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8月10日訊(通訊員 石榮 記者 鄧桂明)心臟與心理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有數據顯示,超三成的心血管患者合併有心理障礙。心病還需心醫治,如何讓「雙心」患者接受更好的醫療服務?日前,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雙心」門診開診。該門診由醫院心血管內科和心理科醫師同時坐診,一個號一站式解決「雙心」問題。這也是湖南省內首個真正意義上的「雙心」門診。
(「雙心」門診接診中。 通訊員 供圖)
雙心,一是指人體內推動血液運行的器官,即心臟,二是指思想、情感、情緒等精神心理因素。「雙心」健康,日益被醫學界、被老百姓所關注重視。
年近七十的尹先生(化名)近來總是感覺心慌、心悸、胸口悶,甚至突然出現手足發麻、直冒冷汗、有強烈的瀕死感,一開始以為自己是心臟問題,在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雙心門診問診後才得知竟是急性重性焦慮——又名「驚恐發作」所致。
「雙心」門診心理科副主任醫師曾憲祥解釋,緊張、焦慮、恐懼是情緒上的反應,但往往會帶來心悸、心跳加速等心臟功能上的改變。因此,患者易誤認為自己是患上了心臟方面的疾病。
「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問題是可以互為因果、共病存在的關係。」「雙心」坐診醫師、心內科主任醫師柴曉利介紹,臨床中遇到很多患者雖然心臟確實存在一些問題,但其實並不嚴重,主要是心理負擔過重,而導致出現各種軀體症狀;還有一些患者確實存在嚴重的心臟疾病,也經過了積極的對症治療,但他們心理承受能力不強,仍常處於恐懼害怕的情緒中,又加劇了病情進展,「因此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我們要高度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態。」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李強表示,「雙心」門診讓心內科和心理科「雙劍合璧」,是心血管病診療模式的新舉措,致力於為患者就診提供一站式服務,同時治療患者的軀體性疾病和(或)心理疾病,節約醫療資源與診療費用,提高治療效果,讓「心」更健康。
此外,臨床發現,部分心理問題的患者因害怕歧視、遭受排斥,傾向於認定自己有軀體疾病、而無心理問題,最終延誤了治療,「『雙心』門診的開放有助於消除他們的病恥感,幫助他們得到及時的幹預。」
據悉,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雙心」門診由一位心血管病醫生和一位臨床心理醫生同時坐診,每周一、周三開診。患者可通過醫院官方微信服務號預約掛號,只需掛一個號,即可享受兩名專家的診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