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菸者感染新冠病毒後更容易變重症?中國每年逾百萬人因吸菸死亡!

2020-12-27 騰訊網

21新健康綜合自:中國新聞網(作者:張尼)、世界衛生組織官方微博、中國生物技術網、前瞻網、奇點網(ID:geekheal_com)、澎湃新聞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菸草危害是全世界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眾所周知,吸菸能引發多種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癌症和心臟病等。在中國,每天有約5000人因為菸草和二手菸暴露而失去生命。

2020年5月31日是第33個世界無菸日,在這天到來之際,鍾南山、李蘭娟、王辰、張伯禮、陳靜瑜、胡大一、支修益、赫捷、鄭哲、劉清泉和周寧等11位醫務工作者共同呼籲:

聽醫生的話,不要吸菸,不要二手菸。希望來之不易的健康能被好好珍惜!

圖源:世界衛生組織

作為菸草生產和消費大國,中國在控煙上依然面臨不小的挑戰。《柳葉刀》醫學雜誌此前發表的研究數據顯示,中國吸菸者人數達3.01億。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捲菸產量達到23642.5億支。

而最近多項研究顯示,吸菸者感染新冠病毒後發展為重症、危重症的風險更高,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人們最好戒菸戒酒來抵禦新冠病毒。加上吸菸與肺癌、慢阻肺、心臟病、糖尿病、腦卒中等多種疾病的重要關係,一切都表明,我國由菸草引發的公共衛生問題已極為嚴峻。

01

吸菸者感染新冠病毒後更危險

「國內外最新研究顯示,此次新冠肺炎患者中,吸菸男性患者重症比例明顯高於非吸菸男性患者。」近日,著名控煙專家、新探健康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王克安表示。

鍾南山院士團隊的科研論文《2019年中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特點》中,對1099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臨床特徵進行了回顧性分析。其中137位吸菸患者中,重症人數為29人,重症比為21.2%;927位非吸菸患者中,重症人數為134人,重症比為14.5%。從研究數據不難看出,吸菸者的重症比例更高。

而在3月11日,美國學者在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呼吸病學》發表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性別差異和吸菸傾向》中,也認為感染新冠肺炎的男性比例更高,且男性吸菸者更易發展為嚴重肺炎,死亡率更高。

傳染病專家李蘭娟也介紹稱,吸菸損害肺部,危害身體健康,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們發現吸菸者感染新冠肺炎後,發展為重症危重症的風險增加。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王辰表示,在我們臨床檢驗和新冠肺炎的治療中,發現吸菸者中發生重症者很多。也就是說,吸菸造成的損傷,在繼發其他感染性疾病,包括新發呼吸道傳染病的時候,會造成更嚴重的損傷。

除了最近備受關注的新冠肺炎,吸菸更常見的危害是會引起肺癌、支氣管炎、慢阻肺等呼吸疾病,以及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國內一項納入21563名居民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吸菸人群中,高血壓、冠心病和腦卒中患病率分別為32.56%、3.04%和0.25%,不吸菸人群中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明顯低於吸菸人群。

心血管疾病專家胡大一表示,不吸菸人群在中國,尤其是女性二手菸顯著增加血管病的危險,大量研究證實,控煙是減少慢性病發生和致過早死亡的關鍵措施。吸菸和吸二手菸也是心肌梗死和心血管死亡,包括猝死年輕化的第一位危險因素。

有研究顯示,菸草中的尼古丁使交感神經興奮、兒茶酚胺釋放增加,致使血壓升高、心率增快,長時間的應力增加導致血管壁肥厚、彈性下降。重度吸菸可引起血壓持續升高,易發生冠心病危險及死亡事件。可見吸菸與慢性病的發生有著直接相關性。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2018年中國成人菸草調查結果顯示,我國15歲及以上人群吸菸率呈下降趨勢,二手菸暴露情況有所改善,公眾支持無菸環境政策比例進一步上升。從具體數據來看,2018年我國15歲及以上人群吸菸率為26.6%,其中,男性為50.5%,女性為2.1%,農村為28.9%,城市為25.1%。據《柳葉刀》醫學雜誌此前發表的研究數據顯示,中國吸菸者人數達3.01億。

圖源:前瞻網

02

吸菸的危害可能影響遺傳?

