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地產情報站
2020年1月1日,就在全世界喜迎跨年的日子,大衛·斯特恩因腦溢血離開了人世。
隨著姚明、易建聯等中國球員離開NBA,很多偽球迷對這個全球頂級籃球職業聯賽也失去了興趣。因此很多人直到看到斯特恩去世的消息,才知道NBA總裁早就換成了肖華。沒辦法,在大部分人眼中,NBA始終和斯特恩這個男人的名字緊緊相連。
從1966年的法律顧問,到1978年加入NBA,再到1984年正式掌舵,斯特恩在NBA經歷了傳奇的30年,大半輩子都跟這個聯盟綁定在了一起。
火箭舊將、現森林狼球員布魯克斯在接受採訪時說:「如果這些年沒有他領導NBA的話,NBA不會取得如今的成就。」
01
一朝江湖氣,十年風蕭蕭
作為NBA前總裁,大衛·斯特恩的一生是不凡的,同時又是平凡的。他出生在1942年的秋天,那一年太平洋戰爭發生了重大轉折,猶太裔的斯特恩出生在美國切爾西區,位於曼哈頓島西側。
在曼哈頓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斯特恩的父親經營著一家熟食店。
年少時期的斯特恩並沒有展現出自己驚人的天賦來,在後來的採訪中,斯特恩說他對歌劇《澤西男孩》情有獨鍾,原因是他和劇中人物非常相似。斯特恩的成績並不突出,他在12歲時隨家人去了新澤西州,在500人的年級中,他排名第112名。
21歲時,斯特恩順利地從新澤西州羅格斯大學畢業,專業是歷史。在美國,歷史學是一門就業相當廣泛的基礎學科,大部分畢業生都會選擇在各類學校、文博科研單位、新聞出版部門等行業工作,也有一部分學生會選擇繼續深造。
法學院是眾多深造道路中的一條,畢竟律師在美國是不折不扣的高薪職業,某個法國貴族曾表示:「美國的貴族是法官和律師。」數據顯示,在美國的猶太裔中,從事律師、地產以及金融行業的佔了泰半。
拿到了歷史學學位證之後,斯特恩去了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深造,並在1966年畢業。
畢業之後,斯特恩謀得了一份不錯的工作,他加入了一家知名律師事務所,擔任法律顧問。事務所的業務繁多,和NBA打交道只是眾多業務中的一件,而斯特恩當時正好負責跟NBA聯盟對接和協調工作。
此時的斯特恩剛剛24歲,只是事務所眾多青年律師中的一員,並不出眾。
在美國眾多的體育賽事中,籃球當時可排不到首位,橄欖球才是美國人民的摯愛。NBA在上個世紀70年代的名聲糟糕透頂,球隊管理差強人意,球員工資低,自然也留不住人。
那時,NBA的紐約辦事處也不過幾十人。
斯特恩在跟NBA打了12年的交道後,終於在1978年從律師事務所辭職,成為了NBA的法律總顧問。那時,NBA球隊的工資並不算高,明星球員賈巴爾在為雄鹿效力時,5年長約僅為125萬美元。上世紀80年代,NBA球員的平均年薪只有25萬美元。
由於出色的工作完成度,斯特恩在1980年正式擔任NBA副總裁一職。到了1984年,斯特恩更是從拉裡·奧布萊恩那裡接手了NBA。當時整個紐約辦事處的職員只有24名,23支球隊的總價值不過4億美元,有17支球隊處於虧損狀態。
「穿綢子吃粗糠」,這話用來形容彼時的NBA再適合不過了。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斯特恩剛上任,火都燒沒了,只剩下一地殘灰等著他去收拾。他們每天都在開會,開會的議題是怎麼讓球隊關門,要不然就合併。
悽悽慘慘的開端,這就是斯特恩手裡的NBA。
02
少年意氣江湖老
在日後回顧這段經歷時,斯特恩表示日子過得太艱難,明星球員的工資實在是太高了,球隊難以為繼。為了謀求生存,斯特恩推行了工資帽制度,限制了球隊在球員身上的花費,要求球員工資和他們的實力吻合。
1984年,「魔術師」埃爾文·詹森與NBA籤下了25年長約,總價值2500萬美元,震驚圈內外。時至今日,在談及工資帽制度時,仍有人覺得其違背了競技體育的本質,是對球員一方的壓制,並不公平。
但是對於1984年的NBA而言,工資帽制度確實是利大於弊的,斯特恩幾乎是以個人之力推動了聯盟的發展。除了設置工資帽制度以外,斯特恩為了加強球隊的管理,甚至限制了球員的著裝。
