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白人警察「跪殺」的美國非裔男子弗洛伊德已經下葬,但抗議者對美國現有警察體系不滿的怒火併未減弱。從美國到法國,很多西方國家相繼提出要改革警察執法方式。美國民主黨公布警察系統全面改革法案,共和黨也表示要著手制定相關的改革提案。但美國總統川普卻斷然否認美國警察部門存在系統性問題,並表示「美國99.9%的警察是非常偉大的人」。隨著警民矛盾激化,處境尷尬的美國警察也開始「反擊」,認為政府和媒體對他們不公。《環球時報》記者近日採訪美國民眾和英法兩國的警察,其中一些人認為,相關國家警察暴力執法問題的背後,凸顯的是結構性的種族、階層等各種社會頑疾,要改起來並不容易。
削弱美國警隊的聲音「愚蠢且危險」
美國左翼政治活動組織的活動家經常會說:「我們有世界上最粗暴的警察和規模最大的監獄,這是個暴力國家。」 但也有一些美國人認為左派政客提出的警察體系改革方案不靠譜,是對犯罪分子的縱容,會加重守法良民的不安全感。一家房屋租賃公司的美國白人老闆娘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如果真的解散警察部門,最開心的人當然是罪犯!」她發給記者一些暴力示威者打砸商鋪的照片,並說「媒體總是對細節選擇性報導,把黑人描述成受害者,把所有警察都看成壞人」。從交流中記者能感受到,在對警察的態度上,不少美國白人其實是支持川普的。
美國獨立媒體網站InFoWars 經常在節目中批評一些民主黨執政的州,認為當地政府對警察執法約束太多,導致警察在執法時瞻前顧後,甚至對一些輕犯抓到就放,這樣的縱容造成一些地方治安迅速惡化。這種情況也在影響到一些「搖擺州」。俄亥俄州一名美國大學生前不久遭遇搶劫,報警時卻被告知「這種小事警察不會管」。俄亥俄州某市拘留所工作的警察告訴記者,警察工作風險高,壓力大,特別是遇到強壯的年輕非裔犯罪嫌疑人時,總擔心從體力上無法制伏他們。
《環球時報》記者去年夏天曾配合紐約便衣警察調查過一起黑人夜間在布魯克林華人聚居區搶劫的案子。他們當時就抱怨說:「外人看到犯罪率下降,事實上是這幾年很多輕罪都不被記錄在案。與此同時,來自民主黨的紐約市市長白思豪又呼籲禁槍,為了安全,我們建議大家隨身攜帶辣椒噴霧防身。」經常遭到搶劫的美國華人心態也很複雜。做會計的張女士說:「在美國做警察真不容易。共和黨讓大家擁槍,如果犯罪嫌疑人有槍,警察執法時就會有恐懼心理,容易發生過激行為。現在,民主黨又要減少警察權力,削減經費,以後有緊急情況找誰呢?」
美國福克斯新聞節目9日公布的民調顯示,只有16%的美國民眾支持撤銷對警察部門的撥款,反對者則達到65%。近九成民眾認為,警察要增加培訓,學習如何在不使用武力的情況下控制局面。9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刊文稱,削弱警隊的聲音「愚蠢且危險」,聯邦政府必須有勇氣進行改革,重新有效地制定統一和專業的執法標準,「這是唯一切實可行的道路」。
「政府官員辜負了我們,媒體在抹黑我們。不要把我們當成動物、當成惡棍了,給我們一些尊重吧!」紐約警察工會的負責人近日公開表達了美國基層警察的不滿。對此,有著近40年警齡的英國退休警官詹姆斯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英國警察面臨同樣的苦惱。他認為,英國改革警察制度的力度不小,而且一直在做細微調整,可以說,英國在此方面要比美國成熟一些。但伴隨著移民等問題,英國新的社會矛盾也層出不窮,而國會議員們修訂法律的速度遠比這要慢得多,因此總是令一線的英國警務人員面臨尷尬選擇——過度強勢執法會遭到輿論指責,甚至是司法調查;但如果面對示威者或滋事者一味退讓,又會被百姓詬病。
