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出驚天大虧損之後,孫正義開始重新梳理軟銀架構。
願景一期虧損嚴重,二期遙遙無期。軟銀最大的金主沙烏地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公共投資基金(PIF)今年也因為國際油價自顧不暇。
這次,軟銀的水逆似乎比2015年更加嚴重。
6月25日,馬雲正式卸任日本軟銀董事一職。同日,軟銀董事長孫正義宣布,即日起推出阿里巴巴董事會。
孫正義稱:「作為董事,我從阿里『畢業』了。」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孫正義從阿里這筆投資得到的回報超過了千倍,也佔據了自己投資生涯的80%左右,輪單筆投資妥妥的碾壓了股神巴菲特。
讓孫正義沒想到的是,自己投資的坑會越來越大。
按照目前的趨勢,軟銀如果不懸崖勒馬重新梳理投資架構,那麼雅虎的結局可能就是其最後的歸宿。
孫正義的幸運是從1995年開始的,當時他的冷板凳已經坐了十年。
這一年,楊致遠放棄了即將到手的博士學位,與好友大衛·費羅創立了雅虎。這點倒是和美國的很多創業先驅以及後來者一致。
圖書館的生涯,讓楊致遠找到了改變世界的靈感。寬鬆的網際網路環境是是雅虎成功的基石。
由於當時很多網站之間沒有相互串聯的平臺,楊致遠就在圖書館管理經驗中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從學校起步,這個分布式網站很快吸引了百萬級的瀏覽量,因為學校的帶寬不夠,他們的網站很快的擠垮了學校的網絡。
很快楊致遠和大衛·費羅被趕出了學校,再三思索下他倆決定創業。在雅虎還很小的時候,他們的成果就引起了孫正義的主義,一頓飯的功夫,軟銀就向雅虎投資了兩百萬美金。
不久之後,孫正義覺得兩百萬太小打小鬧了,而他要抓住的是整個網際網路的未來。
於是,他又找了楊致遠,決定投資一億美元,取得雅虎33%的股權。對於這家成立沒多久的網際網路公司,楊致遠都覺得他瘋了。
事實證明,孫正義押對了寶。
1996年,雅虎上市。短短一年多孫正義這筆投資翻了好幾倍。
1997年,雅虎正式超越網景,市值一度突破了28億美元。
1998年,《福布斯》雜誌推出高科技百名富翁,楊致遠以10億的身價位列第16名。
2000年,雅虎市值突破1250億美元,孫正義這筆1億美元的投資,四年翻到410億,投資回報超過了410倍。
大膽的投資手法加上對行業犀利的前瞻水平,讓孫正義有如神助。
而已經成為全球老大的雅虎,則開始固步自封止步不前,它先是拒絕了Google的收購請求,然後拒絕了IDG以幾百萬美金的價格出讓騰訊20%的股權。
2010年之後,雅虎開始從全球收縮;2012年9月18日阿里巴巴集團以71億美元,包括63億美元現金、和不超過8億美元阿里巴巴優先股,向雅虎回購17%股份。同年,雅虎撤離韓國市場。
2013年,雅虎希望收購一些初創公司來實現翻盤,很快它就收購了Astrid、 GoPollGo、 MileWise和Loki Studios,軟銀和當年雅虎的做法如出一轍。
瑪麗莎·梅耶的上臺則徹底將雅虎推向了深淵,後來的軟銀也是如此,孫正義高價從谷歌挖來的尼科什·阿羅拉也險些將軟銀推入了深淵。
2014年10月,阿里IPO時雅虎宣布出售約94億美元股票以對衝集團財務危機。兩年以後,為了收拾尼科什·阿羅拉留下的爛攤子,孫正義也套現了阿里的股票。
2017年,雅虎出售了核心業務,從此退出歷史的舞臺。
過去的一年,軟銀也掉入了WeWork的巨坑,出現了14年以來的首季度虧損。不僅如此,2019年年報顯示,軟銀經營性虧損1.36萬億日元,淨虧損9616億日元,虧損額創歷史新高。
數據顯示,2019財年網約車公司Uber為軟銀帶來的虧損約為51.79億美元;WeWork給軟銀帶來的虧損約為45.82億美元,更為悲慘的是,軟銀把自己從投資人的角色買成經營者。
令軟銀雪上加霜的是——今年的疫情。
今年二月上旬到三月下旬,軟銀的股價被「腰斬」。在此期間,軟銀公布了5000億日元的股票回購計劃,但沒能成功止跌。
3月23日,軟銀又宣布了一項4.5萬億日元的資產出售計劃(包括出售阿里巴巴、Uber股份)。其中,2萬億日元用於回購股票,剩下的資金用於償還債務增加公司存款,軟銀的股價暫時止跌。
6月23日,軟銀又宣布了另外一項融資計劃,公司稱將出售1.98億股美國第三大電信運營商T-Mobile的股份,此舉將為軟銀帶來210億美元的現金流。
當然,軟銀的麻煩還沒完,集團的資金缺口依舊很大,如果未來軟銀還沒能投出類似於阿里一樣的企業,那麼他的命運很可能會和雅虎一樣。
畢竟,從2014年開始,它就再也沒能投出像樣的企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