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多寶塔碑》:清勁腴潤,秀媚多姿,是學楷入門最佳帖之一

2020-12-12 石不言齋

《多寶塔碑》,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文》,岑勳撰文,徐浩隸書題額,顏真卿書碑,史華刻石,唐天寶十一年(752)立。原石立於唐長安安定坊千福寺(今西安城西南火燒碑西村附近),後移至西安府儒學,今在西安碑林。

多寶塔碑拓

碑高285釐米,寬102釐米,楷書,34行,行66字。碑陰刻《楚金禪師碑》,釋飛錫撰文,吳通微書。碑側刻金蓮峰真逸題名、金明昌五年劉仲遊詩。

此碑是顏真卿44歲時所書,為其早期書法代表作,全篇2200餘字,用筆一絲不苟,結體嚴謹端莊,點畫千姿百態而中規中矩,字形千變萬化而神氣一貫,歷來對此帖評價甚高,屬法規性字帖,法勝於意。

一、顏真卿其人及《多寶塔碑》的主要內容

顏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萬年人(今陝西西安),祖籍琅琊臨沂孝悌裡(今山東省費縣方城諸滿村)。開元年間進士,官至中侍御史。因遭宰相楊國忠排斥,出任平原郡太守(今山東平原縣)。天寶十四載(755),安山叛亂,河朔等地均被攻陷,獨有平原郡堅守不降。顏真卿又聯絡各地起兵反抗,響應者十七郡,他被推為盟主,合兵三十萬,使安山不敢急攻潼關。後肅宗即位,拜顏真卿為太子少師,後遷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因此人稱「顏魯公」。德宗年間,遭到宰相盧杞嫉恨,被派往招撫淮西叛將李希烈,遂被李希烈縊殺。德宗皇帝痛詔廢朝八日,舉國悼念,詔文稱其「器質天資,公忠傑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

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創「顏體」楷書,對後世影響很大。與趙孟、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

《多寶塔碑》碑文敘述了唐代僧人楚金禪師發願興建多寶塔的過程及有關佛事。 《多寶塔碑》雖歷經一千餘年,但保存完整,除留下了顏真卿早期的書法作品外,還能通過碑文的考據,了解唐代佛教文化及相關史實。

碑文所涉撰文者岑勳、出資助建者許王李瓘其人的記載。岑勳,新、舊《唐書》俱無載。據學者考證,岑勳,很有可能就是李白《將進酒》中的「岑夫子」(見何檑《〈多寶塔碑〉考,》2011年第2期《淮陰師範學院學報》)。李白有詩《酬岑勳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清王琦注曰:「世傳顏魯公所書西京千福寺多寶塔碑乃天寶十載所建,其文為南陽岑勳所撰,疑即此人。」

碑文:「既而許王瓘及居士趙崇、信女普意,善來稽首,鹹舍珍財。」許王瓘,李瓘,許王李素節之子,神龍初封嗣許王。《舊唐書》「高宗中宗諸子列傳」記載,許王素節被武則天處死後,「子瑛、琬、璣、瑒等九人並為則天所殺,惟少子琳、瓘、璆、欽古以年小,特令長禁雷州。神龍初,封瓘為嗣許王。」

唐代佛教文化及其影響。佛教在唐代的繁榮是與唐代帝王的扶持分不開的。據碑文,多寶塔在建設過程中,得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三次賞賜,一是天寶元年,「賜錢五十萬,絹千匹」,二是天寶二載,「額書下降,又賜絹百匹」,三是多寶塔建成後,「敕內侍吳懷實賜金銅香爐」。

二、《多寶塔碑》的書法藝術及相關評價

《多寶塔碑》是顏真卿早期成名之作,書寫恭謹誠懇,直接二王、 歐、虞、褚遺風,而又與唐人寫經有明顯的相似之處,說明顏真卿在向前輩書法家學習的同時, 也非常注重民間書法藝術的吸取。

