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影,揭露了半個世紀以前,一場轟動世界的空難,背後令人震驚的真相……
世界華人周刊專欄作者:顧景言
新聞背後,有你不知道的世界
去年,紀錄片《哈馬舍爾德懸案》上映,引發了全世界的關注。
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不在於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和表現方式,而在於案件本身。
這是一樁真實的歷史懸案。
1961年9月18日,聯合國秘書長哈馬舍爾德的座機在非洲墜毀,機上人員全部遇難。
很多證據和證言,都指向一種可能:哈馬舍爾德是被謀殺的!
▲ 飛機失事現場
雖然聯合國一直在大國之間艱難周旋,處境有些尷尬,但聯合國秘書長畢竟地位超然、身份尊貴。
是誰膽大包天,敢對哈馬舍爾德下手?
這位精明強幹的秘書長,又是怎麼得罪了那些人?
這部紀錄片本來的目的,是探尋哈馬舍爾德死亡的真相。
在尋找的過程中,卻發現了比「聯合國秘書長遇刺」更加駭人聽聞的歷史事實。
哈馬舍爾德的死,令不少人暗中狂喜。
1961年9月17日,這位意氣風發的秘書長在剛果的首都登上飛機。
他此行是為了和剛果叛軍的首領衝伯見面,阻止剛果的分裂。
哈馬舍爾德為此籌備許久。
這次談判如果成功,能夠使剛果免受戰亂之苦,恢復和平穩定。
然而,就在18日凌晨,這架飛機在羅得西亞墜毀了!
哈馬舍爾德的生命,與剛果實現和平的希望,都毀滅了。
官方給出的調查結果也很「官方」:這場事故的原因是飛行員操作失誤,看錯了飛機高度表上的數值。
飛行員竟然犯這樣低級的錯誤?
這個理由顯然無法說服民眾。
聯合國給出了另外一種解釋:也可能是飛行員有預謀地墜機。
無論如何,哈馬舍爾德的死,責任被完全推到了他的飛機駕駛員身上。
可是,無數人都堅信哈馬舍爾德是被有預謀地刺殺的。
因為他得罪的不是幾個權勢赫赫的大人物,而是昔日稱雄於世界的殖民帝國。
哈馬舍爾德是一位熱情如火的理想主義者。
他是瑞典人,於1953年成為聯合國秘書長。
他剛上任的時候並不被人看好。
所有人都認為,這個英俊隨和的中年人,不過只是一個平凡的瑞典官僚罷了。
彼時,美蘇兩大巨頭冷戰,英法兩國餘暉猶在。
在風雲詭譎的大國爭霸格局裡,聯合國就像東周王室一樣,舉步維艱。
身為秘書長的哈馬舍爾德,又能做些什麼呢?
像周天子一樣做一個清貴悠閒的政治花瓶,是最現實的選擇。
可他偏不!
哈馬舍爾德明明沒有力量,卻還是要保護那些弱國的利益。
他四處奔走,倡導向那些新獨立的非洲國家提供保護。
他努力讓這些國家擺脫過去殖民者的影響。
他號召他們奮起抗爭:「向強權低頭服從非常容易,而反抗,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哈馬舍爾德,也因此被稱為「有史以來第一位真正的世界公僕」。
明眼人都看得出,他把老牌的殖民帝國得罪完了。
英法雖然無法阻止殖民地的獨立浪潮,但它們有自己的算盤。
他們希望成為這些新獨立國家的幕後操縱者。
用大國的翻雲覆雨之手,躲在暗處不停地攪弄風雲,豈不美哉?
哈馬舍爾德的行為卻是在和這些老牌帝國對著幹。
為此,他樹敵無數。
甚至在聯合國內部,都有不少人希望秘書長早早死掉。
有個傳聞也越傳越廣:有人決意要謀害哈馬舍爾德!
而在1961年9月18日,哈馬舍爾德的死亡,讓人們再次想起了這個傳聞!
這種猜測不是平白無故的。
紀錄片《哈馬舍爾德懸案》的製作者走訪了當年飛機失事的目擊者。
他們大多是貧窮的黑人。
黑人們對當年的事情印象深刻:「我們看到飛機正準備向機場降落,但不知發生了什麼,機場的燈全滅了。」
這時候,空中出現了第二架飛機,開始對著哈馬舍爾德的飛機射擊。
「聽上去像是一架噴氣式飛機」,黑人還補充了細節。
這些黑人十分震驚,他們詢問自己的老闆詹姆斯先生——他是個英國人,到底發生了什麼?
詹姆斯的回應耐人尋味:「噓!」
作為目擊證人,黑人們的證詞在當年沒有受到重視。
而且,他們也不敢出來作證。
更可疑的是,飛機失事第二天,負責值班的無線電調度員馬丁銷毀了自己的記錄,不久後重寫了一份。
本來應該觀測到整個事件的他,宣稱自己什麼都沒有看到。
前美國國安局官員索撒爾則透露,事故發生之前,自己接到了電話通知:
「你一定要來監聽站,半夜的時候,很快就會有事情發生了!」
剛過了午夜,他就收到一份來自非洲的錄音。
在錄音中,一名飛行員的聲音陸續傳來:
「我將開始攻擊」「槍炮開火」「我擊中它了」「它著火了」「它墜毀了」!
