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廈門市農業農村局分別與國開行廈門市分行、農行廈門市分行、農發行廈門市分行、廈門市農村商業銀行等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開展全方位、深層次、多元化戰略合作,探索出了一條金融支農興農的新路子。
今年以來,廈門市政府牽手銀行,向涉農領域累計投放貸款400餘億元,農發行廈門市分行今後五年內向廈門鄉村振興發展提供800億元授信,為支農助農興農注入強大的金融能量。
一、「信息化」融合,貫通政銀農資源共享鏈路
致力於建設基於大數據應用的全場景智慧管理綜合平臺,廈門市農業農村局會同各主要在廈金融機構,打通互動關鍵堵點,貫通政銀農資源共享的鏈路。
在推進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中,政府、銀行、村居三方共同開發「廈門市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系統」,把產權交易、股權管理、拆改遷管理、日常審批等應用打包入駐,實現業務全流程電子信息化,同時在大數據分析、信用體系建設、銀村直聯等方面力求創新突破。
信息化手段的運用,使政銀農互助協作駛上了快車道,政府全面審視全市農村經濟發展狀況,及時進行調控決策,大大縮短金融服務鏈條,提升服務效率。銀行網銀系統與管理綜合平臺實現對接,農村用戶在工作平臺可直接完成帳戶資金查詢、轉帳支付等業務操作,同時將村級帳戶資金全部納入平臺實時監管,讓村務更加「陽光化」。
近幾年舊村改造、合村並居持續推進,銀行根據平臺內社區集體用地建設具體情況,主動與村(社區)居委會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制定社區集體用地建設項目專項貸款實施方案,真正實現了銀村直聯。
二、「個性化」服務,打造政銀農富民強村樣板
為了滿足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和廣大農戶的金融需求,廈門市農業農村局在深入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引導各銀行靠前指導、主動服務,推行定製化金融服務。
根據廈門蔬菜特色產業客群的發展現狀,農行廈門市分行推出純信用、隨借隨還的「特色農產品貸」,今年前三季度已累計授信64戶、放款金額6000餘萬元。廈門閩夏果蔬批發市場擔負著全市80%以上的蔬菜供應量,為穩定市場,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對接銀商部門,為其定製「果蔬貸」服務,今年前三季度農行廈門市分行已累計放款2000萬元。
針對拆遷補償款體量大、村民金融服務需求大的特點,市農業農村局展開專題調研,發動各銀行定製產品組合,今年已累計為5100餘位村民提供了資產配置服務,資產達50億元。
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化經營是近些年舊村改造中採取的主要形式,銀行在政府的推動下,發揮「融資+融智」的專業優勢,打造金融服務升級版。「梧侶模式」「蔡塘模式」「枋湖模式」等為集體經濟發展探索出了新路。「蔡塘模式」由政府與銀行聯手設立發展基金,確保村居社區居民「失地不失收」。
三、「模塊化」幫扶,共建政銀農扶貧保供基地
今年以來,農行廈門市分行的涉農法人貸款餘額超14億元,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合作覆蓋率超過80%,授信總額超20億元;農發行廈門市分行累計投放貸款9900萬元支持產業扶貧;國開行廈門市分行發放貸款4.8億元支持象嶼集團等4家農業龍頭企業搶抓農時、復工復產。
政銀攜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加大疫情期間對農業經營主體的幫扶,確保民生保障不斷線。為確保生豬產業總量穩定增長,市農業農村局與銀行相關部門磋商,在支持以往生豬產業貸款客戶的同時,新增3家生豬生產企業再投放貸款近8000萬元,今年前三季度投放生豬全產業鏈貸款餘額逾8.7億元。
政銀農聯動扶貧助農,多渠道開展消費扶貧。發動銀行在APP主頁開設扶貧專區,舉辦「好呷廈門味鄉村振興主題帶貨直播」,通過福建農信「福農e購」平臺推廣銷售「一村一品」特色農產品。農行廈門市分行直接購買扶貧產品金額達322萬元,幫助銷售金額達2016萬元。(廈門三農網)
編輯:陳志華
【來源:福建省農業農村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