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亦創國際會展中心迎來了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開幕後的第一個清晨。不到9點,榮昌東街已經堵得水洩不通,與它相連的宏大南路聚集了大批參觀者,大家一齊湧向西門與南門,去會一會展館內的上百名「機器人朋友」。
記者上午探館發現,外形模仿生物並具備生物工作性能的仿生機器人成為備受矚目的「明星」,同時,不少服務機器人也迎來了與觀眾之間的高頻互動。2017年的機器人大會上,一款可愛的水母機器人被一名好奇的熊孩子拉拽誤傷,沒能完成最後的演出,而這次小朋友們又將有機會與可愛的智能「水母」重聚。
老鷹機器人一飛沖天
拉動拉杆,推下油門,隨著遙控器上的兩下操作,一隻翼展2米的「老鷹」在D館上空徐徐飛過。「這個機器人就像一隻真的老鷹那麼拉風!」一名五六歲的小朋友喊道。
原來,這款名為馭風者的仿生機器人是通過模仿自然界大型鳥類製作而成,機身相當於一張課桌大小,重量不到600g,飛行速度可達每秒7米。馭風者的每扇翅膀可以擁有兩個或三個自由度,以增加機器人本身的靈活度。通過模仿鳥類飛行時翅膀的拍打姿態,機器人可以在飛行中利用上升氣流作為助力使自身前進、盤旋和滑翔,貼近大型鳥類尾巴的轉彎功能,還可以通過尾翼控制轉向。
「自然界有些鳥類可以不吃不喝8天8夜連續飛行一萬多公裡不停歇,有些鳥類可以停留在空中3個月不落地,而馭風者可以根據氣流情況選擇動力飛行或無動力滑翔。」蜂虎科技創始人蔡毓一邊操作遙控器一邊告訴記者,這款機器人可以用於航拍、隱蔽偵查、影視道具、教育娛樂等領域。
水母機器人遊動自如
上午10點整,費斯託公司展臺前聚集了不少觀眾,大伙兒都是衝著仿生機器人表演而來。展區一角的水箱裡,幾可亂真的仿生水母機器人正上下遊動,吸引了大量觀眾駐足拍照。「這款機器人最大的難點是模仿水母柔性的律動,而通過成功模仿這種柔性動作,可以將其運用到其他機器人的抓取作業中。」費斯託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悉,費斯託公司是自動化、氣動等產品供應商,公司研發仿生機器人,主要通過模仿各類生物的活動特點,提取其中要素,為多種機械、機器人等提供零部件和相關技術。目前,公司已經模仿蝴蝶、海鷗、水母、獅子等200餘種生物研發機器人。「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我們都研發了仿生機器人。」相關負責人笑著說。
參展4年,由於每次都會帶來仿生機器人,費斯託展臺一直是機器人大會人氣最高的展區之一,深受小朋友觀眾的喜愛。今年,費斯託公司特地帶來了水母機器人的升級版,另外還帶來了仿生機器人教育學習包,並提供現場購買服務。學習包內的材料可以組裝仿生魚、仿生象鼻、仿生變色龍舌頭三種仿生機器人,組裝後通過網頁進行操控,仿生魚可以在水中遊動,變色龍舌頭可以伸縮模仿捕食昆蟲狀態等。
服務機器人高頻互動
作為歷次機器人大會的主角之一,服務類機器人大多在B展館匯聚。
「嗨,P-care!」一句簡單的喚醒,這款叫P-care的機器人就可以根據用戶需求盛飯、端託盤、拿刀叉勺筷,還能識別路障,走到準確的位置。中瑞福寧的項目總監蘇培立向記者介紹到,P-care高1.5米,兩隻胳膊就像人一樣靈活,可以做許多服務類工作,同時還能在非接觸狀態下定時採集傳感器信息,診斷人體狀況,與人進行語義交互,擁有多項國內外專利技術,主要應用於養老服務。
在優必選企業展區,一排身著56個民族服飾的小機器人「悟空」格外引人關注。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款「悟空」機器人是企業新研發的教育陪伴類機器人,小巧的外形格外適合小朋友。這個小玩伴有多聰明?它可以朗讀繪本、識別萬物、播放音樂、回答百科問題、中英實時互譯等。通過專屬APP,「悟空」還可實現遠程看護、遠程通話、AI圖形編程等功能。
北京機器人企業突破400家
2015年,機器人大會首度造訪京城。此後,每年大會如約而至,帶給北京市民科技感十足的機器人盛宴。而在這場熱鬧炫酷的大會背後,是北京機器人產業的加速誕生和聚集。
近年來,本市相繼出臺《北京市加快科技創新發展智能裝備產業的指導意見》《北京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路線圖》等政策,為機器人產業發展營造了良好氛圍,機器人產業發展成效顯著。2018年,全市機器人企業數量400餘家,其中生產製造企業50餘家,全產業收入達到100億元左右。
比經濟數字更加亮眼的是北京在機器人產業上的創新能力。坐擁清華、北理工、北航、中科院自動化所等國內知名的機器人重點科研院所,北京還同時聚集了仿生機器人與系統、機器感知與智能等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開發的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智能倉儲機器人等已開始在行業內落地應用。
「目前,北京在醫療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倉儲物流機器人、協作機器人以及關鍵零部件領域形成了獨特的領先優勢。」市經信局局長王剛表示,天智航、柏恵維康、華科精準成為全國僅有的三家獲得國家第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許可證的機器人企業;遨博已研製出國內首款具有核心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輕型協作機器人。
王剛介紹,當前市經信局正制定《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構建醫療健康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協作機器人、倉儲物流機器人和關鍵零部件「4+1」產業發展格局,激活工業、民生、公共安全3大應用市場,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機器人產業創新和應用示範高地。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殷呈悅 趙語涵
流程編輯:TF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