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餘萬元,受益26萬餘人次!東城這個服務中心有什麼秘訣?

2020-12-18 騰訊網

為了進一步加強北京市社會組織孵化(服務)「一中心、多基地」工作體系建設,推動基層社會組織孵化(服務)平臺規範化、專業化、標準化運營,增強實務能力,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北京市民政局舉辦了為期三天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奔向新徵程」為主題的市、區、街三級社會組織孵化(服務)平臺培訓班。東城區社會組織指導服務中心主任任志榮作為特邀嘉賓,進行了以「構築三級平臺多舉措培育社會組織」為主題的區級經驗分享。

東城區作為首都核心區,一直緊緊按照中央、北京市對於社會組織培育發展的精神和要求,通過多種方式,著力培育多元主體參與社區治理工作,尤其是非常注重推動社會組織這隻隊伍的建設和發展。面對社會組織發展的狀態,社服中心經歷了各種探索和嘗試,總結了三步走的思路:第一步提升社會組織自身能力,優化社會組織發展結構;第二步轉變政府職能,促進政府與社會組織的良性合作;第三步構建社會組織有序參與社區治理的綜合支持機制。

不忘初心來時路

01

東城區社會組織培育發展工作起步較早。2007年,按照黨的十七大提出「要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副處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東城區社會組織指導服務中心與市民中心,一套人馬兩個牌子。主要負責關於社會組織的政策指導、平臺搭建、政社合作、社會組織培育、宣傳交流以及反映訴求等工作。為社會組織的發展提供專項資金、技術指導、資源對接以及無償的辦公和活動場地等專門支持。

從成立之初到發展至今,社服中心走過了十餘年的發展歷程,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基礎期(2007年-2010年),這段時期主要凸顯了市民中心的功能,包括了無償為我區居民提供公益活動場地,月月舉辦各類民間收藏展覽等內容,在社會組織的培育方面,更多的是提供辦公場地、定向委託開展公益項目提供資金支持等方式,並沒有形成系統的、縱深的培育思路,但隨著那幾年全區各街道、社區建立了社區文化中心等公共空間,無償為轄區內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務,區級市民中心的功能逐漸淡化,社服中心更加側重社會組織指導服務的功能,2010年東城區率先開展政府購買服務,以項目化方式將公共服務交給社會力量承擔,通過競爭機制促進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和效率。成長期(2011年-2013年),政府購買服務固然是推進政府職能轉移的有效方法,但東城區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社會組織能夠提供的服務與政府的需求不對等,而政府公共服務的需求就是社區居民的需求,這就造成了社會組織的「本領恐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社服中心曾赴上海市浦東新區考察、學習社會組織培育孵化模式,先後引入北京恩派非營利組織發展中心、北京協作者社會工作發展中心等一批支持型社會組織,通過社區社會組織孵化培育工程、公益創投等方式,嘗試探索以成熟的社會組織培育社區社會組織以及定向培育社區需求鍥合度高的公益項目發展初創期的社會組織,這段時期的探索與創新為社會組織和社區社會組織培育發展奠定了基礎。發展期(2014年至今),東城區加強頂層設計,構建社會組織培育體系建設,規劃社會組織發展藍圖。截至目前,社會組織數量從2007年的330家(社團116家,民辦非企業單位214家)提升到現在的687家(社團224家,民辦非企業單位463家),同比增長108%;質量上也在逐年提升,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參與社區建設的領域和數量都有所拓寬和增加。社服中心各項工作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先後接待了民政部部長、北京市市長、市委書記以及其他省市各級領導的視察調研。

