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 分享 | 關注 公眾號
「釋名」 地朕、紅絲草、奶漿草、地噤、夜光、承夜、草血竭、血見愁、血風草、馬蟻草、雀兒臥單、醬瓣草、猢孫頭草。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辛,性平。
「歸經」 歸肝、大腸經。
「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溼退黃。
「主治」
用於痢疾,洩瀉,咯血,尿血,便血,崩漏,瘡癤癰腫,溼熱黃疸。
「配方」
1、赤白痢。
用地錦草洗淨、曬乾,研為末,米湯送服一錢。
2、婦女血崩。
用嫩地錦草蒸熟,加油、鹽、姜調食,並喝一、二杯送下。
又言:地錦草陰乾,研為末,姜、酒調服一、二錢,一服即可止崩。
3、小便血淋。
用地錦草加水搗服。
4、刀傷出血不止。
用地錦草搗爛塗上。
5、風瘡癬疥。
用血見愁草同滿江紅草一起搗成末,敷患處。
6、趾間雞眼。
先割破,令出血,用地錦草搗爛敷上,甚效。
7、黃疸。
用地錦草、羊草、桔梗、蒼朮各一兩,甘草五錢,共研為末;另以陝西省醋二碗與皂礬四兩,同熬勻後,將藥末投入,再加白面適量和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空心服,醋湯送下。一天服二次。
「用法用量」
9~20g。外用適量。
「禁忌」 血虛無瘀及脾胃虛弱者慎用。
「炮製」
除去雜質,噴淋清水,稍潤,切段,乾燥。
「生理特性」
1、地錦常皺縮卷瞌,根細小。莖細,呈叉狀分枝,表面帶紫紅色,光滑無毛或疏生白色細柔毛;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中空。單葉對生,具淡紅色短柄或幾無柄;葉片多皺縮或已脫落,展平後呈長橢圓形。綠色或帶紫紅色,通常無毛或疏生細柔毛;先端鈍圓,基部偏斜,邊緣具小鋸齒或呈微波狀。杯狀聚傘花序腋生,細小。蒴果三稜狀球形,表面光滑。種子細小,卵形,褐色。氣微,味微澀。其喜溫暖溼潤氣候,常生于田野路旁及庭院間。
2、斑地錦葉上表面具紅斑。蒴果被稀疏白色短柔毛。其喜溫暖溼潤氣候,常生於平原荒地、路邊、田間。
「產地」
除廣東、廣西外,全國各地均產。
「相關論述」
1、《中藥學》:本品既能涼血止血,又能活血散瘀,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點,幫用於血熱所致的咯血、衄血、便血、尿血、痔血、崩漏以及外傷出血。
2、《本草綱目》:「主癰腫惡瘡,金刃撲損出血,血痢,下血,崩中,能散血止血,利小便。」
3、《無誤蒙藥鑑》:「味苦。」
4、《蒙藥學》:「止血,燥協日烏素,愈傷,清脈熱。」
5、《本草匯言》:「涼血散血,解毒止痢之藥也。善通流血脈,專消解毒瘡。凡血病而因熱所使者,用之合宜。設非血熱為病,而胃氣薄弱者,又當斟酌行之。」
- End -
本文僅普及中醫常識,不做處方
請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1、長按【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2、覺得本文不錯就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