明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稿》評此碑云:「此帖結法尤整密,但貴在藏鋒,小遠大雅,不無佐史之恨耳。

明孫鑛《書畫跋》云:「此是魯公最勻穩書,亦盡秀媚多姿,第微帶俗,正是近世掾史家鼻祖。

明安世鳳《墨林快事》云:「此書最謹嚴,雖少似拘束,而天全神活自得之趣盎然欲流,固是平原傑作。」

清劉熙載《書概》云:「魯公書自魏晉至唐初書家盡概括。」又云:「歐、虞、褚三家之長,魯公一手擅之。」

清 王文治書法

《多寶塔碑》用筆多中鋒,起筆和收筆的頓按都非常明顯。橫、豎畫粗細對比鮮明,強調「護尾」,富有節奏,折畫方圓兼施,顯得端莊平穩,正氣飽滿;結體方正謹嚴,重心平穩,疏朗大方,初顯顏體雄渾豪邁的書風。

前朝評魯公書,其批評標準,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以魏晉規則為標準。如姜夔《續書譜》中說:「予評二家(顏、柳)為書法之一變,數百年間,人爭效之。字畫剛勁高明,固不無書法之助,而晉魏之風規則掃地矣。」第二種則認為顏出自北碑,如清阮元所說:「魯公書法從歐褚北派而來,非南朝二王派也。」

顏真卿書法學張旭,旭學褚,褚承隋碑風格,後旁習右軍,故顏亦可說是間接學褚。所以顏書,尤其是《多寶塔碑》基本上承隋碑餘風,並吸取南派之長,而卓然成家,若純以魏晉風規或北派標準來評顏書,都是不太恰當的。

