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馬老闆無限風光,然而巔峰來得太早,到達了山頂,接下來的路就都是下坡路了。
對於馬老闆,有人喜歡有人討厭,有人欣賞有人鄙視,盤點一下馬老闆做的那些事,有人暗挑大拇指,有人恨得牙痒痒。
凡事有利必有弊,盛極而衰,再正常不過了。但我們也不必牆倒眾人推,茶餘飯後還可以回憶一下這幾年生活的變化,想一想馬老闆做的這些事,我們到底是受益了還是遭受了損失。
馬老闆這些年其實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把生意從線下搬到了網上。
馬老闆確定了「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一宗旨,利用網際網路的特性,消除了一部分時空對物資流動的限制。馬老闆構建了一個完整的生態,從工廠到客戶,從批發到零售都可以在一系列關聯的平臺上完成。為了完成網上交易,馬老闆還創建了電子支付和物流體系。
在馬老闆出現之前和之後,我們的生活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對於普通人,在馬老闆出現之前,我們口袋裡總是裝著或鼓過癟了的錢包,我們進入超市、批發市場購買生活用品,周末的商業街上也留下了我們無聊的足跡。馬老闆來了以後,我們不帶錢包了,不受白天黑夜的限制,我們打開網頁就能買東西。普通消費者總體是高興的。
對於工廠,特別是那些小工廠、農民等有自己資源的小業主,馬老闆來之前,他們的銷售渠道是代理、批發到零售,馬老闆來以後,他們可以直接面對客戶。他們總體上也是高興的。
對於商戶,馬老闆來之前,他們租門面、租櫃檯進行經營,馬老闆來了以後,他們中的一部分搬到網上,另一部分仍在堅持。搬到網上的,省下了租金,但少不了推廣費,生意也有好有壞。總體來說,商戶們不太高興。
對於零售投資,馬老闆來之前,商業街、批發市場熱鬧非凡,馬老闆來了以後,商業街、批發市場冷冷清清。他們是不高興的。
對於銀行,馬老闆來之前門庭若市,取錢得排隊,轉帳得排隊,存錢也得排隊,馬老闆來了以後,銀行門可羅雀,叫號機快成了擺設,ATM機更是用者寥寥。銀行並不高興。這還沒算上理財、小額貸款這些業務的變化。
對於物流,馬老闆來之前,只有動不動10幾天才能送到的郵政包裹,馬老闆來了以後,家門口就能收發2、3天就能送達的快遞,路上的快遞小哥隨處可見。最高興的群體可能就是物流企業了。
其實,馬老闆的成功,是信息通訊技術的成功,沒有技術進步,馬老闆也動不了傳統商業的一根毫毛。馬老闆獨具慧眼,看到了網際網路帶來的機會,資本看中了馬老闆,時代又提供了網際網路舞臺,一切就在各種力量的合力下向前發展。
當人類走進工業化時代,社會的發展主要靠兩股力量,一個是科技創新,一個是模式創新。兩股力量就像兩條腿,交替均衡才能穩步前進。
馬老闆走的是模式創新的路,與之平行的就是科技創新的路,這條路上任正非們正在走。
最近,馬老闆時運不佳,還是那句話,這背後反映了技術的停滯。一開始突飛猛進的網際網路的技術紅利消耗殆盡,下一輪物聯網、人工智慧進展緩慢,沒能銜接上,此時那些不高興的力量開始指責馬老闆了。
這一切,都怪模式創新的路走得太快,步子太大扯著蛋了。馬老闆和背後的資本衝得太快,更大的問題是那個走路的人。
看起來,接下來的這段時間,馬老闆可以調整一下,緩一緩,將更多的精力轉移到科技創新方面,還要說服背後的資本多點耐心,畢竟人要走得穩,兩條腿都得強壯才行,摔倒了,任誰也賺不到錢。
不過,牆倒也不必眾人再推,畢竟馬老闆來了以後,還有那麼多高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