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天的時間,有關詹姆斯取關歐文、詹姆斯回應歐文關鍵球言論的新聞推送絡繹不絕。筆者本以為歐文與詹姆斯早就和諧,卻沒想到壓抑的歐文變成了怨婦歐文。觀其生涯,筆者認為,歐文不放過詹姆斯以及前隊友,其實是放不過自己。
正準備當大哥的年紀,當了詹姆斯的小弟。
2014年的歐文年僅22歲,但已入選全明星正賽先發陣容,並且當選全明星賽最有價值球員。以現在的角度看歐文,不難推測當時22歲的他已經打算像十年前的詹姆斯那樣扛起整支騎士,並當上球隊老大。然而,就在2014年夏天,詹姆斯重回騎士。想來在那個時候,歐文已經對詹姆斯心有不滿,只是壓在了心底。
在詹姆斯身邊好壞皆有。好處是歐文打球不必承擔最多的壓力,輸球不必承擔最多的指責,這樣的歐文可以打得更輕鬆,而詹姆斯也想幫助小弟成長,以至於有的賽季歐文的出手次數超過了詹姆斯而旁人不覺。
但壞處也在這裡,儘管歐文在比賽中的光芒有時蓋過詹姆斯,儘管他能一場比賽砍下50分,但無論歐文用怎樣的方式打球,騎士仍然都是詹姆斯的球隊,與出手次數多少無關。歐文的成就,也只是入選全明星以及最佳陣容二陣或三陣。
壓抑三年,終於選擇出走。
歐文畢竟是個天才,雖然在詹姆斯的籠罩下,但其砍瓜切菜般的得分手段和眼花繚亂的運球技術沒有受到妨礙。三年的壓抑對歐文太久了,他想證明自己不光能做好輔助,更可以當好球隊老大。誰不想當贊助商的寵兒?誰不想拿最高薪?誰不想爭奪MVP的榮譽?
所以,儘管詹姆斯說等到時機成熟,就把騎士隊的鑰匙交給歐文,但歐文已經等不及了,因為他不知道眼前這位33歲的老漢究竟什麼時候變老。
帶隊能力飽受質疑,感覺世界都虧欠他。
歐文雄心勃勃來到凱爾特人,初期總體還算順利,但漸漸地發覺綠軍的小老弟們並不服他。隨著凱爾特人戰績不佳,歐文的帶隊能力飽受質疑。畢竟,面對一幫年輕的新秀你都降服不了,又如何能去一支爭冠球隊當老大呢?
或許,此時的歐文又把怨氣撒到了詹姆斯身上,因為2014-2017這幾年,本該是歐文磨練帶隊能力的關鍵時期,不料被詹姆斯硬生生的壓制了三年,導致他並沒有帶隊能力可言。當凱爾特人需要歐文掌控球隊時,歐文發現自己根本撐不起波士頓北岸花園飄揚的17面旗幟。
這一點,現鵜鶘籃球運營執行副總裁的大衛·格裡芬在2017年從騎士離任後就曾公開表示:「歐文原本來騎士就是希望圍繞他建隊,可詹姆斯回來打亂了他的計劃。」但大衛·格裡芬也強調,他並不覺得當時的歐文已經明白如何帶領1支球隊去贏球。
心態失衡,欲學科比逆境沖天,卻因心胸狹隘毀前程。
當初的科比想當老大,擠走了奧尼爾,並且東行的奧尼爾先科比一步拿到總冠軍戒指,科比焉有不傷心之理?但科比的偉大正是在於此,他把傷心轉化成更刻苦的訓練上面,逐步來到生涯最巔峰。2007-2010三個賽季兩冠一亞,眾星無人不服。
反觀歐文呢?不去好好琢磨怎麼更好的打比賽,反而把心思花在了大嘴巴。科比把失敗用在了球技上,成為偏執;歐文卻把失敗用在了人格上,成為偏激。
你無可否認歐文的技術精湛,球風華麗,始終調動著球迷的視覺;
無可否認歐文曾經在2016年夏天與勇士的搶七總決投中致命關鍵三分球,並隨後突破分球,幫助詹姆斯罰球鎖定勝局,贏下騎士隊史第一座總冠軍獎盃。
或許那時開始,歐文就已經覺得自己的關鍵球能力已成聯盟頂尖,但其實與2013年雷阿倫在熱火與馬刺總決賽G6第四節末尾那記追平3分相比,並不見得偉大到哪裡去。那年若不是雷阿倫這記三分,馬刺就將4:2拿走總冠軍。何況,歐文命中三分球時比賽有52秒,而雷阿倫這記三分只剩5.2秒。7年半的時間過去了,你何曾聽說雷阿倫居功自傲?
歐文標榜自己的關鍵球能力,並順便捧一把杜蘭特,除了認可杜蘭特這個怪物之外,多少有些發洩內心的忿恨。因為再過三個月,歐文將年滿29歲,再也沒有機會回到那個意氣風發的年華。
往淺了說,歐文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他有著百種過人技巧,但在艾弗森面前佔不到便宜;他有著令人防不勝防的得分技巧,但在科比面前未必能五五開。實力不足以支撐野心,卻又高於一般球星,時也命也。
往深了說,是歐文離開騎士兩年多來,仍然放不過自己當初走過的路。如果給當年的歐文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他一定不會答應做詹姆斯的小弟。
賽場如職場,能成為朋友的本就寥寥無幾。球星為了利益而合作,為了目標而協作,為了利益而分手,為了目標而出走,都是正常的生意流動。我們吃瓜群眾,看一看,笑一笑就好,不必為了這些億萬富翁貢獻憐憫之心。
快過年了,我等還是多想想怎麼存點錢吧,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