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賽迪營商環境百強縣出爐!如今的百強縣可謂品種繁多,有綜合實力、競爭力、發展潛力、營商環境、工業實力、投資環境等領域,側重點不一樣,最終的排名也會有所不同。但在各大榜單中,江蘇的崑山都是穩居首位,也是意味著強者恆強的真理。賽迪是國家工信部旗下的一家研究機構,研究實力與數據準確性也是可以保證的。
年初的時候,賽迪方面公布了綜合實力百強縣的榜單,那麼如今這次營商環境百強縣的出爐又是一個什麼格局呢?公開資料顯示,賽迪營商百強縣的核心指標共有五個,分別是服務效能、企業活力、要素吸引、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此外,還有14個二級指標。從計算方式來看,這份百強縣數據沒有考慮GDP總量、財政收入等經濟指標,但似乎又與這些經濟數據相互關聯。
其實我們對於賽迪機構公布的數據還是非常認可的,一般而言,其他機構公布百強縣,標的池中只有幾百個縣市,而這份榜單對我國1879個縣級行政區劃做出了全面的評估。覆蓋面如此之廣,也是非常少有的。據悉,這份百強縣上榜的成員,產業實力都非常強。在今年疫情的影響下,上榜百強縣的整體表現優異,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平均增速將近有5個點。
這份百強縣榜單,從省份分布的情況來看,浙江創造了新的歷史,共入圍了27個。其中百強縣前十名中,浙江也是躋身了3個,分別是慈谿、餘姚和義烏。而江蘇在這份營商百強縣中,入圍了22個。前十強中,江蘇縣市的數量依然最多,達到了5個,其中崑山和張家港位居前三甲。營商環境十大強縣依次是崑山、晉江、張家港、慈谿、餘姚、太倉、常熟、江陰、長沙縣和義烏。
雖說是營商環境百強縣,但評測的指標基本也是與綜合實力相近。進入這份榜單前20名的強縣,GDP沒有低於1000億的,實力可想而知。雖說是營商環境,但能體現出這個環境的,必然是產業帶來的經濟數據。只不過,未來我們要考慮的是產業的含金量,並非一味追求經濟的數量。也就是說,科技、生態、文化、醫療、交通等領域同樣是縣市發展需要去追求的。
中國省份中,除了江蘇和浙江以外,入圍最多的就是山東,百強縣數量為9個。隨著近幾年第四次經濟普查的推行,山東的GDP進行了明顯的下調。隨著山東經濟總量的縮水,下轄各大地市以及強縣的數據都出現了不同的程度的負增長,必然也會影響山東各類榜單的排名。在賽迪營商環境百強縣榜單中,山東的強縣數量也是繼續縮水,從去年的15個降到了這次的9個。
據悉,這次中國營商環境百強縣中,東部地區佔到了66個,而其他地區加起來也就34個。讓大家意外的是,湖北在這次疫情後,發展非常強勢,共入圍了7個強縣。此外,中部地區的湖南,表現也是非常亮眼。長沙縣入圍前十,瀏陽入圍前二十,這兩個強縣都來自於湖南。而且該百強縣榜單中,除了長沙縣和瀏陽,其他都來自於東部沿海地區。那麼大家對於這份百強縣的榜單,又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