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一片夢想天地——華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發展紀實

2020-12-11 騰訊網

初春時節,正是蛋雞生產的高峰季節。在河北邱縣南辛店鄉黃河套村昊陽青年雞業合作社的雞舍旁,該社社長鄭雲雷掰著手指算起了經濟帳。「2019年,合作社一共養了130萬隻青年蛋雞,全年純收益達到了300萬元,全體社員人均收益達到10萬元以上,其效益比普通種田增收好幾倍,僅此一項,就帶動了全村40多戶貧困人口實現了脫貧。」

鄭雲雷感激地說:「華裕公司對我們養殖戶的帶動作用實在太大了,不僅提供雞苗、飼料,還進行全程技術指導,我們的社員們真是從心裡感激他們」。

鄭雲雷口中稱讚的華裕,全名為華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這是一家誕生在河北邯鄲市的農業科技公司。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已經從一家200元起家的個體養殖戶發展成為一家資產總值達26億元,年銷售總額超過20億元,集蛋種雞繁育、飼料生產、蛋品深加工、有機肥生產、畜牧機械製造為一體的國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每年向社會提供商品蛋雞2億隻,其產下的雞蛋佔到了全國消費總量的20%。

華裕公司總部。

以搏求存

經過嚴格消毒,記者走進了位於邯鄲滏東農業園區佔地11000平方米的華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國際家禽孵化中心核心區,在潔淨如洗、纖塵不讓的參觀通道上一路走過, 18臺酒紅色的孵化箱體猶如兩排高大的貨櫃整體鑲嵌在參觀通道兩旁。該中心講解員告訴記者,這是世界上最為先進的蛋雞孵化設備,每臺體積達到65立方米,每臺能夠孵化種蛋168000枚,通過自動化控制,整個孵化箱中達到了全程恆溫標準,每18天即可完成一輪作業,全年能夠給社會提供6500萬隻商品蛋雞。這是全球迄今為止,所建成使用最大的單體蛋雞孵化中心,一年孵出的蛋雞能佔全國總量的6.5%左右。

在孵化中心的宣傳牆上,兩張老照片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一張是散養在院落裡的雞苗,一張是低矮簡陋的雞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就是公司董事長王連增在三十多年前創業之初的全部「資產」。1982年春天,改革開放的大潮剛剛湧起,王連增這位從未走出過河北的農村青年心中萌動起了創業夢想。長期的農村貧困生活,使他對能讓更多的人吃上雞蛋具有強烈的嚮往。因為在他的心目中,雞蛋本是能夠滋養生命最廉價的蛋白質,無論是商賈巨富、還是普通百姓,雞蛋均是餐桌必備之物,搞蛋雞養殖一定會是前途無限。就憑這樣樸素的想法,王連增從兩間土房、200元資本,200隻雞開始起步,堅定地走上了養雞之路。

然而創業道路,永遠沒有一帆風順。就在創業的第三年,一場意想不到的瘟疫,使得他有著過萬隻蛋雞的雞場家底全失。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王連增不僅沒有氣餒,還從失敗中總結經驗,並根植了「要向世界先進國家學習養殖技術,引進先進品種,孵化出飼料轉化率高,產蛋早,產期長、抗病能力強的好品種,讓老百姓能從養殖蛋雞中得到不菲的收益,讓民眾在餐桌上永遠不缺雞蛋」的夢想。

找兄弟、親朋籌借,找當地銀行貸款……王連增終於在2002年註冊成立了一家集養殖、孵化、飼料、售後服務為一體的河北華裕家禽育種有限公司。就在公司成立的當年,王連增就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確定為企業的座右銘,用王連增自己的話來說:「辦企業,搞實體,困難和挫折隨時隨地都會出現,沒有激流勇進,自強不息的拼搏創新精神,一定會出現生存危機。沒有誠信、分享的商業道德,同樣會出現生存危機。於是,「以搏求存,以創求精、以誠求興」也就成了企業發展的靈魂路徑。

有了明確的精神指引,行動自然少了阻擾羈絆。就在此時,華裕發起了躋身全國蛋雞育種龍頭企業行列的衝擊。在採訪中,該公司副總裁王永安告訴記者:「這些年,不管市場如何變化,華裕都堅持了兩個不變:第一是發展主業不變,第二是發展方向不變。比如在這二十多年來,多少企業受眼前利益驅使,轉行發展其他產業,而華裕始終秉持專業人做專業事的理念,專注、專心發展孵化養殖專業化生產,沒有花出一分額外資金髮展其它產業,而且還形成了越是行業低谷時期,越是逆勢而上,形成行業建設高峰期的思路。」