清 梁巘臨作
李鈞臨作
翁志飛臨作

相關焦點

  • 顏真卿字帖《多寶塔碑》圖片欣賞
    《多寶塔碑》(拓片)現藏西安碑林多寶塔碑,現藏在西安碑林,是顏真卿書法存世可見最早而且最為著名的一個碑。 《多寶塔碑》書法,用筆清勁腴潤,結構勻穩謹嚴,其意在文字書寫,楷法為上,自始至終,沒有一個懈怠的筆畫,嚴勁中時露清妍,有一股清雄之氣。「此是魯公最勻穩書,亦盡秀媚多姿,第微帶俗,正是近世椽史家鼻祖。」——晚明書畫評論家孫鑛「腴不剩肉,健不剩骨,以渾勁吐風神,以姿媚含變化,正是年少鮮華時意到書也。」
  • 【鑑賞】《多寶塔碑》單字版本
    顏真卿《多寶塔碑》單字版顏真卿《多寶塔碑》,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塔感應碑文》。
  • 書法愛好者的臨摹貼,唐代顏真卿的楷書《多寶塔碑》
    顏是顏真卿:其楷書端莊雄偉,氣勢開張。柳是柳公權:其楷書清健遒勁,結體嚴謹,筆法精妙,筆力挺拔。趙是趙孟:其楷書圓潤清秀,端正嚴謹,又不失行書之飄逸娟秀。今天我講講顏真卿的《多寶塔碑》,顏真卿的《多寶塔碑》是顏真卿四十四歲所書,是他早期的書法作品,此碑整篇結構嚴密,秀麗剛勁。奠定了顏真卿書法書風的基本基調,是留存下來的顏書中比較早的重要作品之一。
  • 顏真卿《多寶塔碑》
    後人不明白,以為只要習得顏體楷書,就能寫好《祭侄文稿》或者《爭座位帖》,結果只能是緣木求魚。元人趙孟頫就曾批評過這種在其時流行的「京體」。 那為什麼趙孟頫反對學顏書呢? 其實,趙孟頫認為不宜初學的是顏晚年作品,如《顏勤禮》、《顏氏家廟》等,習之易成習氣。
  • 顏真卿字體的特點+學習方法詳解!
    顏真卿幼承家學,並廣學博覽,書法風格歷經三變:第一階段以清健為主,源於母族殷氏;第二階段,唐朝廣德(763~764)以後,趨於圓勁,楷書以《顏氏家廟碑》《顏勤禮碑》為代表:第三階段,更為雄健,楷書以《自書告身》為代表。《多寶塔感應碑》是顏書留存下來的最早的碑刻,顏真卿書寫此碑時44歲。
  • 從《多寶塔碑》到《羅婉順墓誌》:顏真卿的楷書風格
    另一方面,大部分讀者對於顏真卿楷書的印象多半停留在顏氏早年的《多寶塔碑》或晚歲的《顏勤禮碑》上,這些作品與新出的《羅婉順墓誌》以及晚近出土的《王琳墓誌》等確實有一定的風格出入。有鑑於此,本文重點擬就顏真卿傳世的幾種楷書碑刻,順著其書法作品的發展脈絡,從其點畫形態、用筆方法和結字規律等幾方面來談談顏氏的楷書風格,並對這種風格的呈現做些許疏淺的反思。
  • 學寫楷書《多寶塔碑》,誰說顏真卿都是逆鋒起筆的?不是那回事
    《多寶塔碑》,是顏真卿43歲所寫,屬於早期經典作品之一。這時候的顏真卿,還沒在楷書中引入過多的篆隸筆法,結體方面仍然有一些褚遂良和唐人寫經的影子,以精到細膩,平正規範為主。總體來說,雖然顏體的特色不足,但法度性極強,非常適合入門學習。
  • 顏真卿44歲寫的一幅楷書,大氣凜然,堪稱唐楷中的極品!
    在中國書法史上,從書法的傳承方式上來看,基本可以分為「碑學」跟「帖學」兩種,「碑學」一般指的是刻制在石頭或者木板然後經過後人拓下來的作品,而「帖學」則是指用毛筆墨跡寫在紙上或者絹上的書法!《多寶塔碑》整拓拓片魏晉人學習書法多從八分書與草書入門,作為書法的基礎,而到了唐代以後,人們已經難以逾越唐楷這一座高峰,以至於1000多年以來,人們學習書法多是從唐楷學起。
  • 顏真卿的字體是什麼體好學嗎 顏真琴開創的書法體系顏體
    顏真卿是我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書法家之一,他的書法造詣極高,而且開創了自己的體系,顏真卿的字體是什麼體呢?小編給大家科普一下。   顏體由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所創,和柳公權合稱為「顏柳」,有「顏筋柳骨」的說法。「顏體」是針對顏真卿的楷書而言的,其楷書結體方正茂密,筆畫橫輕豎重,筆力雄強圓厚,氣勢莊嚴雄渾。
  • 顏真卿的《多寶塔感應碑》寫於墓志銘後的第六年,已是國家級文物
    #陝西發現顏真卿早期書法真跡#顏真卿是中國書法史上有名的書法大家,他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獨創「顏體」楷書,對後世影響很大。近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員發掘了一處唐代貴族家族墓地,在一座夫妻合葬中發現一方由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書寫的墓志銘。從墓志銘上可以看出,該墓誌書寫於天寶五年(746年),顏真卿景龍三年(709年)出生,也就是說這是顏真卿三十八歲的時候書寫的,據考古人員說,這是目前唯一經過科學考古發掘出土的顏真卿早期書法真跡。
