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句「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中的「霸王」是指誰?

2020-12-15 何不秉燭遊矣

我們不是詩詞的創作者,我們只是詩詞的搬運工!如果你喜歡古詩詞的話,歡迎關注我!

我們說要想真正去理解到一句詩它是什麼意思,就必須去具體地了解這首詩,以及它的作者、他所處的時代背景,從而推斷出他想要表達的意思。

一般來說,一首曉暢的詩歌,人們往往只是對其中部分字眼不懂而已。懂了關鍵字眼,詩意不講自明。

因此,對詩意基本明了的情況下,發揮想像力,感悟詩歌的意境,想一想詩歌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是學好一首詩的必不可少的步驟。

那麼,你知道這首詩作者是誰嗎?知道他想表達什麼意思嗎?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七律》鐘山風雨起蒼黃, 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 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間正道是滄桑。

這裡的霸王指的就是項羽,那麼為什麼作者說「不可沽名學霸王」?這裡就不得不提及一下「楚漢相爭」的歷史。

楚漢相爭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拉鋸性戰爭。戰爭雙方的主帥,一位是西楚霸王項羽,一位是被項羽封為漢王、後來成為漢高祖的劉邦。楚漢相爭開始時是楚強漢弱,而最終的結局則是劉邦「得天統」

漢武帝時司馬遷寫《史記》130卷,排在前面的12卷本紀寫的是黃帝以來最高當權者的歷史。本紀第七和本紀第八分別寫項羽和劉邦。由此可以看出項羽、劉邦的歷史地位和重大歷史影響。

這一影響也進入了本詩作者的詩詞之中,其代表性的詩句是:「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楚霸王項羽在鴻門宴上為求名聲,動婦人之仁,放走了劉邦。後來劉邦壯大,滅了項羽,奪了天下

此詩是作者在1949年題於人民解放戰爭「渡江戰役」之際,這裡使用典故,是想說:要拿出最後的勇氣和力量去追打落荒而逃的敵人,而不能像楚霸王項羽那樣為了一時的名利而放走敵人。

完。

本文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不可沽名學霸王」——毛澤東點評項羽、劉邦
    戰爭雙方的主帥,一位是西楚霸王項羽,一位是被項羽封為漢王、後來成為漢高祖的劉邦。楚漢相爭開始時是楚強漢弱,而最終的結局是劉邦「得天統」。漢武帝時司馬遷寫《史記》130卷,排在前面的12卷本紀寫的是皇帝以來最高當權者的歷史。本紀第七和第八分別寫項羽和劉邦。由此可以看出項羽、劉邦的歷史地位和重大歷史影響。這一影響也進入了毛澤東詩詞之中,其代表性的詩句是:「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 【史海】毛澤東點評項羽、劉邦:不可沽名學霸王
    戰爭雙方的主帥,一位是西楚霸王項羽,一位是被項羽封為漢王、後來成為漢高祖的劉邦。楚漢相爭開始時是楚強漢弱,而最終的結局則是劉邦「得天統」。漢武帝時司馬遷寫《史記》130卷,排在前面的12卷本紀寫的是黃帝以來最高當權者的歷史。本紀第七和本紀第八分別寫項羽和劉邦。由此可以看出項羽、劉邦的歷史地位和重大歷史影響。這一影響也進入了毛澤東詩詞之中,其代表性的詩句是:「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 讀詩|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千古一霸王
    詠史詩的常客詠史詩是我國古代詩歌中重要的一類,大多針對具體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有所感慨而作。這類詩作常常詠史懷古詩、借古諷今,也有詩人借歷史人物袒露自己胸襟,借古人的酒,澆自己的愁。而從唐代詠史詩成熟以來,西楚霸王項羽就成了詠史詩裡的常客之一。
  •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現在還不是湖人慶祝的時候
    但在季中交易期得到「怒吼天尊」拉希德·華萊士的他們先是在東部半決賽苦戰七場淘汰了東部衛冕冠軍籃網,而後又在東決中4-2拿下了當年的聯盟第一、61勝21負的步行者,一路浴血爬進了總決賽。或許約基奇、戈貝爾甚至字母哥能夠在單一技能中壓制濃眉,但綜合攻防兩端的影響力,他無愧於如今nba第一中鋒。
  • 四川信託被接管: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兌本息誓不休!
    導讀:四川信託宣布被正式接管,320億的窟窿誰來填呢?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越是寒冬,越要團結;越是困境,越要堅持。(微信公眾號同步推送,關注可閱讀更多精彩內容)四川信託風險事件曝光後,迎來了被監管部門實施強制管控的命運。
  • 宜將剩勇追窮寇:100秒看解放軍跨海登陸作戰,摧枯拉朽攻滅全島
    視頻中顯示的解放海南島戰役的過程可謂振奮人心。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回首70年前的解放戰爭,波瀾壯闊盪氣迴腸。三大戰役摧枯拉朽般擊垮了國軍精銳主力,此後人民解放軍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宜將剩勇追窮寇,懷揣著解放全中國的目標奮勇出擊,山河不斷重開新顏。在向南解放了一個又一個城鎮後,最終兵鋒直指瓊州海峽。而海峽的對面就是中國第二大島——海南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