比如200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降臨我國,讓各行各業均受到很大損失。尤其是被人們認為與疫情有關的養殖業,更是受到了首當其衝的打擊。然而就是面對這樣的困境,剛剛進入種雞行業的華裕不為行業低谷所左右,毅然傾其所有,投資億元,在邯鄲建設了總面積達3000平米的孵化基地,在永年區高嶽村建設了種雞養殖廠,在大北汪鎮建設了飼料廠,從美、德、英、法等國家引進優質對照品種,不僅填補了我國蛋雞優質品種的空白,也填補了由於「非典」衝擊帶來的養殖數量上的缺失。

2013至2015年,正是國內禽流感爆發期,全國禽蛋業市場低迷,許多企業都在疫情中倒下,堅持下來的企業也都紛紛縮小投資規模、維持現狀。而正在這時,華裕卻擴大投資規模,在江西、湖南等地建立大型養殖孵化基地。

對於這種逆勢而上的投資決策,當時公司管理層幾乎都在反對,但王連增董事長則語重心長地對大家說:「市場行情不好的時候,也是投資成本最低的時候,不僅工程建設能夠節省開支,而最關鍵是禽蛋產品是群眾日常生活離不開的,現在是產業低迷,下一步就是物資短缺,我們作為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應該為國分憂,因此,無論於公於私我們都應該在此時搞建設。」

於是,投資項目不僅沒有停,反而出現了大幹快上的局面,不僅在短時間內建成了兩個基地,而且將分公司擴大到30個,使得蛋雞孵化達到8000萬隻,於2014年一舉上升為全國領先的龍頭企業,此後又一路高歌,還獲得了「中國馳名商標」。

華裕公司高潔淨度的孵化車間。

以創求精

經濟學家認為,在因經濟全球化帶來殘酷競爭的今天,農業種養企業能夠保持存活已是不易,而能保持做大做強則更是難上加難,而這個難字的表現形式很大程度在於創造和創新。

華裕掌舵人王連增告誡員工:「一個人如果長期與矬子為伍,他即使長的再高也會形成彎腰習慣;一個人如果敢於站在巨人肩上觀景,他即使長的不高也會眼界更加開闊。」

出於這樣的認識,華裕把自己的創新目標鎖定在與智者同行,與強者結盟兩個方面。所謂與智者同行,就是與國內外最權威的大專院校,科研單位聯姻,共同進行創新,開拓更為有力的動力源泉。所謂與強者結盟,就是與世界一流的種雞生產企業結成戰略同盟,共享世界先進發展成果。

與王連增共同創業的妻子劉香愛對記者說:「連增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意識好像從小長在骨子裡一樣執著。公司剛剛成立那會兒,只要有點空閒,他就往中國農大、河北農大、揚州大學、河北工程大學等科研單位跑。那會兒,能夠聯繫上這些大學的專家,一般都是國家和省裡的龍頭大公司,但連增拿出了農村人的淳樸和倔強,一次不行來兩次、三次,三次不行再來五次、八次。不僅虛心求教,而且還招收他們的畢業生做企業主管。」

2001年,王連增曾做出了一項聘請中國農業大學剛畢業兩年的學生做經理的決定,當時在企業多半有點發言權的老員工都反對。他們認為,就這麼一個剛出校門的小青年,即便知識再豐富,那也只能是紙上畫圈圈。可王連增則不為所動,堅決貫徹了唯才是用的原則。就在這名年輕大學生經理上任後的第三年,全國「非典」疫情爆發,各地養殖區都受到不同畜禽病害的衝擊而損失慘重,可華裕則由於這位大學生經理通過與母校牽線搭橋,提前做出了預防預案,而且做到精細管理,實現了災年效益大增。從此徹底扭轉了企業所有老員工的看法。

截至目前,在公司7名高層主管中,就有3名是中國農大的畢業生,在公司的千名在冊員工中,就有20多名博士生,60多名研究生,300多名本科生,佔企業員工總數的30%以上,高層次人才總數之多,這在國內農業種養企業中是創紀錄的。

