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傳墨香銅臭獲刑三年:耽美劃下紅線,耽改影視「走鋼索」》
授權轉載自娛樂獨角獸
耽美當下的處境,宛如一曲冰與火之歌。
一邊是《上癮》《鎮魂》《陳情令》之後,「社會主義兄弟情」IP展現強悍的造星能力與吸金能力,Priest、夢溪石、巫哲等頭部作者IP遭到哄搶,至少有《殺破狼》《撒野》等64部耽改作品已在籌備中,頭部平臺和公司入局,晉江官宣《天官賜福》影視版權賣出4000萬天價。從《陳情令》走出的兩大頂流,王一博手握32個代言,登頂CBNData雙11品牌號召力榜第一名,肖戰在復出的邊緣小心翼翼地反覆試探。《天官賜福》登錄B站國創區後豆瓣評分高達8.9分,登上豆瓣一周華語口碑劇集榜,超話登頂微博動漫榜,熱度和口碑均頗為可觀。
與此同時,《陳情令》《天官賜福》原作者墨香銅臭卻身陷囹圄,在晉江個人頁面上,她的最後更新時間停留在2018年6月20日,闊別800多天。墨香銅臭的微博,停留在2019年2月4日最後一條新年問候,有2.5個轉發,42萬條評論,30.9萬個點讚。
2019年8月即有墨香銅臭被刑拘、晉江配合調查提供證據的傳聞,隨後晉江文學城發布聲明予以否認。但如今看來,傳聞正在被證實。11月10日,中國裁判文書網發布《楊暘、袁依楣非法經營一審刑事判決書》,印證了網傳晉江知名寫手袁依楣(筆名:墨香銅臭)涉嫌非法經營而獲罪入獄的消息。判決文書並未公開,理由是:人民法院認為不宜在網際網路公布的其他情形。有消息稱,墨香銅臭被判處3年有期徒刑,並處罰金40萬元,將於2022年5月出獄。
耽美作者界的頂流入獄,原本小眾的粉絲群體還能夠圈地自萌嗎?耽美的紅線又該劃在哪裡?
「非法經營罪」劃下紅線,
飯圈流量化反噬作者
墨香銅臭第一次傳出入獄傳聞,消息來自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官網公告「浙江查辦『3.28』製作傳播淫穢物品牟利案,刑拘3人,其中,袁某某為晉江文學城籤約的知名寫手,夥同淘寶網店銷售人員累計製售淫穢書冊2類4000餘冊,牟利50餘萬元。」剛好與墨香銅臭原名信息吻合。
由此看來,墨香銅臭的獲罪根源是未能獲得正規出版社渠道和書號的「個人志」以及其中的大尺度描寫,據了解是《人渣反派自救系統》的個人志。她並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因為「個人志」被判刑的耽美作者。
2017年,晉江耽美作者「深海先生」(唐心)由於印刷量不足放棄自行出版而轉向個人志出版,將其創作的 5 本耽美小說,先後授權網店 「XMOON」、「記憶鋪工作室」 等代理印刷售賣,後被拘留。2019年,唐心和她合作的淘寶店主、印刷廠經營者以「非法經營罪」被抓獲判刑。
2018年,耽美文學作者天一(化名)因犯製作、販賣淫穢物品牟利罪,一審獲刑十年零六個月,當時「因獲利15萬判刑十年是否量刑過重」「二十年前的司法解釋是否適用於現在」也在網文圈引起了廣泛爭論。根據1998年最高法《關於審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製作、傳播淫穢物品等行為,獲利五千至一萬元即構成犯罪。
問題是,出版「個人志」在耽美作者圈層是一件極為普遍的事。紅線已經劃下,身處內容生產上遊鏈條的作者們所能做的也只有更加謹小慎微,部分作者選擇了封筆退圈。在國內當前語境下,同性間的情感並不是一件可以光明正大被放到檯面上討論的事情。中國政法大學的羅翔教授對「個人志」的看法是:「如果一種常態行為呈現普遍性的違法,說它影響市場秩序比較令人費解。我們需要反思法律是否已經滯後,成為市場發展的阻礙。」
一方面是圍繞著個人志的爭議,另一方面是墨香銅臭本人作為作者界頂流,聚集了一大批死忠粉後引發的爭議。她被稱為「耽美之光」,擁有自己的反黑站和大粉的同時,被討厭她的人稱為「光母」,指責她融梗抄襲《霹靂布袋仙》和《劍三》,在傳出入獄消息後,有天天在超話籤到的粉絲表示會等待,也有人為此歡慶。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在微博上敲下「墨香銅臭」幾個字,便足以引發一場激烈的論戰。
