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口河區金河鎮曙光村食用菌基地生產高山錯季食用菌,帶動貧困群眾百餘人脫貧致富。
在樂山,因自然條件、社會治理等多重因素,峨邊彝族自治縣、馬邊彝族自治縣、沐川縣及金口河區曾經是全省乃至全國的「貧中之貧、困中之困」。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樂山市廣大黨員幹部群眾齊心協力,抱團前行,終於在2019年底實現整體脫貧——全市「三區一縣」、259個貧困村、6.8萬戶超過21萬人脫貧摘帽。
如今,一年過去了,為高質量鞏固脫貧成效,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樂山人不舍晝夜,大步向前。
A
高質量脫貧的樂山實效
脫貧後的第一個彝歷新年,色特約布過得很開心。
2005年,色特約布從涼山州美姑縣搬到峨邊縣新林鎮茗新村,此前一直租住在建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破舊房屋裡。今年彝歷新年,他被當地評為「致富星」,並領到了一臺52英寸大彩電。「準備搬進去年剛入住的紅頂樓房新家裡。」色特約布說。
色特約布與茗新村老鄉們的嶄新氣象,是樂山統籌推進彝家新寨建設、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危房和土坯房改造成果的集中體現。5年來,當地累計實施彝家新寨村135個,建成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170個,完成貧困戶住房新建和改造3.5萬戶。
搬出「窮窩」只是第一步,更重要也更艱難的是「穩得住、融得進、能致富」,對此,樂山在脫貧攻堅戰中多點發力:
開拓交通。樂山5年來新建、改建農村公路8000餘公裡;實現全市所有鄉鎮和建制村100%通客車、100%通硬化路;金口河區、沐川縣成功創建「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五犍沐快速公路沐川段、峨美公路沙坪至黑竹溝段建成通車;今年底,仁沐新高速馬邊支線、峨漢高速將實現通車,樂西高速也加快建設步伐,樂山全市「縣縣通高速」的願景即將變為現實。
產業驅動。樂山夯實根基、發展特色產業,推行「訂單收購」「股權量化」等機制,發展茶葉、高山蔬菜、中藥材等特色產業39.5萬畝,新改(擴)建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256個、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設施251座;同時,以就業創業為重點,開展農村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全覆蓋行動,建成就業扶貧車間31個。2020年,樂山貧困戶人均純收入達10083元,較2015年提高254%。
「扶志」「扶智」助力扶貧。2013年,峨邊縣哈曲鄉解放村的第一個阿依園(幼兒園)開班,率先在大小涼山地區建起「一村一幼」機制。此後,樂山市大力實施彝區「一村一幼」提升工程,持續加大財政投入與硬體設施配備力度;2019年,馬邊縣又在全國首創「桐華培優班」,圓大齡低年級孩子的學習夢……依託這些做法,樂山的「扶智」經驗近年來在全省推廣。
推進鄉村移風易俗。從2015年起,為治理彝區「高禮金」「高聘金」等不文明風氣,樂山市結合當地實際,推進「德古(彝族群眾中德高望重的智者)調解法」和「親情工作法」,讓相關地區的聘禮金平均下降55%,成為全省創新社會治理模式的典範。
B
鄉村振興的樂山實踐
臨近歲末,作為峨邊縣新場鄉星星村首位回鄉創業的大學生,王曉玲最近不僅忙著申請租用扶貧車間廠房,更提前購置了標準化生產線相關設備。此前,她運營的「來自星星的山貨」走俏,助力當地的土特產網銷超過120萬元。
如今在樂山,像王曉玲這樣願意返鄉發展的年輕人不在少數,活躍在廣闊鄉村舞臺上的「星星之火」越來越旺。
如何才能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脫貧摘帽後,面對新的命題,樂山的作答鏗鏘有力:
搶抓「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建設機遇。樂山以現代農業園區為載體,科學運用「土壤地圖」,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完善鄉村人才振興機制。據統計,全市已累計回引優秀農民工超過4800人;吸引6899名農民工返鄉創業,創辦實體3282個;全市4744人拿到職業農民職稱;53名農業科技人員技術入股新型經營主體。
推動農業加工業加快提升。通過實施「區域品牌+企業品牌」雙品牌戰略,樂山275家經營主體獲得「四川扶貧」公益品牌商標使用權,線上線下累計銷售各類扶貧產品共13.5億元。
依託東西部扶貧協作紐帶,匯聚先進理念、經驗、機制、資金、技術及人才。如今,在浙江—樂山東西部扶貧協作飛地(犍為)園區,已有四川怡潤歐拉裝配式建築有限公司等15家扶貧協作企業入駐。此外,在「金口金品」「邊貨入城」「越商走馬」「峨嶺雲邊」「沐品進江」等活動助力下,樂山各區市縣的農特產品銷往浙江相關對口市縣乃至全國。
C
引領幫扶的樂山力量
今年高考,作為樂山一中第一屆「美姑班」的學生,吉布爾考了班上理科最高分——581分,並收到了中國礦業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面對這一喜訊,來自美姑縣覺洛鄉帕古村的吉布爾最想感謝樂山一中的老師們。
2017年,樂山在市重點中學樂山一中創新舉辦「美姑班」,每年招收一定數量來自美姑的優秀初中畢業生。今年,第一屆「美姑班」47人參加高考,本科上線37人,6人超過一本線。
秉持著「把涼山州美姑縣作為『第12個縣』進行幫扶」,樂山自2016年起,便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任組長,18個市級部門為成員的援彝工作領導小組,累計選派黨政幹部和專業技術人才869名「點對點」馳援,落實幫扶資金2.54億元,實施幫扶項目101個,涉及產業、安全住房、新村建設、通村入戶路等。
一方面,樂山強化與美姑及相關龍頭企業的用工對接,組織美姑籍群眾到峨眉山金威利公司務工就業,打造美姑金威利運動用品扶貧工廠,並培訓、儲備一批本地技術骨幹和熟練工人。
另一方面,樂山深化「百企幫百村」,助力美姑引進企業11家,探索建立「龍頭企業+基地+貧困戶」和「龍頭企業+扶貧車間+貧困戶」等多種帶貧益貧機制,其中花椒加工及運動用品領域的兩個扶貧工廠,已帶動美姑10萬名村民增收,助力當地2000人實現就近就業。
「美姑所需,樂山所能」。4年多來,樂山始終做到幫扶力度、工作力量、援助資金「只增不減」,將對口幫扶美姑與樂山脫貧攻堅同部署、同推進、同落實,全力支持美姑攻克深度貧困堡壘。(記者 劉付 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