就是有了這樣一種尊重人才,尊重創新的理念,華裕很快贏得了國家頂級專家團隊的支持,不僅企業被不少大學確定為大學生學習實踐基地,而且還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秀梵、吳常信、李德發、沈建忠4名院士的加盟下,成立了國家級院士工作站和國家級工程創新中心。

「企業能否實現後來居上,彎道超車,與企業起步高低有著很大關係,華裕這些年能實現產業騰飛,與公司能夠與國際一流公司結成戰略同盟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華裕技術總監曾丹給記者介紹說:目前,全球發展養殖業的頂級公司有不少,但單論蛋雞飼養這一項,沒有哪家能夠與美國海蘭公司相媲美。當初企業在討論能否與其結成戰略同盟時,不少人是缺乏信心的,但華裕的決策層認為,美國海蘭勝在品種優,我們的企業勝在有市場,而只有大市場與好產品相結合,才能讓科技創造產生無窮的價值。

就是基於這樣的理念,通過不懈努力,華裕與海蘭公司成了合作夥伴。從引進優質品種到開展技術交流,再到合股成立合資公司。在長期的接觸和交流之後,雙方決定在2017年3月共同投資21億元,在河北邯鄲現代化農業園區合作建設蛋雞產業綜合體項目,在國內建設標準化養殖示範基地、現代化孵化中心、國際蛋品加工中心和禽病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截至目前,一期目標已經如期實現。華裕通過與美國海蘭的合作,共引進了海蘭褐、海蘭灰、海蘭白等在國際養殖業中得到高度認可的優質蛋雞品種,現在已經共同培育了三類祖代種雞12萬套,父母代種雞350萬套,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蛋種雞領軍企業。

通過與智者同行,與強者結盟,華裕的科研實力也跨上了新臺階。華裕長期與國家蛋雞體系首席科學家楊寧、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寧中華、李保明、王忠,山東農業大學教授林海、海蘭公司營養專家Vitor教授團隊等中外專家合作,在專家的指導下改善了公司蛋雞養殖機械管理程序,使管理效益提高了10倍以上。通過中外頂級專家的攻關,使蛋雞飼料做到了營養把控和成本把控帶來的雙受益。曾丹告訴記者:「新的設備要求生產技術做全面調整,我們在多位專家的親自指導下,開展動物行為學研究,升級了孵化中心環境控制系統,採用先進通風設施,經過反覆試驗、調整,使空間溫度、溼度等指標實現最優化,現在蛋雞授精成功率已提高到97%以上,比以往提升5個百分點以上。」創新技術的應用,帶來了生產效率的大幅提高,曾丹介紹:「隨著孵化設備和管理模式的提升,原來需要3、4個人管理1個雞舍,現在1個人就能管理3、4個雞舍。

同時,公司改變過去一種飼料配方用到底的做法,通過技術創新,按照蛋雞不同的生長階段,精研出15種分別對應配方,實現了按階段精準投喂。僅此措施,就使飼料成本降低了15%-20%,優品率也提升到100%。隨著各項先進飼養技術的集成應用,企業獲得了顯著的效益回報。每個批次蛋雞多產出19枚雞蛋,在一增一降之間,經濟效益得到了突出顯現,這無疑奠定了華裕在市場競爭中的領先地位。

華裕雛雞裝箱流水線。

以誠求興

2018年8月,華裕中國西南區蛋種雞產業基地精準扶貧項目在重慶市豐都縣籤約。該項目總投資約2億元,在豐都4個深度貧困鄉鎮,建設1個蛋種雞育雛場和3個蛋種雞成雞養殖場,當地貧困戶可利用扶貧信貸政策貸款進行入股,每個入股貧困戶每年可獲得分紅3000元,入股貧困村集體經濟每年可獲得分紅1.6萬元,同時,可帶動約6000戶農民從事上下遊產業,每年每戶平均增加收入1.1萬元。華裕董事長王連增在項目籤約儀式上表示,今後每年企業將在豐都投入教育、醫療基金80萬元,用於教育資助幫扶和重大疾病幫扶。

王連增滿懷信心地表示,華裕與豐都縣政府合作實施的蛋種雞產業精準扶貧項目,只是華裕實施精準扶貧戰略的第一步,公司將以此為基礎,探索精準扶貧新模式,逐步在雲、貴、川、渝、桂的貧困地區進行推廣,助力推動中國西南地區的脫貧攻堅工作。華裕在豐都的這項工程已經於當年建成並投產,華裕完完全全兌現了當時的承諾。

