬遷戶所有適齡兒童少年按「就近入學」的原則,她轉入國建希望中學就讀。從農村到城市,從以前偏遠的學校到現在環境優美、設施齊全的綜合校園,王喜美並沒有感到孤單,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她快速融入到了新集體中,學習成績也穩步提升。
  • 2019雲南鎮雄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學校教師選調186人公告
    為做好2019年城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學校公開選調教師相關工作,現將相關事項公告於下。一、選調計劃(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學校教職工配備標準為小學1:26,初中1:21,學前教育1:17.5。(二)烏峰中心學校轄區超編教職工調配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學校任教。根據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學校學生到位情況動態確定實際招聘人數。
  • 全國發展改革系統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現場會在昭通舉行
    本報訊(記者 沈迅 蔡侯友) 11月17日至18日,全國發展改革系統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現場會在昭通市舉行。會議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現場會精神,交流後續扶持工作的經驗做法,研究鞏固易地搬遷脫貧成果的相關舉措,部署下一階段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發展工作。
  • 「貴州日報」望謨縣易地扶貧搬遷到義龍新區群眾感嘆——住在山裡...
    尤崇鋒於2016年從望謨縣麻山鎮打務村利納組易地扶貧搬遷到義龍新區,現任木隴街道麻山社區支部書記。「『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羊兒下山要人抱,賣個豬兒要抬轎。種一碗,收一瓢,天不作美收不著。』這就是我老家的真實寫照。」在尤崇鋒的描述中,當年居住在縱橫交織的大山裡,行路、上學、看病、安居、致富,無一不難。
  • 「決勝2020」搬得出,穩得住!開陽易地扶貧搬遷群眾開啟新生活
    11月29日下午,「決勝2020」看貴州網絡主題採訪團來到貴陽市開陽縣城關鎮蔣家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位於蔣家寨安置小區內的工會愛心超市引起了採訪團的注意。蔣剛說,自己去過雲南、廣西、浙江等地,挖過煤、做過石匠、進過鞋廠……幸運的是,「十三五」期間,開陽縣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四場硬仗」的重中之重,投資6.5億元,在城關鎮蔣家寨建設了兩個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安置點,搬遷1200戶5023人。
  • 「易」出廣廈萬千 「扶」出火紅生活丨貴州全力以赴縱深推進易地...
    2015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向全國發出了易地扶貧搬遷動員令!朝受命,夕飲冰;晝無為,夜難寐。搶抓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貴州率先在全國打響易地扶貧搬遷「第一炮」——整鄉搬遷集中安置點——晴隆縣三寶彝族鄉阿妹戚託小鎮。
  • ...巡禮」挪窮窩改窮業 新徵程新希望|貴州強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觀察
    習水岷山安置點是貴州入選全國「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的典型案例之一。在《關於全國「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的通報》中,貴州共有122個典型案例入選,各類案例均佔全國通報數的10%。   「十三五」期間,貴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脫貧攻堅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六個堅持」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創新抓好「五個體系」寫好「後半篇文章」,創造了易地扶貧搬遷的「貴州奇蹟」。
  • ...小個子」有「大能量」|黔西縣文峰街道易地搬遷點群團工作站邱佳
    從農村到城市,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文峰街道辦事處惠風花園安置點的「新居民」們面臨著「如何穩?如何富?如何融入?」。文峰街道易地搬遷點群團工作站創新工作思路,主動擔當作為,以群團工作站平臺為支撐,開闢了一條管理服務搬遷群眾的新路子。
  • 貴州易地搬遷家庭基本實現「一戶一人」以上就業目標
    央廣網貴陽1月13日消息(記者孟海)貴州省把就業工作作為抓好易地搬遷家庭後續扶持工作的重中之重,為幫助易地搬遷家庭實現就業,通過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引進企業建立就業扶貧車間和基地、開發公益性崗位等方式,在2019年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36.22萬人,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就業創業23.78
  • 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兒童點亮快樂童年——「善行貴州·益童樂園...
    在啟動儀式上,與會嘉賓為「善行貴州益童樂園」項目第100個站點——丹寨縣金泉社區易地扶貧搬遷站點揭幕,並發布2021年新增建設100個「益童樂園」站點項目計劃,將為更多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兒童點亮快樂童年。省政協原主席、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王正福,省政協原副主席、省慈善總會會長陳敏等領導共同為以貴州9+3地區為代表的12個「關心下一代活動室」授牌。
  • 「中國(貴州)青年五四獎章」 事跡分享會走進清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近日,由共青團貴州省委、貴州省青年聯合會主辦的「學習寄語精神,展現青春擔當」——「中國(貴州)青年五四獎章」獲獎者(集體)事跡首場分享會在清鎮市楓漁小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舉辦。活動邀請了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劉秀祥、第20屆「貴州五四青年獎章」獲獎集體貴州財經大學「花蕾護航·女童保護」團隊的女童保護志願者代表及第20屆「貴州五四青年獎章」獲獎集體多彩貴州航空有限公司翔雲班組的青年飛行員代表為搬遷群眾代表、安置點小朋友及清鎮市「新市民·追夢橋」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進行分享,講述各自在所在領域奮鬥的心路歷程。
  • 易地搬遷幸福來
    為深入推進脫貧攻堅,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目標,突出「四引四促」,切實抓好搬遷後扶,取得了顯著實效。易地扶貧搬遷考核連續兩年並列全省第一,「寧遠速度」受到省委書記點讚並批示在全省推廣;首創的「四引四促」後續幫扶經驗在全省全面推介;2020年被評為全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明顯縣。
  • 湖北舉行「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成效新聞發布會
    2017年,我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受到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2020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全國22個有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的重點省份考核排名,我省再次名列前茅。國家發展改革委先後3次用《政策指引》向全國推介湖北經驗。2016年至2020年,我省先後4年(次)在全國易地扶貧搬遷現場會上做經驗交流發言。
  • 讓人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貴州著力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讓人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貴州著力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十三五」以來,貴州不斷加強安置點配套學校規劃建設,累計投入資金180億餘元,完成新建、改擴建安置點配套學校669所,新增學位43萬餘個。在去年12月30日舉行的貴州省脫貧攻堅教育保障新聞發布會上,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說,這一舉措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子女公平享有教育資源,為助力搬遷群眾逐步過上幸福美好生活、徹底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奠定了堅實基礎。  貴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補齊民生保障短板,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教育工作,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讓人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