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資金是小微企業發展的「生命線」。小微企業發展雖迅速,但融資「難繁貴」問題卻制約著企業發展。能否通過方便、實惠的金融服務為小微企業「輸血」「造血」,讓小微企業貸得到、貸得快、貸得起?
面對當前更加複雜的經濟形勢,河南拿出堪比「黃金」「石油」的政務數據資源,補齊小微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信息不透明、信用狀況差等「先天不足」的短板,為銀企合作搭建「信用橋梁」,為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開闢了廣闊空間。
這一「治本之策」的背後,兼顧了可持續性與可推廣性,或許蘊藏著當前河南大數據產業「彎道超車」的秘訣。
□河南日報記者 欒姍
疫情防控期間,河南小微企業申請銀行貸款反而變得容易了許多:企業「3分鐘」完成線上貸款申請,銀行「1分鐘」完成相關數據調用,通過風險控制模型自動審核並放款,借貸雙方「零跑腿」。不只是便捷,貸款利率相較於全省新發放貸款的平均利率,還低了0.53個百分點。
小微企業融資「難繁貴」,是個「老頑疾」,河南是如何巧妙拿出「治本之策」的?
自2019年3月5日全國首個省級金融公益性數據共享平臺——河南省金融服務共享平臺上線以來,利用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突破「信用」與「信貸」之間的瓶頸,讓政務數據成為小微企業貸款的「抵押等價物」,24家進駐銀行累計為12833家企業放款19742筆,放款總額573.43億元,佔到了全省小微企業年度貸款總額的10%。
「這個平臺建設正逢其時,河南提供了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繁貴』問題最具操作性的解決方案。」國務院辦公廳政府信息與政務公開辦公室主任向東評價說。
找準「癥結」——
一難二繁生三貴
近年來,紓解小微企業融資困境,從中央到地方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卻始終未能達到治本之效,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邢延虹是鄭州完美空間展示策劃有限公司總經理,也曾經是一個為「找錢」奔波苦惱的人。由於疫情,業務款收不回來,企業資金周轉出了問題,會計告訴邢延虹,有3條路可走:一是銀行續貸,額度有限;二是同行拆借,但大家手頭都不寬裕;三是民間借貸,年化利率高達20%左右。
缺錢就要借錢,像邢延虹這樣的小微企業主,在沒有「平臺」之前,獲得銀行續貸並不容易。
「融資難,難在無抵押貸款;融資繁,繁在信用評級手續;融資貴,貴在貸款鏈條長。」中國建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黃志凌見解獨到。他說,小微企業融資「一難二繁生三貴」,只要不推倒「多米諾骨牌第一張」,連鎖效應就會繼續。
問診癥結找到了,如何探尋解困良方?省委、省政府將這個牽頭任務,交給了剛掛牌成立不久的省大數據管理局。「治療『老頑疾』,不能只靠資產抵押、信用擔保等老手段,要找出『無抵押物』的貸款新辦法。」省大數據管理局局長王繼軍說。
開出「良方」——
政府唱「增信」主角
傳統金融的本質是信任,而小微企業普遍存在信息、信用的「兩缺」。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金碚說,這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思想認識問題,二是工具手段問題。政府要為小微企業「增信」扮演主要角色,銀行也要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發揮最大的槓桿效應。
小微企業與銀行既是借貸的雙方,也是供需的兩端。
能不能以大數據為「鋼筋水泥」,架一座銀企之間的「信用橋梁」?基於這一思路,省大數據管理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等有關部門和金融機構,按照「政府搭臺、銀行唱戲、企業受益」的原則,利用「搜索與匹配」的理論,抽調註冊登記、稅收繳納、職工養老、用電繳費、失信懲戒等12個部門59個大類5620萬條核心政務數據,共同創辦河南省金融服務共享平臺。
公益性、套餐化、一站式是河南省金融服務共享平臺的亮點:免費向銀行提供貸款審批所需真實有效數據,免費發布小微企業貸款產品「套餐」,免費為雙方提供「一站式」線上借貸服務。
邢延虹最後拿到的100萬元貸款,正是來源於此。「貸款審批快、利率低,我們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給企業的發展加了一把勁。」農行河南省分行副行長王延田說。
推廣「藥劑」——
以技術換取時間
政府拿出了「誠意」,提供了核心數據;銀行放下了「身段」,簡化了貸款手續;小微企業解決了「難題」,獲得了信貸資金。
在這個「信貸閉環」裡,三方各自獲得了最大收益。
「我真心覺得做個誠信納稅的企業真好!」鄭州太新龍醫藥有限公司董事長宋麗通過建行金融創新產品「雲稅貸」,拿到了300萬元銀行貸款。
「通過風險控制模型自動審核並放款,按規定操作可以免責!」對此,建行河南省分行普惠金融部副總經理劉慧卿感觸更深。
「網際網路金融的最大作用是以技術換時間,小微企業信用分值增加的同時,河南信用體系建設也在提速。」王繼軍說。
這支「藥劑」帶來的治癒效應,並非僅限於此。
未來,河南的設想是實現「平臺」線上「秒貸」,並將技術向全國推廣複製。負責維護平臺的中國聯通河南分公司大數據總監邊防用更具體的描述讓人看到一幅圖景:利用現有的科技,在客戶授權的基礎上,把核心政務數據抓取下來,1分鐘就可以生成較為完整的客戶「信用肖像」,進行信貸的判斷。
「河南正在培育自己的『阿里』和『騰訊』。」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宋向清說,數據算法和金融結算是大數據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河南顯然已經初步具備了這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