他將NBA從70年代的混亂中割裂出來,重新進行包裝,他那顆善於經商的猶太人大腦在此時顯得格外靈活。經過重塑的NBA聯盟獲得了美國中產階級的喜愛,在短短的十年間,NBA便在北美四大聯盟中超越了冰球聯盟,隱隱有與棒球聯盟爭鋒之勢。
在美國國內如此,在國外,斯特恩也積極尋求著機會。
在後來接受採訪時,斯特恩說:「我下定決心,NBA要在一開始的時候就進入中國市場。」
1989年,斯特恩第一次來到中國,由於沒有預約,他在料峭的春寒中苦等,連中央電視臺的樓都沒有上去。最終,中央電視臺負責外購的李壯,在一間狹窄的辦公室裡接待了斯特恩,僅用30分鐘便籤訂了NBA的轉播協議。因為斯特恩的表現實在是太誠懇了,誠懇到讓人難以拒絕。
斯特恩表示,NBA每年都會給中央電視臺免費提供比賽的錄像帶,並且願意自掏腰包請央視的轉播小組現場直播明星賽和總決賽。而作為回報,央視則允諾在體育頻道的晚間檔播放NBA的集錦。
就這樣,NBA正式走入了中國市場,從此開啟了一個新的紀元。
很多人都覺得,斯特恩心懷赤子之心,如此鄭重地對待NBA,也受到了應有的回報。而在退休後的一次採訪中,斯特恩表示,自己將NBA視為資產,他的工作就是讓資產產生更大的價值。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基於這樣的理念,純粹又世俗。
在掌舵的30年間,斯特恩展現出了驚人的天賦,帶領NBA走上了新的高度,幾乎每年NBA的工資帽額度都會增加,都會湧現出新興的球員。到2014年斯特恩卸任時,NBA的年收入已經超過30億美元,除了擁有NBA、ANBA和NBDL這三大聯賽外,NBA的經營範圍甚至覆蓋到了餐飲、服裝、影視等眾多領域。
到斯特恩卸任時,NBA聯盟有15個辦事處、30支球隊、1100名職員。根據福布斯的估值,這30支球隊的總價值超過了190億美元。和1984年的4億美元總值相比,2014年的NBA顯然已是世界體育賽事中的重頭。
2014年8月9日,斯特恩正式入選奈·史密斯籃球名人紀念堂。
03
此間少年終已老
在卸任之後,斯特恩幾乎完全遠離了公眾的視野。他不想寫自傳,因為覺得「現在寫太草率了」。
斯特恩並不太喜歡接受媒體的採訪。儘管締造了如此龐大的NBA帝國,但是關於斯特恩工資的具體數值卻始終成迷。據媒體報導,在1990年,斯特恩的年薪工資是350萬美元左右,後來水漲船高,年薪慢慢地漲到了1000萬美元以上。
2011年,雅虎體育記者爆料斯特恩的工資大約在2500萬美元左右,76人中鋒霍伊斯則表示斯特恩年薪是2300萬美元,很多媒體猜測斯特恩當時的工資在2000萬-2500萬美元之間,超過了當時的頂級球員。而聯盟官員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斯特恩當時的年薪在900萬美元左右。
斯特恩的工資始終成迷,然而我們可以根據其繼任者肖華的工資情況來窺探一二。肖華在剛上任時,年薪為1000萬美元;到2018年時,肖華的基本工資漲到了每年1500萬美元,與頂級球員的工資旗鼓相當。除此之外,肖華還可以根據NBA的年盈利情況,獲得不菲的分紅。
結合這幾年NBA發展的情況來看,斯特恩的工資可能真的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高。
在將NBA的重任交給了肖華之後,斯特恩從此與媒體絕緣,努力降低自己在媒體前的存在感。然而在2018年接受採訪時,肖華曾表示,斯特恩討厭別人說他退休了,他對未來仍有追求。
斯特恩認為,不再掌管NBA只是他人生必須要經過的一個時間點罷了,對於未來的工作,斯特恩仍然有規劃。他並不服老,經常會去看望自己的兒子,他的兩個兒子都從紐約法學院畢業,曾想過進入NBA工作。
斯特恩和他兩個兒子關係還不錯,但是對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他表示:「我的生活非常無聊、機械化,沒有什麼料。」
退休之後,斯特恩依然擔任著債務、諮詢、顧問、投資等一系列工作,忙碌而充實。對於自己的商業版圖,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很多年前,那時他還在曼哈頓島,幫襯著父親的熟食店,那是他的整個童年,也是一切的起源。
斯特恩說,他繼承了父輩對工作的熱情,這份熱情將持續終生。
只是,突如其來的腦溢血讓一切偉大戛然而止。
在這個冬天送別這位老人,願他,安息。