在遺傳學和流行病學中,通常使用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方法來判斷某一特徵是否與特定的基因變異相關聯。研究首先需要招募成千上萬的參與者,根據形狀特徵分組,獲得個體基因組DNA後,通過基因晶片或基因測序的方式來獲得基因組信息,最終通過關聯分析,發現特定基因變異位點,從而藉此推斷表型信息。

多項基於吸菸行為與基因的研究顯示,吸菸和遺傳存在一定關係,甚至吸菸對人體健康的損害也具備遺傳特徵。

視頻來源:因美納

日本一項研究顯示,在調查了165,436名日本人的吸菸行為相關的遺傳因素,並與歐洲吸菸群體作比較後發現,在整個東亞和歐洲樣本中,全基因組遺傳效應與吸菸行為的相關性顯著小於1(ρ= 0.72)。儘管該研究中確定的大多數與吸菸有關的SNP在東亞和歐洲群體之間部分重疊,但日本群體中發現兩個SNP頻率較高,而在歐洲群體中頻率較低。科學家發現:吸菸的數量、開始吸菸戒菸年齡、甚至能否成功戒菸,都與遺傳特徵相關。

美國一項研究甚至發現,正如人們的飲食偏好一樣,某些特定吸菸者對特殊口味香菸(薄荷味)的偏好,冥冥之中居然同樣受遺傳因素的影響。

英國遺傳學家曾研究過共同吸菸的夫妻,試圖從基因組學的角度來解釋,決定這些夫妻結合的,究竟是「煙緣」還是「(基)因緣」。或許某些與吸菸相關的遺傳變異同時導致了某些其他表型特徵,從而增進了這些異性間的吸引力 。

當然了,這些五花八門的吸菸行為研究僅是少數,真正針對吸菸和健康的遺傳學研究就嚴肅多了。比如,具備特定遺傳特徵的吸菸者更容易患上心腦血管疾病和帕金森等。在美國,科學家通過一項一百二十萬人的多隊列GWAS研究,通過孟德爾隨機化分析發現:吸菸與缺血性卒中存在因果關係,為吸菸人群的疾病風險預測提供了依據。

正是這些基因組學關聯研究的成果,人們才了解到吸菸與人類健康在遺傳學上是緊密關聯的,具備遺傳特徵。

03

控煙,中國做得怎麼樣了?

據世衛組織,中國目前有超過3億菸民,佔世界總吸菸人口的三分之一。據國家衛健委數據,中國每年因吸菸死亡的人數逾100萬,超過結核病、愛滋病和瘧疾導致的死亡人數之和。

2018年中國成人菸草調查結果顯示,中國15歲及以上人群吸菸率為26.6%,其中,男性為50.5%,女性為2.1%。非吸菸者的二手菸暴露率為68.1%,50.9%的室內工作者在工作場所看到有人吸菸,44.9%的調查對象報告有人在自己家中吸菸。

15歲及以上人群戒菸率為20.1%。每日吸菸者的戒菸率為15.6%,16.1%的現在吸菸者打算在未來12個月內戒菸,計劃在1個月內戒菸的比例僅有5.6%。

近年的「網紅」電子菸的消費人群以年輕人為主,15-24歲年齡組人群中電子菸使用率為1.5%,他們獲得電子菸的最主要途徑是網際網路。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捲菸產量達到23642.5億支,這一數字比上一年還增加了266.91億支。

對於控煙,中國已經提出了明確目標。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提出,今後政府要逐步提高全面無煙法規覆蓋人口比例,在全國範圍內實現室內公共場所、室內工作場所和公共運輸工具全面禁菸。此外,政府還要研究推進採取稅收、價格調節等綜合手段,提高控煙成效。

根據上述文件提出的行動目標,到2022年和2030年,中國15歲以上人群吸菸率將分別低於24.5%和20%,全面無煙法規保護的人口比例分別達到30%及以上和80%及以上。

據不完全統計,自《菸草控制框架公約》生效後,上海、杭州、廣州、天津、克拉瑪依、銀川、哈爾濱、鞍山、紹興、蘭州、深圳、長春、唐山、南寧、西寧、青島、北京、福州、張家口、武漢等20餘城市制定或修改了地方控煙法規,這些城市也被外界稱作「無煙城市」。

北京第三次成人菸草調查報告顯示,在北京,2019年成人吸菸率為20.3%,其中37.1%的男性和2.4%的女性被視為經常吸菸者。與2014年相比,吸菸者減少了3.1%。2019年,北京吸菸人數為363.5萬,比2016年減少35.8萬,比2014年減少55.5萬。

2019年上海市成人菸草流行調查核心數據顯示,上海15歲及以上成人吸菸率連續6年穩步下降,電子菸現在使用率為1.3%。

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公布的重慶市青少年吸菸數據顯示,2019年,重慶初中學生吸菸率為2.3%,較2014年的8.5%明顯下降。

04

這些有關吸菸的謠言你還在信嗎?

