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吳廣起義,才不過半年就被秦軍打趴下了,為什麼沒人來幫忙?

2021-01-08 指點江山

秦朝末年,在秦始皇殘暴的統治下,天下的百姓是苦不堪言。秦始皇駕崩後,新即位的胡亥不僅沒有體恤民眾,反而更加地窮奢極欲了起來。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以陳勝和吳廣為首的九百多名窮苦民眾奉朝廷之命去戍守漁陽(今北京市密雲西南)。但是,在去往漁陽的途中,突然天降暴雨,前進的道路全被堵塞了。照這樣下去,大家是根本無法在朝廷規定的日期之前到達漁陽的。按照當時的大秦律,誤期之人必須要受到斬首的懲罰。

陳勝等人都是苦出身,他們不求別的,只求有一口飯吃。可現在,他們並沒有做錯什麼,暴雨完全是無法避免的因素。離朝廷規定的期限越來越近,陳勝等人也越來越絕望。到了後來,陳勝眼見生還無望,於是,毅然對吳廣說道:「朝廷的刑罰已經苛刻到了令人難以忍受的地步,現在我們繼續去漁陽是死,逃跑被抓也是死。既然沒有活路了,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好好地作一番大事業呢?即便是最後死了,也是為國家而死啊!」吳廣聽後很是佩服陳勝的膽略,兩人一拍即合,馬上開始謀划起義。

之後,陳勝、吳廣等人殺死了朝廷的官兵,舉起了反秦的大旗。陳勝率先起義後,全國各地響應他的英雄人物層出不窮。劉邦、項羽、英布、彭越等人相繼起義,反秦鬥爭達到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但是,在其他起義隊伍逐漸壯大的時候,最先起義的陳勝卻陷入到了秦軍的重重圍困之中。他趕忙向各路諸侯求援,但是,肯派兵救他的人實在是寥寥無幾。最終,陳勝死在了自己的車夫手中。

此時,距離陳勝稱王才不過半年而已。

最先揭竿而起的陳勝,在各路諸侯中的聲望是非常大的。劉邦開創大漢王朝後,還特意下旨封陳勝為「隱王」,用王侯的禮節來祭奠他。

那麼,陳勝最終為什麼會落得個眾叛親離的下場呢?

事情還要從陳勝的同鄉說起。

陳勝出身貧寒,在年少的時候經常幫別人種地,以此來補貼家用。陳勝稱王之後,他的一個同鄉聽說陳勝發跡了,於是,千裡迢迢來到陳勝宮殿的宮門外,想要見見這位曾經在一起吃過苦的夥伴。但是,宮殿的護衛懷疑他是騙子,直接將他綁了起來。陳勝的同鄉趕忙解釋,但護衛們根本不理睬他。

正在這時,陳勝從宮殿中出來了。這位同鄉看見陳勝後大喜過望,當即大聲呼喊起陳勝的小名來。陳勝令護衛放開他的同鄉,然後,親切地將他帶入了自己的宮殿中。陳勝的宮殿非常華麗,裡面擺放著數不清的奇珍異寶。他的同鄉看的眼花繚亂,情不自禁地讚嘆道:「陳勝大王的宮殿這麼富麗堂皇啊!」

陳勝好好地招待了同鄉一頓,然後,安排他在宮殿中住了下來。剛剛見到陳勝的時候,這位同鄉還很拘束,和陳勝說話的時候都是誠惶誠恐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行為越來越放肆。到了後來,他見陳勝的時候就不叫大王了,而是直接喊陳勝的小名。

除此之外,他憑藉著陳勝同鄉的身份隨意進出宮殿,還經常當眾和人說起陳勝小時候的事。陳勝雖然感到有些不自在,但礙於同鄉情面,也不好說什麼。之後,為了維護陳勝的威嚴,有人向陳勝進言道:「大王,你的這個客人太無知了。他這樣胡言亂語,臣恐怕會有損大王的威嚴。」

