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娜娜發現一個特別好玩的事:不光是孫楊、寧澤濤、其他專業遊泳運動員,甚至是身邊那些常年熱愛遊泳的發燒友們,似乎都有一個奇怪的小習慣——喜歡在遊泳前拿起泳鏡舔一舔。這是為啥呢?
其實,他們舔泳鏡,就是為了較快能去除鏡片上的霧氣!孫楊表示他每天的訓練量大約在150000米到20000米,而菲爾普斯曾這樣描述自己的訓練量:每周8萬米到10萬米,1周訓練7天。「十四十五歲時更厲害,每天遊5到6萬米,幾乎全年無休。」
在這種訓練輕度和使用強度下,防霧泳鏡自然就成了「快消品。
倒也不是他們買不起新的防霧泳鏡,只是當我們適應並習慣了一副泳鏡時,馬上換一副難免會不適,特別是在重要比賽時間,多數選手們都會選擇自己平時訓練戴的泳鏡。這跟長跑運動員不會穿新鞋跑馬拉松是一個道理。
比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200米混合泳比賽前,匈牙利的拉斯洛·切赫示範標準舔泳鏡姿勢。
先舔左邊▼
再舔右邊▼
最後戴上▼
顯然他舔(遊)得不錯,最終獲得北京奧運會400米混合泳、200米蝶泳和200米混合泳三塊銀牌。
一般泳鏡起霧都是內鏡,即朝裡、直接對著眼睛的那一面。因為鏡片內貼近皮膚,溫度較高,入水鏡片內外有溫度差,加上運動時皮膚的汗水蒸發,就形成了很多小水珠結露。
一般泳鏡的內鏡裡都是有防霧處理的,隨著使用頻率在增加,防霧塗層效果會下降的很快,導致起霧阻礙遊泳者的視線。
試想你眼前一片白茫茫,這遊泳動作和遊泳心態豈不都影響了?
舔泳鏡讓內鏡有了一層薄薄的液體膜,水蒸氣因而無法以小水滴的形式附著了,從而轉成均勻的水膜,就不會阻擋視線了。加上舌頭也比較柔軟,可以避免刮傷泳鏡。
上次看到,一些專業遊泳運動員也會開玩笑地說,舔泳鏡是每天訓練下水前必備活動,不舔泳鏡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專業選手。
不過,這種唾液防霧法每次只能保持半小時左右的鏡片通透,而且對於潔癖患者,這種唾液舔+手指抹勻的方式可能會引起心理上的不適。
從衛生角度和防霧效果角度,娜娜還是建議泳者們給自己備一瓶專業的泳鏡防霧劑。
15ml小小一瓶,口紅般一支,隨便你塞進口袋裡裝進包裡,帶去遊泳館都很方便。
關鍵是,這麼小小一瓶,可以用120次左右!換成舔,這泳鏡都得變成口水味的了!害!這該死的重口味!
當然,比起舔,防霧效果也更持久,每次從瓶裡擠出1-2滴液體塗抹到鏡片上,可防霧1-2小時,夠我們一次遊泳了!
關於安全性,大家也不用擔心,防霧劑配方都是升級過的,選用的是脂肪酸系非電解界面活性劑,水性防霧,不傷眼,更安全。
當然要注意的是,一定在乾燥的泳鏡內景上塗上防霧劑才有效,如果泳鏡內已經沾水變溼,不管是防霧劑還是舔泳鏡效果都會大打折扣。
總之,比起舔幾下泳鏡,防霧劑自然是更衛生也更專業高效的方法,常常備一瓶在身邊,以備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