「警察改革:為什麼俄羅斯經驗不適合美國?」針對美國鬧得沸沸揚揚的警察體系改革,俄新社9日刊文做了對比分析,認為「由於美國內部存在的矛盾及警察隊伍多年來積累的嚴重問題,美國提出的警察機構改革是不會像俄羅斯那樣成功的」。文章提到,10年前,多起與警察有關的醜聞引起民眾不滿,最終促使俄內務部系統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的改革。具體措施除撤裁冗員、提高警員工資待遇、保障住房外,主要是強化警察責任。如果警察犯法將受到比普通百姓更嚴厲的懲罰,同時警員如拒不執行上級下達的、與法律不牴觸的命令將負刑事責任。俄內務部2009年共查出逾10萬名警察違法違紀的事實,其中4000餘名警察被追究刑事責任。但執行中又遇到新問題,其中一些規定惡化了執法機構的狀況,如「要求警察與公民交流時,不僅應公民要求陳述其職務、姓名並要出示正式身份證」「如果採取限制公民權利和自由的措施,必須說明理由」,在警情危急的情況下,會限制警察執法,無法有效阻止犯罪活動。為此,2014年,俄國家杜馬對這一法律又進行修改,允許警察在特殊情況下可不遵守相關要求。從全俄社會輿論研究中心公布的民調顯示,經過多年的改革,俄警察在民眾中的聲譽不斷提高。2018年,俄民眾對警察的信任和滿意度達到57%。
「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的節目認為,美國警察改革看上去「沒有特效藥」,減少對警察的預算支出不太可能改善這一隊伍目前的狀況。俄聯邦安全局退役少將米哈伊洛夫表示,這是純粹的一種政治行為,旨在以某種方式緩解美國的社會緊張局勢。他認為,這種不具建設性的嘗試,就是取悅那些認為警察必須受到懲罰的不滿公民。
英國有個投訴警察獨立監察委員會
從美國蔓延到英國的示威活動,讓英國警察又一次站到輿論的風暴口。「我從警27年來,從來沒有想過誰還可以無視法律,即便是推倒存在歷史爭議的銅像。」代表英格蘭和威爾斯警察利益的英國警察聯合會主席約翰·阿普特8日接受英國廣播公司採訪時說,英國警察在對待過激示威者的總體反應上「太過軟弱」。
從英國政府角度來看,英國警力面對的挑戰主要分為五方面:恐怖襲擊、民事緊急情況、有組織犯罪、公共秩序威脅以及大規模網絡攻擊。過去幾十年,英國警方也經常捲入與種族問題有關的風波中。2005年,在搜捕恐怖嫌犯時,英國警察犯了「悲劇性的錯誤」,錯將一名巴西青年當成恐怖嫌犯打死。2011年8月,因抗議倫敦警方在託特納姆區開槍打死29歲的黑人馬克·達根,一場最初的和平示威活動最後演變成打砸搶燒的騷亂。2014年,英國廣播公司爆出,英國警察長期會針對少數族裔人群濫用「截停搜身」的檢查,頻率是對白人檢查的6倍。
英國還有一個專門機構,叫投訴警察獨立監察委員會。該委員會根據2002年頒布的《警察改革法》,於2004年4月1日成立。作為英國司法改革的一部分,該機構的成立主要是為增加公眾對司法體系的信心,加強對警察偵查活動的監督,確保警察公正執法。2017 年6月和7月,英國先後爆出兩宗黑人青年被捕後慘死的案例,引發全國反警暴示威後,英國政府還改組過投訴警察獨立監察委員會。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近日爆料稱,弗洛伊德和被指控殺人的前警官沙文認識,作為兼職保安,後者曾和前者在同一家夜總會共事,甚至還有過「摩擦」。同樣,英國基層警員為了增加收入,也可在申報通過後兼職。近些年,財政緊張讓英國警方被迫提出裁員計劃。因身體超重警員太多,英國警方還提出「體能測驗連續3次未通過者將被減薪」的舉措。此外,英國獨立的犯罪與司法研究中心的一份調查報告說,加班費改革讓英國警察多了些額外收入。比如,下班後處理報警電話,可以領取100多英鎊的加班費。還有倫敦民眾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說到英國警察的變化,還有騎自行車執勤的多了,戴傳統頭盔的少了。一位中年警察曾告訴記者:「結實的頭盔實在是太重要了,因為它真的可以起到很好的防護效果。」