陳勝聽了之後非常生氣,於是,下令處死了這個同鄉。平心而論,陳勝的同鄉雖然有些舉止不當,但無論如何也罪不至死。陳勝如此對待自己的同鄉,自己少年時候親密的夥伴,又如何不令人心寒呢?這件事情發生之後,陳勝身邊朋友的心中都感到很不是滋味。

所以,他們不是離開了陳勝另謀出路,就是對陳勝敬而遠之再也不敢親近他了。到了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9年),秦將章邯率軍向陳勝發動了進攻。章邯是秦朝碩果僅存的悍將,在他的威逼下,陳勝步步後退,直至退到了下城父(今安徽省蒙城西北)一帶。陳勝在此收縮兵力,打算尋找新的突破點。

不料,還沒等陳勝有所行動,他的車夫就將他殺掉,然後,向章邯投降了。陳勝率先舉起了抗秦的旗幟,但卻在半年之後就死在了自己人的手裡。在臨死之前,陳勝想必也會後悔殺害自己的同鄉吧。以至於,他當年的那句「苟富貴,勿相忘」,終究成為了一句空話。

「陳勝雖死,其所置遺侯王將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三年後,劉邦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殺入鹹陽,推翻了暴秦統治,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戰爭最終取得了勝利。對於陳勝的墓地,1975年,國家撥專款整修,闢地4000平方米,砌石圍墓,載松植柏,置人守冢,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資料:

