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公孫勝的結局如何?他有沒有參加梁山徵討方臘之戰?

2020-12-12 中孚鑑

《水滸傳》中的公孫勝,綽號入雲龍,他還有一個道號,叫一清。其曾和晁蓋等七人劫取生辰綱,後又和晁蓋一同上了梁山。林衝火併王倫後,公孫勝在梁山的位置則一直在吳用之下。

梁山大聚義後,當時主持羅天大醮、挖掘頭領排名的石碣碑就是公孫勝。換而言之,梁山的排位坐次,可能就是宋江、吳用、公孫勝一手安排的。

在排定坐次時,公孫勝位列天罡星之中,總排定之第四位,僅次於宋江、盧俊義、吳用三人。公孫勝是道人的身份,頗有閒雲野鶴之感,正好對應他的星號天閒星。他的職務則是掌管機密軍師。

後來梁山接受招安奉命徵討四方,雖然在徵討遼國、田虎、王慶時大獲全勝,梁山兄弟無一人折損。但在之後徵討方臘時,梁山兄弟卻死傷無數,有幸還京的很少很少。其中梁山正副首領宋江、盧俊義,雖然最後得以回京受封,但後來還是被奸臣所害。

那《水滸傳》中的公孫勝結局如何呢?

公孫勝是道人,他後來看透一切,就提前抽身而去。他向宋江辭行反回薊州,從師學道、侍養母親,得以善終,所以他的結局還是不錯。

公孫勝這個人很精明,他不止一次離開梁山,比如有一次他回鄉探母,最後還是戴宗請他歸來的。

梁山招安後,公孫勝曾隨宋江、盧俊義先後徵討過遼國、田虎、王慶。在這幾次戰爭中,公孫勝都是以他的道法制敵。

比如,在徵討遼國時,他破了賀重寶的妖法,又以五雷天罡正法,幫助宋江大破太乙混天象陣。徵田虎時,公孫勝以道法敗喬道清、馬靈之法。徵討王慶時,公孫勝以法術打落李助的劍。

不過,公孫勝之後卻未參與徵討方臘之戰。或許他已經看到了梁山的未來。梁山在徵討遼國、田虎、王慶時,極受天運,梁山兄弟無一人折損。但這樣的氣運不會一直有的,當梁山氣運不在時,就是梁山悲劇的開始。

再則,就算梁山能平定方臘,但朝中的奸臣又怎麼能容的住梁山兄弟呢!到時等待他們的還是悲劇的結局。

公孫勝看清了這樣,再則他也無意功名,故而他就有了退意,而重要的是,公孫勝的師父羅真人也想公孫勝回到他身邊學道,想公孫勝能極早的離開梁山。或許公孫勝礙於宋江的情面,不好開口離開,但好在羅真人替公孫勝說了。