謠言一:菸草或尼古丁可以防治新冠肺炎?

真相:世衛組織表示目前沒有足夠的信息證實菸草或尼古丁對於預防或治療新冠肺炎有作用,吸菸者發展為重症和出現死亡的風險更高。

謠言二:吸菸能對抗帕金森?

真相:對於已經確診的帕金森患者而言,吸菸不僅無助於延緩病情緊張,反而會增加其心腦血管、呼吸系統方面的風險。

謠言三:吸菸時只要不吸入肺部,就無害?

真相:吸菸時不可能把煙霧完全留在口腔而不進入肺部。而且菸草中的多種有害物質對口腔也會造成傷害。輕則口腔潰瘍,牙齒變黃鏽蝕,重則引發口腔白斑(癌前病變)、甚至唇癌、口腔癌。同時這種行為依然會產生二手菸,對周圍人造成傷害。

謠言四:飯後一支煙,賽過活神仙?

真相:實際情況是,飯後一支煙,危害大無邊。飯後,消化系統進入全面消化和吸收狀態,這時候吸菸產生的危害更大。

謠言五:低焦油捲菸可降低吸菸危害?

真相:焦油降低不表明其他致癌物也降低,焦油量下降時,焦油中的某些強致癌物並未減少。另外,低焦油捲菸會產生補償吸菸現象。焦油降低後,吸菸者為了維持血液中尼古丁的濃度,會採取「補償行為」,吸的量會更多。

謠言六:遠離孩子吸菸就不會危害兒童健康?

真相:尼古丁殘留物依然會附著在吸菸者的皮膚或衣服上,吸菸者帶著這些殘留物接觸孩子,同樣會危害孩子健康。

謠言七:食物能排「煙毒」?

真相:食物排「煙毒」純屬謠言,沒有任何食物能降低吸菸對人體的危害,要想真正解決這個問題,只有戒菸一條路。

謠言八:老菸民突然戒菸反而傷身?

真相:「戒菸反傷身」說法沒有科學依據。煙齡在二三十年以上的老菸民,在戒菸初期,身體的確可能會出現一些不適症狀,這是戒菸後出現的「戒斷症狀」,對健康影響不大。

謠言九:茶煙能幫助菸民戒菸?

真相:吸食茶煙(即將茶葉當作菸絲製成捲菸,點燃吸食)無法減輕菸民對尼古丁固有的依賴感,因此很大程度上無法助力菸民戒菸。此外,茶煙有益的作用尚未被證實,負面的影響卻必然存在,因此不提倡吸食茶煙。

謠言十:電子菸有助於戒菸?