【司馬遷《史記卷四十八·陳涉世家第十八》、班固《漢書卷三十一·陳勝項籍傳第一》】

相關焦點

  • 陳勝吳廣一起起義,為什麼陳勝稱王,吳廣卻被同事殺害呢?
    由此可見,至少在司馬遷眼中,陳勝吳廣的地位是相同的。然而事實上兩個人起義後的遭遇卻是天壤之別,陳勝為王,吳廣則是被同事殺死了。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差距呢?
  • 陳勝吳廣起義的聲勢那麼浩大,為何僅僅半年就涼了?
    從建立政權到兵敗如山倒,陳勝吳廣起義僅僅堅持了半年便宣告失敗,以致不少讀者看到這段歷史時,都忍不住發出終極一問:陳勝吳廣起義的聲勢那麼浩大,為何僅僅半年就涼了?01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的起義,在史學家看來一直充滿爭議,這其中,他們的起義動機永遠是繞不開的話題。
  • 陳勝吳廣起義轟轟烈烈,差點打到秦都鹹陽,卻為什麼會迅速兵敗?
    「於是陳勝的威信漸漸地建立了起來。第二天,吳廣故意激怒秦吏。兩個官吏就用鞭子抽吳廣,激起民憤,趁亂,陳勝吳廣殺掉兩個秦國官吏,對著這幫農民兄弟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借用扶蘇和項燕的名號,起兵反秦。短短幾個月,攻佔了很多地方,隊伍也擴大規模,成了非常龐大的一支反秦武裝。後來的劉邦起義用的也是這套把戲。
  • 大澤鄉起義為何半年內迅速消失?因為陳勝吳廣二人死得很窩囊
    導讀: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勾起了多少人兒時上學時光的回憶,那會兒語文課本上學的這句話,講的是秦朝末年平民忍受不了秦朝的暴政,於是由陳勝吳廣在大澤鄉帶領大家揭竿起義,可惜僅僅過了半年,陳、吳二人建立的張楚政權就迅速被消滅殆盡,而「苟富貴勿相忘」也成了後世茶餘飯後的笑柄。
  • 陳勝吳廣起義真的是農民起義嗎?
    秦朝朝廷發生的事,陳勝如數家珍一樣全都知道,如果司馬遷沒說謊的話,就只能說明秦朝朝廷就有人給陳勝通風報信了,而且還是知道所有內幕消息的人,算來算去,除了趙高和李斯兩人有嫌疑之外,再也找不出其他人了。《史記 陳涉世家》:丞相長男李由為三川守,楚盜陳勝等皆丞相傍縣之子,以故楚盜公行,過三川,城守不肯去。高聞其文書相往來,未得其審,故來敢言。
  • 大澤鄉900人起義,短短時間席捲天下,陳勝吳廣起義為何失敗?
    陳勝吳廣起義一、陳勝吳廣起義的發展大澤鄉起義的經過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無論是陳勝還是吳廣,兩人均是出身貧民。秦朝時期,出身很多時候能決定人的一生。陳勝吳廣起義很多後世描述都是拿著棍棒起義,這不僅是描述陳勝吳廣起於微末,也是一種現實情況。作戰經驗也是其弱點,沒有真正善於指揮的將領,都是憑藉著一股子莽勁和活下去富貴的念頭來支撐。
  • 陳勝起義:豪情萬丈的陳勝終究沒能突破小農意識的天花板
    這兩句話的知名度不用我科普,大家都知道這是陳勝的金句,也是世代相傳的經典語錄。陳勝因為發動農民起義而被寫進史書,他那不到六個月的起義嚴重動搖秦帝國的統治,但是陳勝終究沒能登上帝位。為什麼豪情萬丈的陳勝會失敗?江郎認為這是小農意識的問題,陳勝終究沒能突破小農意識的天花板。
  • 當你真正讀懂了陳勝吳廣農民起義的背後邏輯,才會感到心酸
    那我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我造反來滅你,也是受天意所指示。後世那些起義、造反喜歡裝神弄鬼、故弄玄虛,也都是在學陳勝、吳廣。這一層外衣能夠幫助那些起義的百姓增強戰鬥的信心。 3、為農民起義扯上一張虎皮做大旗。陳勝、吳廣知道他們的威望不夠,便打著秦始皇兒子扶蘇和抗秦名將項燕的名號,號召大家跟他們一起造反。
  • 「陳勝吳廣起義」的陳勝可能是漯河人!
    這一年的偉大,不是因為秦二世胡亥登基,而是源於一個普通人的振臂一呼,開創一種底層老百姓反抗統治者暴政的新模式——起義,於是天下響應,強大的秦帝國二世而亡。這個人就是陳勝。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司馬遷給予陳勝非常高的評價,在《史記》中把他列入「世家」,位同諸侯。
  • 大澤鄉起義後,陳勝吳廣為何死於部下和車夫之手?兇手結局也不好
    二、吳廣死亡之謎吳廣的死亡,在一些史書中被定義為了「吳廣驕傲無能,被部下田臧所殺」,說的直白點就是吳廣在戰場上驕橫跋扈,胡亂用兵,沒一點本事,部下忍無可忍,這才動的手。但是關於吳廣驕傲無能的言論,卻是出自田臧之口,可信度有多高就不好說了。
  • 秦國滅亡的前奏,陳勝吳廣起義