比如在梁山徵遼時,羅真人就讓公孫勝隨宋江一起去建功,但同時又對宋江說,勝利歸來時一定能放公孫勝回山。

後來梁山平定淮西王慶,宋江班師回朝,公孫勝想起羅真人的話,於是他就向宋江辭行返鄉,得以從師學道、照顧母親,最後以終天年。

相關焦點

  • 徵討完方臘後,梁山還倖存37位兄弟,他們最後都是什麼結局
    徵討方臘之時,由於方臘實力強大,再加上方臘位於南方杭州地區,而梁山好漢大多是北方人,所以遇上了水土不服的問題。梁山和方臘交手的過程中,戰死了59位兄弟,還有11位兄弟病逝,一人回汴京途中圓寂,付出了慘重代價,餘下的37位兄弟,他們最後的結局如何?
  • 水滸傳:梁山軍百戰百勝,為何在徵討江南方臘軍的時候損失慘重
    文/幽夢娛樂說在水滸傳當中有一個細節非常有意思,那就是當初宋江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之後,連著幫朝廷打了好幾個大勝仗,徵討回很多地方,不管是河北的田虎還是大遼過,梁山軍對抗他們都是輕而易舉,而這幾個地方都沒有給梁山軍造成太大的困擾,而梁山軍這就以為他們給朝廷做了這麼多的貢獻了,是不是就該讓他們回來歇一歇腳了
  • 水滸傳裡的佛與道誰更厲害,最後的結局給出了答案
    自從佛教與道教誕生以來,它們之間的爭鬥就沒有停止過,同樣在水滸傳裡,佛教與道教也有鬥法,只是原作者沒有明說而已,其實在水滸傳裡它們之間也存在明爭暗鬥,只是我們大家沒有發現而已,其實相對於水滸傳裡的普通人,佛教與道教的結局算是圓滿了,但是佛與道在水滸傳裡到底誰更厲害?誰才是最後的贏家?
  • 水滸傳中結局最好的六個人,每一個都得以善終
    但正所謂是花無百日好,在這本書的後半部分中,從宋江接受朝廷的招安,為朝廷南徵百戰開始,梁山軍就開始出現損失,尤其是那些頭領們,更是幾乎死傷殆盡,可以說無比慘烈。當然,這些人當中也有得以善終,結局較好的。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水滸傳中結局最好的六個人。 一、武松
  • 徵方臘前,公孫勝為何離開宋江?他師父羅真人早已暗示答案
    即便如此,悲劇也沒停止,宋江、盧俊義又被毒死,吳用、花榮自縊……梁山108將,再不復昔日風光。倖存的好漢中,公孫勝的結局算是很完美了,他參與了徵遼、平定田虎、王慶的戰役,徵方臘前又選擇歸隱,後來又收喬道清、樊瑞為徒,可以說功名皆有,還得到了善終。
  • 徵方臘前,公孫勝為何離開梁山,只因他知道了一個秘密
    與上一次離開組織不同,本次離開梁山有他自己的苦衷,他成了第一個脫離梁山之人。其他眾兄弟還在為梁山事業努力拼殺的時候,公孫勝為什麼選擇在此時離開呢?第一,後期的公孫勝的地位已被宋江架空,他想沒有繼續留下的必要。經過徵討遼國、田虎、王慶等一系列戰事磨鍊,此時的梁山實際上已分化為宋江和盧俊義兩路人馬,宋、盧屢屢分兵作戰,梁山軍的成員越來越固定,基本形成了兩個小分隊。
  • 梁山有108位好漢,打方臘時只去了102位,還有6位兄弟為何沒去
    梁山徵討方臘時陷入苦戰,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有一條很重要的原因,是這次徵討方臘時,梁山人員不齊,影響了他們的整體戰鬥力,這縮小了他們和方臘的實力差距,才讓他們贏得如此艱難。梁山有108位兄弟,徵討方臘時只去了102位,為何這麼關鍵的戰役,還有6位兄弟沒去?一是公孫勝。
  • 梁山真正厲害的三個偏門高手,第一個最厲害,排名卻在五十開外
    梁山好漢有108位之多,其中既有武松、秦明這種武藝高強之人,也有段景住、鄭天壽這樣毫無本領之人。如果單純以本領高低作為梁山好漢的選拔標準的話,排名靠後的那些梁山好漢幾乎都沒有達到入選的條件。不過,雖然這些排名靠後的梁山好漢大多數都毫無存在感,施耐庵在他們身上也沒有花費太多筆墨,甚至很多排名靠後的梁山好漢的出場和結局僅用一句話就交代完畢。但是在這些排名五十開外的梁山好漢中,仍然有一位特別厲害的偏門高手,他一人就足以抵得上千軍萬馬。說到這裡,肯定有人覺得太誇張,縱觀梁山好漢中,似乎並沒有如此厲害的人物存在。
  • 公孫勝看透宋江,所以選擇離開?不對,答案在羅真人的8句話裡
    即便如此,悲劇也沒停止,宋江、盧俊義又被毒死,吳用、花榮自縊……梁山108將,再不復昔日風光。倖存的好漢中,公孫勝的結局算是很完美了,他參與了徵遼、平定田虎、王慶的戰役,徵方臘前又選擇歸隱,後來又收喬道清、樊瑞為徒,可以說功名皆有,還得到了善終。公孫勝為何會在徵方臘之前,選擇離開宋江呢?
  • 作為梁山之主,沒有心腹,很容易被人架空!
    原著中的宋江就是如此,屬於他一系的人馬眾多,分布於各個兵種和關鍵職位,所以宋江才能放心的掌控梁山,即使提出招安建議,有人反對也不擔心會失去頭領之職。宋江假若我是梁山之主,在這些心腹人選上,我會選以下人員:夫人人選施耐庵施公貌似對女性存在偏見,所以《水滸傳》中的女性就沒有多少正常的。二潘不說,還有賈氏,閻婆惜兩人也沒有好的下場。