多措並舉謀發展

No.1

搭建「三級平臺」,聚合資源,構建新型治理體系

2014年,東城區在全市率先開創性的搭建區、街、社區三級社會組織服務平臺,在三級平臺的生態鏈上提供不同的能力建設和服務,培育適合不同平臺的社會組織,吸引社會資源參與社區建設,形成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公益人才「三社聯動」的社會總動員模式。東城區利用三年時間營造了社會組織紮根社區的大環境,提升了街道、社區幹部們的認同感,撬動了社區資源,為社區社會組織的落地生根培育了優質土壤。區、街道、社區三級平臺的定義和功能各不相同:區級平臺統籌全區社會組織發展工作,聚焦社區治理需求、連結社會資源、實現能力提升及資源下沉社區。一方面通過開展走訪街道調研實際需求、扶持助力街道級平臺建設與運營、公益人才增權賦能等形式,落實深化街道級社會組織發展平臺功能定位;另一方面舉辦居家養老服務對接洽談會、社會組織需求對接洽談會等大型專業性活動,吸引小棉襖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引行社工事務所、北京愛眾慈孝家園養老服務中心等優秀的社會組織落地東城,為東城區的居家養老、社區自治、物業管理等方面提供專業支撐。街道級平臺,發揮承上啟下作用,有效銜接區級平臺與社區平臺資源,培育社區社會組織,並整合協調轄區資源做好支持保障。目前,全區17個街道均已建立了街道級平臺,實現了全覆蓋。街道級平臺通過社區微創投、社洽會、提案大賽等活動,培育扶持社區社會組織,積極引導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如,崇外街道連續開展五屆公益微創投,發展培育了81支居民「領秀」帶頭人的社區社會組織。前門街道開展「菁英計劃」、「活力計劃」兩個重點項目,以「小院議事廳」、「協同發展中心」、「社區服務中心(文體)」三個平臺為依託,充分依靠群眾、發動群眾親自參與治理社區。和平裡、建國門、朝陽門、崇外、東華門5家社區社會組織聯合會完成正式的登記註冊,由專職社工自助運營,東城區的平臺建設正朝著專業化、規範化發展。社區級平臺負責挖掘服務需求,並通過專業社工的引領,將居民需求轉化為服務項目,同時引入專業社會組織落地社區,服務社區,使轄區居民親身體會專業的社會服務,構建新時代社會建設工作體系。如,東四街道六條社區共培育出愛心為民服務隊、花友匯、守望崗、英語組等15支社區社會組織,充分發揮了社區級平臺作用,開展「鄰裡節」、「百家宴」、「豐收節」等形式豐富的活動,整合各組織所長形成「組合拳」,引導共建優美環境,共享勞動果實。

近年來,依託三級社會組織發展平臺,社會組織參與東城區社會治理的頻率和廣泛性逐步提升。街道一級對於社會組織的認可程度、信任程度也得到了提升,政府職能轉變的意識不斷提高。部分街道,已經將社會組織作為自身工作的得力助手,圍繞區重點中心工作,開展各領域社區動員,用專業方法引導老百姓在胡同治理、百街千巷、文化建設、拆遷騰退等方面配合政府工作;此外,利用社會組織的優勢,充分響應「接訴即辦」機制,通過多方議事協商,有效化解社區居民之間、居民與政府之間的矛盾,同時降低了政府的人、財、物成本。

No.2

公益創投,破解困境,構建培育孵化體系

東城區社會組織的總數不少,但實力較強、作用顯著的社會組織相對較少,為改變專業支持型社會組織匱乏且能力良莠不齊的狀況,自2013年起,引入公益創投理念,圍繞區中心工作,面向社會公開徵集如為老服務、社區治理、矛盾調處等能夠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項目,挖掘公益種子,用小額資金培育初創期社會組織發展的方式,同時引入北京恩派非營利組織發展中心做智力輸出,在項目開展過程中提供專業技術指導。如,落地東四街道的社區凝心聚力綠生活項目,項目依靠設計酵素製作環保手工皂等公益活動傳遞環保理念,不僅激髮帶動了四個社區的居民參與院落清理的志願活動,還潛移默化的改變了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的傳統認識觀念,從起初的不信任、排外的態度到後來主動聯繫、夥伴依賴關係,社會組織融入社區、紮根社區,在參與社區治理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公益創投對於初創期的社會組織來說,在技術、資金短缺時期,政府出資助力開闢道路,形成未來成長的契機,但創投是一種投資,依然會有失敗的風險,由於每屆創投的項目執行期基本為一年,離成長為熟型組織尚有一段距離,在「扶上馬」後,仍需「送一程」,這就需要項目落地的街道給予資金、技術等方面持續性支持。2019年,社服中心將公益創投和街道級平臺建設兩項工作有機結合,改進以往公益創投的方式,將公益創投的支持方向定位為助力街道級平臺發展,抓住了參與社區治理的主體。以培育挖掘優秀社區社會組織為切入點,通過為街道平臺更多賦能,激發其自我生長的活力,提升專業水平和能力,促進街道平臺良性發展。目前公益創投已連續舉辦六屆,共培育了52個社會組織和62個社區社會組織,其中,北京市夕陽再晨、東城區耆樂融長者關愛中心、東城區益生活知識傳播服務中心等20餘家社會組織已在市、區註冊。