他的長官神情凝重:「這份錄音見證了歷史,而他才剛發生7分鐘。而且錄音中的人物我們都認識。」
種種跡象都表明,哈馬舍爾德死於有計劃的謀殺。
那麼,是誰下的黑手?
在經過艱難地探尋之後,一個名叫「南非海事研究所」的組織浮上了水面。
這是個非法地下組織,簡稱為「SAIMR」。
SAIMR的首腦是一個名叫麥斯威爾的白人男子,他曾經當過僱傭兵,是個神槍手,而且頭腦十分聰明。
麥斯威爾是個白人至上主義者,非常仇視黑人。
而哈馬舍爾德,自然就成了他的眼中釘。
現在已被揭秘的SAMER組織檔案中,有一份12頁的手稿。
在這份手稿中,提到了要謀殺哈馬舍爾德。
原因是,「他帶來了很多麻煩」。
SAIMR並不打算孤軍奮戰,而是有一個強力的支持者,那就是英國情報機構。
據南非駐倫敦大使館前專員蒂尼將軍回憶,麥斯威爾曾來詢問他:「需不需要資金和武器來武裝白人,對抗黑人?」
蒂尼堅信,麥斯威爾受英國軍情六處的資助和指導。
即便如此,敢對聯合國秘書長下手,也還是令人覺得匪夷所思。
然而,如果繼續了解麥斯威爾這個人,就會驚訝地發現,他還能做出比謀殺聯合國秘書長更瘋狂100倍的事情!
比如,用愛滋病毒作為武器,來滅絕黑人。
麥斯威爾痴迷於愛滋病毒的研究。
他在日記中寫道:「愛滋病在南非的政治走向中,將扮演重要角色。」
為此,他假扮成醫生,在非洲開了多家診所。
麥斯威爾哄騙那些貧窮而可憐的黑人,自己的診所將會為他們免費注射疫苗。
黑人們欣喜若狂。
可是,他們萬萬不會想到,麥斯威爾注射到他們體內的,根本就不是什麼疫苗。
而是愛滋病毒。
麥斯威爾曾經的屬下,一個名叫瓊斯的男子坦然告訴採訪者:「在種族隔離政策下,黑人是沒有人權的。」
他把麥斯威爾稱為「披著羊皮的狼」。
一位名叫達格瑪的女子,曾在麥斯威爾的診所工作。
當她發現麥斯威爾的驚天秘密之後,決定告訴政府。
麥斯威爾毫不猶豫地下令殺了她。
對於自己的瘋狂計劃,麥斯威爾信心滿滿:「南非在2000年,白人將佔大多數。」
瓊斯冒著被報復的危險,向紀錄片團隊透露了SAIMR的真相。
這是一個秘密的僱傭兵組織。
它的經濟來源,來自於一些外國政府。
收人錢財,替人辦事。
SAIMR存在的目的就是破壞一些國家的穩定,甚至鼓動政變、推翻別國領導人、傳播愛滋病毒。
信奉白人至上的麥斯威爾,與一些老牌殖民帝國有著極度曖昧的關係。
他們是麥斯威爾的「金主」,也是麥斯威爾的後盾。
而具體執行這項計劃的飛行員,據現有的檔案資料顯示,和瓊斯的證言,是一名外號叫「獨行俠」的比利時飛行員。
他的名字是塞格姆。
塞格姆是比利時和英國混血,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服役於英國皇家空軍。
離開空軍之後,塞格姆成為了一名僱傭兵,開始為SAIMR服務。
塞格姆如今已經去世。
但是,這件事從他的親密好友口中得到了證實。
據他朋友回憶,塞格姆在世的時候經常炫耀自己擊落了哈馬舍爾德的座機,很多細節都對得上。
然而,這件事官方依然沒有出面給出一個明確說法。
儘管紀錄片團隊花費了數年時間,找到了無數證言,但是依然無法為這個懸案蓋棺定論。
不過,值得欣喜的是,就在不久前,聯合國決定重啟對此案的調查。
聯合國多次要求英國和南非配合調查,但這兩國都拒絕了。
長眠於地下的哈馬舍爾德,值得人們銘記,更值得人們為他找回遲到的正義。
僱傭兵瓊斯坦言:「他被謀殺是因為他想改變非洲與世界其他地區的經濟關係。他活著就是威脅。」
是對誰的威脅?
是對老牌殖民國家的威脅,是對白人至上主義者的威脅,是對歐美壟斷企業的威脅,是對SAIMR這樣的僱傭兵組織的威脅……
可是,他活著,卻是對更多貧弱國家的保護。
▲ 1954年在新聞發布會上
他明明沒有力量,卻依然竭盡全力,為那些被侮辱和被損害的民眾發聲。
他是個瑞典人,但是卻無比符合中國人對「英雄」和「士」的定義。
那些先哲的讚美,用在他身上毫不過分:
「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
「知其不可而為之。」
「計利當計天下利。」
……
他是瑞典人,但是他的所作所為,完全配得上聯合國秘書長這個職位。
▲ 哈馬舍爾德肖像於1966年在聯合國總部揭幕
所不朽者,垂百世名;孰謂公死,凜凜猶生。
原標題:《誰謀殺了聯合國秘書長?60年前的懸案,背後罪惡駭人聽聞》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