真相:尚未有科學證據證明吸菸者使用電子菸達到了戒菸目的。專家分析,對大量吸菸者來說,電子菸只是減少了香菸使用,但同時加劇了尼古丁依賴,反而使戒菸更加困難。

相關焦點

  • 世衛組織:新冠病毒對吸菸者絕不友好,致重症或死亡的風險更高
    全球每年有超800萬人死於菸草 其中約700萬人因直接使用菸草而死亡 約120萬人因接觸二手菸霧而死亡長期吸菸者患肺癌的概率是不吸菸者的16倍 世衛組織發布聲明 吸菸者發展為新冠肺炎重症 出現死亡的風險更高
  • 中國每年因吸菸死亡逾百萬人
    全世界前8位死因中,有6種與吸菸有關。  作為菸草生產和消費大國,中國正面臨哪些控煙挑戰?取得了哪些成績?還有哪些有關吸菸的謠言你還在相信?一組數據告訴你!  中國正面臨怎樣的控煙挑戰?  ——中國菸民超3億  在中國有超過3億菸民,佔世界總吸菸人口的三分之一。
  • 肥胖人群,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嗎?
    《每日電訊報》3月23日訊,英國新冠重症監護病房中有71.7%的人超重或肥胖。 報導甚至表示,過於肥胖,將加劇病毒侵入體內。 從現有的科研成果來看,關於肥胖人群是否容易感染新冠病毒,主要從兩方面來看。 客觀上,伴隨肥胖者免疫功能受限,淋巴細胞功能改變、抗原反應退化是被證明的事實。
  • 逾9000名菲國家警察曾感染新冠病毒 死亡28人
    (抗擊新冠肺炎)逾9000名菲國家警察曾感染新冠病毒 死亡28人中新社馬尼拉1月10日電 (記者 關向東)當地時間1月10日,菲律賓國家警察(PNP)總局副局長、抗擊新冠工作隊指揮官吉列爾莫·洛倫佐·埃利亞扎爾(Guillermo Lorenzo Eleazar)中將向菲國警發出抗擊新冠肺炎最新指令
  • 病毒感染者吸菸吐出煙霧,旁邊人吸了會感染嗎?本文為你講出實情
    從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生到現在,隨著對病毒研究的不斷深入,對於病毒傳播途徑已經越來越清晰了,但是對於某些細節性的問題,還經常會引起大家的疑惑,比如有朋友就問了這樣一個問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吸菸以後吐出的煙霧,其他人吸入後會感染嗎?」 這個問題真的挺有意思,這種可能性存在嗎?
  • 秘魯衛生部:為逾13萬醫護人員購買保險 若因新冠死亡可獲賠
    中新網5月6日電 據南美僑報網5日報導,秘魯衛生部近日表示,已為全國13.67萬名醫護人員購買了人壽保險,若醫護人員因感染新冠病毒死亡,其家屬可獲得保險賠償金。據報導,衛生部表示,從4月30日起,所有奮戰在抗擊新冠病毒一線的醫護人員都已擁有人壽保險,投保資金來自於該國經濟與財政部的撥款,資金總額逾4900萬索爾。報導稱,保險內容為,如果醫護人員感染新冠病毒死亡,無論是自然原因還是意外,其家屬均可獲得保險賠償金。
  • 美首現感染新冠病毒囚犯死亡 首例嬰兒感染者死亡
    美國首現感染新冠病毒的囚犯死亡美國一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囚犯28日死亡。這是美國首次出現囚犯感染者死亡病例。美國監獄管理局說,囚犯派屈克·瓊斯49歲,因非法持有和販賣毒品罪名入獄,刑期27年,2017年4月起在路易斯安那州奧克代爾一座安全級別較低的聯邦監獄服刑。
  • 專家發現新冠病毒還存在多種謎團
    3月29日,據外媒報導,隨著新冠病毒大流行在全球範圍持續肆虐,老年人仍然面臨著最大的死亡風險,但他們遠不是唯一易受感染的人。
  • 巴拿馬超過50名監獄服刑人員感染新冠病毒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5月6日電 據南美僑報網報導,近日,巴拿馬官方數據顯示,目前至少有51名監獄服刑人員確認感染新冠病毒。對此,衛生部門和監獄系統管理部門聯合做出反應,已將感染患者隔離。為向感染新冠病毒的服刑人員提供救治和護理,巴拿馬監獄系統管理總局在上述少管所內建立了醫療衛生設施,該設施具有採集病毒檢測樣本、處理重症緊急情況,以及在必要時轉移病患的能力。
  • 墨西哥:因感染新冠死亡人數已超過十萬
    目前墨西哥記錄到因得新冠病毒而死亡的人,已經超過了十萬人,這是全球第四個死亡超過十萬萬裡程碑的人。同時,就在幾天前墨西哥感染例數超過了一百萬。目前來說只有美國、巴西和印度的死亡人數超過了墨西哥,墨西哥人口約1.25億人,得新冠病毒死亡的人數,大約10%,是世界上最高的國家之一。目前有人指責墨西哥總統奧夫拉多效率太慢了,無法採取措施應對新冠疫情開始時的疫情,並過快地撤銷了這些限制。
  • 關於吸菸,11位醫生有重要的話對你說!
    不要吸菸,不要二手菸。「大家都知道防範新型冠狀病毒帶來的嚴重威脅,但別忘了,吸菸和二手菸也是呼吸系統疾病主要的危險因素之一,對於控煙,我們應該更加堅決。」呼吸系統疾病專家鍾南山醫生說道。傳染病學專家李蘭娟醫生提醒:「研究證明,吸菸者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發展為重症甚至死亡的風險更高。」