  • 練習顏真卿《多寶塔碑》2年了,寫成這樣,還要繼續練嗎?
    練習顏真卿《多寶塔碑》兩年了,水平如何?這位朋友斷斷續續練習顏真卿《多寶塔碑》2年了,雖然最近感覺進步不大,但能夠利用業餘時間堅持2年,練成這樣真的很好了,看著筆力很紮實,用筆和結構還很專業呢,之所以進步不大是因為進入了書法的「瓶頸期」,手上的功夫和眼力都達到了一定的限度,很難像剛開始學習書法那樣進步飛快了。還要繼續練習嗎?
  • 澄懷閣在線課堂|推薦字帖之唐顏真卿楷書《多寶塔碑》10-1
    多寶塔碑的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塔感應碑文》。是唐代的書法家顏真卿在天寶十一年(公元 752年)寫的,反映的是他早期的書法風貌,字體工整細緻,結構規範嚴密,用筆一絲不苟,因而這方碑石也是後人初學楷書最通行的範本。
  • 終極的反叛丨探秘顏真卿正書
    唐時楷書系統成熟完備,唐法圭臬由自顏真卿推至登峰造極,統攝深遠。顏體楷書作為書體演進中關鍵環節,迨今之學顏楷者多見《多寶塔》與《勤禮碑》,本文擬從顏真卿一生所書楷書代表之作,揣度思量顏楷的真實面貌。世人皆知顏楷《多寶塔》和《顏勤禮碑》,故被推崇為臨習顏體的最佳範本,然而顏真卿楷書的形成並非一蹴而就,其一生多變,顏體的精要之處並非此二碑就能籠統概括,這是極大的誤導。以下為顏真卿一生所書楷書代表之作,供各學書者揣度思量顏楷之實相。
  • 吃過顏真卿《多寶塔》的奶,成就了兩位書法大咖
    自從大唐出了個顏真卿,一千年來「顏體」就在書法圈站穩了腳跟。 後世凡成大家者,多半都從顏的身上揩過油,而其中有明顯成就者,受益的往往不是顏真卿成熟期的《顏勤禮》《顏家廟》,而是壯年時的《多寶塔》。 這是為什麼呢?
  • 書法練習顏體,該從《顏勤禮碑》開始,還是《多寶塔碑》開始?
    練習書法,許多網友都糾結於,該從《顏勤禮碑》開始,還是從《多寶塔碑》開始?兩者雖然都是顏真卿的書法作品,但由於書寫時期不同,所以書法技巧功底程度也不一樣。練習顏體,不建議初學者一開始就選擇《顏勤禮碑》。因為這是顏真卿書法成熟後的筆體,裡面涉及到的書法技巧多,或回鋒,或逆鋒,或側鋒,每一筆都蘊含著書法家非常深厚的書寫功力和藝術追求。初學者容易陷入彷徨迷茫中,不自信的誤區,洩氣,找不著方向。
  • 初學必看顏真卿《多寶塔碑》筆畫動態圖
    《多寶塔碑》的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塔感應碑文》,是唐代的書法家顏真卿在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寫的
  • 顏真卿書法《多寶塔碑》遒勁的筆法和穩健的結構
    《多寶塔碑》的筆法以「遒勁」二字統之,其象徵意味已在其中。書法是一種意味形式,一種生命意味、象徵意味,之所以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始終以一種活生生的象徵藝術存在於華夏文化之中,就是因它的一點一畫都有著象徵意味。東晉衛鑠《筆陣圖》雲 :橫如千裡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點如高峰墜石,磕然實如崩也。撇如陸斷犀象。鉤如百鉤弩發。豎如萬歲枯藤。捺如崩浪奔雷。
  • 顏真卿的書法人生:三個階段,三種境界
    第一個階段:50歲以前 這一時期,系顏真卿繼承傳統、陶鑄萬物,以二王、遂良、張旭為師階段,其書法特點是清雄堅韌。代表作是《多寶塔碑》、《東方朔畫贊碑》。
  • 顏真卿的「繁體字」
    顏真卿的「繁體字」多數人臨寫顏體,不太注意顏體字帖裡文字結構變化。如果您臨寫過《多寶塔碑》與《顏勤禮碑》,不知道是否發現過倆碑帖有同字不同結構的問題?因為教育部在《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裡列出了《多寶塔碑》與《顏勤禮碑》為中小學階段的臨摹範本,所以本文以此倆碑帖為對象,針對同字不同結構的所謂「簡化字」、「繁體字」進行歸納和分析,希望對此教學有所幫助,或當此拋磚引玉。這裡所指的「簡化字」和「繁體字」是一個比喻,那麼所指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