「創業立足,德行第一。惟其誠,方能成其大;惟其專,方能促其精;惟其善,方能促其興。」王連增曾經多次在企業員工大會上重複強調這樣的理念。王連增對大家說:我出身農村,對農民的生活疾苦非常了解,對農民有著樸素的感情。而如今從事的禽蛋養殖事業又紮根在農村,所以我的心願就是儘量為農民多做一些事情,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幫民致富,回饋社會,同時也能得到更多農民的認可,提高企業市場佔有率,最終實現民企一體的雙贏。

就是出於這樣的認識,華裕依託邯鄲總部和外省市分公司,發揮輻射帶動作用,通過蔬菜種植基地、蔬菜加工廠、蛋雞養殖基地、蛋品銷售、糧食種植基地、飼料加工、有機肥加工、有機肥銷售等環節與當地農戶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在「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下,為農民提供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入。公司還為貧困農戶提供免費雞苗、免費菜種、免費農資和免費技術指導,全程幫扶直到見效益。

從河北農大畢業後到華裕擔任技術服務總監的楊富宏對記者說,為了堅決貫徹決策層憫農愛農,與農民結盟的思想,我們企業員工牢固樹立起了全心全意為農民群眾全方位服務的思想。不僅在企業成立了有著10餘名專家參與的百人技術服務團隊,而且在具體服務中堅持做到每月定期必訪,每個季節變化必訪,每個養殖大戶出現技術問題必訪,「三個必訪」同時還在全國各地定時定點召開技術交流大會,僅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企業就在全國召開技術交流會110場,參會人數11000人次。

楊富宏向記者介紹,企業的技術團隊對養殖戶的服務是不講任何條件的,除做到有了需求及時上門外,還隨時組織他們參與企業開展的國際技術交流活動,讓他們緊跟時代潮流。河南南陽方成縣的養殖客戶王雪松,2012年參加了華裕的國際技術大會,並參觀了華裕的養殖基地後,從此成了華裕的忠實客戶,此後每年一次不落地參加華裕總部開展的9次技術交流大會,他飼養華裕蛋雞的數量也從10萬隻增長到現在的200萬隻以上。

對大客戶的服務不遺餘力,對小客戶的服務同樣盡心盡力。河北農大畜牧獸醫系畢業的企業技術服務人員劉艮虎,正是40歲壯年時期,上有老,下有小,可他卻一門心思撲在整個山東地區的客戶服務工作上,在華裕工作10年中,每年出差270天以上。去年冬天,山東聊城茌平縣一位名叫張東保的農戶家養的雞出現了不明原因的產蛋率下降問題,他心急火燎地將電話打到華裕服務團隊,接到任務後,剛回老家休假的劉艮虎二話不說就趕到張東保的養殖廠,通過三天觀察,發現這是採購飼料不達標,同時雞舍通風不夠造成的,建議他立即更換飼料廠家,並幫助他解決通風問題後才放心離開。張東保感慨地表示:「有華裕這樣周到的技術服務,我們一家對小康充滿了信心。」

「黃金有價譽無價,買賣有信利無邊。」就憑這種讓利天下的誠信經營,華裕的信譽自然越來越高,買賣也是越做越大。在最近十年中,華裕一直保持了高速度增長,如果按每戶群眾飼養5000隻蛋雞的標準計算,華裕的產業化已經帶動了5萬個農戶實現增收。而隨著華裕進一步拉長產業鏈條,他們有信心在五年內讓產量及銷售收入翻一番,實現帶動全國10萬農民走上致富路。