  • 克羅埃西亞總理普連科維奇因妻子感染新冠病毒被迫隔離
    據克羅埃西亞通訊社當地時間11月28日晚報導,總理普連科維奇的妻子安娜·馬斯拉奇·普連科維奇(AnaMasla Plenkovi)因出現發燒症狀,進行了新冠病毒檢測,其檢測結果顯示陽性。據克羅埃西亞民防總部11月28日通報,過去24小時對11282人進行新冠病毒檢測,確診3987例新冠病毒感染者;截至目前,累計確診123693例,累計檢測736102人;累計治癒98465例;當前住院2221例,重症262例;新增死亡55例,累計死亡1655例;現存23573例,51247人處於自我隔離狀態。
  • 美媒:沙特王室150人感染新冠病毒
    【環球時報駐埃及特派記者 黃培昭 本報特約記者 王逸】據《紐約時報》8日報導,沙特報告第一例新冠病毒確診病例6周後,病毒正在衝擊這個國家的核心——王室。據一名與沙特王室關係密切的人士透露,多達150名沙特王室成員感染了新冠病毒,沙特國王和王儲也在進行隔離。
  • 巨石強森確診新冠 身體如此強壯為何仍躲不開病毒侵襲?
    9月3日,美國著名演員巨石強森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發表動態,宣稱自己新冠病毒檢測的結果為陽性,已經確診感染新冠病毒。聯想到之前曾經的「百米之王」博爾特確診感染新冠,再到更早前NBA多名籃球巨星確診新冠,在職業體壇大面積被病毒「攻陷」後,許多人不禁發出疑問:為何強壯如牛的運動員也會染上病毒?難道我們從小就聽說的「加強鍛鍊提高身體素質,提高免疫力抵抗疾病」的觀念是錯誤的麼?
  • 捷克發現變異新冠病毒,病毒變異會讓兒童更容易被感染
    中歐技術研究所結構病毒學研究小組負責人帕維爾·普列夫卡(Pavel Plevka)表示:「變異毒株的發現可以解釋一些人出現二次感染的原因,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在戰勝過一次新冠病毒後還會被再次感染。」該病毒學家說道:「目前檢測到的突變是病毒糖蛋白部位的細微變化,它使得病毒更容易侵入細胞,但該突變基本不會對疫苗的有效性造成影響。」
  • FoxNews:老人和重症患者易產生新冠病毒抗體
    據福克斯新聞網(FoxNews)網站6月17日報導,Medrxiv預印本平臺發布的一項新研究稱,並非所有的新冠病毒感染者都有抗體反應,老人和重症患者產生抗體的比例更高。在產生抗體反應的人群中,抗體在病毒確診後兩個月內在血液中保持穩定存在。
  • 巴西總統:我可能曾感染新冠病毒,但已痊癒,最終巴西70%人口都會感染
    每經編輯:盧祥勇當地時間6月25日,巴西總統博索納羅在一次視頻直播中表示,他可能曾感染新冠病毒,但已痊癒。此前博索納羅多次測試均為陰性。博索納羅還表示,最終巴西70%的人口都會感染新冠病毒。曾全國推廣藥物羥氯喹今年4月份,巴西裡約熱內盧州、帕拉州和阿拉戈斯州州長分別表示感染了新冠病毒,在5月份,伯南布哥州、聖埃斯皮裡圖州和羅賴馬州州長也表示他們的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
  • 美國印第安人領袖:相比白人,我們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
    在很多州,非裔、西裔、原住民等少數族裔的感染比例、死亡比例非常高,超過了該族群的人口比例。密西根州不同族群的感染比例例如,在北部的密西根州,非裔佔總人口的比例為14%,但是新冠肺炎的感染比例達到了34%,死亡比例達到了40%。
  • 為什麼武磊這樣的運動員更易感染新冠病毒?專家:過量運動後免疫力...
    目前,新華社已經確認了武磊感染新冠病毒的消息,武磊也成為歐洲聯賽中第二位確診的亞洲球員,此前效力於法乙的韓國球員石鉉俊也被確診。而隨著NBA球星杜蘭特、義大利國腳魯加尼、中甲球員多利、中國重劍隊3名隊員等確診新冠肺炎,世界範圍內體育運動員累計確診人數已超過50人。
  • 一次聚餐,11人感染,新冠病毒的傳播力變強了?哪些人易被感染?
    新冠疫情,從去年至今,一直牽動著所有人的心,經過一年的防控疫情,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最近大連竟然出現超級傳播的現象。正值新年,本來只是一次普通的家庭聚會,但是意外的造成了11人感染上新冠病毒,而這些在聚餐結束之後,又回到各自的居所,導致所居住的樓道單元住戶,及其他接觸人員,前前後後造成了33人的感染,且每個人的行動軌跡都在逐一進行排查,也就是說疫情還在繼續蔓延!這樣的傳染力度,可以算是超級傳播了,而且新聞一出,很多人開始擔心起來,認為新冠病毒的傳播力變強了,那麼到底是不是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