No.3

需求發布,專業支撐,構建公共服務體系

搭建全區政府購買服務平臺,依託社會組織指導服務中心匯總區體育局、區委社會工委區民政局、和平裡和龍潭街道等單位的服務需求,統一向社會發布,吸引有能力的、優秀的社會組織落地東城,實現專業人幹專業事。近幾年,通過區級社會組織服務平臺對外發布了項目230餘項,80餘家公益服務類社會組織承接,涉及資金2000餘萬元,受益269116人次,逐步形成了需求徵集、需求梳理、項目徵集、項目初篩、立項評審、項目公示、項目優化、項目籤約、項目監測、項目評估的一套適應區域特點的工作流程,促進了政府統籌推進政府購買服務工作,增強了社會影響力和關注度,吸引了高質量資源聚焦東城。如東城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引入東城區社區參與行動服務中心,為17個街道提供多元參與、協商共治專業支撐,在交道口街道南鑼四條胡同整治過程中,開展5場「開放空間」討論會議,在公共空間規劃、重點院落整治、騰退空間利用、交通秩序管理等方面問政問計問需於民,為居民和政府搭建了一個良性的互動交流平臺。

No.4

人才培養,智力支持,構建公益支撐體系

圍繞社區治理、社會組織培育、社區項目化管理等內容,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形式,加大引領,為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提供持續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2016年,面向全區開展區、街、社區三級社會組織人才培養計劃,圍繞三級平臺建設、社區治理創新等方面委託專業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向公益人才解讀和教授政府購買服務項目流程、社區公益金及黨建經費使用及管理、公益項目的設計要素及案例分享、立項評審要點及演練等專業知識和工作技巧。2017年,與北京協作者社會工作發展中心合作,啟動「東城區創益匯公益資源聯合體」,組建了一支包括創業指導、法律、財務、籌資、品牌傳播、信息技術、黨建、心理等共9類20家專業支持隊伍,並針對12家初創期社會組織開展封閉式工作坊,從組織宗旨使命戰略規劃、組織內部治理、財務法律、項目申報設計管理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培育,一對一指導,為東城區社會組織打造品牌項目提供專業支持。如東城區五色土社會工作事務所,前身是龍潭街道左安浦園的一個社區社會組織,通過參加我們的封閉式工作坊提升了項目化運作、社區動員等方面的能力,在本社區開展公益認領活動,針對社區及居民的實際問題和需求,面向區域化黨建單位、社會組織、社區社會組織、社區黨員和居民開放認領申請,廣泛動員多方力量參與社區治理。該活動至今已舉辦四屆,共發布113個項目,受益居民10000餘人次。

No.5

黨建引領,多元參與,構建社區共治體系

自2016年起,東城區持續推進黨組織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對現有區委社會工委區民政局業務主管和無業務主管的社會組織黨員情況逐年摸排,根據社會組織的性質、業務活動、黨員數量等實際情況,組建33個功能型黨支部,實現黨的組織和建設「兩個覆蓋」。一是加大線上學習力度,運用好「學習強國」學習平臺、黨建公眾號等資源,為社會組織黨員送學上門;二是推行「支部+公益+項目」運行模式,推動社會組織各黨支部積極開展黨建活動,以黨建帶項目,以項目促服務,把黨的教育與業務發展結合起來;三是強化社會組織中在職黨員「雙報到」,引導黨組織和黨員回社區報到,積極參與地區「周末衛生大掃除」、結對幫扶困難家庭等活動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如,北京社會生活心理衛生諮詢服務中心黨支部在中山公園管理處的配合下,舉辦了「推進殘疾預防,健康成就小康」主題公益活動,支部的黨員們冒著高溫酷暑不辭辛苦,熱情地投入到為殘疾人服務當中,為他們提供優質的服務,發揮了黨員的責任心與帶頭作用,充分體現了黨組織的號召力和戰鬥力;建國門街道西總布胡同衛生監督隊在創建衛生城市的過程中,一直緊緊跟隨黨的路線和方針政策,在「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活動中,黨員志願者在創衛行動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帶動更多群眾有意識的維護公共環境,參與垃圾分類,讓胡同居住環境更加美好溫馨。近年來,區社服中心圍繞全區中心工作,構築區、街、社區三級社會組織發展平臺,堅持黨建引領,採取推進政府購買服務、優化升級公益創投培育本土化社會組織、加強公益人才培養等舉措,共同推動社會組織在民生保障、社會治理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創益前行展未來