《環球時報》記者的鄰居弗朗西斯卡在倫敦警局工作,她近日聊到自己的處境:「你知道,我的孩子正上小學,但我已經很久沒有接過他放學,和他一起吃晚飯了。因為我是核心工作人員,新冠疫情期間,孩子可以獲準繼續到學校,這或許是我最近幾個月最大的『福利』。但我真的希望一切都儘快結束,無論是疫情還是示威活動。」
在英國,警察並不算是一份人人夢想得到的工作,通常起薪不到3萬英鎊一年,但卻意味著一年到頭不定期地忙碌工作,且經常面臨危險。正因如此,警察這個職業還是受到多數英國人的尊重,大家認為,警察是社會秩序的有力保障,其社會職能不可能被其他機構代替,比如私人保安。
讓警察日常攜槍反恐,法國民眾很支持
在法國,民眾在抗議種族主義的示威活動中與警方也發生了衝突。法國內政部及時發聲,表示要嚴查警察隊伍內部的種族主義言論與行為,對種族主義「零容忍」。8日,內政部長卡斯塔內宣布具體措施,取消警察在逮捕行動中採取「從後面勒脖子」等容易致人窒息的動作,呼籲警方強制警員佩戴隨身攝像頭(特別是在逮捕嫌疑人期間),並強調警察在執法時有義務出示工號。
卡斯塔內還特別強調:「法國不是美國。我絕不接受一小部分法國人老是對警察百般指責的做法。」事實上,法國民意對警察還是非常滿意的。6月3日法國內政部提到一項由法國警察學院與薩瓦勃朗峰大學聯手進行的新民調,該民調結果顯示,接受調查的1.2萬法國民眾中,有85%的人對警察持贊成與支持的正面態度。
據支持內政部有關改革警察執法舉措的巴黎警察總局資深警官科蘭介紹,法國警察近年來內部有一系列反種族主義的行動,收效很大。科蘭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法國,犯罪率高、移民聚居區的地方,警察與人們的矛盾就大,也容易出現種族主義的問題。但法國在登記犯罪率等數字時,不能突出罪犯的種族特徵,因此人們很難得到具體某一族群或外來移民的犯罪率數據。
科蘭說,法國治安力量分國家警察、市鎮警察與憲兵三部分:國家警察屬於國家公務員,憲兵屬於國防部準軍事單位,市鎮警察則是由市鎮政府負責預算,因此待遇較低。由於公務員身份,法國禁止警察從事其他受薪工作,這一點和英美警察能夠兼職有很大不同。他表示,法國警察的收入還算不錯,屬於收入平均線以上。警員月平均淨工資約2100歐元左右,警官約2800歐元。他還談到法國警察和美國警察執法時面對的最大不同是——美國人擁有槍枝的比例遠遠超過法國,這就導致美國警察在檢查、搜查、逮捕行動中心理壓力更大,反應的強烈程度也超過法國警察,但像美國警察長時間跪壓弗洛伊德頸部的行為,在法國不太可能出現。
《環球時報》記者曾擔任過法國一些地方警察局的翻譯,從親身經歷來看,與美國警察相比,法國警察很少使用極端的暴力,也很少使用槍枝等殺傷性武器。由於2015年11月巴黎發生系列恐怖襲擊事件時,許多警察未能迅速還擊恐怖分子,法國還專門通過立法,批准警察日常生活也可隨身攜帶槍枝,同時組建了配備突擊步槍、衝鋒鎗等武器裝備的快速反應警察力量。對於這樣的改革,法國民眾也是支持的。
(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