華裕祖代雞養殖基地。

相關焦點

  • 華裕深耕禽蛋業30年:「孵化」夢想
    鄭雲雷口中的華裕,全名為華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誕生於河北邯鄲市的農業科技公司。經過30多年的發展,該公司已經從一個只有200元資產的個體養殖戶發展成為一家資產總額26億元、年銷售額超過20億元,集蛋種雞繁育、飼料生產、蛋品深加工、有機肥生產、畜牧業機械製造於一體的國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每年向社會提供商品蛋雞2億隻。
  • 探尋江西豐達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成長之路
    原標題:綠色成就「豐達夢」——探尋江西豐達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成長之路高春燕、許斌5月12日,筆者走進江西豐達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萬畝井岡蜜柚休閒養老產業園,園內漫山遍野鬱鬱蔥蔥的果樹長勢喜人,景色優美。站在山頂放眼望去,好一幅壯闊的綠色生態農業休閒美圖。
  • 深圳市農業科技促進中心助力都市現代化農業發展紀實
    科技興農當示範 政策風好正揚帆——深圳市農業科技促進中心助力都市現代化農業發展紀實□ 許創業 吳贇生 宋銳烽2020年11月。山東濰坊,代表廣東出戰的深圳市農業科技促進中心(以下簡稱深圳市農促中心)選手李志強駕駛的植保無人機,承載著深圳農促人的希望與夢想在藍天上翱翔,以完美的姿態完成了其在第三屆全國農作物植保員技能大賽決賽上的表演。
  • 1022 林瑞平 尋烏縣西河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1022 林瑞平 尋烏縣西河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林瑞平,出生於1982年6月,現任尋烏縣西河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林瑞平,男,1982年6月出生,第三屆贛州市青聯委員,政協尋烏縣第十三屆委員。
  • 楊凌:孵化培育科技企業 全力打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
    作為我國首個農業示範區,楊凌如何以創新驅動塑造發展新優勢?記者近日走企入園,感知這座城市的創新脈動。和德冠生物一樣,楊凌凱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迅猛發展也得益於楊凌示範區大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我們做的疫苗,相比傳統疫苗的效果會更好,更安全,質量更可控,價格會更低。」楊凌凱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杜恩岐自豪地說道。
  • 《河北創業孵化》第十五期專題丨臨漳縣人天科技園建設發展紀實
    《河北創業孵化》是河北省科技企業孵化協會主辦的會刊,以宣傳貫徹黨和國家創業孵化方針政策、服務河北創新創業、促進各會員單位健康發展為宗旨,立足河北,面向全國,緊跟形勢,全面深入解讀孵化器和眾創空間政策理論,捕捉最新行業動態,反映業內具有影響力的人物和事件,培訓孵化服務專業技能,傳遞創新創業正能量,為廣大會員單位、創業企業和創業者提供創新創業精神食糧。
  • 武漢高科農業集團有限公司:打造中國種都、發展綠色農業
    武漢高科農業集團有限公司  打造中國種都、發展綠色農業  湖北武漢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武漢高科農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高農集團」)是2003年由武漢市人民政府東湖高新區管委會批准成立一家綜合性農業科技產業集團
  • 嘉興7家單位入選省級農業科技載體擬創建(備案)名單
    日前,省科技廳公布2021年度省級星創天地擬備案名單、省級重點農業企業研究院擬創建名單、省級農業科技園區擬創建名單等農業科技載體擬創建(備案)名單。名單目前正在省科技廳網站公示中。「星創天地」的建設,以農業科技園區、科技特派員創業基地、科技型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為載體,面向農業科技特派員、返鄉農民工、大學生、科研人員、家庭農場主及中小微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創新創業主體,提供成果轉化、產業創意、產品創新、人才培訓等綜合服務,打造集科技示範、創業孵化、平臺服務於一體的新型平臺。
  • 常德正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常德正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民營股份制企業,成立於2007年4月。公司是常德市農業產業化市級龍頭企業,公司董事長皮正新是常德市第五、第六屆人大代表、縣域經濟發展帶頭人,獲得過市農業科技創新三等獎,公司是澧縣縣委縣政府的模範企業。公司現有員工159人,專業技術人員26人,其中工程師5人,經濟師2,研究生學歷1人。公司地址位於常德市澧縣火連坡鎮邊山河澧淞村,悠悠洈水傍村而過,空氣清新環境宜人。
  • 西南大學與知名農牧科技企業開展深度合作
    為加強新農科建設、探索現代畜牧業人才培養新模式、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發展,10月17日、24日,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先後與北京沃德辰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華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籤署了校企戰略合作協議。
  • 湖北興弘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幼蝸牛的管理技術分享!