03

聚焦優化格局,強化黨建引領功能

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提高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質量,最重要的是旗幟鮮明強化黨建引領,不斷鞏固黨的領導核心地位。一是要注重解決社會組織黨建虛化、弱化、邊緣化等問題,加強自我動力提升,紮實開展社會組織基本組織、隊伍、制度、活動、本保障建設;二是要注重擴大社會組織「兩個」有效覆蓋,整合黨建資源,採取單獨建、聯合建、掛靠建、派駐建、行業主管部門指導管理和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模式;三要注重創建服務型社會組織黨組織,針對行業協會、商會、等不同類型社會組織的實際情況,規範行業服務行為,補齊短板;四要注重提升社會組織黨建質量,實施社會組織黨建均衡發展工作計劃,整頓社會組織軟弱渙散黨組織,做實黨建基本功,提升支部戰鬥力。

聚焦突出問題,激發多方協同活力

社會組織的培育是慢工,其效果往往是「軟指標」,應正確處理「顯績」與「潛績」關係。堅持問題導向,結合基層黨建、「吹哨-報到」機制等重點工作任務,把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作為著力點,打通為群眾服務的最後一公裡。區級平臺發揮整合社會資源作用,做好政策解讀與引領示範工作;街道級平臺以社區需求為導向,以培育社區社會組織為重點,以完善群眾參與機制為目標,切實為基層減負。通過三級平臺的聯動,連點成線,連線成片,連片成面,有效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參與重點領域建設的積極性,進一步激發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的活力。

聚焦融合發展,助力社會治理創新

依託三級平臺在橫向、縱向上的組織權能,橫向匯聚、縱向打通。一是在2019年各街道級平臺建設的基礎上,從信息管理、制度規範、基礎調研、健全臺帳、開展服務等方面加強指導,繼續完善街道平臺功能,提升運營能力;二是大力扶持培育社會組織,聚焦社區治理、養老服務、環境整治、社工機構等社會領域,加快發展生活服務類、公益慈善類和居民互助類社會組織;三是繼續拓展重點公共服務領域,深化政府購買服務,依託第三方機構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進行全程監測與評估, 抓監管促效率,推進政府購買服務規範發展。