    秦二世胡亥埋葬他父親以後,怕篡奪皇位的事情敗露,就屠殺了全部十多個哥哥,十來個公主,殺光難對付的大臣,下令繼續建造秦始皇在世的時候就開始造的阿旁宮。那時中原的人口也不過2000萬,被徵役去修陵墓、蓋阿房宮,築長城,守嶺南的差不多就有200多萬人,北方的地區很大,除了駐紮軍隊,還得押送大批貧苦的農民去防守。
  • 陳勝和吳廣起義後經歷了什麼?起義是怎麼失敗的?
    陳縣城內有一個叫張耳的,還有一個叫陳餘的,原是魏國的貴族,秦滅魏國後曾被懸賞捉拿,他倆隱姓埋名逃到了陳縣,張耳和陳餘見起義軍聲勢浩大,便一起來求見陳勝,請求參加起義隊伍。陳縣還有幾位老鄉親來見陳勝,說:「將軍揭竿而起,首舉義旗。親統大軍,衝鋒陷陣,應該稱王,而且為了監督指揮各路將領,也非得稱王不可」。
  • 從陳勝吳廣起義看公子扶蘇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關於秦始皇公子扶蘇究竟是個怎麼樣的人,其實在歷史中早有定論,無數人扼腕嘆息為什麼大秦最後沒有在他的手中,反而被胡亥搞得一團亂麻。 但是有趣的地方在於,當陳勝吳廣這對帝國的掘墓人起義的時候,竟然打出了公子扶蘇的旗號。這也是後世無數人糾結的關鍵。陳勝吳廣起義為什麼要打公子扶蘇的旗號?
  • 諸夏的復興:掀翻大秦帝國的陳勝吳廣起義始末(下)
    麾下的900人閭左貧賤之民,主要為官府進行手工生產或者服勞役。而楚國、燕國、趙國、齊國和魏國的核心組織者,都是原來的王族遠支和舊貴族。所以這不是一次所謂的農民起義,而是諸夏貴族恢復多元格局的第一次努力。隨著反秦起義的發展與戰爭格局的變化,人們很容易發現,這是一場以陳勝挑頭,但是實際推手是六國舊貴族的反抗運動。
  • 大澤鄉起義失敗後,陳勝被車夫所殺,那吳廣的結局如何?比他害慘
    陳勝吳廣起義,又叫大澤鄉起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秦二世統治時期,實行暴政,朝政腐敗,民不聊生。公元前209年秋,朝廷命陳勝、吳廣等900餘名戍卒屯守於漁陽。誰知到達大澤鄉時遇到了大雨,不能按期到達目的地。
  • 大澤鄉起義為什麼只有陳勝稱王,吳廣去哪裡了?
    秦二世元年,秦朝廷徵發閭左貧民屯戍漁陽,陳勝、吳廣等900餘名戍卒被徵發前往漁陽戍邊,途中在蘄縣大澤鄉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發動兵變。大澤鄉起義,是秦末農民戰爭的一部分,沉重打擊了秦朝,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
  • 陳勝為何一定要除去吳廣?司馬遷《史記》說出原因,年輕人要牢記!
    對於起義的吳廣來說,雖然沒有死在秦軍的手裡,卻逃不過部下的刺殺,臨死前還得了一個無釐頭的罪名:不知兵權,不可與計。 而田臧才是真正能配得上"不知兵權"四字的人。
  • 張角的黃巾起義,比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差在了哪裡?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其雖然從起事到滅亡僅僅不到半年時間,但是由此而點燃的反秦起義卻席捲了秦朝的大半個版圖,在後世歷史中,也屢屢被各方人物提起和討論。 黃巾起義與大澤鄉起義相比,真的是差了不止一籌。
  • 陳勝吳廣起義的背後,是秦國百姓的無奈
    一 陳勝吳廣為何造反?我在這裡把「大澤鄉起義」的來龍去脈給大家簡紹一下。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這個時候已經是「胡亥」當政時期了,朝廷徵發九百餘人去「漁陽」戊邊,陳勝和吳廣也在其中,非常不幸的是,他們在途徑「大澤鄉」的時候,遭遇了幾天的大雨,所以不能準時到達目的地,大家知道秦朝的法律是極其嚴格,不管什麼原因,只要沒有按規定時間到,就要被殺頭。
  • 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是千年大騙局嗎?
    軍官從這批壯丁當中挑了兩個辦事能幹的人當屯長,叫他們管理其他的人。這兩個人一個叫陳勝,陽城人,字涉,是個給人當長工的;一個叫吳廣,陽夏人,是個貧苦農民。 陳勝、吳廣就商量說:「如今過了規定的期限,到了也是死,逃走也是死,不如起義幹一番大事業,說不定還有一番作為!」陳勝說:「天下受秦王朝統治之苦已經很久了,我聽說二世皇帝是始皇帝的小兒子,不應該他來繼位,應該繼位的是公子扶蘇,扶蘇因為屢次規勸始皇帝的緣故,始皇帝派他領兵在外地駐守,如今有人聽說他並沒有什麼罪,卻被二世皇帝殺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