  • 梁山多達108將,為何對上僅有8員大將的方臘,便折損大半?
    比如說,該名著中曾介紹過梁山好漢徵討方臘起義軍的事情。而且這件事的結局,還以梁山損失慘重收場了。於是就有人提出了這樣的疑問:都說方臘手下無強將,那為何他能讓梁山損失慘重?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吧! 一、受史實的影響。
  • 水滸傳:梁山中有四對夫妻將領,為何存在感最低的那對結局最好?
    水滸傳:梁山中有四對夫妻將領,為何存在感最低的那對結局最好?在梁山上的夫妻將領並不少,像我們熟知的張青孫二娘,扈三娘和王英,孫新和顧大嫂都,其實除了他們,梁山上還有一對夫妻,就是張清和仇瓊英夫婦。熟知水滸的朋友自然對張清不會陌生,雖然他的妻子仇瓊英不是梁山將領,但是她的功夫在梁山絕對是靠前的,連豹子頭林衝都在她手下吃過大虧,所以這樣來說,張清夫婦應該是段位最高的夫妻檔!但最終也沒能逃過家破人亡的結局,這四對夫妻檔結局最好的還就是存在感最低、武藝最差的孫新和顧大嫂二人。
  • 水滸傳中結局最好之人,第一個識破宋江,謊稱探母一去不返
    他是宋家莊的地主,雖非巨富,但並不缺少錢資,因此時常饋贈好漢,對李逵、武松等人出手便是十兩紋銀;他對於晁蓋等人劫取生辰綱之事,又有通風報信之實、放縱之責;如果沒有最後接受招安之舉,我們本可以說他這是喜歡結交英豪、幫助好友,但有了接受招安
  • 梁山好漢討方臘,108將有朝廷靠山打不過僅有八個將領的方臘真相
    當時的梁山義眾幾乎人人都有自己的傍身之技,但在北宋統治階級的渲染下他們草寇的帽子已經牢牢坐實,他們也沒有群眾基礎去發展更多人馬來壯大自身。在當時黑暗的社會環境下不少人走投無路,被逼迫齊聚梁山實屬最後的保身之計。那麼問題來了,不能吸收大量「新鮮血液」就沒有補充和後力,那麼梁山好漢的未來何在?唯有北宋政府既往不咎,願意招安這一群落寞英雄才是最合情理的歸策。
  • 《水滸傳》扈三娘:看懂她這個「工具人」,也就看懂了梁山的衰敗
    透過扈三娘看到的,是生活在水滸這個投靠朝廷的集體大家庭中,眾多原本角色鮮明的英雄,慢慢變成了宋朝官僚集體主義下、只會隨大流而沒有自我主張的木馬泥牛。前期個性鮮明、傲然不羈的武松、林衝、魯智深、李逵,到後期只剩戰場上的揮舞槍的泯然莽漢。這也就理解了,為何金聖歎憤然之下將《水滸傳》梁山聚義之後的情節全部刪除。
  • 《水滸傳》中,如果宋江不招安而是做皇帝,梁山有可能成功嗎?
    在《水滸傳》中,梁山大聚義後排定坐次,以宋江為梁山之首。雖然梁山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好不快活,但宋江為了梁山兄弟的長遠考慮,所以主張招安,最終在他的堅持下,終於讓梁山招安成功。梁山招安後,就成了忠義之士,之後為朝廷東徵西討,先後徵討遼國、田虎、王慶皆取得大勝。在之後徵討方臘時,雖然最終得以平定方臘,但梁山兄弟卻死傷無數。宋江、盧俊義東徵西討,雖然屢立戰功,但最終卻遭到毒殺。真可謂是悽涼的結局。
  • 方臘只有8大將,憑什麼讓梁山108將損失70多位?
    水滸傳中,梁山108將個個英雄,武藝高強,在和北宋軍隊的作戰中罕見傷亡,然而在他們徵伐方臘時,卻損失了70多位好漢,這是為何?當時的方臘明明只有8大將,看起來實力和梁山集團相差挺大的,為何會產生如此詭異的結局?其實這裡面主要有三個原因。
  • 水滸傳中,梁山三十六天罡的座次,怎樣排才算合理?
    《水滸傳》,四大名著之一,成書數百年來流傳頗廣。相信每一位《水滸傳》的讀者,多多少少對書中梁山好漢的座次都有意見。每位讀者的人生閱歷不同,性格德行不同,對108位梁山好漢也都有各自的偏好。有人喜歡隱忍穩重的林衝,有人喜歡剛毅血性的武松,也有人喜歡豁達直爽的魯智深。
  • 入雲龍公孫勝的悲慘結局:他欺騙了師父羅真人,被剋星活捉處死
    ——喬萬尼奧裡(意)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852字,閱讀約2分鐘《水滸傳》中有一個人深研祁門八卦,使他成為道士。此人就是梁山排行第四人天閒星入雲龍公孫勝。後來宋江想起了公孫勝。但此時公孫勝回鄉探望母親,於是派李逵和戴宗前往公孫勝的家鄉冀州。歷經風風雨雨,公孫勝終於被請了回來。之後公孫勝用他的道法攻破了高濂,最終攻破了高唐洲。公孫勝一戰立下赫赫戰功。後來在攻打方臘時,公孫勝選擇回到家鄉,潛心修煉道教。這是小說《水滸傳》中對他的敘述。而在另一部名為《蕩寇志》的小說中,公孫勝卻沒有這麼好的結局。怎麼回事?
  • 盤點《水滸傳》中武功排名前五的梁山好漢
    《水滸傳》中梁山好漢大部分人都有著一身不俗的武功,也正是靠著這些人梁山才能以區區一片水窪可以抗衡整個國家,如果不是宋江一心想著招安,或許大部分梁山好漢都可以平平安安地度過一生,不至於後面徵討方臘弄得損失慘重。下面就來盤點一下在水滸中武功排名前五的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