文章來源|東城區創益會

相關焦點

  • 臺北捷運公司未繳裁判費 鄭捷免賠2000餘萬元
    原標題:臺北捷運公司未繳裁判費 鄭捷免賠2000餘萬元  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導,臺北捷運(地鐵)今年5月21日發生喋血事件,有媒體報導臺北捷運公司未繳裁判費,新北市法院裁定駁回民事求償,鄭捷免賠2000餘萬元(新臺幣,下同)。
  • 涉案2000餘萬元!大餘警方破獲網絡詐騙案60餘起!
    ,現場繳獲大量電話卡、銀行卡、電腦等作案工具,涉案資金2000餘萬元。>雙方建立信任後該女子向其推薦在一個叫「某某的APP上賭博後在該APP上充值後通過一些遊戲等遊戲進行賭博短短九天時間不到就損失了200餘萬元
  • 北京東城今年完成東單體育中心改造
    原標題:北京東城今年完成東單體育中心改造 來源:北京青年報昨日,東城區「兩會」舉辦「持續改善民生福祉,提升社會治理能力」主題新聞發布會,就教育、衛生、商務、體育、「接訴即辦」等民生工作進行發布。北京青年報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2021年,東城區民生領域將有更多創舉,老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將進一步提升。在便民服務方面,居民出門購物將更加便利。
  • 第26屆「義博會」落幕 累計到場參觀10.6萬人次
    10月25日,第26屆中國義烏國際小商品(標準)博覽會(下稱「義博會」)圓滿落幕。  本屆「義博會」設有國際標準展位3400餘個,展覽面積達10萬平方米,有來自國內19個省(市、自治區)的近2000家企業參展,是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國內首個線上線下同步舉辦的大型外貿綜合展會。
  • 春運前十天,武漢鐵公空發送400餘萬人次,公共運輸運送8000餘萬人次
    據統計,春運前十天,全市鐵路、公路、航空安全發送旅客409.68萬人次,同比增長8.26%;全市公共運輸共運送乘客8096.56萬人次,同比增長2.77%。1月17日凌晨4點至5點,武漢站6列紅眼班列集中抵達,市交通局連夜協調,武漢站綜管辦緊急調度,公交加密夜行班次、調整對接發班時間,計程車全力保供,5000餘人1小時內全部疏散完畢。
  • 雲南宣威這個電商服務站讓村裡的困難戶增收15餘萬元
    雲南宣威這個電商服務站讓村裡的困難戶增收15餘萬元 供圖雲南宣威這個電商服務站讓村裡的困難戶增收15餘萬元 供圖電子商務服務站是全面推行農村電子商務建設的重要環節,起著為農民提供便民惠民的電子商務綜合服務的作用
  • 北京東區兒童醫院分流患者30餘萬人次 兒醫專家實現靈活預約
    原標題:北京東區兒童醫院分流患者30餘萬人次 兒醫專家實現靈活預約北京東區兒童醫院醫院5層「專科診療區」已於9月全新亮相併啟用,可提供「一站式」專科就診服務,醫療場地面積擴容1000餘平方米。五年來,醫院共接診患兒30餘萬人次,年均分流患兒6萬餘人次,緩解了北京市兒童醫療資源緊缺現狀,並且為患兒家長開通專屬醫療服務,可指定專家、雙方靈活約定就診時間。同時,醫院還可提供多人團隊精細化服務一名小患兒的「多對一」的特約看診服務。值得關注的是,9月16日當天,院內將舉辦包括小兒內科、外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在內的多科室專家義診。
  • 河北發放近10萬雙輪滑鞋 圍場1.6萬餘名小學生受益
    今年近10萬雙輪滑鞋配發到河北全省1700餘所農村基層小學,將惠及80多萬名農村小學生。"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是壩上冬天獨有的魅力,作為塞罕壩規模最大的小學,利用其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大力發展冰雪項目,學校連續五年在操場上澆水形成冰場,開展速滑運動,天寒地凍練滑冰,春暖花開玩輪滑。「輪轉冰」四季教學模式在該校初步形成。
  • 北京市志聯:春運期間每天2700餘人次開始「暖冬行動」
    北京晨報記者2月1日從北京市志聯獲悉,2018年春運期間,全市平均每天將有2700餘人次志願者在火車站、地鐵、長途客運站等重點地段,為旅客和市民出行提供服務。  2月1日是春運首日,2018年北京市「暖冬行動」春運志願服務啟動暨春運志願者主題活動日在北京西站舉辦。
  • 219萬餘人次在線觀看!獵頭機構對接服務河北發展高峰論壇在正定舉辦
    本次論壇通過河北新聞網官方網站、河北高層次人才網、河北新聞網微博、河北新聞網今日頭條號、河北新聞網百家號、河北新聞網快手號、「冀看點」抖音號、「陽光理政」抖音號等多平臺直播,3個半小時累計吸引219萬餘人次觀看。圖為獵頭機構對接服務河北發展高峰論壇。
  • 蘭州市連續15個月向困難群體發放價格臨時補貼3591餘萬元
