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國家鐵路局及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聯合發布都市圈城市群市域鐵路規劃綱要:其中明確都市圈城市群內各大中小城市之間,不得規劃興建任何地鐵類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只能以市域鐵路的方式將所在都市圈各城市互聯互通起來,且單條市域鐵路總裡程不得超過100公裡。
並目市域鐵路新建線路單程通行時間宜不超過1小時,設計速度宜為100—160公裡/小時,平均站間距原則上不小於3公裡,早晚高峰發車間隔不超過10分鐘,就是閒時發車間隔也不得超過30分鐘,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保證公交通勤出行所需。當然這只是指市域鐵路,而事實上都市圈城市群內還存在著國鐵幹線高速鐵路網,就是今後也有可能在都市圈城市群內再布局新的國鐵幹線。
但是這個國鐵幹線與市域鐵路今後的責任主體是不一樣了:國鐵幹線責任主體肯定一直都是國家鐵路集團總公司,而市域鐵路的責任主體,現在已經全面下放到各都市圈城市群中心城區所在市的市級人民政府。市域鐵路的規劃修建甚至營運,都由所在都市圈中心城區所在市的市級人民政府,依據市域鐵路規劃綱要實施規劃建設。
日前四川成都市已按照這個市域鐵路規劃綱要對原有成德眉資都市圈軌道交通進行了修改並進行了公示,據公示內容顯示,經優化成都遠期規劃軌道線網由55條線路組成,包括城市軌道36條(1-33號線、D1~D6)及市域鐵路19條(S1-S19),總長約2382km。項目全面完成後能夠實現全域30分鐘的通勤目標。看到此你一定要說這2000多公裡要修建到猴年馬月都不一定能夠實現,恐怕我們中的許多人都很難看到那一天。
其實你的擔憂人家多部委在實施綱要中這次早就考慮到了,為了促進所有市域鐵路儘快規劃布網完成建設。首先前面已說了將責任主體下放到了都市圈的市級人民政府,一切都是市級人民政府在規劃綱要下全方位的組織實施建設。同時為了儘快的促使項目建成,還在規劃綱要中規範了市域鐵路原則上以地面建設為主,困難路段可考慮採用高架方式,進出樞紐的個別路段可研究採用地下方式。從嚴控制工程造價,新建線路直接工程費用一般不高於同一地區輕軌工程費用的75%。也就是說比輕軌建設節約成本四分之一是底線。
當然鐵路建設光節約成本還不行,關鍵因素還在於建設資金的籌措,這次的規劃綱要中也指明了方向,其中明確支持支持城市政府與企業共同出資成立一體化投資主體,吸引包括民間資本、外資在內的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研究以線路經過轄區土地出讓收益入股形式支持市域(郊)鐵路建設等政策。探索吸引保險資金等長期資本參與投資,支持通過發行企業債券、公司債券、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等方式融資。鼓勵金融租賃公司創新適合市域(郊)鐵路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等等一切可能籌集到市域鐵路建設資金的所有渠道,儘可能快的完成各都市圈市域鐵路的規劃組網建設。
客觀上講這次真的感覺不只是畫大餅,而是都市圈城市群的市域鐵路建設,真的要大規模的來了。目前成都已完成修改了相關規劃並進行了公示,不知現在的重慶行動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