人肉事件將墨香銅臭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2018年,網友爆料晉江人氣耽美作者墨香銅臭的初中生粉絲人肉自己老師,加之粉絲日常開撕畫手、西子緒等寫手,對同人圈、二次元遊戲圈等多有得罪,共青團,紫光閣、公安部、央視以及反邪教等官博下場,晉江官博表示「會勸說作者積極站出來」,此前宣稱退博的墨香銅臭本人出面,表示自己並不參與粉絲管理,對事件不知情並願意配合調查,如果確有其事願意幫助受害者尋求幫助,並承擔訴訟費用。整個事件愈演愈烈,此後事件出現反轉,受害者所屬地重慶公安發文稱,人肉事件系受害者自導自演,且是一名未成年學生。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這件事幾乎可以被看作粉絲群體流量化低齡化後,作者被流量反噬的必然結果。飯圈文化惡性的一面顯現出來,「組織規則」常常以集體無意識的形式洗腦,表現為極端情緒化的反智傾向,非黑即白的站隊,黨同伐異,對「非我同類者」必除之而後快。牆外越是反感和不理解,牆內越是緊密團結。如何約束粉絲,不僅是墨香銅臭事件後所有頭部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同樣也是肖戰事件後所有流量藝人團隊需要思考的問題。
行走在鋼索上的耽美
「腐女」,源於日語中的「腐女子」(ふじょし,英語為fujoshi)一詞,指熱衷男男同性情愛的女性,其主要陣地除了晉江,還有lofter,橙光遊戲。腐女為什麼喜歡看耽美?「因為夠甜,而且喜歡嗑裡面的人設,能夠在下班的時候給自己帶來放鬆和愉悅。而且這個題材其實是涵蓋非常廣的,刑偵,都市,奇幻,穿越,古風都可以包括進去。」資深粉絲小可回答道。
《天官賜福》裡一句「為你,所向披靡」,和花城、謝憐的人設擊中了無數人的心,她們對耽美作品的消費,未必見得是出於對「肉」的需要,而更多是出於情感需求的消費。事實上,耽美也未必都涉及「肉」,priest即以「清水」著稱。
容易代入情節、感性甚至狂熱、有情感需求、有極高的情感忠誠度和消費意願的在校女生及都市女性,為這個群體進行畫像之後,也不難還原《陳情令》狂攬50多億播放量、點播收入達到1.56億的原因,以及受此成績激勵,慈文、耀客等眾多頭部公司幹冒風險也要入局耽改的原因。
許多取向為異性戀的雙男主劇集,或是原本為權謀類題材的男性向劇集會有意無意地打出「賣腐、組CP」這張牌,從《神探夏洛克》,《琅琊榜》中的「靖蘇」,「是胡不是霍,是霍躲不過」到德雲社師兄弟搭檔營業,越來越多的男團組合也深諳其道,如何恰到好處地產糖而不觸碰警戒紅線。每一次「CP」同臺,或是出現在同一部作品裡,或是一起登上雜誌封面,都會引發一次自帶話題流量的狂歡,播放量和銷量上漲。輿論關注度走高,帶動流量紅利迅速變現,資方,片方,藝人方均樂見其成。
與「直男的賣腐」相比,耽改影視則通常會抹去「脆皮鴨文學」的痕跡,讓粉絲自己完成腦補。爭議、雷區、紅線幾乎從始至終伴隨著此類作品,向左越過紅線,向右得罪作者和粉絲,看上去頗為肥美的耽改,實際操作起來難度頗大。例如原作者大風颳過曾公開表示與《張公案》割裂。
劇方常見的做法是加入男女線,《皓衣行》拍攝過程中因男性角色被改成女性角色,且路透信息顯示和男主有親密肢體接觸,在原著粉看來幾乎相當於女性角色「小三插足」,而引發原著粉反彈。大部分耽改影視在宣發過程中,也顯得十分低調,如《陳情令》裸播上線,宣傳重點也放在國風、傳統文化之美方面,不少宣發實際上由粉絲自發產出的同人作品完成。為了避免藝人和角色「鎖死」,發展路線受限,大部分耽改劇男主在劇集播出後即會致力於「拆CP」,如朱一龍與白宇,肖戰與王一博。
與國內的「遮遮掩掩」相比,同性題材的泰劇、日劇表現得更加坦蕩、開放,從早年間的《暹羅之戀》開始,泰國電影即成為了腐界標杆作品,對國內腐女群體完成了「用戶教育」。泰劇方面,從《吹落的樹葉》到近日大熱的《以你的心詮釋我的愛》,日劇方面,從《大叔的愛》到近日大火的《到了30歲還是處男,似乎會變成魔法師》,或唯美或奇葩或腦洞大開,多種細分風格吸引了不同群體。
資本和創作者合謀造了一場美夢,沉浸其中的粉絲們夢醒之後終須面對散場的現實。隨著監管趨緊,耽改還會是那個爆款製造機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