    蘭州市連續15個月向困難群體發放價格臨時補貼3591餘萬元 2020-09-08 17: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車駕管12條實施月餘 13餘萬濟南人受益
    本報1月7日訊(記者 侯月)13萬餘輛汽車免予上線檢測,27名70周歲以上老人報名參加駕照考試,50餘筆摩託車電子檔案轉籍……2020年11月20日,公安部12項放管服新改革舉措生效實施以來,在濟南,已經累計有超過13萬人受益。
  • 一男子「生產」12306帳號30餘萬個 獲利60餘萬元
    鍾欣 攝中新網成都7月7日電(曹惠君)記者7日從四川達州警方獲悉,達州市公安局破獲一起跨省倒賣個人信息案,一男子「生產」12306帳號30餘萬個,獲利60餘萬元。今年2月,達州市公安局網安支隊接到群眾舉報稱,在宣漢線南壩鎮有一名「黃牛」倒賣火車票。網安民警及宣漢縣公安局立即介入調查,很快發現在南壩鎮昆甑西路經營票務門店的冉某有重大嫌疑。
  • 2020年接待健身愛好者34萬餘人次
    本報訊 近日,記者從貴陽奧體中心了解到,2020年,該中心舉辦全民健身活動共計76場,全年共接待健身愛好者人數達34萬餘人次,較前一年增長了30%。 據介紹,自2014年起,貴陽奧體中心嚴格貫徹落實《國家體育總局關於做好大型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工作有關事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分時段向廣大市民免費或低收費開放。
  • ...點、1900餘人次 ——市體育局科學健身指導服務走進東港、莒…
    第五次國民體質監測 19天、17個監測點、1900餘人次 ——市體育局科學健身指導服務走進東港、莒… 2020-09-11 19: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湖南韶山有支義剪志願服務隊 「領隊」累計義剪服務3500餘人次
    湖南韶山有支義剪志願服務隊 「領隊」累計義剪服務3500餘人次 2020-06-14 12:01:03此後,龐紅亮便開始長達十年的義剪志願服務,從上門為老人提供義剪服務,到在自己理髮店亮出「為70歲以上老人免費理髮」的牌子,再到每月5號準時出現在「陽光5號」自願服務現場,據不完全統計,他已累計義剪服務了3500餘人次。  十年來,妻子從不理解到默默支持,如今更是和丈夫一起做義剪服務,帶女兒一起做公益活動。龐紅亮「愛從頭開始」的志願善舉不僅感染了家人,也帶動了韶山不少理髮同行加入進來。
  • 呈貢區2000餘座公廁管理全達標
    截至目前,全區組織「八類」公共場所負責人培訓會11次,累計培訓1900人次,發放《清潔消毒工作指南》2000冊,做到每個公共單位1冊。同時,每周五開展大掃除活動,共清理垃圾120餘噸。針對「集貿市場環境衛生全提升」專項行動,累計出動執法人員1520人次,檢查集貿市場206個次,全區共有2289家餐飲單位達標,總體達標完成率88.31%。
  • 這個破了世界紀錄的海洋館,有3萬餘只奇妙海洋生物等你來
    三年間,前往雙流的遊客「流量」,迅速從從2017年1061.4萬人次,增長至2019年1609.4萬人次。近年來,深入推進文旅融合發展,雙流底氣十足。雙流立足地域特色文化資源和區域功能定位,高質量塑造體現雙流特色的公園城市文化風貌和天府文創之港城市美學形態,不斷加快全域旅遊示範步伐。今年9月,第二批天府旅遊名縣候選縣名單公布,雙流區榜上有名。
  • 湘潭市中心醫院榮獲「全國最佳志願服務組織」獎
    8月26日上午,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召開推進學雷鋒志願服務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湖南分會場上,湘潭市中心醫院榮獲「全國最佳志願服務組織」獎,該院黨委書記夏紅代表參會並上臺領獎。 會上,公布了2019年度全國學雷鋒志願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和疫情防控最美志願者名單,湖南15個先進典型榜上有名,其中,湖南省4個組織獲評「最佳志願服務組織」,湘潭市中心醫院就是其中之一。
  • 文明創建我先行 39家市級機關7798餘人次參與志願服務
    6月11日,市文明辦、市直機關工委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在市級機關中廣泛開展「文明創建我先行」志願服務活動,內容包括集中愛國衛生運動、交通路口文明勸導、社區文明創建等,號召機關幹部積極參與文明城市創建活動,爭當文明的引領者、宣傳者和踐行者,示範引領全體市民積極參與文明城市創建,共同助力寧波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六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