    湖北興弘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弘牛10號幼螺是指蝸牛出殼後到30天以內的小螺階段。幼螺期的飼養管理是蝸牛一生中最著關健的時期,正如農民所說的「有苗不愁長,無苗那裡想」。在蝸牛的管理中幼螺是最難管理的。此時應把它從孵化箱內移出到飼養箱內,為了在轉移時不被受損一般都在出殼前的孵化箱內放置幾片新鮮的嫩菜葉,當它出來尋食時,它便趴在菜葉上,轉移時連菜葉一起拿走,這樣就較安全了。幼螺所要求的生活條件,如溼度、溫度、陽光和成螺沒有什麼差別。其差別之處主要是在食物上。餵養幼螺的粗飼料和精飼料都應和成螺不同。
  • 北京望京科技孵化服務有限公司在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評比中獲評...
    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了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019年度考核評價的結果。北京望京科技孵化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望京科技園孵化器」)榮獲「優秀(A類)」的評級。在全國1173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考核結果中,北京市共有20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入選「優秀(A類)」,北京望京科技孵化服務有限公司在北京市排名第三,位居朝陽區第一。望京科技園成立於1999年,位於北京市城區東北部的中關村朝陽園西區,坐標望京國際人才社區,總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綜合孵化面積3.2萬平方米。
  • 許洪斌調研我縣科技創新工作時要求 以科技創新為抓手 切實解決...
    12月3日,市科技局黨委書記、局長許洪斌在調研我縣科技創新工作時要求,要進行開放性多學科研究,加大產業科學技術投入,注重人才培養,以科技創新為抓手,堅持問題導向,切實解決產業發展核心問題。縣長羅成陪同調研。
  • 神山興農「星創天地」在列
    本報訊 通訊員黃河報導:近日,省科技廳公示了2020年度省級「星創天地」備案名單,赤壁神山興農獼猴桃產業鏈「星創天地」在列。 「星創天地」是科技計劃體制改革農業領域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針對農業科技發展打造的新型農業創新創業「一站式」開放性綜合服務平臺。
  • 【正新動態】中共常德正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支部正式成立
    2016年11月08日,中共常德正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支部成立大會在邊山河召開。
  • 專訪安徽鳳荷香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曹成飛:發展蓮藕產業造福家鄉
    從那時起,他就有了一個夢想——要讓家鄉人富裕起來。如今,他在家鄉不僅擁有自己的蓮藕產業公司,更成立了肥西縣蓮藕協會,帶動全縣蓮藕相關產業發展。安徽鳳荷香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曹成飛回鄉開闢蓮藕產業 種植加工兩手抓曹成飛十幾歲時便外出打工,從事煤炭生意。在外打拼10年的他,希望有一天能把掙來的錢投回家鄉。
  • ...立足創新謀發展——深圳市金瑞凱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發展紀實
    2007年,深圳市金瑞凱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創新之都深圳成立。作為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深圳金瑞凱利一路披荊斬棘,一路攻堅克難,12年後的今天,它已經發展成為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科技企業,成為冠脈支架的知名企業,為冠脈支架產業鏈撐起一片藍天。
  • Trendlines(趨勢線)上海醫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開業
    Trendlines(趨勢線)上海醫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將於與中國醫療企業、政府和創業者聯手,面向國內外市場開發創新醫療技術上海和以色列Misgav2020年8月11日 /美通社/ -- Trendlines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稱「該公司
  • 湖北雙港農業科技貿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德勝
    在湖北,有這樣一位企業家:他憑藉千裡奔湧、萬壑歸流的洪荒偉力,奔往志之所向、一往無前的壯闊航程;他面對逆境敢挑戰、碰到挫折勇擔當;他用情懷打造產品脊梁、用品牌鑄就企業輝煌;他是群眾幫扶的伺服器,是經濟發展的倍增器;他不滿足於「舊 歲已展千重錦」,而是力爭「新年更進百尺竿」,不斷帶領企業拓展發展新空間、闖出發展新天地;他懷揣著寶貴的匠人匠心,憑藉響噹噹的品牌一再為企業創造輝煌。
  • 山東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發展綠色循環經濟 建設現代農業企業
    山東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為食用菌工廠化行業的翹楚,公司食用菌工廠化產能和品質均處於同行業領先水平。近年來,公司以發展綠色循環經濟為主線,不斷提高食用菌生產技術水平,努力建設現代農業企業。在山東雪榕裝卸平臺,一批剛剛採摘包裝的鮮菇正在裝車,準備運往北京、天津、河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